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议西北军部拟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号

就实际的效果来看,卓特巴巴图尔的一双靴子远比商业协会财阀间的利禄阴*、文人政客间的纵横捭阖更为有效。五日后当朵甘思总督将准葛尔大汗的这份特殊大礼呈交地方议员过目之时,整个朵甘思宣慰司议政厅都为之绿色了。是的,这是用不着做任何解释谁都能明白的意思。卓特巴巴图尔用一双漂亮的靴子示意中华朝的总督滚蛋,而朵甘思宣慰司的议员老爷们则将此视做了充满挑衅开战帖。无疑“怒气”在其中充当了一种绝佳的粘合剂,它让原本立场各异、民族不同的议员达成了共识。一时间犹如雪花一般的请愿书、请战书堆满了朵甘思总督的几案。而在另一方面这则靴子的故事也迅速在整个西北地区蔓延了开来。出于中原文明的自傲,关内百姓对此事的反映远比关外要强烈得多。加之相关势力别有用心的鼓动,西北各省府严惩“准葛尔番酋”呼声很快就随着那双漂亮靴子摆到了弘武女皇的面前。

时隔六个月,帝都南京早已告别了火炉一般的盛夏迎来了白雪皑皑的隆冬。腊月的江南湿冷的寒气直往骨子里透,但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孙露却觉得有一股灼热的焦躁之气正向自己迎面扑来。事实上,在国会结束之后孙露就一直等待着民间的反应。但她却未曾想到最先爆发求战情绪的竟然会是西北地区,而不是她事先预计的沿海诸省。这其中固然有准葛尔人嚣张气焰作祟。但西北缙绅财阀对利益的追求同样是推动这一切的重要动力。在大航海时代,贸易无疑是受到欢迎的一种活动,因为它不仅能增长商人的财富,并且能增长国家的力量。而国力的增长又可以作出贡献,保护并推进贸易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但贸易同样是需要刺激的,不管这种刺激是来自由的氛围,还是武力的掠夺。从此次西北诸省的反映来看,这些规律并不是海洋独有的,也同样适用于陆地。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便成了摆在帝国统治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想到这里,感触颇深的孙露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底下坐着的一干臣子。他们分别是内阁首相陈邦彦、军务尚书萧云、陆军尚书张家玉以及海军尚书李海。从这些帝国重臣的脸上,孙露分明也读出了难以遮盖的跃跃欲试。是啊,在面对一场实力悬殊的不对称战之时,掌握绝对优势的一方又怎会不持财傲物呢。可这场战争真的能毫无悬念地照着中华帝国的剧本一路演下去吗?弘武女皇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忧虑。不过她很快就收起了思绪,转而开口向众臣说道:“诸位爱卿想必已经知道朕今日宣诸位进宫是所为何事了。既然如此诸位不如就开诚布公地向朕说说你们对准葛尔一事的看法吧。”

“回陛下,军务部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调集部队出战西北。”坐在女皇右手边的萧云率先行礼回答道。身为军务尚书兼帝国总参谋长的他,在国会结束之后便成了仅次于帝国首相的大忙人。他除了需要同时为陆海两军置备军需之外,还得与陆军部、海军部一起协商统筹两军的战略战术与人员配置。这其中自然也免不了会出现各类分歧与异议。不过好在军部三尚书也算是合作多年的老“战友”,互相都了解各自的脾性。因此协商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隔阂。而最为重要的是,久未上战场的萧云再一次发挥了他在军政方面无与伦比的才华。在经过了将近半年的准备之后,无论陆、海任何一方爆发战争,现在的军务部都能为其提供所需的军需补给以及相应的战略部署。既然此刻西北已成剑拔弩张之势,萧云自然是将事先为陆军部设定的部署摆上了首要位置。

“回陛下,陆军部也已拟定出战将领名单。只等陛下您一声令下,便可剑指天山。”陆军尚书张家玉跟着敬礼道。相比陆海两手抓的军务部,陆军部的目标显然就要明确得多。陆军将领们心里十分清楚,无论情况如何改变,西北都将是陆军部未来的重点。因此早在国会召开之前陆军部就已经开始拟订战略部署、并着手选拔相应的指挥官了。

