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温汤水白浮黑毛

开元九十七年,六月初三,天气晴朗,惠风和畅。

李隆基前往南边的铁网山打围,亲王郡王、文武百官,以及一干勋贵伴驾。

行猎之时,忽然一剑飞来,闪电般刺向皇帝。

众臣惊恐,齐呼‘救驾’,众大将挥掌把刀,意欲阻敌,然飞剑速度之快犹如闪电,追之不及。

高力士等人纷纷施法护持,却也避不开那神奇的一剑。

险也!

千钧一发之际,一人长身直立、白衣如雪,手中抱着一把漆黑的长剑,悄然出现在皇帝身前,截下了飞剑,挡下了刺客。

此人正是西门吹雪。

“容儿,刺客是谁?”

温泉宫,王维靠在云石上,静静地泡在温汤之中,时而不时地饮杯灵酒,吃些时鲜的瓜果,一边听着张云容讲述从长安传来的消息。

“刺客剑王境界,凭一招‘天外飞仙’纵横天下,同境界中,无人可与之匹敌,此人姓叶名孤城。”

张云容穿着轻薄的纱衣,粉颈低垂,酥胸半露,身姿妖娆地坐在池边,从香篮中夹起灵参、瑟瑟、麝片等药材,一片片地投入池中,温汤的香味愈加浓郁。

“叶孤城?”

西门吹雪遇上了叶孤城,那场面定然十分壮观。

可惜没能亲眼见到,王维不免心生遗憾。

“两人可有交手?”

“叶孤城一击不中,远遁千里,离开之时,他留下了一战书,月圆之夜,皇城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叶孤城剑决西门吹雪。”

张云容轻轻地说着,语气中微微有些激动。

王维淡淡一笑,如叶孤城一般的男子,确实值得女人心动。

“西门吹雪可敢应战?”

“当然!”

“陛下答应了?”

在皇城决战,没有皇帝的允许,几乎是不可能的。

“陛下不得不答应!”

“为何?”

“你可知那封战书留在何处?”

“哪里?”

“陛下的冠冕之上。”

“嘶~”

王维身在暖融融的温汤之中,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就是说,叶孤城有能力刺杀皇帝,却没有那么做,这封战书下得十分霸气,也够打脸。

“他为何要那么做?”

张云容想了一想,说道:“听公孙姐姐说,叶孤城乃是半步剑帝,却一直无法突破,他想找一个实力相等的人挑战,那便是西门吹雪。”

“他可以直接挑战,为何要用这种方式?”

高手的怪癖?

“公孙姐姐说,行刺圣驾,冠冕留书,相当于谋反,此战他若不胜,必然会死,即使西门吹雪不杀,他也走不出皇城;如若胜了,必然会晋升剑帝,在长安之中,也没人能拦得住他,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

“牛牛牛!”

王维连连赞叹,这做派,这逼格,凡人拍马难及。

“此外,”张云容浅浅一笑,道:“公孙姐姐说了,叶孤城和西门吹雪两人都好出风头。用这种方式下挑战书,必然轰动天下,万人瞩目,正好趁了他们的心思。”

练剑之人爱显摆!想起那日公孙幽站在树枝上的姿态,清冷孤傲。

王维不禁笑道:“公孙姑娘大概也是个爱出风头的...”

话没说完,忽然一阵凉风吹过,只见眼前的温汤一分为二,如同一块被划开的奶酪,出现了一条深深的划痕。

他顿觉下体一凉,额头不自觉地冒出一片细密的冷汗,等汤池平静后,水面漂起几根黝黑的卷毛。

好险!

差点进宫了。

王维吁了口气,瘫坐在汤池中,一脸苦涩地问:“容儿,她怎会听到了我的话?”

“姐姐就在隔壁呢!”

张云容微微一笑,伸出纤纤玉指夹起卷毛,团好放进绣袋中。

“你怎地不早说,我差点...哎~”

在宫门前转了一圈,差点被姨姐子阉了,这事特丢人,不说也罢!

张云容笑道:“小婢又不知公子会说姐姐的坏话。”

“这不算坏话吧?”

王维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算了,不说了,免得公孙姑娘生气。”

“咯咯!”

张云容笑了笑,双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轻轻地拿捏着,慢慢地揉着,十分舒适,比院子里两个小丫头会伺候人多了。

按了半个时辰,张云容又服侍他披起了一件浅金色的绸衣。

“这...这衣服不好吧?”

这衣衫薄如蝉翼,透透凉凉,即使穿个十件八件也遮不住,有点像情趣用品,王维不想穿。

张云容咯咯一笑道:“公子,此乃蝉衣,泡完温泉后穿着,轻薄散热,十分舒适。”

推辞不过,王维只得穿了,别说,真挺凉爽的。

穿好了‘皇帝的新装’,王维问道:“容儿,今日娘娘召见,只是泡温汤吗?”

送走了张钦张无忌,王维回来后,便领了温汤监的差事,每日里在华清宫外栽瓜种豆,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今日里,他正在青瓜地里忙活,却被张云容拉到宫里泡温泉。

“当然不是!”

张云容说:“娘娘称有一件事情,已查明了真相,特向公子交代。”

“什么事?”王维好奇地问道。

“公子请随我来!”

跟着张云容,王维来到了隔壁的汤池阁,刚一进去,只见烟雾缭绕的汤池中,静静地浮着一张白玉浮床。

床上躺着一个人,除了乌黑如瀑的长发,唇角一点美人痣,全身如烟如雾,一片和谐。

非礼勿视啊!

他立即背过身去。

“容儿,这是怎么回事?”

