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万三大赚一笔

我当时让罗仁他们在和州多待几天,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滁州那边的朱元璋和元军不知道打得怎么样了,如果元军不是速败,现在应该双方还在酣战,因此我们得等几日再出发。

二是,听说沈大哥的船刚卸完货,准备明日启程回苏州,带队之人是上次我们见过的汪耀南,我得去跟他叙叙旧,顺便问一下沈大哥那边的情况。

三是,我们此次回定远,还得给滁州的朱元璋也送点盐,好歹是答应他的事,我的想法是让陈元贵再张罗一批马车,把仓库里的盐全部拉到定远县,顺便给朱元璋拉两车盐。

我把罗仁、陈元贵、陈定邦、崔道远、柳怀镜都叫到了一起,把我的想法大致说了一下。大家也好久没见了,也都互相拉了几句家常。

陈元贵说晚上安排酒席为我接风,顺便把沈大哥船上的几个人也去请过来。

我想这样也好,陈元贵正准备安排人去船上请他们,被我拦住了。

因为这联络点离码头很近,我想亲自去船上看看,于是就带了罗仁和陈定邦去码头上找汪耀南他们,让柳怀镜在这里负责安顿今天跟我们一起从滁州过来的十多个兄弟。

罗仁和陈定邦在锥子山的老兄弟中,算得上是我的亲信了。

算起来三月下旬和陈定邦在和州一别,现在已是六月初了,也有两个多月了,少不得大家又说了几句互相嘘寒问暖的话。

很快,我们就到了和州码头。

罗仁和陈定邦知道哪艘是汪耀南的船,就带着我登船了。

这艘船比我们从毛憨子那里抢的那条船还要大一些,看样子,郑奇肯定是不在这条船上。

刚上船,船上的几个伙计都认出了罗仁和陈定邦,就跟他们打了招呼,罗仁问他们汪耀南在不在。

很快船舱里就走出了一个小伙子,正是汪耀南。

上次在安庆一别,也快半年了,汪耀南也长得壮实了不少。

汪耀南当然是认得我,又知道我和沈万三是结拜兄弟,因此对我也是格外亲热。

我们四人就在甲板上找了位置坐了,聊了好半天。

原来,沈大哥在安庆与我们分别后,一路很顺利地拉着那船瓷器回到了苏州。

到了苏州后,汪耀南又迅速去了泉州一趟,回苏州的时候就带着一个远洋商人,而且是坐的这个远洋商人的船回的苏州。

然后,他把这个远洋商人引荐给了沈万三,双方也谈得十分投机。

那远洋商人对沈万三他们从景德镇拉回的这批青花瓷十分满意,用带来的大量象牙和珠宝与沈万三的瓷器进行了以货易货的贸易。

双方还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约定明年五月份会带更多的珠宝、象牙过来,继续进行这以货易货的贸易。

送走了这远洋商人之后,沈大哥迅速将这些珠宝、象牙出了手,这笔生意赚了近两万两银子,可以说是沈大哥从商以来,挣得最大的一笔。

沈大哥挣了这么一大笔钱之后,想用于继续扩大经营。但想到张士荣、汪耀南还有我都有份额,因此先探了探张士荣、汪耀南的口风。

这二人也都是目光长远之人,不会计较这点蝇头小利,肯定是赞同把这些钱拿来继续扩大经营。

但沈万三还是担心我这边有什么不同看法,但张、汪二人始终是在一旁推波助澜,沈万三也是有点心动。

最后三人一商议,沈万三给我写了封亲笔信,由汪耀南这次带了过来,前几天已经交给了罗仁。

罗仁一听说信这事儿,一拍大腿,大声道:“刚见了胡大哥,高兴得什么事儿都忘了,连沈大哥给他的信我都忘了。”

于是赶紧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我。

我一看,这信还用火漆封了口,立即拆开来看。

的确是沈大哥的亲笔信,信中说的情况与刚才汪耀南说的完全一致。他们三人一通商议,从这赚的近两万两银子中拿出一部分新购置了三艘大船,这次汪耀南带来的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艘与之前我从毛憨子那里得来的那艘船,一共三艘载满了三船私盐直接去了景德镇。沈万三、张士荣,还有郑奇三人一人负责指挥一艘船。

汪耀南则是载了一船私盐一道与他们逆江而上。不过到了和州码头,汪耀南就停下了,沈大哥他们继续前行了。

按照沈大哥的计划,汪耀南把这船盐送到和州后,返回苏州继续装一船盐运到安庆,上次答应傅友广要给他送一船盐过去的。

汪耀南这艘船在那个年代也的确算得上是大船了,这次一共装了三万斤私盐过来。

本来预计沈大哥要按一钱银子一斤私盐的价格卖给我们,也就是说三万斤私盐要付给沈大哥三千两银子。

但沈大哥对汪耀南早有交待,说从苏州拉到和州码头并不远,只按八分银子一斤私盐的价格跟我们结算,也就是三万斤私盐按两千四百两银子的价格跟我们结算。

如果他到了和州码头,我们这边没带银子,可以先记着账。

当然,陈元贵那里我早就给他预备好了银子,在卸货完毕后,陈元贵已将两千四百两银子如数交给了汪耀南。

我们四个在甲板上越谈越投机,天色渐渐晚了,我们都没察觉到。

直到陈元贵见我们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打发人来寻我们,我们才想起请汪耀南一起上岸吃晚饭的事。

