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

蓬莱城外,一个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的男子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蓬莱城,神色平静。他身穿蓝色锦缎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后披金黄色虎皮长裘。两条如布袋一样的宽松长袖在末端分别绣了一展苍鹰和一只青鹿,腰间一条和田玉带光洁明亮。悬挂在的左侧的青色玉牌上下晃动,在冬日白色的阳光下发出幽色的光芒。

来往百姓看着这个雍容华贵、穿着怪异,看似儒士但又不是儒士的怪人,纷纷指指点点,猜测着他的真实身份。而那人好像对别人的这种目光很享受,嘴角偶尔微微上撇,笑容间有些戏谑也有点轻视。

黃蜚带着十几个亲兵从城内匆匆走来,看到那人,躬身长揖,一拜到底道:“原来是哈达贝勒大驾光临,末将黃蜚有礼了。”

王世忠连忙上前扶起黃蜚,满脸带笑道:“黄总兵,昔日的那点虚名早已是过眼云烟,而且我的官职早就被罢免。现在只是一介布衣,你一个朝廷总兵这样参拜于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

黃蜚拱手道:“哈达说的客气了。些许小罪,不值一提。或许不久之后,陛下就会重新启用哈达。到时候还希望哈达能在陛下面前给我说几句好话呢!”

千罪万罪,马屁不罪。王世忠听了哈哈大笑,连声道:“好说,好说。”

“听闻哈达自去职之后,一直便在江南游山玩水,怎么突然有空来这蓬莱城了?是为公事还是为私事?”

王世忠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本哈达已经被解除官职,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听闻周军门有意从海上进攻辽东,便急急忙忙的赶来蓬莱,希望能帮上些许小忙。毕竟黄总兵也知道,论对建虏内部的熟知程度,朝堂之内恐怕无人能出我之右。但我与周军门素无旧交,还希望黄总兵能从中引荐一下。”

黃蜚脸色微动,连忙道:“如果周军门知道哈达前来,必定高兴的紧。只不过现在周军门不在城中,而是在城西外的大营中。请哈达先屈尊前往城中稍等,我这就去通知军门。”

王世忠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不需要这么多虚节,我陪黄总兵一起前去军营拜见周军门。”

黃蜚想了想,倒也没有拒绝,只是拱手道:“如此也好,请。”

周显站在将台之上,看着远处已经被整训的有模有样的军卒,心中莫名的感到一些安慰,这一段时间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谈震采已于几天前,率墨营剩余的两个千人队来到蓬莱。目前,新组建的五营兵卒只剩下勇字营尚在莱州城中。水卒有八千之数,步卒数量已超过一万两千,基本上也可堪一战了。

黃蜚急匆匆走来,向周显拱手后,满脸带笑道:“恭喜军门,贺喜军门。蓬莱刚刚来了一人,或许可助军门分裂满虏。”

王世忠,原名克把库,海西女真哈达部酋长猛哥孛罗次子。哈达部在地域上与叶赫部南北相对,因而大明一般称哈达部为南关,叶赫部为北关。在其祖父万汗时代,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出兵,接连征服了邻近的女真部落,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女真部落。当时海西女真实力最强的叶赫、乌拉、辉发三部都尊其为主,而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当时不过是一丧家之犬。

但万汗死后,其三子夺位,相互攻伐。叶赫在中间鼓动怂恿,最终使昔日强大的哈达部变的四分五裂。而在此期间,建州努尔哈赤趁势而起,屡次大败哈达部。在万历二十五年,努尔哈赤攻下了猛哥孛罗所居的城堡,并擒获了其父子三人。虽然当时努尔哈赤暂时将猛哥孛罗恩养起来,但没过多久便以妄图谋逆之罪将他处死。

但当时大明对女真实行的政策是扶植小的部落,压制大的部落,以达到分而化之的目的。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在明廷的干预下,努尔哈赤被迫将猛哥孛罗的遗留下的两子吴尔古代和王世忠归还哈达部。但努尔哈赤为了拉拢哈达余众,将自己的三女莽古济嫁给了哈达部的末代贝勒吴尔古代。

