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没有在台上多待,把舞台的位置让给了主持人张九龄。
接下来进行第三场文比,宋国已经出了一场题目,这一场该交给唐国文修。
白居易站了出来,他指着天边的夕阳说道,以夕阳为题,请各位各施手段!
当下里白居易先吟为敬: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是一首三品灵诗。
白居易笑呵呵地说了句抛砖引玉了,退下了台。
最后第三场比试唐国赢了,因为李商隐拿出了《登乐游原》,众人一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群几百岁的老头子颇受启发,大声叫好,可能是李商隐年纪大了,颜值衰退,这首诗竟然只是个二品灵诗。
李商隐得到了一缕五彩文气,成了文王后阶,半步文皇,众人又是一阵道贺。
第三场结束,也没有人再找诗绝作诗,因为他的是太好了,大家怕受打击,就忽视了他的存在。
开完了三场文会,到了中场休息时间。
下一场一场由宋国出题。
宋国已经连输三场,这一次一定会想办法赢回来,只是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目?
众人讨论了一个多时辰后,宋国文修商议了片刻,文王张载站了出来,他先是向王维施了一礼。
“横渠先生不可!”
王维连忙回礼,在古代的文人中,有几人是王维比较欣赏的,有李白、苏轼、还有大教育家张载,世称‘横渠先生’。
提到横渠先生,就不得不提到‘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可以表明了文修应有的志向和传统,相当于给文修树立了三观。
他不禁有些疑惑,这位老先生不会要拿出这是句来,与自己讨论学术问题吧,要他抄诗词尚可,要是讨论文章,必然会露出破绽,这可怎么办?
张载站在高台上说道:“王山长曾说,建立混元学院的目的是希望天下大同,我深以为然。
然则各族之间存在着矛盾,想要天下大同,十分不易。
不过各族皆崇尚文圣学说,以圣人五德‘仁义礼智信’为立身之本,此乃各族共同之处。
既如此,为何不求同存异,我等一起弘扬圣人学说呢?”
张载说了几句,停了下来,看着王维问道:“王山长以为如何?”
王维想了想,自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书同文车同轨,天下各族大杂居小聚居、通婚,大家说一样的语言,写同一种文字,甚至连欣赏美人的审美都日渐趋同。
各族相同点太多了,可以说要不了多久,或许各族真的能混元一体。
不过在这些相似点中,最重要的便是文化观念的趋同,也是就大家的价值观渐渐变得一样。
这其中的变化,与文圣儒教学说是分不开的。
张载在此提出弘扬圣人学说是何意?
现在的儒教可不是以前的儒教,现在儒教走向了狭隘,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太过教条主义,也有些灭绝人性。
天下修士都喜欢自由自在,谁愿意理会这种散发着臭味的学说?
因此在混元学院成立后,他故意没有选择儒教弟子进入学校教书,或许儒教不高兴了,才会派来张载发难。
他打好了腹稿,施礼问道:“不知先生说的是文圣学说,还是诸位先生的学说?”
“我等继承文圣学说,乃是文圣弟子,我等学习文圣教诲,我等得学说便是文圣学说,有何区别?”张载问道。
王维摇头,“此处区别颇大!”
“敢问其详?”
王维笑道:“文圣学说乃是我等研习圣人典籍文章之后,各自领悟出的圣人学说。
诸位先生的学说是各位的体会。可现如今诸位大先生一定要说你们的学说乃是正统,天下人必须都要学习,请恕在下不能苟同。”
“大胆!”
有儒教弟子跳出来大声指责道:“你说各位大先生的学说不是文圣正统吗?”
王维淡淡一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不正统全在人心。若是天下人大多数认为你们是正统,那便是正统,又何须我来说?”
但现实情况是,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如今的儒家正统,要不是有一个文皇压着,儒教或许已经凋零了。
那人还有再说,张载挥了下大袖,让那个教中弟子退下。
“王山长,此次文会暂且不论何为正统,不如我等放下争执,求同存异如何?”
“此言正合我意!”
王维赞同地点了点头。
“甚好!”
张载又说道:“此次我提出的弘扬文圣学说,不是我等学说,王山长可赞同?”
“如此甚好!”
张载点头,“既然要弘扬文圣学说,这场文会又在混元学院中举行,我等为何不做劝学诗,奉劝天下人多多学习?”
“横渠先生所言极是!”
这次文会混元学生都参加了,现在他们见识到了大陆上最顶尖的文修,最隆重的文会,这一辈子也有了奋斗的目标。要是能再听听各位大先生的劝学文章,定会受益匪浅。
张载定了题目之后,唐宋两国文人轮番上场,正是妙语连珠。
韩愈做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劝学。
颜真卿做‘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
孟郊做‘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王安石做‘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劝学。
陈师道做‘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劝学。
到了最后宋国皇帝也上场了,他直接抛出了千古名篇——‘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此诗一出,全场震动,这首诗虽然不甚工整,有种打油诗的感觉,可也算是一首好诗。
可惜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首诗只是二品,宋皇赵祯一鸣惊人,令世人刮目相看。
李隆基脸色有些黑了,这有点丢面子啊!他把目光对准一干大臣,希望他们能献上一片好诗。
可文王大都不理会他,王维也没有理会,其余的文修抓耳挠腮,肚子里没诗。
李隆基又看向了李白,李白苦笑,要说劝酒他在行,什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可要是论起劝学,他真的无能无力。
李隆基沉着脸,很不高兴。
这时朱熹又站出来丢了一首好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水塘表面的形象之时,又启示人们,要发现其中蕴涵着理性的东西。
朱熹用水塘来比喻学习知识,劝学生们要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好诗!”