“恩,看两位卿家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想必早就开始为西北的战事做布置了吧。”孙露满意地微笑道。

“回陛下,军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确实已拟定出了陆、海两套作战方案。而今既然卓特巴巴图尔对我天朝如此不敬,准葛尔部在塞外更是倒行逆施。这也算是给臣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有的放矢。”萧云沉着回答道。

“那照萧尚书的说法,军部是否已经决定将以西北为主了?”孙**了点头反问道。

“回陛下,臣等均认为以我朝目前的状况,在军事上专攻一路是最稳妥也是最有效的选择。”萧云如实的坦言道。虽然军务部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向来谨慎的他亦不敢就此在女皇面前轻言军部可以同时支持陆、海两线作战。

听闻萧云如此回答,女皇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海军尚书李海。说起来,今日之事本与海军部无关。只因事关帝国战略的总体规划,他这才被女皇一起招进了宫。此刻见女皇以询问的目光看着自己,李海当即轻咳了一声回道:“陛下,臣也以为军部因将重点摆放在西北,毕竟那里的局势已经逐渐明了。至于海军方面,陛下大可放心。欧洲诸国的海军这段时期均无特殊异常的举动。以海军部的实力维持现在运作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李海的最后一句话,倒真是句大实话。相比完全靠军费维持的帝国陆军而言,常年巡逻于大洋之上的帝国舰队的财路明显就要宽得多。虽然现如今海上与中华帝国相关的船队越来越多,帝国上层也不似从前那般鼓励私掠活动。但帝国舰队偶尔还是会在海上打打“野食”,赚些外快。此外,帝国海军与商业协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使得海军部每年总能得到一些额外的赞助。因此,也无怪乎,李海会在军费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大方。

眼见李海如此表态,孙露自然也是颇为满意。却见她回头又向张家玉询问道:“卿家刚才说陆军部已经拟定了指挥官人选。不知军部这次所选何人来担此重任?”

“回陛下,陆军部在与军务部商议之后,暂时拟订由李定国中将出任主帅,吴三桂少将出任副帅,另由帝国驻藏大臣张煌言中将出任参谋长。”张煌言抱拳回道。

“李定国,张煌言,吴三桂?”孙露听罢,在口中将三人的名字轻声默念了一遍。显然这一安排十分值得回味。就出身来说,此三人虽各不相同,但都不是岭南嫡系将领或是前朝南明一派的将领。就能力而言,此三人在帝国众将领之中亦是上上之才。没有明显的派系背景,却又拥有着过人的军事才华,真是既实用又安全。如此精心的盘算,让人不由地就联想到了萧尚书的一惯风格。不过名单中出现吴三桂的名字还孙露多多少少吃了一惊。她原本以为吴三桂在投降之后已经被人遗忘,却不想军部这次竟然会委其以重任。虽说历史已经在岔道口发生了骤变。但一想到这位“平西王”在清朝时反复无常的表现,孙露便忍不住略带担忧地开口道:“朕看得出军部在指挥官人选上花了不小的心思。但朕还有一点还是不明白。军部怎么会突然想到选吴三桂为副帅呢?”

似乎早就料到女皇会发出如此疑问。张家玉在与萧云对视了一下后,随即拱手回复道:“回陛下,臣等也知吴将军曾经迷足失陷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但他如今已浪子回头效忠朝廷,还请陛下给他一次机会。”

看着底下的张家玉为吴三桂进言,孙露的心中不由地泛起了一种怪异的感觉。是啊,历史真的改变了。于是觉得不该太过拘泥于自己记忆的孙露,跟着便一笑道:“卿家不要误会,朕并不是怀疑吴将军对国家的忠诚。朕只是觉得有些意外罢了。”

“回陛下,臣等这次之所以会选择吴三桂出任副帅,并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么出众。帝国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但帝国现在需要的是优秀的骑兵和骑兵将领。正因为如此臣等经过权衡之后才会决定选择吴将军。”张家玉跟着解释道。

