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归

众人虽然对“寨粮”之事讨论得非常投入,但此时,李善长、朱升、刘伯温三人还没有发表明确意见。这三人的意见才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

自从上次应天事件之后,朱元璋越来越喜欢刘伯温了,他便直接点名让刘伯温发表意见。

刘伯温当仁不让,发表了支持取消征收“寨粮”的意见。刘伯温认为,现在我们的粮食已经比较充足了,而且屯田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是时候采取一些收买民心的手段了。

要说这话是说到朱元璋心坎儿里了,他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粮食与民心,孰轻孰重,他自然是清楚得很。只是创业之初,自己缺兵少粮,不得不征收“寨粮”。

谁知刘伯温的话还未说完,李善长就打断了他的发言,坚决反对取消征收“寨粮”。

李善长的这一举动倒是大大出乎朱元璋的意料。这哥们儿今天发言怎么这么积极?一般情况下,在这种重大事情上,他不会如此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呀?

李善长的理由很简单,眼下我们只是取得了一小块地盘。日后还要继续开疆拓土,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这九字方针是朱升老爷子为吴国公大人精心制定的策略,岂能说废除就废除了?

李善长真是狡猾狡猾的。他顺带着把朱升老爷子拉上,说刘伯温这是反对朱升老爷子的九字方针。

其实李善长是不想让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得宠。上次刘伯温说得那一番主和派都该杀的言论,是深深刺痛了李善长的心。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政敌渐渐发展壮大。

朱元璋见刘伯温与李善长二人争执不下,而且李善长还搬出了朱升老爷子,便索性问朱升老爷子,他怎么看待这事儿。

李善长本以为朱升老爷子肯定是要赞同他的意见的,毕竟自己刚才是“向”着他嘛!哪知他这次可失算了。

朱升老爷子表示,这征收“寨粮”确实为咱们行军作战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但征收“寨粮”确实又会有损民心。这“寨粮”还要不要继续征收,他还真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不过他可以肯定一点,不能因为胡大海这次在信州免除“寨粮”而受到惩罚。如果这一次要不是胡大海如此举动,这信州现在肯定就不是咱们的地盘了。

李善长没想到朱升老爷子是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表态,既不赞成停征,也不同意继续征收。

可朱元璋从朱升老爷子的这番话中听出了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朱升老爷子说的,胡大海绝不能因此事受罚。

站在朱升老爷子的立场,如果明确表态赞成停征“寨粮”,那就是表明自己的九字方针现在已经该废除了。任谁人也不会说出这种打自己嘴巴的话。

朱升老爷子既然说出不能惩罚胡大海的话,那言外之意就是赞同胡大海在信州的免除“寨粮”的做法。

朱元璋正在思索着如何处理这事儿,刘伯温又插话道:“朱升老爷子的九字方针,为我们这几年来的发展壮大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政策得及时作出调整。”

刘伯温说出这话,朱元璋笑着问他,应该怎么调整。

刘伯温先是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取消征收“寨粮”的大道理,接着提出以后的军粮主要靠屯田来解决的方针。

刘伯温说道,眼下战乱四起,各地流民也是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流民编为屯民,将他们安置到咱们攻取的一些地盘之上,那可是一举多得。

这第一,有了这些屯民给咱们种地,咱们的军粮就会越来越充足。

这第二,让这些流民稳定下来,就不会在咱们的地盘上滋生事端,有利于咱们的政权稳定。

这第三,这些流民转变为屯民之后,我们可以采取抽丁的制度。让其中的青壮年能成为咱们兵源的一个来源。

要说这事儿是说到点子上了,朱元璋也正有此意。

刘伯温边说边观察朱元璋的表情,见他越来越高兴,便把话题突然一转,说到了称帝的事情之上。

刘伯温继续侃侃而谈道,朱升老爷子的“广积粮”方针,我们只是做出一点小小的变动,将积粮的方式由征收“寨粮”改为屯田而已,并不算是真正的改变。但他老人家提出的另一个方针,我认为倒是应该改一改了。

说到这里,刘伯温端起茶杯喝茶,倒不往下说了。

众人听刘伯温说到这里,都是一愣,包括朱元璋在内。在场的也就朱升老爷子没什么表情变化,因为他已经知道刘伯温要说什么了。

朱元璋见刘伯温突然不往下说了,便催促道:“你说朱老爷子的有一条方针得改一改了,你倒是接着说呀!大伙儿都等着呢!”

刘伯温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我说的要改一改的方针,就是‘缓称王’这一条。眼下,咱们击败了刚刚改朝换代的汉军,士气旺盛得很。

如果此时吴国公大人能宣布脱离龙凤政权,在应天称王,那必将有不少有识之士前来相投。

连陈友谅那跳梁小丑都敢自称“汉王”,东边的张士诚也自称“诚王”,咱吴国公大人有什么不可称王的?

如果咱吴国公大人称王,这国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大明’。”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来了精神。刘伯温这是公然劝进呀!如果朱元璋真是允了这事儿,那他刘伯温可是头功呀?

