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节 病榻前禹轩动真情 闻挑衅杨太爷训女

不管杨禹轩心里如何打算,既然母亲开了口,他也只好忐忑着驱车前往亲王府探望已经病入膏肓的外公杨开泰。时值岁末临近,连续数日的大雪为帝都南京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新装显得尤外地庄重。坐在印有皇家标记的马车中杨禹轩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把玩着腰间的玉坠子。尚还显得稚气的脸上却笼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凝重。

杨禹轩并不是不愿意去看望外公,也不是不知道孝顺长辈。只不过此刻在他的心中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直在困饶着他。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杨禹轩自母亲孙露登基称帝以来就被告知自己将担负起这世界上最重要的责任。这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为成为一个有道明君努力着。周围的人也竭尽全力地向这位未来的帝王灌输着各种为君之道。然而这些为君之道有时候看上去又是那么的自相矛盾。就以此次外公患病而言。吴夫子等人嘱咐他贤孝是一个有德明君的一大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衣不解带、寝食不顾地照顾患病的外公。而李光先等人却说君王是天子不应该过多地流露个人感情。还说杨禹轩现在虽还姓杨可终究是要从母姓继承大统的。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杨禹轩认为双方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因此他自外公患病以来虽探望过多次,却都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像二十四孝子那样孝感动天。不过就母亲昨日的话语来看似乎对自己在这点上的表现颇为不满。想到这里杨禹轩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本来是孙儿见外公在寻常人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现在却搞得如此复杂。

外公?是的,这又是一个让杨禹轩颇为尴尬的问题。叫了十四年的“爷爷”有朝一日突然改成“外公”这是任谁都不能一下子适应得了的事实。但杨禹轩却必须得接受。因为他是中华帝国的皇长子是皇位无可厚非的继承人而他既然继承的是母亲孙露的皇位,那自然而然地就得随姓“孙”。否则与礼不合难承大统。这是在朝堂在国会被商讨过多次的问题,也是中华朝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正当杨禹轩思略着自己待会儿要如何探望病榻上的外公之时马车缓缓地停了下来。却听车外侍从恭敬地禀报道:“殿下,贤亲王府到了。”

“哦,知道了。”回过神来的杨禹轩赶紧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下了马车。此时的贤亲王府门前可谓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但在杨禹轩眼里这些赶来慰问杨家的人十有**都是势利之人。杨家本就是靠商起家,杨开泰结交的亦多是一些趋颜附势之徒。因此当这些哭得凄然的宾客唯诺着向皇长子让道行礼之时,杨禹轩却只是昂着头目不斜视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十五岁的他知道这些叔伯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他显然还没有学会如何掩饰对此的厌恶。

在贤亲王府管家杨顺的指引下杨禹轩很快就来到了位于王府深处的一座院落。却见已经七十高龄的杨开泰面若金纸地躺在病榻上。同样已经白发苍苍的杨老太君坐在旁边虔诚地念着经。刚才还在马车上患得患失的杨禹轩此刻站在门前见两位老人如此苍老无助,心头顿时就像是被压上了千斤巨石。虽有千言万语却堵在了喉咙口怎么也吐不出来。待到杨老太君抬头唤了一声“轩儿”。控制不住情绪的杨禹轩只觉得鼻子一酸,再也不去管什么劳子的君君臣臣。直扑到了杨老太君膝下号啕大哭道:“爷爷,姥姥。”

给杨禹轩这么一叫先前还紧闭双目的杨开泰顿时睁开了眼急切地说道:“我的孙儿,我的孙儿来看爷爷了吗。”

“爷爷。”杨禹轩只唤了一声就把头埋在了杨开泰的怀里。这一下连带着杨老夫妇也跟着一起老泪纵横起来。稍有不同的是杨老太君是看到孙子又喜又疼。而杨开泰则是满腹的心酸无人可吐。说起来杨开泰这病固然有老年丧之痛的原因,但原本的孙子变成外孙更是他郁郁成疾的根源之一。想当初杨开泰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辅佐孙露,不正是为了让杨家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吗。可谁曾想现在却落得快要断香火的地步。虽说杨氏一族中也不乏后生晚辈,但杨开泰却始终固执的认为作为嫡孙的杨禹轩才是家族的真正继承人。却不想那些个刁钻之徒竟然窜唆着宣称他的孙儿唯有改名姓“孙”才能继承大统。在皇位与杨氏家族面前杨开泰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可这爷爷变外公还是像根刺深深地扎在了杨开泰的心坎里。久而久便郁积成疾了。

