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东大水

“启禀陛下,如今吐谷浑已经平定,不知如何安置吐谷浑之地!”房玄龄躬身说道。

他乃是百官之首,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是考虑如何处理吐谷浑的时候了。

房玄龄话音一落,顿时百官不禁为之一振,这才是今日要商议的要事,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呼吸一促,吐谷浑方圆数千里,相当于一成大唐的疆土,虽然大都是贫瘠的沙漠之地,却有难得的草场,要是能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也是了不得丰功伟业。

苏令侬昂然出列道:“启禀陛下,以老臣之见,此事何须商议,我大唐倾国之力才将吐谷浑平定,岂能再养虎为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浑旧地重设青海四郡,将其纳入大唐治下!”

对于农家来说,最不嫌弃的土地,能够有更多的土地,才有农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且青海之地牛羊众多,而解决夜盲之症的关键正好在于肉食。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权万纪反驳道,“杨广暴虐成性,其故计又岂能让我朝效仿,再说,杨广虽然吐谷浑设置郡县,却是形同虚设,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隋朝对吐谷浑的统治极为薄弱,否则也不会轻易的被犹如丧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夺回来。

苏令侬摇头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吐谷浑地势偏远,来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砖路畅通,从长安城到兰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过三天时间,一旦青海之地有异动,朝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消息。”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离乃是七天到达,甚至在最遥远的岭南道,有些消息传回长安城甚至长达半月之久,这么算来,吐谷浑之地距离长安城也不是太远。

青海之地虽然地势广阔,大不了再修建一条砖路,有了青海之地数不尽的牛羊输入大唐,这笔生意怎么做都很划算。

“我等出师乃是讨伐吐谷浑犯边,若是灭其国,占其土地,恐怕会让西域各国惶恐,不利于大唐边关稳定。”

不少文臣纷纷进言,大讲仁义道德,再到边关安定,反对直接占领吐谷浑。

不少朝臣也为之动摇,纷纷进言反对设立郡县,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禁顾虑三分。

“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魏征几人,他们几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顶梁柱,李世民一旦有悬而不决之事,多向几位询问。

“启禀陛下,如果我等直接重设青海四郡,定会激起当地部落的不满,不利于大唐统治,陛下何不让慕容顺复国,加以大军辅助,慕容顺在吐谷浑中并不根基,只能依靠我大唐,一来我保证我大唐的利益,二来则可以扶持吐谷浑,拱卫西部边疆。”魏征傲然道。

此乃他思索良久的计策,实乃一石二鸟的良计。

“不错,我等可以效仿突厥之例。”萧瑀点头附和道。

对于这等事情萧瑀最有说服力,他乃是前梁后人,萧皇后之弟,南梁被李靖灭国之后,他非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李世民重用,位宰相之列。

“突厥之例!”

满朝朝臣不禁微微颔首,大唐击败突厥之时,只因为出兵奇袭,攻破了突厥牙帐,俘虏了颉利可汗,却并未占领突厥一寸土地,这才解决大唐北疆长达十年的边患,得到了西北各部的尊敬,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

一时之间,众臣大都倾向于魏征之计。

“臣反对!”

一个让所有人都极为意外的大臣出列道。

“长孙无忌!”

满朝顿时愕然,没有想到是他竟然反对,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侧目而来,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其分量之重,无人能够出其之右。

长孙无忌昂然道:“启禀陛下,当时我等未占突厥一寸草地,实乃是因为当初突厥实力并未受损,更有薛延陀和铁勒九姓虎视眈眈,乃是不得已之策,而如今我大唐长途远征数千里,执伏允人头而归,青海之地再无反抗之力,岂有不取之礼,天授不取必遭天谴。”

“不错!”秦琼点头道。

不少军方人士也是纷纷附和,就连戴胄也是连连点头,大唐为了此次西征几乎掏空了国库,岂能空手而归,再不给国库弄点家底,恐怕大唐都要破产了。

“再则,如今微臣正在关陇之地治理黄河,却发现关陇之地人口众多,土地已经日渐贫瘠,只有不断的开垦荒地才能勉强度日。如今朝廷禁止开荒,恢复植被,百姓生计断绝,唯有外迁一道。”长孙无忌顿了顿,掷地有声的说道。

“而青海之地则是陇右百姓唯一的生路。”