这可不行!这拥立之功的好事,可不能让他刘伯温得了头筹。李善长第一个要对刘伯温发难。

李善长在心中是好一番思谋,阻止刘伯温得头功可是有一番大学问的。

这首先不能说反对朱元璋称王的话。如果朱元璋现在的确是不想称王,那还好说。如果朱元璋现在真的想称王呢?你说出一堆反对的理由,那不是没事儿找抽吗?

但那也不能顺着刘伯温的话说,不然你还怎么反对刘伯温呢?

李善长决定就在这国号“大明”二字上作文章,说他定的这个国号不合适。一来可以阻止刘伯温拨得头筹,二来不影响朱元璋称王的决定。

刘伯温还未展开分析这“大明”二字是如何如何好,就被李善长打断了他的发言。

李善长说道:“我认为刘兄将这国号定为‘大明’,极为不妥!”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明白了,李善长是专门与刘伯温抬杠。凡是刘伯温坚持的,他李善长就得反对。

不过朱元璋倒是乐于见到这种情况。这当领导的,不就是要防止手下人员一党独大吗?能找出人制衡李善长,那是再好不过了。看来,这刘伯温还得多多支持呀!毕竟他现在资历尚浅,还没有能力与李善长抗衡呢!

朱元璋笑着对李善长说道:“那你倒是谈谈,刘大人所言有何不妥呀?”

李善长说道,当初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率白莲教起义之初,韩山童便打着“明王”的旗号。韩山童死后,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至毫州,建立了龙凤政权,韩林儿也便称为“小明王”。

吴国公大人如果要称王,怎么能再称“明王”呢?

李善长还未言毕,刘伯温立即反驳道,韩林儿与刘福通在毫州建立的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与“明”字没有一点儿关系。

之所以有人称韩林儿“小明王”,也是因为其父韩山童被人称为“明王”而已。

咱们如果称王,以“大明”为国号,一点儿也不受其影响,反而能因此争取到一部分早先支持韩山童的反元势力。

韩林儿现在虽然贵为皇帝,但其实也就是个傀儡。如果咱们能将国号定为“大明”,就能将那些真正支持“明王”的人争取过来。因为他们肯定不想继续支持韩林儿这个无德无能的傀儡。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根据五行之说,北方属于水德,咱南方属于火德。蒙古人建立元朝,是以水德取胜。

如果咱们要取代元朝,自然得靠火德取胜。现今元朝政治黑暗,我们将国号定为“大明”,正好应了以明驱暗、以火克水之意。

说到以火德取胜,咱又不得不提起四象之首——朱雀。

《淮南子·天文训》中是这样描述的: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这段话中,朱明代表着炎帝后裔、火神祝融。如果要克制北方之水,舍火神其谁?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朱明”二字竟然能在先贤作品中能找到出处,那朱家建立大明王朝,进而取代元朝,是不是正是在暗合天意?

也可以说,朱明王朝就是天命所归!

如果要论搞阴谋诡计、玩弄政治权术,李善长与刘伯温二人可谓不分伯仲。但如果要谈起天文地理、引经据典,李善长比起刘伯温可就差远了。毕竟二人出身不同嘛!

第六百六十九章 强渡洛水第六百九十三章 “烧死”陈曔第十二章 收了个小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聚的折衷方案第四百零六章 相约在应天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士诚突围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发疯的蒙古骑兵战术第五百零四章 听戏求官第二百九十五章 谁守常州?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零一章 顺流逆流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见本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战集庆第九十三章 抵达江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穷途末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州考察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第三百四十八章 怂恿朱文正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枢密分院成立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六百一十八章 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郭天爵得了失心疯?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蛟帮内讧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六百七十九章 轻取关中第六百零二章 轮番劝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私盐生意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硕躺枪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二拨追兵第四百零八章 丢人丢大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令人兴奋的妙计第四十七章 天佑锥子山第七百一十八章 蠢死的皇太后第三百八十二章 坚强的马家父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敲打富户第十七章 风云突变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们的老底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三十一章 袭杀蒙古兵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进妓院第六十一章 我成了四当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狼特战队第五百七十五章 陈维林“战死”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称帝第五百五十六章 决战鄱阳湖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谁?第六百一十一章 赵敏的大哥第七百零九章 杨汪反目第六百二十六章 好兄弟,讲义气!第588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请罪第二百零七章 招降二陈第六百一十六章 陈维林大婚第三十章 蓝玫寻死第四十八章 曼陀罗花汤第六百九十二章 陈叔明的顾虑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偰老爷子的重托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枢密分院成立第一百四十三章 坚守定远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头棒喝第四百一十八章 “隐蔽工程”得自己做入妖风第一百三十八章 朱元璋来信第五章 盆地脱困第四百零三章 冯国用之死第七百二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五百八十二章 被李善长挖墙角第二百八十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伤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山密谋第五百章 截胡高丽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时第四百九十五章 偰逊病逝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弹第七百二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491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第一百八十四章 探望傅友广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四十一章 中计遭伏第四百五十七章 采石矶失守第四百五十八章 陈友谅发大招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当校长啦第四百六十一章 歪解卦象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兴死了第十七章 风云突变第六百四十八章 拿下湖州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朱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