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袁家迁族

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双眼微眯,面带笑意,这一边说T踉跄地向苏翎走了几步。此时其余人等在苏翎进屋时,便已束手站立,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这大名鼎鼎的辽东总兵官苏翎面前,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口中所说的朝廷封赏,苏翎倒并未觉得意外,这倒是不是未卜先知,而是根本就不在乎。按说朝廷既有封赏,便该在年前就下旨传书,这哪儿有到了正月十五才知的道理?当然,此时朝廷上不合常理之事,也不是一件两件了,苏翎几乎从不去多想朝廷上的事情。

此刻见袁应泰浑身上下都透着醉意,连屋内尚有苏翎不识之人似乎也忘了,苏翎便略有不快。

“各位稍退,我与袁大人有要事商议!”苏翎略一拱手,算是给了面子,不过,话里却是透着一股冷气。

众人一听,俱都一怔,但随即明白过来,也不敢说话,顷刻间便走得精光。

袁应泰这醉看来也不算太厉害,只是在众人都走光了,才反应过来,略略定神,笑着说道:“走了也好。我与将军共饮,也省得人多啰嗦。来,坐下说。”

苏翎便寻张椅子坐下,与袁应泰面对而视。

“袁大人,你这是喝了多少?”苏翎微微皱眉,说道:“我今日来,可的确有要事与大人商议的。”

大概是苏翎的面色以及话里都带着的凉意,袁应泰稍稍清醒了些,便说道:“是有些醉了,不过,请将军稍等。我去洗洗便可。”

“好,”苏翎说道。

那袁应泰便起身出去,就在雪地里唤来凝荷、绮梅,洗了把冷水,又让端来醒酒汤,这才再次回到屋里,经这么一折腾,显然要清醒得多。适才那些屋内的人,此时都在门外侯着,既不敢进屋,却也不敢离得太近。袁应泰便招呼着何丹旭给他们安置到旁边的屋子,算是免了受冻的罪。

袁应泰回到屋内。对苏翎说道:“今日元宵节。不免多喝了几杯。将军见谅!”

苏翎摇摇头。说道:“是我没想到。早知如此。我该明日再来!这在军中久了。倒是忘了过节一事。”

说话间。那绮梅、凝荷进来。分别给袁应泰、苏翎斟上茶。便又退进里屋去了。

苏翎望着绮梅、凝荷地背影。微微皱眉。似乎在想着什么。

“将军。”袁应泰此时已经清醒。见苏翎地模样。便有了误解。笑着说道:“这喜事可办得风光?”

“还好。”苏翎似乎心不在焉。这却让袁应泰更加确信自己猜得对了。

“新婚燕尔,倒没想到将军也真还舍得啊!”袁应泰笑着说道。

“哦”苏翎这才明白袁应泰在想什么,便立即说道:“袁大人,这我要说的,事关军机,那两人,大人还是请她们退出去的好。”

苏翎往日与袁应泰商议大小事宜,从未提出过这般请求,这使得袁应泰微微吃惊,但旋即意识到,苏翎所说,一定是非同小可。

“绮梅、凝荷!”袁应泰提高声音叫道。

那绮梅、凝荷本就在里屋侧耳倾听,准备一有招呼,便出来伺候,这下很快便走出来。

“你们去别的地方吧,”袁应泰说道:“让那些人也一并出去,别这这院子里待着。”

“是。”绮梅、凝荷虽然疑惑,但却不敢询问,答应着退了出去,不多时,便听见那些人的脚步声直接走向院外。

袁应泰这才笑着问道:“不知将军所说何事?”

苏翎却没有立即说事,而是反问道:“袁大人,适才那些,是什么人?”

袁应泰一笑,说道:“那吴九奎你是认识的,有些是吴家的人,还有一些,是京城里来的。”

“京城来的?”苏翎疑惑,问道:“是朝廷派来的?”

“不是。”袁应泰笑着说道:“那几人原便是辽东人氏,这回是带着我的那些同乡、同年的信回辽东的。”

苏翎说道:“也是从辽东逃走的?”