长孙无忌说完,众臣不禁默然,他们嘴上的所有理由,在朝廷的百年大计治理黄河上,纷纷黯然失色。

黄河之害,已经是由来已久,虽然有墨家子献出的泄洪之法,可是任谁都知道此乃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此刻正是七月,整个大唐北方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就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黄河已经传来了十多次险情,渠村大堤早已经掘开泄洪,然而今年的雨水实在是太多,黄河水位仍然居高不下。

黄河之害悬在大唐的头上,朝堂上下早就达成了一致要治理黄河,然而在关陇之地却是困难重重,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关陇之地人多地少。

如今大唐好不容易取得了青海之地,控制关陇之地的关陇世家又岂能轻易放过,有了青海之地,关陇世家找到了扩展的方向,陇右百姓找到了一条活路,其三朝廷推广治理黄河的进程定然大大加快。

关陇之地的百姓,大多半耕半牧,去青海之地放牧定然能够很快的扎下根脚,而且关陇之地前去青海之地距离很近,迁徙百姓的抵抗力很小。

李世民心中暗暗盘算,心中的天平已经慢慢的倾向于吞并吐谷浑。

一些山东世家的官员不禁心中一急,若是李世民采纳了长孙无忌的意见,那他们钳制关陇世家的计划恐怕已经落空了,不少官员眼神急转,孔颖达一咬牙正要出面反驳,突然又一个侍卫冲入太极殿。

“报!八百里加急!启禀陛下,黄河决堤,山东之地大水,水淹七郡!”侍卫颤声道。

“黄河大水?”

顿时满朝皆惊。

“不是有了泄洪区么?”孔颖达心头一颤,惊声道,

山东之地可是山东世家的大本营,山东之地大水,那对山东世家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房玄龄苦涩道:“启禀陛下,五日前,洛阳之地来报,天降暴雨,黄河水位暴涨,渠村大堤已经在数日前决堤泄洪,可是谁能想到洛阳之地逃过一劫,山东之地却未能幸免。”

满朝重臣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一刻,朝堂治理黄河的决心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坚决。

然而要想治理黄河的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减少关陇之地的土地开垦,减轻关陇之地的人口压力,才能恢复植被。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想起了一个地方,青海之地。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英雄&叛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邓陵氏一脉到来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面皆敌第九百三十五章 长孙皇后病危封推感言第五百六十八章 班师还朝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战皇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葡萄干(二)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条条大路通长安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扫黑除恶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程预警系统第九百四十五章 长孙皇后痊愈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长孙府家事第九百二十三章 贡桔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书第五百七十三章 拓跋赤辞(二合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邮票和邮编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平手第九百七十九章 活字印刷术的威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佛道高僧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物质永生——还原铁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非儒即墨即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支点第四十九章 请教算学第四百七十二章 喷雾器第二百一十章 新式记账之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撕破脸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糊涂‘仗’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铁自来第九百六十七章 损失惨重的墨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宏观调控第一百二十五章 听诊器第八百一十九章 折尺第三百三十九章 卖地模式第八百七十章 驿站第九百九十一章 江南蔬菜水果基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履带式马车第二百七十四章 洛阳灭蝗第三百八十四章 风云际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官复原职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一人灭一国(中)第四百七十章 墨技展开始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万事俱备第六百五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书第九百一十八章 为了墨家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再临突伦川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至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兵家和医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热议第三百一十章 道士断腕第三百四十六章 墨方大火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万贯印子钱第五百二十章 医家扬名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高昌首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城预警系统(二)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木兰曲》出世第一千零六十章 出征第八百一十二章 长乐的反击第六百零六章 风向陡转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程预警系统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至上第九百一十八章 为了墨家第九百六十九章 新老世家第五百零二章 兄弟们第七十六章 重口味美食第四十三章 硬笔毛笔之争第九百七十四章 儒墨第二次合作第八百九十四章 火爆的妇幼医院第二百六十七章 热闹的墨府。第九百三十三章 绝对一夫一妻制第八百四十六章 墨家子借子钱三百零九章 道门大兴第二百四十章 经销商制度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少年之怨第八百五十章 光盘行动第六百二十五章 天下轰动第九百一十一章 秀才、童生、夫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左右朝堂第十六章 合作陷阱第三百八十三章 法家未来之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慕容顺登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地狱级商战第二百八十五章 红十字会第八百零五章 说服佛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本性难移(补昨天)第四百二十章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公无私长孙无忌二百三十二章 谷贱伤农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重生的地道战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真正的子钱家第九百二十三章 贡桔第八百三十五章 三十万贯的生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零七章 柔佛稻试种成功第九百四十八章 留一手第三百三十八章 工业园区第七百四十七章 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