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入冬
连山,时已入冬,一群人在山林中跋涉,但远远的,就能看到那远处山腰处,传来的火光。
漫长的赶路,已经让冯石很疲惫,但看到那如同火炬一般的火光后,他就像是打鸡血一般,对于未来的憧憬,立时就压下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劳。
冯石是地地道道的山民,祖上因为避祸而迁入了山林中,勉强在山中扎下根来,刚入山的时候,冯姓的人加起来,足有百多数,但如今,攀亲带故之下,也不过寥寥十多人了。
他所在的寨子,名叫青木寨,名字是因寨子中央的一株长了近千年的青木而得名。
在许久之前青木寨也曾辉煌,就如连云寨一般,是大型的寨子,每年,亦或是隔着一两年,就会有外面的行商,不远万里的前来和寨子交易。
但后面,时间流逝,天灾人祸青木寨因此而衰败,到了后面,行商因为利少,也不再来了。
等到了冯石这一代,整个寨子,也就两百多人,且还是以老人居多,青壮和孩子,较少。
这里面,最少的是孩子,作为山民,一对夫妻,二十年间生下十来个孩子并不出奇,但山中环境恶劣,孩子的夭折率极高,往往十来个孩子,最后能成功长到十多岁,可以开始劳作的,不过三到五个。
而其中,又特别以女童,更容易夭折。
这倒不是山民会虐待女儿,而是在恶劣的环境下,男童的体质天生就要强大一些,更容易活下来。
事实上,在山里,女儿是很精贵的,寨子之间,一般是相互通婚的,也就是这个寨子嫁一个女儿出去,另一个寨子,也得嫁一个女儿过来。
这样的规则,虽然落后而残忍,甚至可以说,赤裸裸的将人当做物品,但这也是寨子的生存之道。
但也唯有如此,可以让寨子延续。
而要是自家寨子里没有女儿可以和其他寨子交换,寨子想要不灭亡,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价钱,从行商手中,买媳妇。
至于要是既没有女儿,也没有足够的钱货,时间久了,寨子也就自然而然的灭亡了。
连山百寨,漫长的岁月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脆弱而又稳定的生态,将适者生存的法则,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些娶不到媳妇的青壮,只有两条路,要么就自此灭亡,要么就跟着行商从山里走出去。
至于说,啸聚山林,化为匪类,劫掠其他寨子,这却是会引得百寨共击之!
青木寨,如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寨子里的女娃越来越少,青壮根本娶不到媳妇,而行商带来的人又太贵。
至于走出去,也是一场豪赌。
哪怕外面是太平盛世,一个没有户籍的山民,想要在外面生存下来,都是哪怕拼尽全力,也是未必能成。
乱世里,更是如此。
是以,当应天大将军的传说,在连山百寨里逐渐传播开来,那些大型的寨子也就罢了,那些已经在灭亡边缘寨子里的青壮,却是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
山民这个群体,并不乏生存智慧,有着独属于山民的精明,但在另外一些地方,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但应天大将军不同,当各种传说故事传开,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时间稍长一些,自然就不再陌生了。
特别是知道应天军在招军的时候,许多娶不上媳妇的青壮,都动了心思。
只是寨子和寨子之间路途遥远,山路难行,外加募兵的时候,募兵的人,还得记录青壮的家里情况,募兵也只招募本寨子的人,这才打消了许多山民,直接去投军的想法。
而难以得到的东西,无疑更容易让人朝思暮想,寨子的青壮们,在这种暂时求而不得的情况下,于幻想里,也会不断的脑补,自己投军后的辉煌未来。
冯石便是如此,他这个人,生而就有几分勇武,十二岁的时候,就独自开始狩猎,一开始只是布置一些小陷阱,到后面却是学会了自制粗糙的弓箭,箭术也逐渐磨练了出来。
就如今,二十步之内,少有他无法射中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他虽然不会写字,但却有一点文化,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寨子里来个一个道人,道人在寨子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很讨道人喜欢,所以道人给他讲了不少的故事,还教会了他,如何通过环境,来判断一些东西。
这使得,他后续不管是种地还是狩猎,都远比一般的山民要厉害。
如今他才十六岁,再给他十年,到时候,攒够买媳妇的钱并不难。
在应天大将军出现之前,攒钱娶媳妇,就是他的人生目标了。
但如今,他的想法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伴随着应天大将军的传说故事一起的,还有外面的精彩世界,江山如画,拜相封侯,锦衣玉食,如花美眷……
这是许多山民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选择参军的原因。
谁都知道兵战凶险,一个不慎就有可能丢掉性命,但当知道外面的世界后,心中的渴望,便再也难以遏制。
冯石便是如此。
他自认为,自己不输给任何的山民,不管是辛勤还是勇武亦或是品格、能力,自己是样样不差的,只要自己参军,以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很快的崭露头角。
除此之外,应天大将军的传说故事,也给了他强烈的信心。
那可是天神降世,就连赤帝和白帝,两位皇者,也是认同对方,甚至有些寨子,他们的祖先,为了后代的前程,不惜触怒鬼神,让自己在死后都不得安宁,也要警示子孙,让其抓住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应天大将军,的确展现出了非凡的神异。
原来,这大将军困于山中,之前缺少军粮,便有山神驱使野兽被应天军猎杀,最后兽肉多到根本吃不完,直接堆积成山。
后面,大将军烧荒种地,上天亦是赐下天露,让一亩地产出的粮食,直接翻了十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