“算是吧。”袁应泰说道:“有两个是战乱时走的,有几个是原本便在京城里住着的,只是家眷是那时过海去的京城。”

苏翎一听,便不再问,说道:“袁大人,我今日来,便是要告诉袁大人,这二月初一,我们可就要动手了。”

“哦?”袁应泰显然吃了一惊。

这苏翎管带辽东军马,袁应泰虽早已不过问,但这定下如此准确的日子,却是一点儿准备都没有。年前苏翎还说要耐心等候努尔哈赤衰败,这会儿怎么就立刻定下日子了呢?

不过,袁应泰虽然吃惊,却是没有多问,在心里反复想了片刻,才问道:“辽阳这里呢?”

苏翎笑笑,说道:“这边先不动,这打法我原给大人说过,这次倒是没变。此事也准备了大半年了,倒也不需再多准备了。

我此来,便是让大人心里有数,这给朝廷的报捷文书,还是可以先写上几笔。”

袁应泰却不像苏翎那般说得轻松

细思量一会儿,才又说到:“适才我说了,朝廷这回)7|给了个都督同知的职衔,这可是正二品的武职了。与将军相处日久,我也知道将军并不看重这些。不过,这回朝廷算是补足了上次的漏洞。这都督同知,也不算小了。大明朝这武官能有这样的封赏,也是不多的。”

苏翎一笑,却并不说话,显然并不应和袁应泰的想法。

袁应泰接着说道:“但兵部行文也照旧在催问进兵方略以及收复之期。将军这次用兵,倒正合了朝廷的意思。将军,你看我这里,如何回文?”

苏翎想了想,说道:“照实说便是。袁大人,这将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从山中逼出来的用意,还要请大人在文中阐述清楚,这些无需隐瞒,也得让朝廷上的文武官员知道咱们这里,可也有些方略可言,日后也少些啰嗦。”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不如我请朝廷再发些赏赐银子,附在文后,也给将军做些调剂所用。”

苏翎一笑,说道:“这个嘛,袁大人不妨多多益善。”

“好。”袁应泰也是笑着说道:“这我便自作主张了。”

苏翎说道:“这出兵日子已定,袁大人只管坐镇辽阳观看便是。这二月里,怕是要到中旬才能见个分晓。”

袁应泰说道:“这可只剩下十几日了,将军,还缺什么,我这便奏请朝廷加急拨付。”

苏翎笑道:“这目前倒是什么都不缺了,倒是春耕时的耕牛,不知朝廷有没有回文?”

袁应泰说道:“有,说是三月初便拨付两万头耕牛。眼下正在个府县采办。”

苏翎说道:“那就太好了。这三月倒是刚刚赶上。”

袁应泰接着说道:“这样吧,将军这回擢升都督同知,我再奏请朝廷给将军那些兄弟也封赏一些官职吧。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想来我以经略的名义上书,还是有把握的。”

苏翎一笑,说道:“那我就替兄弟们谢谢袁大人了。大人也知道,这武职不过是拿些俸禄罢了,这若是在平日里,算是不错的奖赏,不过,这战事上,不过是个名儿。我们兄弟都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倒是袁大人,这回朝廷没给赏赐么?”

袁应泰一听,微微一叹,说道:“按说这辽阳失而复得,能不处分,便是最大的奖赏了。这回我也不想别的。”

说着这里,袁应泰稍稍压低声音,说道:“不瞒将军,朝廷上已经有人要议处我的失陷沈阳之罪,不过,上次的银子,赶在年前送去了,这可是难说有没有关系。总之我如今不盼赏赐,只求不罪便就好了。”

这说道上回苏翎拨给袁应泰的银子,这大老远的运往京城,可不是一日之功,到了还是想了个变通的法子,由京城里的徐熙垫付了,袁应泰只需写信给京城的人,照单子送去便是。这在时间上,可是节省了不少。当然,赶在年前的这几笔,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苏翎一听袁应泰提起这事,便问道:“那宫里的人,办了么?”

“办了。”袁应泰似乎不情愿地说道:“将军,这回的封赏,你说是不是与此有关?”