汪耀南见了我,当然也不推辞,除留了几个伙计看船,他带了两个伙计跟我们一起去岸上的联络点了。

席间,我让汪耀南紧挨着我坐在一起。一是显示出对沈大哥这边人的尊重。另外,也是还有好多事宜想跟他谈一谈。

因为我一直对汪耀南的父亲汪大渊写的那本《岛夷志》十分感兴趣。有意无意间,我又提起了这个话题。

其实,汪耀南只是年少时见过父亲的手抄本《岛夷志》,后来由于蒙古官方查禁此书,他父亲汪大渊在南昌编印的《岛夷志略》已全部被官方查禁焚毁。

但年少时的他学识还不够,只把父亲这本书当成闲书信手翻过几次,大部分内容已不记得了。

后来他父亲携书逃往泉州时,将《岛夷志》献给了时任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

再后来,他的父亲不知所踪,据传是偰玉立安排汪大渊逃亡了海外。

因此,要想再看到《岛夷志》,只能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今年年初去泉州找购青花瓷的远洋商人,也顺便拜会过偰玉立,提及过此事。

但当时,偰玉立对此只是闪烁其辞,并告诫汪耀南对外不要再提及此书,他说蒙古官方高层也就此事质询过他,幸好被他找理由搪塞过去了。

听到这里,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偰玉立会不会也因《岛夷志》一书受到牵连。

眼下也只有他知道这本书的去向,一旦他有什么不测,此书肯定就会在中华大地上失传了。

我将这种担心跟汪耀南讲了,他也认为我分析的有道理。

汪耀南之所以从南昌一路到泉州,再到苏州找沈万三,无非是想凑够足够的盘缠,带母亲去海外寻找父亲。

那么,去海外的线索,就只能从《岛夷志》这本书中去找了。

当即我就跟汪耀南达成了共识,近期得去趟泉州,找偰玉立弄清《岛夷志》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去得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汪耀南还得去苏州拉一船私盐到安庆给傅友广,我也得把这批私盐快速运回定远县。

想要立即动身去泉州,肯定是不现实的。

最终,我与汪耀南达成共识。

明天一早,汪耀南带船回苏州装私盐,然后返回和州码头,与我再此碰头。

我则迅速组织人马,将此批私盐拉回定远县。

三万斤盐,至少得送滁州的朱元璋两车,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斤了。卖两万斤给定远县盐号的方老板,余下的拉回锥子山。

卖给那方老板两万斤私盐的事情办妥之后,我则带上罗仁、陈定邦以及几个小喽啰迅速返回和州,与汪耀南在和州码头碰头。

其余的人由崔道远、柳怀镜指挥,将剩下的私盐运回锥子山休整半个月之后,他们再返回和州,准备拉下一船盐回定远县。

我带上罗仁、陈定邦在和州码头与汪耀南汇合后,迅速搭船去泉州找偰玉立。

汪耀南的这一船私盐,则由陈元贵带几个兄弟帮他护送到安庆,交给傅友广。

待船从安庆返回和州时,陈元贵他们则下船。

船上的沈大哥的人则返回苏州,继续装私盐到和州码头来,由陈元贵负责在此处接货。

这样安排,贩私盐和去泉州找偰玉立的事,是两不耽误。

其实,我这么安排,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就是我如果回了锥子山,不知如何面对张思淑。那丫头脾气犟得很,如果真要跟我寻死觅活的,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总之,是能躲她一天,算一天吧!

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五百零九章 三线快攻第三百四十二章 与陈叔明摊牌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会第五百一十章 攻克江州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二百零一章 大战采石矶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换日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长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四百三十七章 廖永安没死!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二百二十八章 软猬甲第六百四十九章 余杭告急第六百六十章 古装版《无间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迁居应天第六百四十七章 苍天有眼!第七百二十五章 穿插渗透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硕躺枪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张必先第八十五章 半夜买药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四百一十章 批评与表扬第五百五十章 张子明变节?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五百四十六章 此马云非彼马云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度北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山密谋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谁?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毙托音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一百六十四章 结识李善长第七百二十九章 坚壁清野第九十章 营救思淑(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士诚突围第二百八十二章 地价疯涨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五百章 截胡高丽第五百七十九章 杀人灭口第六百六十七章 整顿吏治第五十二章 两个初生牛犊第六百五十七章 赵匡胤与《推背图》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五百四十二章 新城门之战第一百八十章 刘聚的托付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应天?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许第五百三十三章 女鬼上门?倩女幽魂?第二百八十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八十二章 张思淑遭算计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广的烦恼第六百三十八章 蔡彦文的下限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六百一十九章 朱文正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况激烈第七百章 朱升辞官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狱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击追兵第三百零八章 这个账算得不错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伙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饮冰告状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三百三十六章 找到偰逊第七百一十七章 杨宪的猜测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第五十一章 让我当军师?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东第四百六十五章 紧急撤退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四百五十一章 宽慰蓝玫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五百零二章 快成废纸的至正钞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现场规划第四百章 砍价砍一半第八十六章 倚云楼的背景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过扬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冤死的陈野先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二百二十六章 “妻管严”?第四百零五章 锥子山上的藏宝洞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守纪律的张思淑第九十九章 抵达安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潜入狮子山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第三百八十二章 坚强的马家父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跟我们回应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远行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