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再见陈州王

陆鸿很快便出了军帐,说话的那个人是一名王府的将军,虽然眉目间有几分阴冷,不过面上却是一团和气,恭谦谨慎的态度也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

至少此时陆鸿就对此人有几分好感,他认识这个人,准确地说,他知道这个人,并且能猜到对方的名字和身份。

“是王典军罢,久仰。”他客客气气地回了礼,微笑着说道。

那人见他掀帐而出的时候,眼中便闪过了一抹惊讶之色,似乎同许多人一样,在初见陆鸿之时都会惊讶于他的年轻和身量。

不过那人又和许多人不一样,他的眼中在最初闪过那一抹讶色之后,便很快地恢复如初。

而正是这份带着几分遮掩的意味,却更加让人多了几分满足之意。

“不敢,该是职下久仰陆帅!”那王典军谦逊地说。

此人名王兖,字子玉,原是进士及第出身,后来却投笔从戎,做了陈州王亲事府典军。

所以此人并不像寻常的军旅中人一般豪迈不羁,反而给人以平和从容之感,举手投足之间颇显涵养。

陈州王自领大军在陈州苦苦死守的时候,正是此人率一万余兵马在西华与陈州王遥相呼应,牵制住了数万唐军,这才得保陈州王所在的宛丘城屹立不倒。

陆鸿知道两人身份有些悬殊,虽然对此人颇有几分欣赏,但是也不便过多互谦,便点了点头,径直问道:“王爷现在何处?”

王兖略一躬身,伸手一引,说道:“请陆帅随职下来。”

说着请陆鸿先走,他自己稍稍落后一步,并且不停地指点着道路。

由于两军初步合兵,尚未来得及整合重编,因此驻营之时依然是阵营分明,其中陆鸿部因为吸收了太多地方杂牌军的缘故,营帐布置尤为繁复,甚至看上去有些杂乱。

王兖一面小心谨慎地在后走着,观察着两边错落的营帐,以及随意地走来走去,似乎无人约束而显得有些军容不整的各色士兵,心中暗暗纳罕。

这样一群乌合之众面对姜炎手下的精兵,按道理说应该一触即溃才是。这陆帅又是使了甚么手段,让这支军队形成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今日他们两军与唐军交锋之时他便明显地观察了出来,在那一片混乱的战场之中,陈州王带的兵虽然阵容齐整、兵甲鲜明,但是在唐军的冲击之下唯有严守阵型、苦苦支撑的份儿。

但是与他们并肩列阵的这支军队,却显出了罕有的彪悍,那种时而一往无前,时而凝立如山的气势,好似有节奏地来回变换。

并且在与唐军一段势均力敌的交锋之后,竟然用自己的节奏影响了对手,才能够在那看似绝无可能利用的极小破绽之中冲杀而出,一击奏效!

他的脑中直至现在还在不断地浮现着眼前这名年轻大将最后亲率骑军狂飙突进的情景,甚至看见了那个号称无敌的姜炎在面对辟水刀时的那一脸惊愕。

然后,姜炎的剑断了,战马人立而起,挡住那几乎必杀的一刀!

“怪不得能够五十骑破二十六营——传说果真不虚。”

王兖走着走着,忽然忘我地感叹了一句。

“甚么?”

陆鸿听见他说话,下意识地回过头来问道。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也辨明白了对方所说的那句话,笑了笑,转头继续前行,不再言语。

王兖那句话一说出口,便知自己失言,不过在看见了陆帅的反应之后,原本有些惴惴之心立即便得到了平复,只是看着对方的背影,心中难免还是存留着几分复杂难言的情绪。

而他并没有想到,陆鸿此时的心中,也对他产生了一些兴趣。

不过,这个兴趣并非来自王兖本人,而是来自陈州王。

看来陈州王的身边,早已不止于当年桃李园那些旧属了,比如这个王兖,在陆鸿初见这么几眼的直觉当中,便绝非简单的人物……

当年丰庆帝只因李毅一道毫无根据的诉状,便将当时的太子逐出东宫,却并未像历史上的许多故事那般,直接贬为庶人,或者软禁在神都。

而是“发配”至陈州,甚至保留了其开府的权力……

那么陆鸿便不禁产生了一些疑问:丰庆帝究竟有没有相信当年的太子意图谋反呢?

