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劣币逐良币

中秋快到了,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气温已经降到10度以下,而在南京城,白天还是一派火热。!

老天爷似乎注定不想让秦牧过个舒心的中秋节,倒不是征战在外的将军们打败仗了,而是国内又遇上了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这天的朝会上,秦牧正准备宣布一下过节时给百官发点福利,这是历朝惯例,逢年过节时,朝廷总得有所表示,发点东西,以兹鼓励。

户部左侍郎许英杰却先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根据各地分行上报,各州县劣币逐良币的现象日趋严重,臣无能,苦思无治本之良策,只能上奏朝廷,请陛下与众位大臣合议,以便尽快想出良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的劣币逐良币,是在这个铸币时代几乎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逐渐退出流通,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另外,如果是两种金属货币同为法定货币,比如银币和铜币,朝廷规定一银币兑换十个铜币,但市场上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动,民间的银与铜的比价不可以总是维持一比十。

当大量银子涌入国内,出现银贱铜贵时,银币就必然被视作“劣币”,铜币则被视作“良币”,人们会倾向于把良币收藏起来,或者把良币熔化成铜,去兑换更多的“劣币”。

这种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是个难以解决的顽疾。许英杰的话一落,朝堂上的百官便不免有些躁动。

秦牧徐徐问道:“许卿,你细细道来。我朝如今出现的劣币逐良币,主要成因何在?”

许英杰执笏躬身拜道:“启奏陛下,如今出现的劣币逐良币之现象,成因是多重的,随着大秦海上贸易量不断增加,每年从海外输入的金银数量迅速增加,而铜产量一直不高,导致市面上银贱铜贵.........”

秦牧忍不住打断他道:“许卿,我大秦发行的铜币不多,只不过是用以辅助流通而已。银贱铜贵当不至于导致严重的问题吧?”

“陛下,这只是其次,最要的原因在于,银质龙币成色足,流通到市面上后,有不法之人便会从银币上磨下一些银屑,只要少磨一些,便不易察觉,依然可当足量银币使用;

而这些不法之徒通过这种手段。积少成多,只要磨一百个龙币,就可以多得出一个龙币的银屑。最后你也磨,我也磨。久而久之,市面上流通的就全是磨损过的银币,百姓拒收,银行收回也是亏损。”

秦牧疑惑地说道:“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当初不是在银币边沿压了竖齿了吗?”

“陛下,现在被磨去的,就是这些竖齿。只要一次磨少点。依然难以觉察。”

“那些这边沿的竖齿可不可用铅来代替银?”

“回陛下,臣尝试过,这样不但会增加铸币的成本,而且很难保证铸出来的银币吹时仍有颤音。另外,现在就是两个平面,一样多有磨损。”

秦牧扫了殿中众臣一眼,问道:“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宋部尚书宋应星说道:“陛下,臣建议把边齿铸得更细更短一些,这样不法之徒只要磨去一点,就会很明显,难以再花出去,即便仍有人磨屑,朝廷的损失也能降到最小。”

许英杰答道:“宋尚书所议,下官也想过,这虽然可以减少朝廷一部分损失,但仍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内阁大臣路振飞说道:“劣币逐良币,是历代都难以杜绝的顽疾,能尽量减少损失已经属不易,要想彻底杜绝,只有全面以纸质龙币代替银质龙币流通,方有可能;

但此事只能循序渐进,若贸然收回所有银币,全面发行纸币,恐怕又会引发信誉危机,臣建议还是先采取宋尚书之策,先尽量减少朝廷的损失,等时机成熟,再逐渐加大纸币的发行量,以代替银币。”

路振飞所言,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附议。

秦牧也点了点头。

他的脑袋里,却在浮现一幅情景,无数的人拿到了银币后,都会鬼鬼祟祟地先磨下一顶点银屑,无数的人在磨,无数个完好的银币在迅速地变瘦,无数的银屑在掉落.........

靠!朕省吃俭用,你们不劳而获,把朕省下的钱都装进了自己的荷包.........不甘心啊。

“诸位大臣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马里钦科诺夫只能把两千兵马收拢起来,迎着阿尔斯楞阻击而去,双方在草原上殿开了一场让人惊心动魄的血战。

且说李定接到禀报,得知阿尔斯楞成功把敌人的主力逼出来血战之后,考虑到秋明城里的守军已不多,于是立即又派出参将张耀率领两千人马,绕过双方鏖战的战场,直奔秋明城而去。

秋明城建于万历八年,目前城中有人口一万左右,而留在城中的守军只有四百人,城墙以石条为基,以土坯为墙,鄂毕河支流托博尔河自城边流过,建城时引托博尔河为护城河,宽达八丈。

