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唐未来

在世人的印象中,少年身体并未长成,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同时心智不成熟,冲动毛躁,然而自从墨家子出现在长安城之后。

世人这才恍然,一个小小的少年竟然能够做出令成年人都汗颜的成就,甚至执掌一家学说,让百万百姓为之受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李世民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

此次的题目乃是民富国强,但是墨顿只字未提治国之策,甚至连在众人耳熟能详的要想富,先修路也是只字未提,通篇再说少年和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众国子监博士早就放下手中的工作,面对如此激昂的文章,他们又岂愿错过一词一句。

“自信!”

“霸气!”

“激昂!”

“热血!”

……………………

在墨家子的文字下,一个个无谓狂傲舍我其谁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哪怕是一众耄耋之年的夫子们也不由得热血沸腾,为之震动。

少年乃是大唐的未来,社会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如果少年学问越深,能力越强,那自然一代代推动大唐强盛。

想要大唐强盛,这就是大唐少年的责任,少年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时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日后承担重任做准备。

少年所代表的乃是未来,大唐未来能够达到何等的高度,就是国子监这一批少年所决定的,想到此处,众人对震撼不已,他们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常自傲于成年人的强大和地位,却忽略少年的无限未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红日,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初胎!一个个前途无量的少年形象被这些比喻烘衬的极为饱满,让人心领神往。

少年如红日,冉冉升起,少年如乳虎,初试爪牙!百兽震恐,少年如雏鹰,初展双翼,志在长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也只有少年才有前途无量,潜力无限,只有少年才是大唐的未来,他们才是华夏的传承。

一众国子监众人心中赫然,仔细回想一下,他们对墨顿的偏见,顿时羞愧难当,当墨顿推陈出现,发明钢笔之时,他们惊恐,反对,甚至是制造障碍,当墨顿写出《师说》高喊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之时,一众夫子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冒犯,顿时同仇敌忾。这何尝不是常年人对少年的偏见呢?

其实他们何止是对墨顿如此,对于一众少年学子他们心中又何尝真正重视过,恐怕更多的是俯视之心,一味地要求他们服从,稍有不从,则用师威压制。

这一刻,墨顿乃是代表着所有的少年向成年人呐喊出他们的声音,我等少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自然见分晓。

“美哉我少年大堂,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连续两遍的呐喊,让所有的情感顿时升华到了极点,众人仿佛看到了那个不屈不挠,带领墨家村披肩斩荆,一往无前的墨家子在他面前激昂的呐喊。

“墨家子!”

在此之前,无论墨顿取得多大的成绩,他们都会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轻蔑的说一句,黄毛小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一刻,所有人对墨顿再也没有一丝的轻视之色,有的只是满脸的凝重。

这一刻,所有人无关年龄、官职、身份,墨顿用一篇《少年大唐说》和他们来一场平等的对话。

什么是治国之策、民富国强,只有少年雄起,大唐要真正的富强起来,否则再精妙的理论、方法只能是一场空谈。

这就是少年的自信。

李世民读完,语音落下,整个国子监全部寂静无声,落针有声,一个个浑身战栗,太学博士马嘉运哪怕已经读过一遍,依旧心中激昂,这样的文章能够在他眼皮底下完成,实乃他一生的荣耀。

“大唐少年,少年大唐!墨顿,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考卷,心中叹道,这一刻连他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将墨顿放在平等的位置。

墨顿用潜龙,乳虎等比喻为少年,同时又将前途无限的少年比喻为正在蒸蒸日上的大唐。名义上再说少年,岂不是在说大唐这个心生的王朝。

墨顿对少年有多少期待,就对大唐有多少看好,此等以身自喻,要比满朝大臣那些阿谀奉承,大表忠心之词要强上千百倍。

这不仅仅为少年发声,同样也是为大唐呐喊,这才是李世民最为触动之处,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墨顿竟然对大唐有如此强烈的情感。

