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东礁镇

再回到林青山一边,第二天上午,谢安送来劳军的物资就到达了草石城,然后领队还带来了一封信,是谢安写给他的,他让方馗给他念了一遍,上面大概说了一些表扬林青山的客套话,然后在后面一段提了一句,问他想不想换一个驻地,林青山知道这种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他的部队现在战斗力太强了,继续部署在草石城有点大材小用,然后这就是在问他想去哪里,换驻地这个问题他之前也想过,因为草石城这里离敌军军营之间隔着一片次生林,敌军进攻很不方便,但是同样的,林青山进攻也不方便,所以敌人吃了点苦头要是猥琐起来了,林青山总不至于带着这几百号人去进攻驻军数万人的军营吧!但是去哪呢?往西可以去长江沿岸,从那里地形复杂很适合打游击,还可以偶尔偷偷渡江袭扰敌人的后方,往东不远就是大海了,那里地形平坦开阔,很适合大规模的决战,和骑兵的袭扰,做出一番考量之后他决定去东边,因为西边的地形虽然适合打游击但是也同样容易中对方的埋伏,最关键的是,要对方给机会才能有战果,不然他们龟缩在要塞里又只能干看着,而东边由于对方的防守面积太大,所以单点的兵力不足,可以用骑兵高机动性的优势来回穿插袭扰,可以自己创造战机,考虑好方向之后林青山就打开地图寻找合适的驻地,最后他相中了一个名叫东礁镇的地方,那里四周都是平原不适合防守,但是在南边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就是起伏很大的丘陵地形,很适合打阵地战,也就是说,那座小城没什么大不了的,林青山是看中了后面那一带的丘陵,以林青山现在的战马数量,就算打不过,跑路也是稳稳的,打定主意之后他就给谢安回信,说自己想去东礁镇,谢安不久之后就回信同意了林青山的请求,但是让林青山没想到的是,他在经过中军驻地的时候谢安竟然亲自来送他,虽然说他小胜了几场,但是和谢安的身份差距还是有点明显的,言过三巡之后他才知道为什么,原来谢安想把他留在中军当一个千户,因为他治军有方,而且指挥打仗也确实有一套,而且他言语之间还表达了对现在手下将领的不满,他们大多是士族出身,好大喜功,不务实,本事也就勉强过得去,但跟林青山相比起码在心性上就差了不少,林青山少报这么多的军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林青山还是婉言谢绝了,至于林青山要去的那个地方还算比较重要,那一带地形开阔,在正面交战的时候经常会有敌人从那个方向过来包夹和去后方截后援,而且那个地方无险可守,城池倒是有几座,但是根本起不到封路的效果,骑兵可以在离城池几公里的地方直接饶过城池,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费时费力的攻城,而且攻下城池意义也不大,因为那些城池离敌军的驻地之间是开阔的平原,你能走的路别人也能走,说通俗点就是在敌方的大本营和这些城池中间根本就没有固定的粮道,敌人可以用骑兵把你的粮车烧了然后扬长而去,你追也是白追,大家骑的都是马,千里驹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成规模,即便有那也装备成了重骑兵,曾经双方在那里爆发过大规模的骑兵决战,晋国的一方失利了,然后剩下几十个骑兵败走,接下来就看见几千个骑兵追着几十个骑兵,双方追了八百多公里,直到晋国军队的大本营外才结束,从一方的老窝追到另一方的老窝,这个故事让双方懂得了,一千匹马和一匹马的赛跑数量多的一方并不会占到任何的优势,打不过我还跑不过么?这也是整个战场为什么陷入胶着的缘故,东西两边只需要少量兵力起个警戒作用就行了,从大地形上看唯一的缺口就是谢安所在的中军位置,但那个地方又是城池攻防战,秦国方面虽然兵力优势但是远远还不能达到用人命去把对方守城优势抵消的程度,所以谢安放林青山去那里第一是希望林青山能稍稍抵住敌人的进攻,哪怕拖延一点时间也行,

两天之后,林青山的部队就到达了东礁镇,他上一战打完原本有接近九百人,但是有一部分伤了筋骨的没有多少战斗力,还算有战斗力的大约有七百五十人,东礁镇的守军同样有五百人,谢安也一并划给了他,除了这些,他现在还有战马四百三十七匹,箭矢在上一次战斗中消耗不少现在各种箭矢还有四千七百多支,其中狙击弩的专用箭只有可怜的两百多支了,他现在打定主意了,箭矢的数量要是达不到对方人数五倍的仗绝对不打,而且他现在发现,在原来野战弩用的小箭需求量是最大的,但是现在用于战场,重弩箭矢的需求比例急速上升,尤其是在上一次战斗中,有效的杀伤超过七成都来自狙击弩,野战弩和弓沦为了防近身的武器,毕竟两者的射程差距有点大,现在野战弩的最大射程是一百七十米,有效射程九十米,狙击弩的最大射程三百米,有效射程一百七十米,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都差了接近一倍,考虑到这里的地形,他想林小青写信让她主要供给狙击弩的专用箭矢,这种自掏腰包替别人打仗的事想起就是一阵不爽,他估算了一下,就林家庄方圆五十公里之内的荒山里的檀木能足够做一百万支箭矢,但是他并不打算用这种材料做了,檀木和檍木这种木材用来做箭杆了,太浪费了,林小青上次写信告诉他今年的竹子长得很好,他考虑了一下,用竹子做箭杆也是很不错的材料,但是现在他们的竹林规模不够,于是他回信让林小青把山上的杂木砍光,全部栽只留松柏树,檀木,桑树等,然后山腰上空出来的地方全部栽竹子,他本来打算在山腰上栽果树的,但是现在这仗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所以本着军事优先的原则,他就将果树计划往后面无限推迟了,