“是的,陛下。正如张将军所言,西北一战骑兵将是战场上的主力。所以吴将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萧云特意加重最后一句的语气附和道。事实上,当初在提议吴三桂之时,萧云也曾考虑过他在甲申之变中的表现。然则中华帝国陆军的强项是步兵与炮兵,而非骑兵。且帝国骑兵又素以轻骑兵为主,除了负责侦察骚扰外,在战场上向来都是协同步兵与炮兵出战的。而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形却注定了骑兵将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当然以帝国目前的实力来说,并不缺乏善战的骑兵。姑且不论已然效忠帝国的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诸部。光是投降的满州八旗的残部就可以组织出一支强悍的铁骑。然而在帝**部上层眼里,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满人,都是异族。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这次帝国所要对付的准葛尔部也是蒙古人。两相比较之下,身为汉人的吴三桂怎么看都要比鞑靼可信得多了。因此萧云这才同张家玉在吴三桂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比在心理上对满蒙各部依旧心存芥蒂的众将领,从小接受56个民族是一家熏陶的孙露自然是不会考虑那么多问题。只是她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萧云、张家玉等人会如此重视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但此刻转念一想,后世美国打个阿富汗都那么的兴师动众。帝**部这番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想到这里,孙露当即便夸赞道:“看到诸位不骄不躁,沉着应对,朕颇感欣慰。看来用不了多久帝国的将士就能满足西北百姓们的愿望!”

女皇的夸赞让军部三尚书都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但一旁久未开口的首相陈邦彦却在此时突然进言道:“陛下明鉴,臣以为此刻还未到我朝出兵的时机。”

“哦?陈首相何出此言?”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孙露黛眉一挑反问道。

“回陛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目前还师出无名。”陈邦彦沉着的说道。

“陈首相说笑了吧。陛下御案上摆放的不正是我朝大军兵临天山的绝佳理由吗?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这还不够吗?”李海不解的反问道。在他看来女皇面前的任何一份请愿书都可以作为开战的理由,更不用说那双充满挑衅意味的靴子了。须知在海上,各国列强往往随便找个岔就可以开战。管他什么师出有名,还师出无名。

陈邦彦当然知道李海在海上已经养成了不少“坏”习惯。于是他当下就微笑着纠正道:“李大帅有所不知。这陆上作战不比海上作战,海战往往只发生在局部,而陆战却是全面的。帝国一但出兵西北,就必须要考虑当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否则就算帝国投下百万雄师,弄不好亦会深陷泥潭不得抽身。陛下桌上此刻摆放的只能算是关内百姓的呼声,而非天山百姓的意愿。更何况天山势力纠葛向来复杂。我朝若是打着帮助黑山派的旗号讨伐准葛尔和白山派,势必会被当地的白山派百姓视作仇敌。如若再给别有用心者一鼓动,便更难保证天山的民心会向着我天朝了。”

给陈邦彦这么一说,弘武君臣们纷纷点头陷入了沉思。正如汉人不相信满蒙的骑兵一样,天山的各个游牧部落对汉人也充满了提防。如何在最大限度上博取天山各派的信任,或许是比消灭准葛尔部更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可就在孙露苦思之际,先前对阿富汗战争的联想,就像灵光一般在她的脑中一闪而过。却听她冷不丁地就脱口而出道:“维和!”

“维和?”众臣一头雾水的问道。

“是的,维和。朝廷以维护天山和平之名出兵准葛尔。言明既不是来帮黑山派讨伐白山派的,更不是来抢夺天山百姓的土地、牛羊的。我中原出兵的目的旨在让天山各方停止屠杀洗掠的行径,坐到谈判桌前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天山目前的教派争端。”孙露得意的解释道。给女皇这么一解释,心有灵犀的文武大臣们的眼中顿时就放起异样的光芒。