如果相信,那么这种处置显然太过轻松了一些,甚至有些为了贬谪而贬谪的意味。

如果不信,却又为何罢黜其太子之位?

就陆鸿自己观察和侧面了解来看,这陈州王为人品性纯良、胸怀广博,加上颇有礼贤下士之名,除了顺位不及当今太子,不论从哪一点上都完全比他的两位兄长更适合继任大统……

况且陈州王早年便娶了南诏国长公主,并且育有子嗣,如果陆鸿没有记错的话,他的长子荥阳郡王应该已经行过冠礼,最小的老四都已经开始蒙学了,仅从这一点上来比较,就比他两个哥哥强过不止一筹。

要知道,有没有能力,或许未必是判断一个皇子能否成为储君的最大因素。

因为没有一个朝代是打定了主意二世而亡、三世而亡,所以传承才是永恒的主题!

传承要靠子嗣。

大周开国之初恢复汉家礼仪,从南北朝开始便废而不行的冠礼,也因此而获得新生。

武帝修《大周龙兴礼制》之时,将冠礼正式纳为定制,规定平民二十岁辄行冠礼,王侯提前,天子十五。

作为郡王冠礼,说明陈州王的长子最少也有十八岁了。

与临泉王的独子李贽年岁相仿……

是甚么缘由使得丰庆帝要舍弃这位最理想的继承人呢?

李毅当年的那番诬告——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桃李园案”属于诬告——真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嫁给了当今太子为妃,所以想要捧当今太子而谋害陈州王?

还是出于别人的授意,故意为之?

如果真是有人授意的话,那么这个授意之人也只能是丰庆帝自己!

而以李毅的行事风格,担任急先锋这个角色也恰好合适。

诬告,然后顺水推舟罢免太子,甚至根本未曾审查……

这难道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戏码?

一段路好像分外漫长,又似乎永远没有尽头,陆鸿的思绪也是越飘越远,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荒唐……

——这确实很荒唐!

他自嘲地笑了笑,默默地说道。

也不知道是在说这件事情本身荒唐,还是说他自己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荒唐。

就在他准备收束思绪,重振精神的时候,这条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路,终于是走到了尽头。

“陆帅,到了。”王兖恭敬而小心地轻声提醒了一句。

知道从甚么时候开始,已经没有人再称陆鸿为“魏子”、“大将军”,而统一地变成了“陆帅”。

在陆鸿的回忆当中,好像是马敖头一个这么叫的罢……

就在他陷入了一个新的思考当中时,眼前骤然一亮,一面帘门被人掀了开来,面前的大帐之中明亮的灯光倾泻而出,与外面益见深沉的天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一个人影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的对面。

陆鸿定睛望去,只见面前那人一袭青衫,身形挺拔,气度翩然,依旧是当日在六乘驿相见时的模样。

而且身上竟看不到半点儿战火渲染的痕迹,文弱处好似一介书生,偏偏浑身又散发出一股贵不可言的威势,双眼之中虽然饱含笑意,却也无法掩饰其中的隐隐锋芒!

这般叫人一见心折的人物,除了陈州王李安,更有谁来?

“一别经年,殿下仍是这般好意气!”陆鸿笑着行礼。

还没等他做足礼数,便感到一双温和而有力的大手将他双臂扶住,跟着便听李安认真地道:“见渔,你我已有同袍之宜,非寻常君臣可比,若是再行这般礼数,可教安心中惶恐了。”

陆鸿心道:陈州王折节下士果然不虚!如此风度,临泉王那种只知收买和要挟的拙劣手段如何能比?

