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地方应该是现代的越南呀,怎么会叫陈国呀?

我记得越南古时候不是被称为交趾吗?怎么会称之为陈国呢?

当然关于这些疑问,我只问了汪耀南当时的地名。至于现代的地名,肯定不能跟他说,说了他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算是打开了汪耀南的话匣子。他告诉我,这陈国就是交趾。

在秦始皇的时候,这里归属象郡。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设在今天的广州,交趾便成为南越国的一部分。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现在的陈国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这个地名由此而来,以至后来中原人对那一带统称交趾了。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当地居民利用中原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原的控制。先后建立了吴朝、丁朝、黎朝、李朝、陈朝等国家。

现在的陈朝,也就是汪耀南父亲书中提到的陈国,建国已有一百余年。

也就是说,五代十国之前,交趾那个地方就是咱华夏民族的领地。

五代以后,那里搞了独立,不过还算是咱们的藩属国。包括现在的陈国,还经常来向元朝进贡。

听汪耀南说到这里,我基本算是明白了,这陈国就是现在的越南嘛,也就是古时的交趾。

但《岛夷志》中又提到,陈国南面紧临的是占城,直到沿着占城的海岸线走完了,才算这个半岛走完了,又进入了茫茫大海。

按说,这占城应该也是现在越南的领土,难道古时候占城是另外一个国家,后来才并入越南的吗?

于是,我又向汪耀南问起了这占城的来历。

汪耀南告诉我,这占城就属于汉武帝时的日南郡的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一个叫区逵的人,杀了日南郡象林县县令,自立为王,从此建立了占城国。

占城自从建国后,一直和交趾争战不断。

说到这里,我算是明白了,现在的越南应该就是包括以前的交趾和占城,估计是后来占城在与越南的战争中战败了,被越南吞并了。

《岛夷志》中还提到了马六甲王国,这应该就在现在的马六甲海峡那一带了。根据书中描述,这马六甲王国,就应该是现在马来西亚的前身了。

至于书中还提到的爪哇、苏门答腊就是现在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了,全部属于印度尼西亚。不过在当时,这些岛上有很多个小国家。

另外书中提到的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等地,那就是穿越马六甲海峡后途经的一些国家了,地名基本上现在都有。

通过这次与汪耀南对话,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清了陈国和占城国原来都是属于现代的越南,只不过当时是两个国家而已。

我正在仔细思索这些问题,忽然汪耀南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说据他父亲书中所说,这马六甲王国所处这个半岛的最南端,被称之为“龙头”,那里有汉人居住。且这个地方常年气候温暖,鲜花遍地,日均温差也不大,给人一种四季如春的感觉,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汪耀南没搞懂的是,按说越往南方去越热,比如当时的岭南之地,就是十分炎热。可为什么这“龙头”还在岭南南边这么远,竟然气候不似岭南那般炎热呢?

按常理说,这“龙头”之地,应该是酷热难当才对,怎么他父亲说此地四季如春,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呢?

这“龙头”之地应该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按理说是应该很炎热。但由于该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因此并不显得十分火热,反而是温差小,人体感觉舒适。

就跟我国的海南和广东一样,按说海南的纬度比广东低,海南应该就比广东炎热,实际上海南的气候相比广东来说,居住更加舒适。

这不仅仅是要看纬度的高低,还得综合考虑季风、降雨量等因素。

至于这季风、气候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现代地理学上面的东西,我给汪耀南要真解释起来,估计得相当费劲,还得跟他讲纬度、赤道这些东西,还得讲地球是圆的。

那太麻烦了,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的。

索性,我就跟他说,这“龙头”之地主要是因为地处海峡的口子上,多风多雨,所以温度并不是很高之类的,讲了一大堆。

汪耀南嗯嗯呀呀的半天,似懂非懂的。

我见这真要把事情讲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便问他,为什么对这“龙头”这么感兴趣。

汪耀南告诉我,他父亲不光是在书中提及这个地方,以前他小时候,他父亲跟他反复唠叨过这个地方,说要是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地方,还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因此,汪耀南推断,他父亲很可能去了这个地方。他也咨询过一些远洋商人,听说那个地方的确是气候宜人。

他准备过几年,等钱攒够了,就跟个远洋商人去那里看看,如果父亲真的在那里,他就准备回来接母亲一起去团聚。

听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老是对“龙头”这个地方这么感兴趣。

以前我在这书上,可没太在意这个地方。经他这一说,抽时间我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地方。

我和汪耀南扯着扯着,又扯到了我此次突然来苏州的目的上了。汪耀南也不是外人,这小子从小在外面闯荡,也算有些见识,于是我便把此行的目的跟他说了一下。

汪耀南听了之后,沉思了片刻,跟我说,他觉得我这个想法虽然是有些大胆,但还是值得尝试的。

的确如我分析的一样,集庆刚被朱元璋从元军手中抢过来,民情肯定不稳,这个时候的地产、房产肯定是价格折得厉害。

一旦局势稳定了,就凭这六朝古都的名号,这些产业的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我与汪耀南正讨论得起劲儿,沈大哥来了。他见我们正在讨论这事儿,问汪耀南是个什么看法。

