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主父偃盗书

?儒家两大先贤,一为孔子,主张仁;二为孟子,主张义。因此儒家的中心思想便是——仁义。

仁义道德,诗书礼乐。

可以说,儒家儒生在世人眼前都是君子做派。一个个温文尔雅,内涵深蕴。

先秦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很容易分辨。

但是随着一个朝代的消亡,新朝代崛起,诸子百家也会有所变化,曾经纯粹的文化,渐渐的消失,变得充满了利益。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传承。

先秦时期,儒家被始皇帝不喜,因此被坑杀了很多儒生,就连儒家典籍都焚毁众多。后世流传的《论语》之类的,都是儒家传人整理集中起来的。

因为经历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所以儒家变了,变得想要拥有权势,希望能获得拥王之功,不会像是先秦时期那样,被统治者不容。

高祖刘邦逐鹿天下,儒家便是帮助者之一,但是战场上儒家对于高祖的帮助很小。建国后,高祖信奉的便是道家,所以后期统治才会那么的温和,无为而治,修生养息,一直延续到景帝时期。

但是道家帮助高祖平定天下后,便消失匿迹了。所以儒家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只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消减,每一任皇帝都不一定尊崇儒家文化。尤其是景帝时期,景帝更是向往道家黄老之术,希望长生,因此儒家被选择遗忘了。

但是儒家也有动作,那就是影响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太子刘荣。可惜刘荣贵为太子,却没有皇帝命,因为女人的原因被废了,刘彻后来居上。

也因此,儒家注定要悲催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让儒家直接被打入冷宫。

对于儒家思想中的忠君之道,汉武帝很欣赏,内以推行儒家治国,外以兵家安邦。但是汉武帝的器量并不大,对于儒家还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儒家他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会稳固。

因此这需要时间,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蚕食儒家的势力,据为己用。为此,汉武帝布下了许多后手。

先以儒家嘲讽百家,让儒家的势力受到打击,这样才好收拾残局。他需要的只是儒家思想,而不是忠于儒家的那一群人。

作为治下子民,最终只能忠实于汉武帝自己。

时间匆匆,转瞬到了元光三年。

这一年,楚天舒并没有完全掌握第四重功法,想要将墨家真气转换成儒家文气,对于学识方面需要很多,可是楚天舒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如今只能转换十分之一,这还是经过苦思冥想得到的成果。而且为了能让自己完成这一重功法的修炼,楚天舒开始每天练习书法,希望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冬去春来,春走夏至。

夏天,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也就是这一年的夏天,黄河决口了。因此黄河两岸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

汉武帝派遣了十万兵卒去救援,准备解决这个问题,可惜没有任何成果,反而搭进去了不少兵卒的生命。

而且这一年,汉朝境内四处出现了天灾,或者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顿时弄得无数普通人人心惶惶。

于是董仲舒觉得,这是一个让汉武帝真正重视儒家的契机。

于是奋笔疾书,开始写了有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见解,好为儒家思想宣传,要让汉武帝重视儒家,推行仁政,不要像秦始皇那样重兵黩武,否则上天感应到了,对于汉武帝的统治很不利。

由于需要写的东西很多,又要经得起推敲,因此董仲舒闭门不出,一直宅在太学圣府中。

可是就算是这样,对于弱势的诸子百家还是继续打压,或者吞并剿灭。

董仲舒如此的表现,令很多人注意到了,因此不断有人深入太学圣府,想要探究一二。

可惜太学圣府虽然都是一群儒生,可是儒生的战斗力并不弱,尤其只要学识越多,那么增益的状态越强,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一探究竟的人,全都消失在太学圣府中。

渐渐的,好奇的人越多。因此董仲舒,也无法静下心来书写自己的大作。

断断续续的书写,年底终于要完成了。

就在董仲舒要查阅一遍,看看有无修改补充的地方时,一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了。

来人正是主父偃,对于主父偃,董仲舒可是明白的,这个人如今为中大夫,虽然官位不如三公,但是地位也在九卿之列。

主父偃这个人很受汉武帝的重用,尤其是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后来更是提出了王国分封的危害,让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让近年来,王国的势力越来越小,甚至还造成了王国子弟内乱,因此汉武帝平定内乱后,将分封出去的土地都收归国有了。

可惜主父偃这个人很不喜欢儒家之人,这点董仲舒是明白的,平日里两人便没有什么交集。

尤其主父偃还是纵横家的朝中话事人。

纵横家对于排兵布阵很是内行,因此也被汉武帝重用,而且一个个都是巧舌如簧之人,很是善辩。

虽然对主父偃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还是要主动去接待的,来者是客,儒家可不能弱了礼法。

