第270章 皇位之争

京师被攻破,崇祯一家估计是在劫难逃了。

中国人讲究子承父业,皇位的继承法则也向来都按照父死子继的做法。按惯例,当然首选崇祯的儿子来继位。

崇祯皇帝共有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二子定王朱慈炯、三子永王朱慈炤,但是这三位皇子都身陷北京,下落不明。

国不可一日无君,南京留守官员们均想到,如今北方均被逆贼所沦陷,崇祯皇帝的儿子生死不明,不可能等到找到他们再确立新君,不然国家就散了。

那么,就只能从皇帝的近支血亲来挑选了。

光宗、熹宗都没有子嗣存世,那便只能从神宗万历皇帝这一代来考虑了。

和崇祯血缘比较近的藩王中,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三皇子,当初也是万历皇帝最喜爱的儿子。另外还有惠王朱常润、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瀛,这三人都是万历皇帝的儿子。

但是,惠、瑞、桂三王都在自己的封藩,距离南京都很远,来回要好几个月,等拥立他们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还有一个潞王朱常淓,是万历皇帝的亲侄子,血缘稍远。首代潞王是万历皇帝同母弟弟朱翊镠,封地卫辉府,后来病逝,儿子朱常淓继任潞王的册封爵位。

今年九月间,刘芳亮攻破卫辉,朱常淓急忙弃城出逃。先逃到无锡、南京再到杭州。

而在今年十月中旬,李自成大军攻陷洛阳,福王朱常洵在王府亲兵护卫下逃往安徽凤阳,后来听说开封、汝宁等地也被大顺军攻占,吓得他连凤阳也不敢呆,继续逃往南京,目前已经到了扬州。

所以,按常理来说,朱常洵就成了继位的热门人选。

南京此时忙于拥立新君,一时间各方权贵云集,风云际会,暗流涌动。

在明末轰动一时的梃击案中,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被指密谋杀害太子朱常洛,虽然最后在万历帝的庇护下没被追究,但却也势力大降。

在之后的红丸案中,东林党人更是直指郑贵妃指使人给光宗皇帝下毒,进而把郑贵妃逼入了冷宫。

而也正是东林党人的阻挠,使得万历最喜爱的儿子朱常洵没能登上皇位。

所以,最热门的皇位继承人朱常洵却在扬州遭到了冷落。

因为现在南京六部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江南一带更是为东林党人所把持,因为十几年前东林党人害得朱常洵没能当成皇帝,现在同样也不可能拥立他,万一朱常洵登基后清算旧账肿么办。

十几年前,东林党人执意要万历皇帝立嫡,也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弄得万历愣是不敢立自己喜爱的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

现在,崇祯一脉的血亲生死不明,按血缘来说,朱常洵就成了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了,按照传位立嫡的传统,怎么也该轮到立他做新皇了吧!

但是的但是,东林党人这会绝口不提什么皇位当立嫡了,反而大肆宣扬什么选立新皇当选贤明有德之主了......

在他们看来,潞王朱常淓就贤明得多了,而且潞王也是万历皇帝的亲侄子,血统关系并不远,拥立他做皇帝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朱常淓目前就在杭州,离南京并不远,正是合适人选。

于是,围绕谁来当皇帝的问题,南京六部的官员是针锋相对,各持己见,一时间谁也无法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出来。

而各方人物,也在暗中活动,争取自己的主张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江南半壁江山中,暗流涌动,谁都在暗暗较着劲。

在南京各方势力暗自较劲的当儿,远在湖广襄阳的墨离在率领军民大祭大行皇帝崇祯和周皇后之后,随即宣布大军北伐,征讨李自成逆贼。

墨离派关锋率军五万直扑南阳,半月后收复南阳府十余州县。同时,曹变蛟亦率兵收复汝宁。两人合兵后继续朝河南腹地挺进。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又派郝摇旗等人率兵攻取天津、河间,南下山东。

另外,又派刘宗敏率兵进攻蓟门和山海关,欲攻下辽东。

山海关守军大部分被总兵曹文诏带到京畿勤王,却被打得败退河间,山海关留守的兵马只有三千,蓟门、昌平一带兵力亦十分空虚,想来很快便会被刘宗敏攻下。

逃到天津的刘良佐和左良玉不敌郝摇旗,继续南逃。得知崇祯吊死后,两人更是军心大乱,只能勉强率领残部欲逃往南京,拥立新帝。

败退到河间的曹文诏和朱大典先刘良佐、左良玉一步逃往济南,济南是朱大典的地盘,到了济南,朱大典重振旗鼓,收拢残部,准备在山东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决战。