“老臣惭愧!”孔颖达率先躬身道。

“臣等惭愧!”国子监一众博士纷纷愧然道。

“国子监乃是培养大唐未来官员之所,且不可有半点私心杂念,一切以大唐为重!”李世民脸色一沉,敲打道。

很明显,国子监中已经被儒家占据了绝对权力,算学和律学被压制的话语权极小,尤其在墨顿进入国子监这件事情上,国子监无论是从学子到夫子,其反应让李世民失望至极。

这是为大唐培养官员之地,并非儒家的学府!李世民锐利的目光,盯着每一个人,众人纷纷垂头拱手。

“臣等领命。”

这一刻,一切都毫无疑问,墨顿再一次冠绝国子监,李承乾三人的文章和墨顿此文一比顿时索然无味。

并非三人的文采不好,而是此《少年大唐说》太过于惊艳,非战之罪。

“还请陛下亲自批阅!”太学博士马嘉运递上朱笔。

李世民接过,在墨顿的考卷上重重的写上一甲二字,至此墨顿再次获得太学一甲,成为国子监绝无仅有的六科一甲。

“六科一甲!”

孔颖达心中恍然,这个成绩恐怕在国子监再也没有人打破了,要知道,国子监收录都是整个大唐的精英,每一个都发奋苦读,各有所长,想要技压众人,其中的难度太大了,而今日墨家子却做到了,而且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好了,今日就让朕见一下我大唐最优秀的一批少年,”李世民起身道。

在他的行程中,原本没有这一环节的,但是读了墨顿的文章之后,李世民顿时有了见一次这些大唐未来的冲动。

第六百零三章 文武之争第九章 化解墨家村危机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新老百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六百零九章 军步第二百五十八章 活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帝王医闹,抄家灭族第八百零一章 亡羊补牢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夜郎自大第九十章 文斗第七百八十二章 同济伏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螺丝和榫卯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位面之子vs穿越之子第一千零三章 墨家大女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郑充华的奋斗第八百八十一章 明珠蒙尘的驿站(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长孙府家事第三百零六章 道士入京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改革计时之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存钱业务第三百三十一章 私心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乱世谶言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火器军被困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满朝薅羊毛第一百一十三章 影响朝政第九百九十八章 霸权旁落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法家的希望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墨唐(完)第七十三章 标点符号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道高僧第六百九十八章 治村之才第三章 财源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沙漠行军之法第四百六十七章 舆论战第七百八十二章 同济伏法第四百九十四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拒门外第七百一十八章 公主嫁妆第三章 财源第七百三十五章 墨技纷呈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域变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抗旱之秀(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城预警系统(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追捧的染发秘技。第一百八十五章 梅雪之争第四百九十四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摆钟动力装置第六百六十九章 清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天下轰动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柱王伏诛第九百八十七章 江南大开发第一百七十八章 独特的广告第三百八十三章 法家未来之路第八百七十六章 火爆的驿站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羽绒服第二十二章 人工养鱼之法第九百三十章 墨顿谈诗经第九百零二章 儒家的抉择第三百四十六章 墨方大火第六百二十四章 外交和阅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儒墨新时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解题(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反对第六百三十章 审核第一百零八章 加印第六百六十六章 夜尽天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当家的男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顶身股第四百二十七章 知恩图报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女主武王是谁?第六百六十六章 夜尽天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医道第一千零一十章 李云病重第八百一十章 国之重器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纳钱免罪第七百六十二章 牡丹诗会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一个秋千的时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高山下的高昌第八百三十八章 为他人做嫁衣第一百九十九章 九成宫第九十五章 闪电心算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铁杵磨成针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败再败第一百九十三章 恨铁不成钢 (二合一章节)第六百四十三章 国际货币丝绸第一千零七十章 火药味第七百二十七章 于志宁第二百九十三章 法家的本质第五百五十七章 横扫草原第四十九章 请教算学第五百九十六章 制盐之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清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名第四百零三章 近视第三百零三章 墨家没有第四百二十六章 曲阜孔家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第三百三十九章 卖地模式第一百八十八章 木中之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诗仙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