汪耀南便把他自己的看法讲了一遍,大意就是刚才跟我说得那一套,这个生意做得。

沈大哥见汪耀南这么说,似乎信心更加坚定了几分。他表示,他也思考了两个晚上了,觉得这笔生意做得。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准备去收购多少产业合适。

我问沈大哥,现在手中有多少活钱。

沈大哥告诉我,在不影响私盐、瓷器等生意的情况下,能动用的银钞约有二十万贯,现银约有三万两。如果把手头的一些从远洋商人那里得来的珠宝象牙变现的话,估计再凑个五万两银子也不成问题。

银钞一贯相当于一两银子,当然黑市上一两现银得值两贯银钞了,主要是因为至正钞贬值太快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都按黑市价折合成银子的话,总共能凑个约十八万两银子。

我又问沈大哥现在苏州的地价、房价是个什么情况。

沈大哥告诉我,现在上好的地一般卖七到八两银子一亩,中等的田产一般是五两银子一亩,比较次的二、三两银子就能买一亩地。

至于房产就没个准儿,有的人急于变现,低价售房,二、三十两一亩的价格都卖,当然也有贵的,那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个房子要考虑到新旧程度,还有风水等诸多问题。

我的脑子飞速运转,与沈大哥和汪耀南一起算起了账。

这南京、苏州一带,基本上良田居多,很少有那种很次的土地。如果按照中田与良田各半的话,我们按六两银子一亩计算,这十八万两就能买三万亩地。

一亩地是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一万亩地就是六百六十七万平方米,三万亩就是两千零一万平方米。

一平方公里是一百万平方米,那么三万亩地差不多就是二十平方公里。

二十平方公里可不是一小块地方了。再加上我们锥子山至少也能拿个几万两银子出来,那至少总共可以拿下二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那是相当可观的。

这古时的南京城可没有现在的这么大,二十多平方公里,就相当于买了小半个南京城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光买到地,很可能也会买些房。再加上集庆的地产、房产价格现在肯定比苏州便宜多了。

我和沈大哥、汪耀南商定,如果良田的价格低于每亩五两银子,就果断出手。至于房产嘛,到时候再看,尽量低价购入。

这一下子要调集这么多资金,还得置办这么多产业,这可不是个小事情。

沈大哥决定他调集好资金后亲自去集庆,待一切步入正轨后,他再委托一个人在那里办理。

去集庆之前,他还得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毕竟在最初的合伙人中,张士荣也占一份儿。

汪耀南虽然也有一份儿,但他现在就在这里,而且他也赞同此事。

也就是说,眼下这事儿,只需要再去征求一下张士荣的意见,就能定下了。

第七十章 抢柳家庄第七百一十九章 陈元晫的皇帝梦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叔明的顾虑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险第588章第二十六章 锥子山上排座次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一百六十章 再结善缘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个心愿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六十五章 确定目标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凯旋第七百零五章 枯叶牡丹第七百一十章 汪广洋丢官第422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阳神功》?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机第二百五十二章 四季如春的“龙头”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制造混乱第九十二章 逃离倚云楼第六百四十一章 伏击“五太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岭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笔私盐生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拥兵自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谈判继续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七百一十四章 赐婚李祺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岁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七百零五章 枯叶牡丹第三百零七章 领工资喽第二百零二章 北上还是南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添小棉袄第二十章 舍命相搏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庙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显第四百六十四章 商机再现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结安答第二百六十三章 薪酬制度改革草案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投资集庆第五百七十五章 陈维林“战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七百零五章 枯叶牡丹第五百六十五章 瓮中捉鳖之计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应天?第二百零五章 斩首行动第三十二章 蓝家入伙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称吴王第七十五章 再获大胜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六百零八章 陆父心动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降朱亮祖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开训第五百三十七章 进贤门告急第四百八十章 相煎何太急?第六百三十三章 郁闷的宋兴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门密谋第六百四十五章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第七百二十五章 穿插渗透第三百零七章 领工资喽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户第三百六十九章 名相殒命第四百零二章 下辈子还做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认了两个妹妹第六百五十章 见死不救第五百五十四章 朱文正的阴招第一百八十章 刘聚的托付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第四百五十五章 鸿门宴弱爆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蓝玫换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五百八十三章 汤和替子求学第七章 穿越了?第七十六章 蜀中来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长的试探第四百四十二章 死神来了!第二百八十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确定行程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二十二章 张然殒命第七百一十三章 胡惟庸的机会第五十八章 重大发现第二百四十五章 巨大的商机第十二章 收了个小弟第三百八十五章 返回大陈国第三百九十六章 与李善长磋商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