会客厅中,主父偃喝着清茶,静静的等待着。主父偃为一样貌普通的中年男子,头发整体虽然还是黑色,但是双鬓已白。

没过多久,董仲舒到来了。

“不知阁下到来有什么事?”董仲舒疑惑的问道,语气不平不淡。

主父偃放下茶杯,微微一笑道:

“呵呵!太学圣府,还是第一次进来看看,如此的规模庞大的建筑,偃很是羡慕啊!”说完,主父偃站了起来,打量了会客厅梁上悬挂的‘一身正气’四个大字。

听到这话,董仲舒很是疑惑,不由皱了皱眉眉头。

他觉得主父偃到来,一定有所目的,否则也不会现在才来看看。太学圣府建立已有四年了。而且就位于长安城旁,平时想要来看看,董仲舒也不会阻止。

但是四年来从来不来的人,却来了,除了别有用心,董仲舒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原因。

主父偃看到董仲舒的不悦神色,顿时笑道:

“哈哈!不欢迎我吗?那我告辞了!不用送了!”说完,便离开了会客厅。

只留下愣神的董仲舒。

“真是奇怪,为什么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刚说到这里,董仲舒脸色变了。

“不好!疾!”说完,脚下犹如生风一般,化为一道残影奔向了自己的住处。

一回到住处,只见案上原本摆放的文书不见了。

“一定是你,主父偃!”董仲舒咬牙切齿的说道。

另一边,主父偃身前出现一名黑衣蒙面人,很是诡异的一个人,就像是突然出现一样。

“尊使大人,属下已经办妥!”蒙面人恭敬的说完,便送上一卷竹简。

这便是董仲舒书写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文书。

接过竹简,主父偃很是满意。

“董仲舒,虽然我们无冤无仇!但是曾经你们儒家之人羞辱过我,瞧不起我!现在就是我主父偃报仇的时候了!哈哈!”说完,主父偃便离开了。

黑衣蒙面人则是瞬间消失在空气中,就像是隐形了。

第七十三章 大意被束缚第四十章 红火的生意第四十八章 底牌大暴露第十六章 鸿钧讲道了第五十章 觉醒了神通第五十三章 诡异狂十二第三十五章 反攻的号角第五章 都是一个局第七十一章 青龙的挽歌第三章 魔道的末路第六章 修炼的风气第十章 宴会上变故第三十二章 姐姐被休了第三十九章 阴阳家暗棋第十一章 一言起波澜第七十五章 墨家的发展第十三章 离开与告诫第二十九章 分兵攻匈奴第二十九章 拘禁的灵魂第十九章 洛天依到来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无奈第三十六章 收获与追击第一百二十三章 暴戾的武帝第十一章 一言起波澜第七章 比斗胜利了第三章 魔道的末路第十二章 烽火连天时第一百一十六章 铸剑城殒灭第十五章 不爽被打飞第七十三章 大意被束缚第七十八章 问天阁来人第八十四章 机关兽之威第十三章 离开与告诫第九十章 城主的招揽第二章 离开章家村第二章 黑土的惊诧第五章 隐秘的身世第三十六章 收获与追击第五十五章 强悍战斗力第一章 好聚与好散第十二章 利维亚空霸第一百二十八章 争斗白热化第一章 与龙打麻将第七章 比斗胜利了第十六章 鸿钧讲道了第五十六章 各自的成长第三十二章 姐姐被休了第一百三十章 战局的翻转第五十七章 各方的动向第三章 我们跟你混第六十八章 山脚下交锋第一百一十章 道家出阴阳第二十七章 宗门的弟子第十四章 进入学院中第六十章 阴阳日神使第四十三章 人生初体验第四十七章 禹皇九鼎现第四章 强势的登场第三章 我们跟你混第十四章 比斗中顿悟第八十四章 机关兽之威第五十三章 可悲的人啊第四十九章 最后的结果第二十二章 诱惑与暗杀第四十章 大战的伊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破碎与变故第六十七章 来到第十层第二十四章 幕后血屠殿第六十四章 谜团的解答第九章 世界的变化第十九章 龙家的报复第三章 星宿城见闻第一章 好聚与好散第十四章 莫名的恨意第一章 来到与见面第五十六章 君莫笑邀请第三十二章 四大持有灵第三十四章 赏赐与处罚第十三章 最后的安排第一章 诡异的世界第四十六章 混乱的信息第二十九章 分兵攻匈奴第三十六章 小别情滋生第四十六章 一战惊八方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无奈第八十九章 威胁了灵尊第四十三章 出关卖丹药第六十四章 谜团的解答第五章 质变的战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楚不离死了第二十八章 时间如流水第四十五章 汉武帝布局第二十二章 找到了秘境第三十八章 地面的阴谋第四十五章 汉武帝布局第二章 门派发展中第四章 第一次铸魂第四十四章 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