苏翎一笑,说道:“我们但求无过,这有功,便算是意外之得吧。”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我也疑心与此有关,但这可不是猜能猜得到的。若真是如此,这日后怕是得多多益善了。

苏翎盯着袁应泰,好一会儿才说道:“袁大人,此事要换个法子去看才好。”

袁应泰无奈地叹道:“我也知道。这遇到将军,我才明白,整天光是说话写文,终是做不成任何事情,还得如将军一样,先做了再说的好。”

苏翎一笑,说道:“袁大人,这以后送不送,我们倒是不必放在心上。就算那魏忠贤能一手遮天,到了辽东,也未必管用。还是照以往说的,我们只求别找我们麻烦便是。这朝廷上的纷争,袁大人还是不参与的好。”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苏将军是武职,还不清楚这文官们的细处。这同乡、同年,以及同为老师门生,这些不过是个藉口,为的便是能有个照应,这都是多少年积下的毛病,可不是我想不想参与的问题。”

苏翎笑道:“袁大人,很多事不必想得太麻烦。只要袁大人愿意留在辽东,我自有法子保证大人不受牵连。”

“有什么法子?”袁应泰摇摇头,说道:“一纸文书一下,我便得遵旨而行。苏将军,这银子未必能保得平安。凡是能收银子的人,这肚子可是填不饱的。”

苏翎说道:“袁大人不必想的这般悲观。凡事都没有定数,袁大人若是信得过我,我们便携手治理辽东,日后还有老大的一片疆土,等着我们去拓展,等我们将辽东办得如同江南一般,这青史上,自然有袁大人的一笔。想想这些,袁大人,那朝廷上的那点儿事,还有多难?”

袁应泰一怔,按苏翎的说法自然是不能同比,这心境不同,看问题自然也

“只是”袁应泰说道:“这事情总要自己找上门来,岂能是我不想便能左右的了的?”

苏翎说道:“我说过了,只要袁大人愿意与我一起干,我便有法子保袁大人不受干扰。”

袁应泰将信将疑,虽然苏翎将辽东完全扭转了局势,但苏翎毕竟是武官,这朝廷上的事,未必都很清楚,但,苏翎既然能创下奇迹,为何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袁应泰不信也得信。

袁应泰良久才答道:“我愿与将军携手治理辽东。”

“好。”苏翎笑道:“袁大人,你们文官做事做得久了,事事都要讲规矩,不过,这回袁大人不妨也出一招奇兵,让朝中大臣们都吃上一惊。”

“如何做?”袁应泰问道。

“袁大人可愿到辽东定居?”苏翎笑着问道,“这治理辽东说不定得花上几十年的工夫。”

袁应泰一笑,说道:“我倒是不在乎那几十年,但朝廷有定制,这为官者不得在本籍任职,这将家眷接来倒是不难办,但这定居之说,可就不一样了。”

苏翎笑道:“袁大人,这要的便是不一样。似这等辽东偏远之地,朝中有何官员愿意定居于此?此事不正好明志?让朝中知道袁大人治理辽东的决心?事情可往往都是这般定下的。别人越猜不到,这便越能掌握主动。”

袁应泰迟疑了下,说道:“我们袁家,在凤翔一地,也算是世代祖居,这族人倒并不多,也就几百亩薄田,我能在朝为官,可也算是袁家少有之事了。这若是举族迁来,倒也不难,只要朝廷许可,我便可以派人回去办理此事。”

苏翎笑道:“袁大人可要想好了,这辽东可是偏寒之地,你那些家眷,族人,能否愿意?”

袁应泰笑道:“我不是说了?这袁家世代能做官者,唯我一人而已。族人至多不过舍不得那些田,这辽阳城外的地,可要比我家乡的要好。凤翔一地,说起来还比不上辽东,干旱缺水,一年之中可是常见的。”

苏翎点点头,说道:“袁大人,这地的事,倒是简单。只要袁家族人愿意迁来,这辽阳附近的地,翻倍拨给。袁大人,这若是还能带来更多的人口,我可是要谢谢袁家族人了。”

袁应泰一怔,想了想,说道:“苏将军打得是增加辽东人口的主意?”

“对,”苏翎笑道:“这辽东虽然偏冷,可能垦殖的土地还有不少,就算当今辽东的人口过百万,但再翻三倍,也是不够的。袁大人,你要想想日后我们可是要往海西、东海一带扩展的。

这没人,可就什么都做不了。”

袁应泰说道:“苏将军的意思,是让我们袁家带个头?”

