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卢象升练兵

兵力不占优,士气也不够,任何一个现状都足以令卢象升绝望。好在在时间方面,他还算充足。

冬日寒冷,冰泥覆地,不适合进攻。而且在此时,海上结冰,登莱那边提供不了援助。最好的援救时刻,应该上开春之后,两边同时发起进攻。不能早,早了因为现有条件,两边不能协调一致;不能晚,晚了以松锦两城内的粮食问题,守军将很难再坚持下去。

也就是说,卢象升在期间只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不仅要完成对宁远这批残兵败将的整合,还要将从天津、顺天二地调来的卫所兵练成精兵。对此,他采用了一种他最不愿意,看似完全得不偿失,但却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卢象升一改自己昔日的那种温和派作风,强令在宁远城的五位总兵每人必须抽调出三千士卒交给自己,完全受自己指挥。而同时,则交给他们等同人数的卫所兵,让他们自行训练。

而在卢象升自己这边,除了日常的训练之外,他每天会抽出有大约三个千人队。有的时候会让他们直接前去进攻在高桥营垒中的清军,有的时候会绕过高桥,选择从后方偷袭清军。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在于通过战斗让他们见血,以实战对他们进行训练。

每一个千人队中,都有大约四成是从未上过真实战场的卫所兵,其他六成则为老兵。由老兵带着新兵,把他们的经验和一切都传授给新兵。通过让他们不断上战场进行历练,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这个战场。

最初的损失极为很重,到了一种让卢象升整日整夜睡不着觉,不断怀疑自己的地步。每次一个千人队出击,总有三成左右的人再也回不来。其中的大部分是新兵,但也有不少老兵。但经过大约十日之后,训练的效果显现出来,这种损失才开始有所缩减。一个月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懂得如何在战场上保命了。而到此时,死伤人数已经近六千。

这之后,卢象升才把每天的攻击改为三天一进攻,或者五天一进攻。这样的战法,让济尔哈朗不厌其烦,但皇太极下令他严守高桥,不得出击,他也只能遵从。后来,多尔衮看到他也损失了一些兵力,害怕他被卢象升突破。遣梅勒额真务达海率两牛录镶白旗满兵及大约两千满蒙旗奔赴高桥,助其坚守。

多尔衮在得知周显突袭辽东海岸的具体情况之后,意识到在明军将来的攻击重点很有可能会通过海路援助松山。他调用了近两万农夫,在松山城之北五里处挖了一道长十数里,宽两丈,深一丈的壕沟。而同时又在松山沿海岸修建烽火营垒,采取的方法和范文程给孔有德的提议并无二致。

不同的是,多尔衮在这些营垒分配的驻兵更多,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完全将蓬莱水师阻拦在海上,连上岸的机会都不给他们。他对蓬莱水师的看重,甚至远胜于可能从宁远攻来的卢象升大军。毕竟从海上到松山不过二十多里,而从宁远而来,需要连续突破高桥、塔山、杏山等地,后者可以给予他足够的反应时间,而前者则不会。

但这样安排,也有对应的问题。多尔衮的兵力是一定的,他在松山部署的兵力过多,就会在锦州那边有所不足。而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安排,就是觉得祖大寿早已胆寒,在援兵到达之后,他不敢主动出击。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冒险性,但他没有太多的选择。他去信皇太极向后者表明可能出现的问题,请求其再派援兵。

周显看完高欣从宁远带回来的情报,眉头高高蹙起。心中不由得有点后悔,清军对蓬莱这边的重视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当时允许林庆业突袭辽东沿岸,只是有点试探性质的进攻,但没想到的是却彻底引起清军的注意。这样一来,除非引大军去攻,想要再运一批物资进松山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了。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问道:“卢督师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

高欣沉思了片刻,道:“卢督师倒是没说什么,但万先生交待属下,说卢督师会慎重考虑军门您的计划,要您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练兵。”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一路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高欣向周显拱了拱手,走出大帐。

wωω●Tтkǎ n●¢o

蓬莱城为兵城,城中三分之二的居民都是士卒,或者是他们的家属。以前的时候,黃蜚所率的所有将士都驻于城中,恰好适当。但当周显决定将五营士卒齐聚蓬莱之后,这座登州第一大城就显的有点太小的。

周显本打算在蓬莱城之外再建一个辅城,但把它建起来需要时间。在未建成之前,除了原先在城中居住的士卒,剩下的人都在城外搭帐篷居住。周显除了偶尔进城归家之外,大部分时间也呆在这里。让普通士卒感受到领将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这件事,很重要。

周显坐在椅子上发了一会愣,心中有少许郁闷,准备出外走走。但刚走出大帐,却看到于七带着几个手下正押着一人朝自己这边走来。他摆手打了一下招呼,问道:“乐吾,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谢大当家那边已安置妥当了吗?”

于七抱拳倾身道:“禀军门,谢大当家寨中的大部分部属已前往莱州,他本人暂时留在山寨做一些收尾工作。他让我先返回蓬莱向军门禀告,我是今天早上刚返回蓬莱的。”

周显淡淡笑道:“办的好,事情顺利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对了,你带来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于七拱了拱手,沉声道:“军门,在我回蓬莱之前回了家一趟,在前往栖霞的路上遇到了这小子。看到他是外乡人,就多问了几句。交谈过程中发现他闪烁其词,不似好人,就命人绑了他。经过拷问,发现他竟然是鞑子的细作。”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枪之威第五百八十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10第八百五十四章 沂州攻防2第一百六十五章 两党之争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泰请战第五百九十四章 范文程的想法第二百九十九章 顾炎武第四百二十九章 顾炎武修渠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术第八百七十五章 报纸传播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论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民心第八十二章 出京10第四百五十四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第二百五十六章 惩戒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明之心2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第二百八十三章 矿工矿场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张2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战第七十三章 郾城县令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战用间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14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华殿廷对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辽阳17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三章 山东之局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见赵宇2第三百一十三章 处置俘虏2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灾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于七的眼光第二百四十章 挟蒙出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兵出陕西第949章 议和4第九百三十一章 渡河第三百二十六章 船援松山3第九百五十九章 杂事2第四百六十一章 开封战启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杀之局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四十七章 兵起5第943章 朱慈烺2第五十五章 攻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谢迁领命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鸣吉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2第二百九十一章 破贼4第一百七十九章 杨嗣昌的谋划第三百二十七章 船援松山4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三章 山东之局3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祯皇帝第八百八十二章 斩孙之獬第二百六十七章 杀戮的序章第八百九十二章 激烈厮杀2第九百七十四章 逛街第五百三十一章 对峙4第四百五十一章 于七的眼光第二十七章 利诱第五十章 追击第六百七十六章 诱导2第一百二十四章 争执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战3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祯召见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来客2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信钟的自白第二百三十四章 灭虏之策2第四百四十三章 孔有德2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围而出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六十章 开封战启第952章 变革第九十六章 杞县李信第六十一章 暗潜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论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岛第八百四十九章 办报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胁第六十六章 京师第二十四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茶摊闲谈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一章 山东之局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二百二十三章 刺张第六百七十章 回宫第八百八十五章 踪影全无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六百六十三章 变故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四十五章 兵起3第八百零八章 震辽阳4第七十六章 出兵剿匪第二百三十四章 灭虏之策2第二百四十九章 茶摊闲谈第一百六十六章 会聚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势第九百一十二章 宁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