此刻耳听杨禹轩情急之下又称其为爷爷,杨开泰听得当然是心花怒放。可还未等他细看自己的好孙儿,却听门外忽然传来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呦,这不是殿下吗。妾身给皇长子殿下请安了。”

杨禹轩不用回头都知道这声音的主人是谁。却见他抹了抹眼泪起身向身后行礼的杨绯儿道:“侄儿见过姑姑。姑姑是自家人何必行此大礼呢。”

“那里,先行国礼后行家礼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妾身可不敢因殿下是妾身的外甥坏了朝廷的礼法啊。”杨绯儿微笑着向杨禹轩致意道。但她的那声“外甥”却在众人耳朵里显得尤为的刺耳。特别是杨开泰脸色刷地一下就又沉了下去。当下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反问道:“你怎么来了。”

ωwш ⊙тt kán ⊙¢ ○

可杨绯儿却丝毫不以为意。却见她瞥了一眼杨禹轩随即向父亲奉承道:“殿下可是真龙之子,他日一旦登了大典那就是九五至尊。今日屈尊来此探望爹爹,可见殿下真是个重情重孝之人。要是让群臣知道了殿下今日的孝举一定会大为感动吧。”

杨绯儿这番不轻不重的话在杨开泰听来却充满的警告的意味。于是他赶紧回头将杨禹轩招了过来道:“轩儿过来,你瞧外公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哭什么啊。”

“外公,您没事就好。”杨禹轩抽了一下鼻子态度又便得恭敬起来。显然他也已经从姑姑的话语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可正在一干人等陷入诡异而又尴尬的气氛之中时,门外却传来了一个略带淡漠的清脆之声:“爷爷该吃药了。”

杨绯儿回头一看却见身着一席青色宫装的杨念华正带着一个端药的丫鬟站在门口望着自己。眉宇间神色平静而又不失威严。打从那次刺杀事件后杨念华足足有一年多没有开口说话。后来虽然渐渐好了起来。但相比从前那个粘人又爱撒娇的甜蜜女娃儿,而今的杨念华无疑是性情大变成了一个少言寡语的少女。

“姑母好。”杨念华微微躬身向杨绯儿行了个礼后,便径直走到杨开泰床前接过丫鬟手中的汤药用勺子拌了拌道:“爷爷,太医说要趁热喝。”

眼见侄女如若无人地将自己凉在了一边,杨绯儿倒也不生气。只见她红唇一抿走到杨老太君身旁呵呵一笑道:“母亲,您瞧华儿越发出落得水灵了。”

“是啊,都已经十五了。”杨老太君望着杨念华的侧影疼惜地点头道。

“哦,都华儿都已经十五了啊。若是放在老家都快有婆家了。”杨绯儿杏目一转道。

“可不是嘛。还不知道那家的孩子有这个福分做我家华儿的驸马爷呢。”杨老太君连连点头道。

“这可难说。母亲您也知道陛下对这种事情向来晦深莫测。”杨绯儿嘟囔了一句道。其实她一直以来都有撮合杨念华与自己儿子的意思。怎奈女皇陛下却丝毫没有亲上加亲个意思。还说什么近亲不可通婚。哼,她杨绯儿只听说过同姓不可通婚。可没听说过近亲不可通婚的道理。再说她与夫君陈家明不正是表里表亲亲上加亲吗。这分明就是女皇的推脱之词。虽说心里抱着这个想法,可杨绯儿也不敢对女皇的这项决定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因此她很快地就改变了计划转而为与陈家关系密切的一些官宦家族子弟说媒撮合。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女儿家大了终究是要嫁的。”杨老太君以老祖母的身份谈论着孙女的婚嫁。可这一切在杨禹轩听来却颇为刺耳。于是他下意识地看了看正在为祖父喂药的妹妹。却见此时的杨念华更本没理会姑母的这番旁敲侧击。