“算是吧。”苏翎笑道:“这本来只是说袁大人一家的,若是能带头,自然更好。”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凤翔本地,常年都有流民,若是能迁来辽东,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主意。不过,这千里迢迢的,我一家来还算容易,若要迁移流民,可是难上加难啊。”

苏翎摇摇头,说道:“袁大人,我们做事,不能光看到难处,只要有好处的事情,总能想出法子去做。这流民之事,我们可以日后再细细商议,袁大人,若真是袁家一族能够迁移至此,你可知道有何意义?”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请将军明述。”

苏翎说道:“袁大人是身在其中而已。袁大人,你想想,这以往迁往辽东的,都是什么人?”

袁应泰自然清楚,说道:“获罪充军,谪发降贬之人。”

“对啊,”苏翎笑道:“这若是袁大人一族迁来,人们会不会对辽东改变看法?”

袁应泰恍然,说道:“苏将军,你这是既要招人口,也要招人才?”

“对。”苏翎笑道:“这人手的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这事可是要做上很多年才能算有效果。袁大人可要好好带个头了。以袁大人的名气,这跟随之人,必然不会少。”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我哪里有什么名气?不过是这回与将军一起沾光罢了。”

苏翎说道:“袁大人不必过谦,这如何与朝廷说话,袁大人还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事便是牵扯到治理辽东上来。袁大人不妨这次便附在文后,与辽事相关之事,眼下朝廷大概都会准了的。”

袁应泰一笑,说道:“苏将军这话可是说准了。我今日便就动笔,将军看还需要什么?干脆便伸手伸的长些,多要些粮饷也好。”

苏翎笑道:“袁大人斟酌便是。这多多益善嘛,不过,袁大人也估算一下,看朝廷还拿得出什么不?别要得太多,让朝廷心慌。”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苏将军,这要得越多,朝廷心慌才能更好办事。”

苏翎一怔,旋即笑道:“袁大人高见!这点我倒是没往那边想。”

第87章 一败涂地第16章 将值几何第12章 两岸相连第33章 波光之下第31章 攻守同进第3章 经略奇功第5章 上行下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22章 劫掠军第11章 顾此失彼第21章 遥相呼应第22章 兵将之选第28章 死而复生第5章 上行下效第50章 夜话姻缘第23章 雪夜除夕第61章 好事多磨第24章 布场作坊第32章 城下收兵第8章 烟花柳巷第3章 西洋之欲第30章 贼酋血脉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8章 兑现军功第16章 各有所专第88章 斩草除根第28章 草场新城第1章 天灾人祸第51章 提督辽东第14章 辽东经略第19章 铁甲断金第22章 劫掠军第6章 烈火焚城第12章 将星陨落第30章 蒙古骑兵第19章 山东总督(三)第2章 新旧交替第77章 外围杀戮第18章 振武染血第20章 洗劫建奴第72章 海上船队第60章 豪酋颓途第16章 严寒将至第20章 洗劫建奴第9章 李氏农庄第15章 三十天第14章 辽东经略第42章 固定航线第31章 练兵收心第5章 七月流火第5章 镇江参将第64章 筛选精兵(一)第4章 豪酋迟暮第57章 脸面交情第23章 思筹谋第90章 借力蒙古第12章 两岸相连第76章 再组商行第16章 各有所专第14章 辽东经略第16章 太平哨第21章 抚军心第72章 策反八旗第19章 英雄美人第5章 商人心思第71章 火炮长枪第3章 武装办案第29章 商务二局第51章 提督辽东第51章 提督辽东第68章 燧发短铳第1章 辽东监军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暗磨刀第8章 峰回路转第68章 燧发短铳第5章 商人心思第22章 赫图阿拉第8章 峰回路转地四十五章 商贸统筹第61章 再聚雄兵第79章 枭雄鼠辈第10章 兵锋初显第50章 夜话姻缘第28章 雪夜湮灭第27章 黄雀在后第14章 战线前哨第58章 各算各的第14章 万事俱备第51章 提督辽东第29章 新学堂第59章 乱上加乱第42章 固定航线第7章 六月风过第25章 四万明军第87章 一败涂地第31章 兵临辽阳第17章 山东总督(一)第57章 脸面交情第5章 白沙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