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试

两人刚走出武英殿,袁继便气急败坏的对吕大器道:“俨若,陛下如此恣意妄为,你怎么没有出一言反对呢!”

吕大器淡淡一笑,道:“文川,不要急,慢慢说。”

袁继跺脚道:“我能不急吗?这样完全违背朝廷礼制,也不合祖宗规矩。不行,我得赶快去告诉其他大臣们,让他们集中反对陛下。”

吕大器一把拉住袁继道:“袁兄,你怎么如此糊涂啊!我告诉你,你现在去将这些告诉那些其他大臣,我保证明天你就会呆在天牢里面。”

袁继脸色微变,道:“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任由陛下如此胡闹?”

吕大器叹了一口气道:“袁兄,朝廷内的形势,你我都清楚。东林党、阉党各有势力,陛下多受制约。陛下想凭借此次科举招揽一些自己可以信任的人,这也不是理所应当之事吗?这些进入殿试之人,直接接受陛下的御选。今后就都是天子的门生,他们忠心的或许就只有陛下了。这是陛下谋划的大局,你我二人必须同意。”

袁继叹了一口气,说道:“殿试倒是没有问题,但陛下为何还要增加四个进士名额呢!这不是等于完全否认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吗?”

吕大器笑了笑,将手中的文牒递给袁继,道:“你先看看这个吧!”停了一会,他语气平淡异常的说道:“看到了没,周显这个名字可是在殿试名单中位列前茅的?他在崇祯八年,用火铳打死了满虏贝勒萨哈廉,携带蒙古汗阿布奈及其母亲囊囊太后返回我大明境内。被陛下任命为昭信校尉,陪太子读书。可以说,他是陛下一手提拔的。而这次,陛下将他的名次从孙山之后调到孙山之前,然后又将他加入殿试名单。这其中的深意,你还看不出来吗?”

袁继脸露惊愕,过了好一会才道:“那陛下为什么还要加四个名额,直接加上周显一个人不就行了吗?”

吕大器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啊你,就是太直。如果只加一人,那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我对你说,这件事有关陛下名声,你我必须将它完全烂在肚子里面。否则,以陛下爱好虚名,而又外宽内忌的性格,绝对会要了你我的老命。”

袁继沉默了良久,最终点了点头。

武英殿为崇祯皇帝平常召对大臣的地方,一般十分的安静。但今日却难得的热闹了起来,六十余人聚于厅内。其中四十八人为殿试的学子,十数是个从各部而来的考官、记笔,还有数个侍候的宫女太监。

随着一声长长的喊叫,崇祯皇帝迈着阔步缓缓走了进来。武英殿内吵闹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齐齐跪下向崇祯帝拜礼。

崇祯挥手让众人起来,坐到龙椅之上,沉声道:“诸位都是朝廷千挑万选而来的士子,是我大明的未来。今日朕聚集你们,只想问汝等一句。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

众人脸色一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崇祯帝脸上闪过一股怒色,再次问道:“你们说今日朝廷之困局,到底该如何解决,如何才能再次中兴我大明?”

周显在殿内所站立的位置并不靠前,听到崇祯帝如此发问,心中也略感吃惊。自尊心极强的崇祯帝发出如此之问,可见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要改变大明目前的颓势。周显在心中也不禁问起了自己,如何可以中兴大明?

此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学生有奏。”

如何中兴大明?这个话题太大,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谋定一个清晰的思路。但朝堂之上,不怕砖石之言,最怕无人应说。这一声喊叫打破了堂内的沉静,也冲破了众人沉默给崇祯帝所带来的尴尬。他脸色一喜,连忙问道:“卿是何人,家住何地?”