半晌没有回声,他转过头去,已不见了张云容的踪影,阁中只剩下孤男寡女。

他想开门出去,却发现门已上锁。

“睡了她!”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轻笑,那是杨玉环的声音。

“别闹了,我又不是牲口!”王维苦笑道,这人怎地跟红裳一个德行,说起话来都一个调子,做起事情也强推强送,真烦!

杨玉环笑道:“前几日你送走那几人时,受到了狼卫围追堵截,你可知为何会暴露?”

王维道:“济公大师插了手,此事瞒不过。”

“非也!出城那日,贾迎春佯装可怜,向你求情,你饶不过情面,多留了一晚。可她借机通风报信,暴露你的行踪。”

王维沉默了片刻,知道自己一时心软留下了隐患,暗暗自责。

“她为何要这样做?”可他也不明白贾元春的动机。

“贾家已衰,老太太身体不好,如今只靠着她一人支撑,独木难支,若能引孙绍祖为外援,贾家倒可以撑得一时。”

王维看着云雾中的人儿,面色变了几变,叹道:“算了!”

“你不睡她?”杨玉环的声音,微微有点讶异,“贾元春此举,不仅恩将仇报,还勾结外臣,若是陛下知道,她也讨不了好,你只需享受,不必有何顾忌。”

王维摇了摇头,说道:“她也是个苦命的女人,这遭且饶她一回吧!”

同情只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妹妹。

从前几日,在冥冥之中,他与林妹妹产生了联系之后,知道她肯定遭遇了危难,否则她不会动用那三篇诗作。

他心事高悬,哪有心情跟别的女人厮混?

他坦然地走了出去。

却不见身后的纱幕中,缓缓地走出三个女子。她们身披粉色蝉衣,或美艳、或清婉、或秀丽,容貌气质不尽相同,却同样美丽而妖娆,十分诱惑。

“幽姐,你吓着公子了。”

“嗤~,没用的男人。”

“或许公子心善,不想欺负元妃!”

“容儿,你太单纯了,哪有不吃肉的狼。方才他看着贾元春,蝉衣下毫无动静,显然是个无能的男人。”

“咯咯,姐姐盯得真仔细呀!”

“容儿讨打!”

“嘻嘻,姐姐饶命!”

“你们两个别闹了,将贾元春扶上来吧!”

“喏!”

“肉放在锅里,等他饿了再吃!”

“嘻~,公子有福了。”

第234章 凤女安肯嫁犬子第382章 蝎子精大闹军营第402章 过河拆桥好无耻第188章 鬼仙出世钟馗到第352章 须菩提与孔巢父第220章 遇仙姑无辜受气第049章 遇旧人再识新人第022章 三诗一吟高下分第147章 知天命贾敬入道第109章 春雨绵绵妇独睡第082章 圣子驾到惊长安第141章 甩了锅纣王大喜第405章 你师傅是个骗子第279章 有师如此奈若何第014章 肘腋生变发杀机第391章 三十六瓣天山雪第042章 取字玄奘赠白马第033章 潇水之神颇好色第289章 再搬一座大山来第376章 一壶灵酒闹人心第473章 有些事情瞒不住第276章 九阴真经摄魂术第106章 月光做剑水做刀第459章 途中他乡遇故知第129章 女娲之还俺腿来第449章 超级恶劣超级冷第491章 看到城市有所悟第122章 一曲高歌惊大唐第222章 惊魂一刺暗惊魂第439章 这本经书交给你第211章 人死账消悔莫及第411章 天下还要看我的第497章 熊熊燃烧的大山第380章 狮门高手巴十八第097章 人生难得一对手第018章 仕途不顺诗家幸第071章 庙堂之上多风雨第350章 王维谦恭未篡时第095章 败尽天下诗称雄第213章 唐宋战罢欲和亲第198章 观幻境昨日重现第094章 论抄诗天下第一第311章 林平之战令狐冲第174章 黛玉焚稿为哪般第174章 黛玉焚稿为哪般第414章 和尚站住不要跑第109章 春雨绵绵妇独睡第472章 知道太多烦添乱第400章 为天下扫去垃圾第063章 跛足道士铁拐李第146章 凤姐意欲假虎威第227章 回长安府中议事第091章 谁打了皇帝的脸第332章 王玄奘天赋异柄第122章 一曲高歌惊大唐第118章 尸山血海惊众人第169章 黛玉一誓江水竭第058章 王牌间谍小无忌第302章 十斗文气一朝尽第336章 王玄奘敲诈李白第346章 放出魔头当渔翁第106章 月光做剑水做刀第158章 金刚战狼黄泥岭第395章 忽在井底见佳人第021章 一诗难尽永州景第151章 始皇帝陵墓之谜第413章 你们可以当坐骑第491章 看到城市有所悟第367章 为了长生欲屠神第283章 朱逢春重归长江第498章 用幸运换来东西第241章 深山夜雨战不休第314章 天下太平人人乐第310章 令狐冲战张无忌第367章 为了长生欲屠神第090章 两个神仙在视频第304章 非暴力崛起之路第282章 唇枪舌剑辩群妖第022章 三诗一吟高下分第318章 大丈夫死得其所第013章 黛玉葬花彰雌威第123章 天南地北双飞客第250章 我有一言驳大宋第253章 会说话的东坡肘第037章 以杀止杀奈若何第154章 金拳头与银拳头第106章 月光做剑水做刀第116章 不入剑境怎赋诗第108章 连绵阴雨战长街第153章 安禄山与阿廖沙第466章 这件事很有争议第126章 绿帽山下见李杜第005章 舍生取义老夫子第082章 圣子驾到惊长安第157章 加更以谢涵之熙第078章 燕赤霞说黑木崖第284章 西门吹雪战武松第008章 一颗红豆种相思第295章 角力狮心王查理第002章 清亡明灭唐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