【……141议西北军部拟方案 拉民心女皇提口号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7节 首相的大计第5节 痢疾!141 议西北军部拟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号第二十六节第36节 新朝官制第21节 山海关130 成正果国会终落幕互试探草原盛会起第43节 长路漫漫102 一体化百族汇中华锻心志皇子入军校第3节 谁是猎物?第286节 孙特使古寺劝李淏 金判书夜访说施琅第32节 忙碌的四月第6节 义塾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习众大臣陆海做选择第9节 新安财阀176 感圣恩喀尔喀归附为将来绰罗斯探路第六节170 尼罗河上公爵纳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11节 海盗第370节 四大银行御前受封 中华首相雷厉风行第14节 多尔衮的三个心愿第3节 帝都风云(三)第16节 暗战(二)第2节 帝都风云(二)171 庆亲政法王开舞会不解世俄使惹笑话第14节 盛宴(六)61 齐联手王罡筹农校释新政众儒探渊源第17节 再战松山(上)第303节 怠中华沙俄遇尴尬 审局势主教提对策第12节 大同义军(下)第四十节第18节 血腥的闹剧(上)第329节 弄玄虚摩根得先机 为歼敌施琅纵英舰第268节 闻征朝欧洲使忧心 献书信倭使挑民愤第十五节第330节 中荷帅敖顺号会面 遭劲敌荷兰舰受困第18节 红月第21节 支援第18节 血腥的闹剧(上)第二十五节63 争标段晋商巧贷款为商务倭朝遣特使82 防未然萧云述警告为殖民君臣生分歧第320节 整股市议员出主意 为垄断俩商揣圣意第375节 定青藏张煌言回京 安军心张家玉出面第三十七节第20节 访水城使团受款待设晚宴众商求财路第13节 血染东直门第283节 万军围攻托木斯克 举白旗传教士送信190 为大局复兴党定计求合作倭国使赴朝168 弘武帝北访收番王两重臣为国起争执第370节 四大银行御前受封 中华首相雷厉风行第6节 五月内阁第12节 太后的决断185 苏伊士公爵会公爵欧罗巴君主助君主第8节 骑鹤游扬州第261节 上书房皇子拜新师 为解答二师起争执第348节 闻捷报百姓忧物价 姚钦差乔装探消息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习众大臣陆海做选择第241节 入冬营中华军休战 马关港华倭使会晤第1节 姻亲之盟第271节 求变革德川广纳才 议战和朝鲜起纷争50 赴晚宴杨绍清周旋起豪言太阳王立志第12节 首相第35节 受禅大典第305节 聘倭人法国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116 乔议员感叹新预算王公子探听新内阁第247节 中华军月夜克福冈 陪审团心系刺皇案126 拢议员东林大翻身口难调议案惹非议第298节 驾龙舰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华侨受封赏第34节 归德之战第280节 互试探开花弹显威 遇土人中华军款待98 聘讲师夫之访老友收行装炎武回故里第24节 蜀中攻略(一)第247节 中华军月夜克福冈 陪审团心系刺皇案176 感圣恩喀尔喀归附为将来绰罗斯探路第243节 见女皇来贺探圣意 上奏折宗羲图朝鲜第17节 前夜(下)第44节 蕙露轩109 御花园女皇抚学士科技宫陈王欲进言第10节 《乙酉宪诰》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谋席位党争狼烟起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第26节 东林钜子第十节160 准葛尔汗兵临满寨睿亲王亲赴鸿门宴203 为解压中华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设基金121 审议案国会生歧义遭质疑内阁忙面圣50 赴晚宴杨绍清周旋起豪言太阳王立志99 桂飘香文鼎赴秋闱枫染红成功游京都第280节 互试探开花弹显威 遇土人中华军款待176 感圣恩喀尔喀归附为将来绰罗斯探路第47节 开封之战(一)167 入军校皇子初长成论预言君臣议时世200 南洋舰队北上复命西北军团围追准匪第355节 探圣意东林攀裙带 审局势复兴随女皇第212节 惩藩属中华改方针 印度洋华商遇封港第13节 旅途的终点195 接圣谕众臣忙布置发讣告噩耗传千里第255节 走末路岛津担责任 赴长崎紫轩当钦差210 天守阁李耀斗定策神山下李定国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