那人躬身一拜,高声道:“学生魏藻德,顺天通州人。”

魏藻德!周显听到他的名字,心中一凛。这可是崇祯帝的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在崇祯十三年他亲封的状元郎。但这位状元郎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帝向他询问对策,他却选择闭口不言。在李自成入京之后,他静静的呆在家中,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一定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

当刘宗敏将他下狱逼捐之时,曾经问过他“为何不去殉死?”他却答了一句“方求效用,哪敢求死?”,一心想要投靠新朝。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宗敏轻视他的人品。且不相信他堂堂一个首辅会仅仅只有几万两银子。最后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之下,脑裂而死于狱中。此刻,周显听他首先发言,心中暗想此人的确有几分察言观色的本事,却不知他的真实才能到底如何?

崇祯帝回想了一下,他曾阅览过大部分进士的文章,对此人印象并不深刻。再想到他仓促而言,所述应该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但他首先发言,却解了自己的困窘,对他的印象也有所改观。带着淡淡笑意,温言道:“卿有何策,尽且说来。”

魏藻德直了直身子,高声道:“学生以为,欲报昔日之仇,必首先令天下之人‘知耻’。士卒知耻而忘其身,百姓知耻而顾其家,将相知耻而尽其责。满虏肆虐,流贼横行,只有令天下之人都能知耻而后勇,才能改变朝廷颓势,再次中兴我大明。”

崇祯帝点了点头,说道:“此论有礼,但如何又能使天下之人知耻?”

魏藻德自信说道:“想要天下之人知耻,倒也简单,施以教化即可。天下士人何止千万,陛下在朝廷之上,对将相大臣进行说教,让其尽责。而将那些士子派往军中,乡间让其对士卒百姓施以教导,让其忠心卫国。如此,自可人人知耻,人人尽心,朝廷中兴可待。”

他抬头看了看崇祯帝,发现对方极其感兴趣,随即继续说道:“回想崇祯十一年,满虏兵临通州,学生曾主动上城坚守,对百姓传授天下大义。教其忠心报国,死守城池。在学生和诸位百姓的坚守之下,满虏始终不能破城,最终率部向东而撤。如此,可见百姓确实是可以施以教化的。”

第八百六十二章 沂州攻防10第九百一十章 崇祯帝的旨意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县2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军入关2第五百四十九章 孔有德之死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战10第五百三十二章 对峙5第一百六十八章 殿试2第二十二章 张元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钱借粮第三十四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会聚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显叹形势第五百一十八章 贼袭登莱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夺城第三百零五章 驰援宁海第三十八章 交战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三章 关破第八百九十章 起兵追击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战8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战3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来访第八百零六章 震辽阳2第二百五十六章 惩戒第二百二十三章 刺张第一百六十六章 会聚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九百八十章 战后第二百四十九章 茶摊闲谈第六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六百三十二章 献礼第四百五十章 顾炎武讨银子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八百零九章 震辽阳5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潜的反击2第二十九章 精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火器演练第六百零一章 松山之战7第八百五十三章 沂城攻防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发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六百六十三章 变故第八百四十九章 办报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择第八百七十六章 济南来客第八百零三章 过海州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资运送第六十一章 暗潜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战3第960章 会将第五十七章 进京3第三百三十八章 宫中闲话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为将?第四百九十五章 高信钟传信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态势5第七十五章 离京3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贼2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卢象升第四百八十四章 对战2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来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诸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和之策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虏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七百七十七章 离间之计4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潜的反击2第七百七十四章 离间之计第二百四十章 挟蒙出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志通的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枪之威第六百四十七章 诈言第九十八章 纸上谈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毒计第十九章 黄扒皮第二百三十五章 灭虏之策3第七十一章 京师6第四十二章 放俘第一百五十六章 说服杨嗣昌2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九百一十一章 韩勇第八百零六章 震辽阳2第六百三十五章 算计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战13第四百零四章 英俄尔岱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离松山2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来客第八十四章 初战第九百九十三章 南阳大战3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宠第四百二十九章 顾炎武修渠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乱之年第六十六章 京师第三百零六章 驰援宁海2第九百零六章 黄宗羲第三十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