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山东之局9

周显点了点头,没做评价,转向吴甘来道:“吴知府,你认为呢!”

吴甘来停顿了片刻道:“各种天灾不断,百姓困苦,朝廷赋税不足。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能力为现有的大军提供足够的军备。训练不足,而各层军将又吃空饷严重,实际的兵卒往往不到上报给朝廷的三成,且毫无战力可言。临战之时,上层军帅调动的都是些纸面的兵力,不知敌也不知己。最终导致贻误战机,一败再败。”

周显耐心的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每一样都不重复。他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大明衰弱至斯,已是积重难返。他沉默了好半晌,说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都是表面原因,要论根本原因,我以为有两条。”

王章忍不住问道:“哪两条?”

周显道:“一、朝廷无法养活治下的百姓,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二、民不知国,同样不在意国之兴衰更迭。”

高名衡皱眉道:“督帅此言未免有失偏颇。民为国之本,朝廷怎会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况且圣上乃英明之君,数次缩减吃用,只为苦民之苦。他数次下旨,令地方周济、安置百姓,尽力让流民有所依靠。只是限于田赋不足,才收效甚微。而我大明百姓数千万,忠义之辈层出不穷,又怎会不知忠心卫国?”

周显摆了摆手道:“高抚台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所指的朝廷并不指圣上一人,而是包括百官在内的整个统治阶层。”

说完,周显又解释道:“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些确切的数据。目前大明在籍宗室有三十余万人,由于种种限制,这些皇室宗亲天天无所事事,却享受着最好的待遇。他们本就是皇亲国戚,过的比普通人好也可以理解,毕竟大明为太祖所创。但不该的是,他们却掌管着一项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却可以困死大明,那就是田地。如在藩王扎堆的中原腹地河南,共有九大藩王。分别为潞王、福王、周王、赵王、唐王、伊王、郑王、崇王、徽王,这九大藩王所拥有的庄田占了河南田地的六分之一。而湖广为大明粮仓,当地藩王所占之田地为湖广田地总额的十分之一。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附近土地的七成属于王府庄田,二成属于军屯田,民田仅仅只占一成。而这些所说的只是藩王所占之田,还有其他的无数的小宗室,所占之田更是难以统计。”

周显扫视了他们一眼,没人敢说话,他继续说道:“藩王宗亲所占之田,大约有大明土地的四成左右,但剩下的六成呢!太监官吏,军将士绅,富商大户,还有他们的家人、亲属、奴仆、下人又占了五成左右。而且越是天灾不断,小民越是无法过活,他们越是可以以低价收购小民之田,以作兼并之用。而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根本无需纳税,小民占一分之田却要纳天下九分之税。你们说,这些人吃大明的,用大明的,却为了个人的私利逼的大明的百姓无法过活。其造成的破坏远比闯贼肆虐,满虏掠边更大,这便是他们毫不在意百姓死活的具体做法。再说在座的诸位,你们饱读诗书,不说人人家中富裕,但至少比普通百姓要强上很多。毕竟,能读的起书者,家中都有一定的储蓄。你们或许没有做过恶事,但你们的家人呢!你们的族人呢!哪个都趁机压低价钱收购田地,哪个没有在大明这块肥肉上狠狠的咬伤一口?当然,这个你们中也包括我,我的家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要不然家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田地。”

众人沉默,静的连一根针掉地上似乎都能听得到。

过了好一会,夏允彝首先站起来道:“督帅说的是。我等读书人历来以忠义、仁义自居,但确实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今日大明之困境负一定的责任。小民无法过活,只能铤而走险从贼,导致贼寇越剿越多。如若无法解决小民存活问题,一切改制都属空中楼阁。此刻,下官才明白督帅上面所说的对山东内所有田地,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征调田赋是多么的英明。或许我们的利益会有些受损,但可以安定小民,从而为大明争得一线生机。”

周显点了点头,“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朝廷对百姓狠如狼,小民连活下去都变成了一种奢望。而诸位还指望他们心存忠义,为国效死。你们这是在以要求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而即使天下确实有这样的圣人,也是凤毛麟角,改变不了什么大局。我与诸多藩王,乃至诸位大人并无什么私怨,今日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改制,只是因为大明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高名衡看向周显道:“督帅不必再说这些了,我们都理解你的困境。”

周显摇了摇头道:“那我再给诸位说些不一样的。山东的整体地形是西低东高,西南、西北方向都是低洼平坦的平原,山东七成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这些平原上。中部山地突起,东部山地丘陵纵横,并不适宜百姓居住。简单而言,山东人口最多,赋税最足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方。而那些便于防守的地方都是些土地贫瘠,无法供养足够士卒的山地丘陵地带。这就像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可以被敌人随时攻入腹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稳固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便是我一直强调要重视普通百姓的原因。”

众人若有所思,但总感觉周显绕来绕去,一直没有说到重点。王章忍不住问道:“督帅,你说了这么多,到底要说什么?能不能直说?”

周显笑道:“我想说的是,要守山东,不能单一依靠士卒,还需调动大部分百姓的守土之心。改革税制,让他们能够过活,这是衣食足,接着还要让他们知荣辱。”

第一百一十章 单发手铳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复临清第一百八十七章 竹菌坪战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民心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辽阳13第八百八十章 吃饭问题第六百章 松山之战6第五百零二章 刘家寿宴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八百八十六章 李岩的提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莱州局势第二百四十三章 海事专家沈廷扬第七百七十章 乱局3第九十章 浑河血战3第六百二十章 登莱杂事第一百八十章 火器痹症第五十七章 进京3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骑李彬第六百二十一章 赵宇讨房第六百六十一章 抄家3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对第四百五十六章 哈达贝勒王世忠5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明之心2第九百八十二章 隆武封侯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势第六百二十八章 审问第949章 议和4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16第四百七十五章 卢象升聚将2第六百二十七章 抢劫第七十章 京师5第八十一章 出京11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钱庄第七百九十章 夺利3第九百四十四章 克服济宁第五百一十二章 孙传庭出狱2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第六十三章 关破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发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九百八十三章 出使日本第一百一十一章 北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襄阳斩刑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战第二百零七章 防线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战3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六百三十二章 献礼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胜局安民招兵第七百七十六章 离间之计3第八百八十五章 踪影全无第九百二十七章 战备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八十三章 张令副总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七十一章 京师6第二百三十四章 灭虏之策2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辽阳13第九百零六章 黄宗羲第八百八十五章 踪影全无第二百六十七章 杀戮的序章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964章 川地形势3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驱狼金州破敌3第四十六章 逃跑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嗣昌的困局第七百七十九章 高奇第十八章 买酥第八百二十三章 震辽阳19第三章 山东之局3第十章 考察第五百九十二章 渗透作战2第一百二十四章 争执第二百九十三章 屠杀2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复临清第一百五十章 卢象升之道第五十章 兵起8第二十六章 财路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视军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试探第六十章 回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宴请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辽阳20第十六章 立足沙巴第三百一十章 火烧海盗船第五百八十九章 马绍愉议和之举第四百一十章 突袭汉城2第六百六十一章 抄家3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莲教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辽阳7第八百三十九章 席宴众人第六十六章 京师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鲜停战第十八章 进入台湾第九百零一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一章 山东之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灭虏之策2第九章 山东之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