东礁城的守将叫赵去病,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愣了一秒,看来霍去病在当代的名声很响啊,东礁城的守军情况还行,武器方面除了九匹战马和两百多支箭矢之外其余的都可以忽略不计,亮点在于这里的兵体质都还行,看起来像是受过训练的,赵去病的兵器是马朔,擅长马战,具他自己说原来他是一个骑兵大队的统领,麾下有一千多人,最后经过一番波折就沦落到这里来当守将了,他的从军时间比张翰略长,现在他的武器装备还不行,这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出门打仗的心情,所以就赶忙抓紧时间练兵,上次的事件告诉他,骑马还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要是当时部队里所有人都会骑马,哪还会有后来的事,所以除了正常的训练科目之外,他又给每个人都增加了一项骑马的科目,对于这件事,赵去病极力反对,他说骑术很难练成,像这样三天两头的练上一次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只能骑马赶路,不能骑马打仗,林青山当时听完微微一笑,他根本就没想过要让他们骑马打仗,而是缴获了马之后让他们能够骑马跑路的,因为林青山是他的长官,而且他也确确实实的在练兵,所以赵去病虽然有意见也只得照办,

第八十二章-林青山男扮女装第两百六十六章-战争的进程第二十二章-建立基地第一百八十章-现在的社会体制第三十二章-第二次战役的影响第两百零九章-前线初败第四十一章-虎牢关战役结束第三十八章-谢安的大局第两百七十三章-案件的本质-推荐第两百三十二章-万玄风的天真想法第九章-离开二姑镇第两百六十五章-制造新飞机第一百八十八章-谢安再访林家庄第两百一十四章-前线的捷报第两百四十六章-林青山秀文采第一百九十二章-南宁的现状第两百九十九章-迷途第一百五十三章-赵世安的想法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一年结课与参观祝家庄第七章-第一包狗粮第一百九十三章-与秦国签订和平条约第五十九章-大厨赵幽兰第两百九十九章-迷途第一百五十七章-书院演武第一百五十一章-官匪大战正式落幕第两百章-山长向林青山请教兵法第一百五十二章-孙恩的谋略第一百零一章-准备进攻第两百四十三章-再次大胜第九章-离开二姑镇第两百四十六章-林青山秀文采第一百零九章-邀功第两百四十五章-陆鸣前来投军第两百三十七章-诱饵第九十七章-又来了一个钦差-推荐第一百四十七章-官军收复杭州第一百一十六章-林家庄的宝库第四章-重新做人了第两百一十七章-第一次运粮第一百一十五章-蒋易第三百一十七章-大局已定第三十八章-谢安的大局第六十一章-赵幽兰拖堂第六十二章-原则第二十八章-胜利后续的考量第三百零六章-封建帝制的真相-推荐第六十五章-课堂上吃零食第一百五十一章-官匪大战正式落幕第六十三章-赵幽兰发福利第两百九十四章-司马洪的妻女第一百零七章-南宁战争收尾第八十四章-面包与爱情第二十五章-方魁与祝英台第两百八十章-武庙关之战第八十八章-调遣卫队来杭州第一百八十五章-一些细节第八十章-祝英台的尖叫第三十七章-后续的考量-巩固林家庄第两百六十五章-制造新飞机第一百三十八章-杭州大战将起第两百六十六章-战争的进程第一百三十五章-隐士第两百七十章-朝廷的计划第三百章-尘封的死局第六十章-第一次重大失误第一百二十六章-争论第两百七十九章-歼灭钦差卫队第两百一十二章-赵世安的战术第两百零一章-大鱼开始上浮第八十二章-林青山男扮女装第两百八十五章-谢家遇险第两百九十四章-司马洪的妻女第两百六十六章-战争的进程第四十七章-河边幽兰与往事第五十八章-书院的第二个福利第七十二章-科技与战争的关系第一百三十四章-一群老朋友-推荐第一百三十三章-道义第一百九十五章-蒋易的高论-推荐第两百六十三章-暴风雨第两百七十三章-案件的本质-推荐第两百六十一章-新政第四十五章-赵幽兰初到林家庄第两百五十二章-顾抒同加入林家庄第两百零四章-前线战况第三百一十三章-主政职位的变动第四十五章-赵幽兰初到林家庄第三百零九章-对刺杀事件的处理第两百九十四章-司马洪的妻女第七十一章-给祝英台安装水管第一百七十六章-林家军的武器第两百九十四章-司马洪的妻女第七十三章-寝室风波又起第两百四十九章-祝英台又遇困局第一百零五章-提前摘桃子第一百四十五章-杭州战况第一百四十七章-官军收复杭州第三百一十三章-主政职位的变动第一百九十七章-林青山粘上小欢第一百五十七章-书院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