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复社张溥

“哎呀,哎呀,哎呀!”

周泰恼怒的将木棒扔到地上。“不练了,不练了……。小叔,你今天是怎么了,一点都不让着我。今天我还要去见赵小姐呢,被你打的鼻青眼肿的,还怎么出去见人啊!”说完,他气呼呼的,头也不转的向前院走去。

周显脸色平静,弯身捡起周泰丢下的木棒,和自己手中的那根一起放在兵器架上。旁边的李开连忙上前,递了一块毛巾递给了他。

周显用它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突然注意到周坤有点犹豫不决、欲语却无言的样子,淡淡笑了笑道:“小坤,我没事。轮到你和李开了,你们去玩一会吧!”

周坤看了看周显,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他叹了一口气,扭头向李开道:“李大哥,那我们先玩一会吧!”

周显躺在横椅上,一动不动的望着天空,脸色黯然。

实际上,在那日周显说出自己的建策之前,他便考虑过后果。当自己担任太子陪读之时,便与崇祯帝有过不少接触。他性格多疑而猜忌,很容易被别人左右看法。除了这些,他从中还深刻感受到他那种迫切想要改革大明颓势的意愿。

在之前,因为之前自己职位低卑,面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崇祯帝为天子,自己不行的或许他可以。既然已中进士,入了殿试,为什么就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让他做出这个改变。或者自己一鸣惊人?给予崇祯帝更多的惊喜,来换取将来更高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在以后为这天下做出一些改变。

可是,给予崇祯帝更多惊喜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这更高的职位却始终没有到来。崇祯帝给了自己一个探花,排在前面的只有榜眼葛世振和状元魏藻德,他们两个都进入翰林院。所授的那两个职位虽然都不算太高,但凡人都知道,翰林院的职位清贵而又能时时见到崇祯帝。那只是提职之前的一个小小的临时职位,今后必受重用。

而今,距离公布科举榜单已经两个多月了。但对周显的任用,却始终没有下来,就像崇祯帝已经完全忘记了他。其间,杨嗣昌在收到周显求救信之后,曾给他来过一封措辞严厉的回信,狠狠训斥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但也说了,让他好好待在家中,其他的事情,他会想办法处理的。但时间过了这么久了,始终却没有半点消息。

想到这一切,周显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心中郁闷更增。

这时,他突然听到后面传来的脚步声。他扭头望去,发现高天正引着方以智走进后院。“二公子,有客人找你。”

周显站起身来,脸色惊喜中又带着少许疑惑道:“方兄,你怎么来了?”

方以智脸上带着少许笑意,先是朝停下来的周坤和李开打了声招呼。然后很随意的坐到周显旁边,端起石桌上摆放的清茶,喝了两口道:“探花郎,你现在也不用进宫陪读了,还不允许我过来看看你。”

周显笑道:“你能来,我当然求之不得。只不过这个时候,你不是应该正给定王和永王两位殿下授课吗?怎么会有时间来这里。”

方以智摆了摆手,随口道:“我告了一天假,特地来看你的。”

周显掂起茶壶,给方以智添满茶杯道:“没想到我竟然有这么大面子,还能劳动你告假。”方以智性格随和,平时也十分随性。但涉及到做事却十分认真负责,周显实在不能想象他为了见自己一面而特意告假一天。

方以智呵呵一笑。“实际上,确实有一点小事。有人看重周兄的才能,知道我们两人关系甚好。特意摆下一场宴席,央我我前来邀请于你。”说完,方以智从怀中拿出一张请帖递给周显。

周显疑惑的接过来,看了一下,平静的脸上闪过一些异色。他想了想,却又将请帖递还给方以智道:“方兄,这件事我看还是算了吧!”

方以智脸色微变,站起身来急声道:“周兄,张公子海内知名,见他一面是多少士人梦寐以求之事啊!现在他屈尊亲自拜托我前来请你,你为何不加思考便行拒绝呢!”