“华儿是金枝玉叶。怎是寻常人家女儿可比得的。”杨开泰喝了一口汤药眉头一皱道。

“爹,女儿当然知道华儿的身份显赫。华儿虽是女儿身却也是真龙之女。听说众卿还要让陛下把华儿也定为皇储继承人呢。”杨绯儿眉毛一挑撇了一眼杨禹轩道。

“阿弥陀佛,华儿只是女儿家要那身份做什么。皇帝不有轩儿做就足够了吗。”杨老太君惊讶地摇着头道。

“母亲,话可不能这么说。当今的圣上不也是女儿身。再说当年的太平公主还监过国呢。您怎知我们的华儿不行。”杨绯儿丝毫不介意杨禹轩在场大大咧咧地说道:“所以啊,爹你可真有服气。有两个未来的至尊在您的床榻前嘘寒问暖端茶喂药呢。”

先前就已经觉得杨绯儿话外有话的杨开泰听女儿这么一说脸色不禁由白转为了青。好在现场没有别的外人在,否则这话若是传出去那还了得。正当杨开泰想要发作之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杨念华却突然开口说道:“姑母此言差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过是**凡胎,都有七情六欲。念华与皇兄来此是以儿孙的身份侍奉老人。姑母若谈国事大可去朝堂议会。”

给杨念华这么一顶杨绯儿不禁楞了一下。不过她随即就恢复了先前自若的表情,嫣然一笑道:“华儿真是说笑了。姑母哪儿有那福分上朝堂入国会呢。”

“哼,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好。”吃完药的杨开泰接过毛巾抹了抹嘴,向女儿毫不客气地说道:“时候也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为你的夫君准备晚饭了吧。”

眼见老爷子如此赤luo裸地下了逐客令,刚才还眉飞色舞的杨绯儿脸上顿时就红一阵白一阵的。却见她一跺脚只得无奈地退了出去。看着女儿负气而走的模样,杨老太君不由心疼地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丈夫。可谁知杨开泰却神情比她还要忧虑地长叹了一口气。

随着杨绯儿被杨老爷子给撵了出去,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杨禹轩在与祖父祖母攀谈了半晌便起身告辞了。见哥哥起身要走杨念华也跟着出来送了一程。夕阳下兄妹二人走在以自己父亲封号命名的王府之中,却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这里没有父亲留下的任何气息与回忆,有的只是对权利的尔谀我诈。

“念华,这段日子辛苦你了。”走了一段路后杨禹轩率先开口道。

“没什么。总得有人守在爷爷身旁啊。否则老人会胡思乱想的。”杨念华咬着嘴唇道。

“爷…外公气色看上去不好啊。”杨禹轩低着头问道。不过他嘴上虽这么问,脑子里盘旋着的却是刚才杨绯儿的话语。他明知道那是姑母存心挑衅的话,可却止不住地还是要去想。

一旁的杨念华似乎并没有觉察到兄长的异样,却见她拧着眉头摇头道:“太医也说爷爷的情况不好。”

杨禹轩待见妹子的神态不似伪作,不禁在心里暗骂了自己一句:杨禹轩啊,杨禹轩,你刚才在瞎想什么呢。真是的。难道真因为姑姑的几句瞎话就怀疑自己的妹子不成。这样的肚量怎么配做个明君。想到这里杨禹轩随即便向杨念华宽声安慰道:“念华,你也不要太忧心了。母亲派了宫里的御医来给外公看病。相信经过些时日的调养,外公的病一定会有起色的。”

“皇兄……”杨念华欲言又止地唤了一声。

“恩?”杨禹轩随口哼了一声。见妹妹有些犹豫,他当下坦然一笑道:“我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妹子,什么时候也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了。”

“恩,我是说不管是爷爷也好,外公也罢。除了母亲之外,两位老人家是我们唯一的亲人了。”说到这里杨念华突然仰起了头神色肃然地向杨禹轩说道:“皇兄,外界人说什么都没关系。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行,哥知道了。”杨禹轩摸着自己的妹妹头发裂嘴一笑道。可心中却在自问真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够了吗?