“微言大义!”
“果然不愧是文皇!”
全场人大声地赞扬道。
这首诗确实不错,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诗至少二品!”
“不错,此诗出自文皇之口,或许一品!”
众人望着天空等了许久,可也不见祥瑞降临。
“难道是三品?”
“或许文皇老了,逼格掉了!”
大家又望着地面,这地板真光,可是看了许久玄武怎么还没出现?
难道这首诗只是普通灵诗?不对,刚才读完了诗,没有凝聚文气,也就是说这只是一首普通的诗。
不会吧?
真人惊讶不已,这首诗怎么着也能算得上三品,怎么可能连四品都算不上?
难道天界的评价程序出故障了,不对啊,刚才宋皇不是还得到了文气吗?
要是天界没问题,那么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皇老了丑了,文道宫里的星君们开始嫌弃他了,就像钟馗、贺畴、王维的遭遇一样。
哎,文修果然吃的是青春饭,小正太小萝莉小鲜肉都会受到上天眷顾。
可等到上了年纪颜值掉了,就会遭到上天的厌弃,连文皇也逃不过这个规律,普通修士又能咋办?
众文修看着脸色阴沉如水的文皇,想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作为东道主,王维不知道怎么接茬,他看向了几位文王,可几位老先生都摸着脸,自怨自艾,青春不在,物伤其类。
王维突然发现了长得丑的好处了,那就是不用担心年纪大了变丑了,这感觉还挺不错的。
他暗暗笑了笑,走到老帅哥苏轼跟前,“岳父大人,接下来怎么做?”
“继续吧!”苏轼说道。
王维不知道怎么继续,劝学篇不了了之,接下来只能重新开篇。
他正要上台问话,忽然天上飞下来一个白影,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白鹤,个头挺大的,房屋大小,双翅一展数十丈,几乎遮住了天空。
“仙禽!”
“九霄云鹤!”
“这是天界信使!”
“发生了何事?”
白鹤飞到混元殿上,轻声说道:“文皇修行已满,小鹤奉命带文皇上天,重归仙籍!”
“什么?升天?!”
“这就成仙了?!”
众人惊讶不已,朱熹似乎只是文皇中阶,五彩文皇,距离七彩文皇还有一定距离,为何早早地上天?
朱熹也很惊讶,升天的时辰还没到吧?
他所学庞杂,也懂得几手算命之术,他算着自己要在数年后才会升天,这次怎么会这么快呢?
“文皇请快些,一旦误了时辰,天门关上,文皇就再也没有登天的机会了。”
朱熹不敢迟疑,抬脚飞到了仙鹤的背上,看着混元殿中的文修,他抱了抱拳,最后还把儒教的事情托付给张载处理,相当于传位。
“啝嘤嘤!”
白鹤一声长鸣,像一支箭一样,带着朱熹向天上从去。
轰隆~
天上霞光朵朵,云朵中传来一阵仙音,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神仙仪式搞的动静不小。
众人看着天上的动静,如痴如醉,脸上带着浓浓的羡慕。
这就是成仙啊,一定要认真修炼争取早日成仙。
朱熹升仙后,大家都很激动,毕竟都是凡人,能亲眼目睹一次真人升仙,这辈子即使成不了仙也都够了。
会场持续热闹了一个时辰,众人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这一次朱熹走了,对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
首先儒教。
没有文皇这个后台,儒教对朝廷的影响减弱,若不自行改变,必然会走向末路。因为儒教中只有数位文王,而朝廷文王可有十多位。
其次,宋国方面。
朱熹上了天,王重阳一直没有出现,宋国的综合实力下降了一截。在唐宋对峙中,从占据巨大优势,变成战略持平,宋国以后再也不能对唐国无礼了。
最后,大陆局势。
这次升仙对唐国、长江联盟、圣女教、妖族等都有影响,不过都是有利的影响。
所以看到朱熹上了天,李隆基哈哈大笑,端起酒碗,连干三杯,诸位唐国大臣也借着祝酒的时机多喝了几碗。
相比起唐国的开心,宋皇赵祯喜忧掺半,朱熹在世,每次朝廷出现了重大议题,都要先向他征询,以示敬重。
赵祯讨厌这种被人凌驾在头上的感觉,现在走了一个朱熹,只剩下了太后,他表示轻松多了,他本也想连干三碗,却被身边的魏璎珞阻止了。
魏璎珞指着一群闷头不语的大臣,表示大家都不高兴,你也不能太兴奋。
看到群臣的表现,赵祯又想到了文皇升仙的后果。
宋国里有几位神仙,譬如扶摇子陈抟、纯阳真人吕洞宾、铁拐李,可这些人闲云野鹤惯了,不喜欢插手朝廷之事,就算宋国被灭了,他们似乎也不怎么愿意干涉。
这一点上这几位神仙比不过朱熹和王重阳,可这两位一个失踪一个成仙,宋国真的没了靠山了,该怎么办?
赵祯没高兴好一会儿,又陷入了抑郁,怎么办啊怎么办?
“陛下别急,朝廷之中,王介甫和苏东坡两位先生都是半步文皇,或许借着此次文会可以重新诞生一位文皇呢!”
魏璎珞善解人意,轻轻地劝解道。
“爱妃所言极是!”
赵祯又高兴了,走了一位文皇,又来了两位,宋国依然是实力强劲。
而且这两位要是成了文皇,至少比朱熹好很多,朱熹以儒教教主自居,对皇帝都不怎么尊重。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臣子,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忠字,大概不会对自己指手画脚吧?
哈哈!
赵祯又高兴了起来。
“继续啊,怎么停下了?”
“圣上有旨,文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