吴山东率军迅速杀到城外,此时虽然还没有下雪,但天气已经很冷,泅渡护城河的话恐怕会让很多人染上风寒。

于是他让人砍伐原木,用战马拖来,先扎成桥,城头的守军因为人少,不敢贸然出击,只能眼睁睁看着。

“轰.....”木桥扎好之后,吴东山一声令下,十枚火箭弹狠狠地朝秋明城南门轰去,一时火光冲天,震耳欲聋。

木质城门被轰飞,门洞上的城门楼被炸塌,哗拉地倒下来,烟尘滚滚,瓦片纷飞。城门楼附近的守军被轰得支离破碎,死无全尸。

这是一种不对称的战争,本应占尽优势的守城一方,在秦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却是如此不堪一击。

把城门楼轰得七零八落之后,硝烟未散,城外的秦军就抬着长长的木桥冲到护城河边,呐喊阵阵,把木桥驾到护城河上,紧接着,千军万冲过去,杀声如潮。

正在二十里外与阿尔斯楞血战的马里钦科诺夫,看到秋明城方向腾起黑烟,心中暗道不好,连忙下令撤退。

此时双方已经杀红了眼,草原上铁蹄纷乱,惊天动地,呐喊声,嘶鸣声,刀剑声,交织如潮,到处是尸体,血汇成溪,双方杀了个旗鼓相当,伤亡都十分惨重。

马里钦科诺夫的撤退命令一下,哥萨克骑兵便要脱离战场。阿尔斯楞及时地大吼道:“兄弟们,冲,敌人要逃跑了,秋明城被大将军派兵拿下了,冲,击溃他们......”

阿尔斯楞身先士兵,一马当先,紧紧地斯咬上去,想要退走的哥萨克人无心恋战,士气大跌,却又摆脱不了蒙古大军的缠斗,形势一下子大变。

几千蒙古骑兵如同浪潮一般冲上去,愈战愈勇,“阿啦!”“阿啦!”一浪浪的呐喊声排云而上,一阵阵的箭雨掠空而起,遮天蔽日。

蓬!阿尔斯楞那巨大的狼牙棒狠狠地砸落,把一个敌人砸得头盔尽碎,整个脑袋如西瓜一般暴开;

他连看也不多看一眼,急催战马,又如饿虎扑食地向前面一个敌人冲去。

在他身边的蒙古士兵,就象草原上的狼群在追逐着飞奔的黄半,死咬不放,激烈的冲杀,士气如虹。

马里钦科诺夫见摆脱不了阿尔斯楞的追击,急得两眼冒火,他明白,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应该下令撤退的,不应该的......

世上没有后悔病,其实就算马里钦科诺夫不下令撤退,看到秋明城腾起来黑烟,他手下的士气也会低落,最后仍免不了落败的命运........

而落败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是被屠戮一空........

ps:求订阅,求推荐.....(

第815章 乘势取青藏第550章 雷霆震怒一封致谢信第83章 痛脚被抓第1150章 剑指苏伊士第375章 往日依依今日否第1129章 图谋马鞍山第1006章 公主和女皇第170章 除奸计划第629章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第642章 青藏局势第130章 大混战(三)第965章 遇上奥斯曼第443章 水西兵马来第594章 我泽如春第731章 进退之间第241章 弘光即位第1124章 皇帝有危险第705章 宽以养民,严以治吏第853章 审计司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427章 夜半歌声第274章 血战中的小人物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289章 叔嫂奸情第711章 可怜的阿基诺第732章 老虎发威第789章 满城皆兵第491章 软玉温香第909章 逃离升龙府第1154章 内忧外患的奥斯曼帝国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940章 速度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19章 谁是狼谁是羊第283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846章 堂审(下)第1000章 江户风云第571章 绝地求生第57章 快刀斩乱麻第838章 天子在民间第581章 神奇的夜袭第216章 五雷轰顶第955章 五日一朝第911章 祥瑞活宝第498章 又见螯拜第654章 蒙古卫拉特法典第548章 何以应对第664章 纷纷请战第466章 明天的希望第326章 八股之争第218章 居庸关.鬼门关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15章 香君侍酒第231章 绝色双娇第605章 满清最后一位亲王第705章 宽以养民,严以治吏第49章 老马识途第697章 两头忙第815章 乘势取青藏第807章 迎头痛击第596章 兵马未动,大义先行第321章 帝王之玺第507章 江南山渐青第18章 乱世匪踪第765章 即将到来的海上决战第132章 红娘子第895章 有钱腰板硬第1166章 谈判第561章 苍天欲怒雨如注第101章 斩尽杀绝第202章 绿云绮雾醉我春风笔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1052章 葡萄牙的内部榷商第485章 必须坚持的第734章 土着内乱第245章 汤若望第565章 擒龙搏虎各出招第291章 满清内部矛盾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534章 突然想起蒸汽机第399章 郑家来使第155章 跳窗告别第180章 学院起风波第108章 意气飞扬擒敌首第812章 临洮大捷第583章 苍天笑,清月遥第1104章 寻找蚁穴第935章 这是危机吗第394章 郑家往事第597章 王大当家的投名状第736章 别有洞天第406章 卷土重来第752章 被迫撤离第890章 给子孙留个后花园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么办?第252章 舰炮第944章 天花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