【……290病榻前禹轩动真情 闻挑衅杨太爷训女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26节 乘龙舰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轩送补给第28节 天下之法第218节 寻谬误寅旭观天象 为民权宁人提建议第225节 本州岛叛军大撤退 流水宴冯贵指明路第10节 江左诸府第211节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闻喜讯达赖佛劝降127 为解分歧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实业方略第4节 帝都风云(四)第237节 莫卧尔种植场蓄奴 奥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2节 燕京骚乱74 聚陈府三臣论上书访河南专员谏外察第27节 蜀中攻略(四)第25节 蜀中攻略(二)109 御花园女皇抚学士科技宫陈王欲进言第23节 父子君臣第19节 血腥的闹剧(中)第260节 借修法儒道首争锋 关国事皇子收报纸第47节 开封之战(一)第14节 废宦官朝野起波澜修女训女主彰女德130 成正果国会终落幕互试探草原盛会起第22节 荷兰人207 生赤字内阁议征税发国债女皇会公爵第344节 传皇子女皇严训斥 见圣上学士报喜讯第328节 遭遇战英军失先机 中华军卡奇湾再战168 弘武帝北访收番王两重臣为国起争执第三十节第22节 荷兰人158 退冬营三桂造防线碰钉子藩酋笼罗刹第二十四节第309节 闻败讯商会议对策 查实情书生仗直言第355节 探圣意东林攀裙带 审局势复兴随女皇30 看大选诸使议优劣驳众人教授论公职第321节 小酒馆韩帐房醉酒 英武殿夏将军答辩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谋席位党争狼烟起183 为贸易英奥达协议苏伊士商务齐聚首第3节 风口浪尖(三)第二十一节第27节 蜀中攻略(四)第12节 太后的决断第3节 金銮殿藩王投新主 御书房众臣议北疆第37节 理想与野心第22节 陪审团(下)第十一节第269节 施将军领命征朝鲜 大维其召见中华使第48节 开封之战(二)第264节 镇海公书房图运河 杨夫人府邸宴贵客第36节 密谈第378节 会恩师孙露吐心声 初长成皇子欲受封第285节 克汉城朝鲜王被废 受邀请中华军过江127 为解分歧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实业方略第7节 铜钱151 察哈尔求援中华朝李定国进抵叶尔羌第362节 陈家明送妻做了结 姚启圣坐镇衙门口 黑色柳丁第293节 放贷款中华套白狼 为债务公爵远渡洋185 苏伊士公爵会公爵欧罗巴君主助君主第29节 隆武皇帝(上)第2节 帝都风云(二)108 为谋权东林起纷争受牵制复兴心生恼171 庆亲政法王开舞会不解世俄使惹笑话第377节 报父仇英王算旧帐 抗王权议会争贷款 黑色柳丁第339节 尝新鲜君臣游青天 揣圣意陈家明告罪88 公私别南北差异生塘沽口太冲虑新政第七节第314节 中奥军卡奇湾决战 牵敌军施琅下伏笔第243节 见女皇来贺探圣意 上奏折宗羲图朝鲜第8节 盛宴(三)79 金銮殿阁老齐献策驳农林陈子龙进言163 遇强敌众将领携手觅猎物蒙古汗亲征第252节 更血液内阁迎新主 轩辕元议会起争执42 展新学欧罗巴目瞪捍宝座尼德兰宣战第345节 历千辛蒸汽机成型 为保密刘逢庆进言第30节 隆武皇帝(下)第42节 王神甫30 看大选诸使议优劣驳众人教授论公职第286节 孙特使古寺劝李淏 金判书夜访说施琅88 公私别南北差异生塘沽口太冲虑新政第4节 风口浪尖(四)第10节 惊变(一)第343节 呈计划张家玉面圣 调部署李定国回京116 乔议员感叹新预算王公子探听新内阁第32节 谍影重重第271节 求变革德川广纳才 议战和朝鲜起纷争第8节 盛宴(三)第334节 英国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当土王128 化纠纷国会终冰释扬国威敖广抵江口181 北美大陆群雄逐鹿大西洋上舰队遭袭第254节 董讼师大理寺陈词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243节 见女皇来贺探圣意 上奏折宗羲图朝鲜第二十八节第20节 汤若望第29节 促膝谈心第六节第22节 燕京骚乱61 齐联手王罡筹农校释新政众儒探渊源137 吸教训君臣论治财议金融中华谋霸主第221节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斗部以逸待劳23 群臣献策外儒内法女皇绸缪以权制权第215节 查资料讼师遇刁难 整风气晓秦训下属第二节第322节 听介绍群臣议沙俄 两阁臣殿外互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