周显脸带笑意,摆手示意方以智坐下。“方兄,我能否问一句,你是何时加入复社的?”

方以智稍显疑惑,坐下低头想了一下道:“崇祯七年。”复社是在崇祯二年由张溥创建的,那时只是一个文学团体,后来慢慢转变为一个政治团体。到崇祯七年,它的实力还算一般,没有像现在这么庞大。方以智那么早便加入,怎么也算一个小元老了。

周显点了点头,淡声道:“张公子的确如你所说,海内知名。昔日,他和同乡友人创建复社,最初不过数人。但不到十年时间,组织便遍及全国,会员人数超过三千之数。底蕴虽然仍不如东林党,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张公子劳苦功高。我听闻他尚未中举之时,便曾经暴乱冲击衙门,纵火烧城。以一支笔杆便令阉党闻风丧胆,他的这份胆略和权势也令周某赞叹不已。”

周显第一次听说张溥这个名字,是在他本人还在上高中之时。那时的课本中有一篇古文,名叫《五人墓碑记》。当时感觉那篇文章写的十分有意思,便顺便查了一下他的作者,然后便记住了张溥这个明末的猛人。他作为当时激进士子运动的领袖人物,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那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无数。后来的复社四公子,无论是权势、能力和勇气,和他相比都是云泥之别。

这样一个人,在成名之后,广收门徒控制学界,乃至把持科场。当朝的大臣,乃至首辅周延儒对他都是礼遇万分。听说,有一次张溥曾经递给周延儒一个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各种人名。里面包括什么人要大用,什么人要罢官。可笑的是,身为首辅的周延儒竟然对册子里的内容尽数照办,不敢有丝毫违逆。

而当时,张溥只是一个民间士子领袖,在朝内没有任何实际的职位。身在江湖之远却可以遥控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视大明天下为掌中玩物。这份狂傲和能耐,绝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乃至朝廷勋贵可比拟的?

第六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七十六章 韩括夺岛第一百二十四章 争执第三十八章 交战第二百七十章 惩治污吏2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军兵力第七十九章 城外激战第四百一十八章 突生变故第七百九十五章 议事3第四百二十三章 卢象升前往宁远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线第五百八十五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15第六百五十三章 刘泽清的图谋第二百三十六章 启用卢象升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军援兵第九百六十一章 离间第六十四章 布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宫中闲话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州血战4第七十三章 离京第五百二十二章 战四方3第八百二十五章 震辽阳21第一百九十二章 胜绩第956章 李自成的选择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岛第六章 山东之局6第六百七十四章 杀戮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为将2第三百一十五章 栖霞于七第九十一章 尾声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二百八十三章 矿工矿场第三章 志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战第八十八章 浑河血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地态势第九百五十二章 陈名夏3第六十一章 暗潜第九百一十一章 韩勇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灾民第八百四十五章 赵宇炮第八十二章 处置俘虏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潜的反击4第九百九十五章 南阳大战5第八十二章 处置俘虏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态势5第一百五十五章 劝服杨嗣昌第三百章 顾炎武2第十二章 山东之局12第六十章 审问2第953章 变革2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九百五十六章 三层体系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灾民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线2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莲教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次入宫第七百八十九章 夺利2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震慑诸将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六百四十五章 名单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贼第一百五十九章 驱民攻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动乱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岩南阳献策2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陕西第五百一十二章 战四方第九百三十四章 协议第八十九章 浑河血战2第六百五十三章 刘泽清的图谋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949章 议和4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态势3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离松山2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镇官军惨败2第七百八十六章 送别2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发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七十九章 出京7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战18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张2第十九章 辽南情况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钱借粮第五十五章 进京第二百七十三章 整装军备第二百四十章 挟蒙出兵第五十四章 雁过拔毛第八十四章 初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宠第四十五章 机关第八十章 城外激战2第六百二十七章 抢劫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发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