莽古济虽为女流,但不失为一代英杰。吴尔古代懦弱无能,渐渐被莽古济所掌控。在她的协助下,努尔哈赤获取了大部分哈达部女真人的支持,在哈达部遭受饥荒而内忧外困之时悍然出兵,将吴尔古代重新收回恩养,并彻底吞并了哈达部。

而王世忠则在部分敌视努尔哈赤的哈达部众的支持下前往明境,当时他尚不满十岁,被万历皇帝抚养于宫中。随后改名为王世忠,衣冠举止也逐渐汉化。但他的使命却远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在他长大之后很长时间内,都发挥这不小的作用。

哈达、乌拉、辉发等女真部族接连被努尔哈赤所吞并,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仅剩下叶赫部。叶赫部支持大明,在萨尔浒之战时,积极出兵襄助。但此战明军惨败,叶赫部也仓皇后撤。在努尔哈赤打败了大明大军之后,开始进攻叶赫。

叶赫出战不利,两大贝勒金台石和布扬谷分别固守东、西两城。努尔哈赤命人掘地为穴,城墙倒塌,后金大军攻入叶赫东城。金台石拒不投降,自焚而死。而布扬谷见东城已破,孤立无援,在得到降后不杀的保证后,出城投降。但努尔哈赤背弃诺言,杀了布扬谷,叶赫部遂告灭亡。

据传布扬谷临终之时,发下狂誓。“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长期以来,民间也一直流传着“灭大清者必叶赫也”这句话。

此等虚言,当然没人会把它当真。

但令人惊奇的是推动清朝快速覆亡的慈禧太后和她的侄女,也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两人都是叶赫那拉氏,而宣统的退位诏书正是隆裕太后所签发。这一切,似乎都得到了神奇的验证。

第一百零二章 书市第五百三十八章 屠杀百姓第七百九十五章 议事3第七十四章 离京2第六百章 松山之战6第八百六十二章 沂州攻防10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报第七百九十八章 黄蜚的担忧第八百五十八章 沂州攻防6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辽阳18第三百一十五章 栖霞于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阳城破第二百二十一章 张献忠出川第九百四十六章 张名振第九百零二章 稳固济南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战8第六百三十二章 献礼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杀之局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辽三途2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第二百六十八章 杀戮的序章2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乱之年第二百五十六章 惩戒第五百三十五章 决战皇城岛2第八百九十章 起兵追击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镇官军惨败2第二百零五章 布防第七十二章 京师7第二百五十八章 丁志松告状第六十六章 县衙被破第九百三十七章 夺临清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势第九百五十四章 招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城中惊变2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势第三百一十三章 处置俘虏2第四百零二章 组建五营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内和议4第八百八十九章 林庆业的想法第九百四十三章 回援济宁2第三百零三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夺城2第一章 山东之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处置俘虏2第六百零九章 松山之战15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风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杀3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准备第九百七十六章 会见使者2第八百九十一章 激烈厮杀第六百七十六章 诱导2第六百四十章 李邦华的提议第九章 山东之局9第五百二十四章 撤离第七百七十九章 高奇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战16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2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海事专家沈廷扬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六十一章 暗潜第八十章 城外激战2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庆业出海建港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辽阳12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阳西安之争第九百三十章 夏完淳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第957章 李自成的选择2第九百二十七章 战备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骑李彬第八十七章 长居鹿儿岛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战用间第三百一十章 火烧海盗船第二百零一章 讯息第八百四十七章 招揽士子第二章 山东之局2第八百九十八章 传言第四百零八章 战果磊磊第二十一章 协议第六百四十五章 名单第一百四十四章 洋人约翰第七十一章 京师6第二百九十七章 设立陵祠2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离松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杀戮的序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战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潜的反击第四百零九章 突袭汉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国的决议第四百五十四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第一百二十九章 冲阵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九百二十七章 战备第五百三十六章 决战皇城岛4第八百三十四章 战后态势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见赵宇2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钱借粮第五百二十二章 战四方3第七百七十章 乱局3第二百零四章 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