为此,朱大典亲自上门,劝说曹文诏留在山东,与自己一起抵抗贼军。

但是曹文诏听说墨离在湖广大祭大行皇帝崇祯,之后又发兵攻打李自成大顺军盘踞的汝宁、南阳等地,并取得了胜仗之后,思虑再三,曹文诏决定率兵西去,欲与墨离汇合,归还建制。

朱大典苦留不住,只得放他离去。

后来,刘良佐和左良玉均率部逃到济南,刘良佐曾是朱大典麾下,于是在朱大典的劝说下,两人所部均归在朱大典麾下,一起驻守济南。

朱大典得到刘良佐和左良玉两部人马加盟,后来又收编了不少被大顺军打散的溃兵散卒,包括祖大成麾下的刘泽清等人的残兵,一时成了北方实力较大的大明遗臣,在山东拥兵十二万,组织军民依黄河据守,严防大顺军南下。

朱大典在山东大张旗鼓整训军队准备迎战大顺军南下的时候,这时,朱常洵却派人找上门来了。

原来,朱常洵得知南京六部留守官员均为东林党人把持后,深知自己为东林党人所忌惮,在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支持自己继位。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东林党人一旦拥立别人登基,那么自己也就成了最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自己本来是最有希望继位的人选,别人一旦即位,肯定会提防自己,说不得还会不择手段的除掉自己。

所以,朱常洵童鞋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要主动出击......

第285章 前世今生第98章 龌龊事儿第188章 援军来了第21章 祖大寿要斩墨离第109章 你可是要为袁贼翻案吗?第108章 策马欢腾第26章 黄昏遇袭第37章 程青竹倒戈第138章 一碗肉汤第146章 进驻大凌河第185章 新辽军也是朝廷的军队第100章 梁佩君秋后算账第83章 夜袭陵川城第58章 进攻青龙寨第105章 廷议第274章 大凌河之殇第105章 廷议第39章 混入第29章 林果的态度第64章 加盟第78章 果儿你真是我的好女人第167章 每多书生空误国第123章 边关告急第158章 自求多福第252章 偶遇李岩第97章 曹文诏的感触第217章 满天星第247章 鏖战刘文秀第42章 夫人,他要自己做大王第95章 夜袭,又见夜袭第256章 久别重逢第186章 欺人太甚第69章 大明朝的一餐天价饭第22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93章 你就是废物第285章 前世今生第192章 李九成跑了第237章 杨家沟大战第59章 首战结束第34章 夜半血战第140章 哭泣的大凌河城第50章 小萝莉试枪第124章 雾中救援第193章 曹变蛟来援第210章 封赏,自律的皇上第176章 粮草危机第153章 杀了总兵官?第202章 皇太极的懊恼第34章 夜半血战第200章 毛承禄兵围莱阳城第238章 白水河,红水河第145章 老子不要俘虏!第152章 情势逆转第40章 争辩第206章 活路还是绝路第104章 洞房花烛夜第223章 计中计第167章 每多书生空误国第245章 招兵买马第124章 雾中救援第123章 边关告急第165章 平叛之策第114章 逼近河曲第27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08章 策马欢腾第54章 巴老刀来寻仇第69章 大明朝的一餐天价饭第49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80章 高起潜的心思第147章 风波再起第186章 欺人太甚第156章 柿子要挑软的捏第158章 自求多福第252章 偶遇李岩第213章 信阳城下第84章 火光满城第155章 转攻宁远?第66章 酒后切磋第45章 第一次第40章 争辩第163章 曹变蛟的态度第272章 辽东剧变第204章 大势已去,晴天霹雳第3章 打野战的关键第15章 美女战地记者的采访第25章 坏蛋大人第75章 曹变蛟的抉择第75章 曹变蛟的抉择第117章 正军纪第241章 武昌失陷第259章 炮轰袁州城第20章 一怒冲天第150章 城破第196章 雪鹰初现第55章 黑云寨内乱第195章 里应外合第127章 周遇吉阵前请命第264章 陈婉儿的尖叫第102章 双喜还是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