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战3

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或许全军后撤是最好的选择。

豪格手下的大部分将领都开始这么觉得,但豪格本人除外。皇太极诸子年幼,一旦皇太极身死,按说只有他有资格继任皇太极的皇位。但满清初建,虽然一切都模仿明廷,但骨子里还是以强者为尊,没人规定皇帝的继任者就一定要是他的儿子。

而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为强者的标准,就是有没有赫赫的战功。能够可以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控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第三的两白旗,在军中威信甚高,而且战功赫赫。豪格与多尔衮三兄弟的关系一直不好,如果他这次无功而返,很有可能被多尔衮抓到小辫子。到时候无论是他个人的威信,还会将来的地位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即使退兵,也得找到一个说的过去的由头。否则,这样就代表着豪格他是因为击败不了周显,而被迫后退的。这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他满人看来都是莫大的耻辱。

皇太极派人前来询问战况,豪格没敢据实以报。只是含糊其辞说,明军防守顽强,两军还在对峙之中,绝口不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

但豪格又并非蠢货,他知道靠目前的自军实力,再想拿下金州城无疑是痴心妄想。他派人送信给范文程,详细介绍了当前前线的情况。一方面想让范文程在皇太极面前疏通一下,另一方面也希望后者能给他找到一个体面的撤退之法。

同时,豪格还招来满达海,希望后者能够全力支持自己。

满达海的阿玛代善为昔日的四大贝勒之首,还是现在两红旗的旗主,手下兵卒甚多,阿哈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满达海现在在军中,如若代善以担忧满达海的名义派出援兵,即使皇太极也不好直接干涉。那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取援兵。

满达海思量之后,最终同意向代善写信求援。豪格为皇太极的长子,他的其他兄弟都尚且年幼。如若皇太极暴毙,他极有可能会在将来成为皇太极的继任者。况且,利用这次机会和豪格提前结下情谊,是最初出兵之时代善亲自交待他的。而现在,不正是全力向豪格示好的最好时机吗?

还有,满达海也有自己的考虑。

靠目前前线的兵力,除非明军出现很大的失误,否则绝难拿下金州城。满达海从内心也不愿意自己的首次出征就伴随着豪格一起败退,这也有关于他个人的威信。两人目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旦落败,丢人的不止是豪格,还有随他一起前来征战的自己。这是满达海愿意写这封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满达海之外,豪格也召见了李率泰。李永芳是明军中最早投靠后金的将领,而且还招揽了很多明人前来投靠,他们李家在汉军中有丰富的人脉。如果李率泰能够表示支持,或许可以提供不少的汉卒。

李率泰现在统御豪格手下的汉卒,他对此也是感恩戴德。当豪格提出后,他当即表示愿意凭借李家昔日的关系,写信给复、盖两州的汉军守将,让他们派出援兵。

后来,代善回信,提出自己不能调用太多旗卒,只能提供两个牛录。但却可以提供三千的阿哈,他们虽非正规士卒,但也属于能战之士。

另外,复、盖两州的守将也答应各为豪格提供四千的当地守卒,以来助战。

豪格对此欣喜不已,这两者加起来就是近八千人,虽然战力稍逊于满旗兵,但总归也算是一大助力。他又重新恢复了信心,打算在援兵到达之后再行进攻。

令豪格唯一不太舒服的是,范文程回信说现在不是最好的退兵时机,让豪格尽全力在前线坚持。

并提议豪格回信皇太极,告知前方战事的真实情况。原因在于他们是父子,如若豪格在前线失败,皇太极脸上也会跟着无光。他或许会豪格不能取胜有微微抱怨,但绝对不会太过苛责。毕竟他不可能允许多尔衮在松山光彩夺目,而自己的儿子却在金州吃瘪。

但皇太极最不能忍受的是,欺骗,特别是子骗父。

范文程提议豪格告诉皇太极实情,但是将他目前迟迟不能击败周显的责任推到孔有德头上,毕竟死人是无法替自己辩解的。这样,至少可以将自己的责任撇清。

豪格内心虽然有所疑虑,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范文程所说的那样做。孔有德身死,导致明军援兵随时可以登陆旅顺,这的确是一个撇开责任的好办法。

复盖两州的援兵到达前线大约需要十日,而代善派出的援兵需要的时间更长,至少需要十五日时间。这还不包括准备各种辎重,以及其他的一切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

豪格对此稍显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能苦熬着等待。这种感觉让他十分不爽,天天无聊的要发疯。

在与诸将商议过后,虽然不知道是否会有效,但豪格还是尽力做了一些事情。

例如,他深挖垒,高建墙,以防止明军出城偷袭。

在营寨外派出更多的巡卒,以防止再有士卒逃脱到明军那里。而另外,它去除军中所有阿哈的奴籍,让他们入军为卒,并许诺在立功之后,给予他们以重赏,以尽可能的抵消周显对清军造成的印象。此举,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

还有一个,是用红衣大炮不时轰击,以尽可能打击明军士气。还为此还派出士卒对着城墙方向叫骂,想要将明军逼出城外。毕竟论野战能力,清军远超明军。这点,豪格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

但城中明军除了派出更大嗓门的士卒与之隔着城墙叫骂外,什么都不做,更不用说派出士卒出击。一副打定主意,死不出城的样子。

就这样无聊的持续了十几日,双方没有发生任何大规模的战斗。但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前的天空是最宁静的。

第八百八十三章 白翥第六百章 松山之战6第四百五十七章 孙李生变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国的决议第三百零七章 突袭埋伏第961章 会将2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术第五百八十九章 马绍愉议和之举第三百一十三章 处置俘虏2第四百零二章 组建五营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惊变第九百五十九章 杂事2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957章 李自成的选择2第八百零八章 震辽阳4第三十九章 相谈2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塞第六百三十四章 铸钱第七十四章 寒门进士第一百二十三章 强迫交易第四百八十七章 对战5第958章 出兵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内和谈2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六百二十一章 赵宇讨房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军从将第五百七十八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8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第八十章 出京8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围而出第八百八十章 吃饭问题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战第五十三章 兵起11第四百二十三章 卢象升前往宁远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战3第二百九十九章 顾炎武第九百二十章 袭营2第五百零二章 刘家寿宴2第九百五十九章 杂事2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态势5第六章 早课第九百四十八章 刘玉尺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术第八百八十三章 白翥第六十三章 惊变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术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生变故2第四百二十九章 顾炎武修渠第三百零六章 驰援宁海2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五十四章 雁过拔毛第二十三章 风波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战13第七百八十九章 夺利2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辽阳15第五百九十二章 渗透作战2第五百三十八章 屠杀百姓第七十五章 城盟之约第八十八章 浑河血战第二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巨匪谢迁第九百三十四章 协议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战4第九百一十四章 夺城第九十八章 纸上谈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狼驱虎金州破敌13第五十三章 兵起11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来客2第六百四十二章 万元吉赴登莱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亲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岩两路齐下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九百五十二章 陈名夏3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战11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17第九百四十五章 兵兴扬州第七百七十九章 高奇第四百九十一章 夺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沂州攻防6第二百一十五章 毒计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诸官第六百一十五章 开封城破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军入关2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战18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眼定情第四百零七章 生擒俘虏第四百七十九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震辽阳14第五百五十四章 金州血战2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来客2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庆业出海建港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脱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