他不经意间看了身旁的王兖一眼,只见此人看着陈州王时,眼中明显的崇拜敬重之色,更加感慨不已。

再想那大名鼎鼎的谯岩、陈石,何等风流人物,与陈州王却是亦师亦友亦臣子的关系,古今天下又有几位君王能够做到?

不过此时并非感慨的时候,陆鸿整肃精神,问道:“不知召臣下何事?”

陈州王微微一笑,说道:“说起来你我自前年青州一别,纵然与宋州陈州一野之隔,相邻数月,却因战情紧急,始终未曾一晤,今日如何等得,因此请子玉将你接来,情急之下,突兀莫怪。”

他说话语速不快,却自有一种亲近之意,况且情义拳拳,尽在言辞之中,别说陆鸿并没有任何不便之处,即便确实突兀,又哪里能怪得他来。

陆鸿连忙说道:“该是臣下主动拜见,却劳殿下动请,如何过意的去!”

陈州王却摇了摇头,正色道:“见渔为国事劳心戮力,若非害怕叨扰了军务,合该由安主动拜访。不得已之下才请子玉前去探访。”

陆鸿想起来那王兖在他帐外确实先问了一句是否有空,看来所言不虚。

这陈州王派遣一名典军办事,却连用了两个“请”字,足见对属下确实是以平礼相待。

陆鸿左右望了望,见这帐中干净朴素,全无华丽装点,除了他们三人,更无半个人影,不禁纳罕,因问道:“我部几位将军校尉不是来拜见殿下了,怎么不见人影?”

说到这个,陈州王的脸上却露出了几分不愉之色,道:“那些人我一个没见,尽遣回去了!”

陆鸿微怔,没想到陈州王也有严厉的一面。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他待人若是一味地谦和,若非虚伪,那便是毫无原则了——而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后者更不可取……

陈州王见他沉默下来,也不知想到了甚么,背着手走向窗边,望着帐外朦胧灰暗的天色,忽然皱着眉忧心忡忡地说:“见渔,我愈靠近神都便愈发不安,这天下之势,何日明朗,还请你指点一二……”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辞(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发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于安东的治理设想第二十章 终于定下了第二百三十章 一团乱麻的局势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爷的传话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伤的温司马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乡去第五十三章 军医营之乱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扫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临的问题第二百六十四章 杨秀还是李世民?第八十一章 倔强的金容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风气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问题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三百零九章 临泉王之死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师的信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外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二百零六章 苦难第二十章 终于定下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业坊的大院第七十八章 是祸躲不过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国治理概论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楼第十二章 北国剧变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见第三百零三章 再见陈州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四十八章 战后的青州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缴海匪(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乔迁酒宴(下)第六十五章 神机策上架感言第十八章 当不当兵?第六十九章 倒霉的汤柏(上)第三百一十章 八门金锁阵第五十四章 错综复杂的青州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十八章 “同乡会”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书信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桥北的争端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围!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气的神武卫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变故第一百八十四章 乔迁酒宴(中)第七十五章 师兄的警告老板坐牢,太忙请假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跷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丰庆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环计(二)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机推演论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的诡计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爷第十二章 北国剧变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县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个种马引发的血案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问题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观炸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第二百三十章 一团乱麻的局势第二百零三章 都里镇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人的诡计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个帝国的崩坏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殇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乱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庙(二)第二百零四章 到达业态城第八十二章 都随它去罢第三百三十三章 该来的,终是要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来访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辞(二)第二百一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四十八章 战后的青州城第一百零八章 “审问”第三百三十二章 无我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战(六)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十二章 北国剧变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国铠甲下的软肋(五)第一章 丰庆六年春第三百零一章 夙愿第五十章 尴尬的陆校尉第一百零四章 牵连甚广的贪污案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罴将军之死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势的转机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会(中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万贯的商机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战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参军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诡异气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