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家书抵万金

周家庄乃是黄河边上的一个普通的村庄,每年紧靠土地有这微薄的收入,每当农闲的时候,周柳氏都会坐在黄河的岸边牧鸭!全赖墨顿推广人工孵化技术,黄河两边的鸭群几乎成倍递增,而周家的鸭群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整个周家庄都知道周柳氏最为思念她的两个儿子,牧鸭的时候,周柳氏最喜欢的就是望着奔腾的黄河之水发呆。、

周家大儿子在外地经商,小儿子参军服役戍边,经常不在家,只有二儿子在身边陪伴,虽然周柳氏大力支持他的两个儿子外出,但是经年累月的不回来一次,又哪能不倍加思念。

这一日,周柳氏如往常一样在黄河边牧鸭,刚刚把鸭群赶到河边,就看到二儿子兴奋的跑来。

“母亲,大哥来信了。”周家二儿子兴奋的喊道。

“当真!是谁送来的,赶快重谢人家,顺便问问大儿和三儿的近况。”周柳氏大喜道。

周家大儿在外经商,偶尔也会托同乡送信回来,哪怕儿子已经付过钱了,但是周柳氏依旧会重谢对方,或者留对方吃一顿饭。

周家二儿子摇摇头道:“母亲,这可不是同乡送来的,而是朝堂的驿卒送来的。”

“这怎么可能?驿卒不是只能给官老爷送公文,又怎么会给你大哥一介商人送信呢?”周柳氏不信道。

“母亲有所不知,据驿卒所说,朝廷已经改革的驿站,现在的驿站不仅仅为朝廷派送公文,还会为普通百姓送信,而且价格仅需一文钱,想必大哥就是得知此事,第一时间给母亲写信。”周家二儿子解释道。将从驿卒口中得知的消息传递给母亲。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周柳氏将信将疑道,不过儿子的信就在眼前,她也顾不上这些,迫不及待道:“快快念来!”

“母亲大人在上……”

周家二儿子打开信封,掏出信纸,朗声读了起来。

周柳氏并不识字,而周家二儿子也仅仅读过几年私塾,好在周家大儿子知道自家兄弟的水平,写的都是通俗易懂,普通的问候,并且通报了自己的近况。

“好,你大哥平安就好!”周柳氏得知大儿子的近况消息,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

“母亲,这你就放心了吧!大哥在长安城背靠着墨家村,可是赚了不少钱,下一次回来,定然会好好地孝顺你。”周家二儿子安慰道。

周柳氏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来问道:“既然朝廷的驿卒能够送信,那你三弟的信呢?”

周家二儿子无奈道:“母亲,三弟远在长城戍边,可比大哥远多了,就是同时写信恐怕还要在路上多走几天才到。”

周家母亲这才帐然若失的点了点头,周家二儿子见状,不由转移话题道:“母亲,要不我们给大哥回一封信,据驿卒说,只要贴上邮票,将其投到乡上的邮箱之中,就可以送到大哥的手中,正好驿卒来得时候,我多买了几张邮票。”

邮票卖出去多少,可是关系驿站的收入,几乎每个驿卒都在不遗余力的推销邮票,正好周家二儿子知道母亲思念大哥三弟,再加上价格便宜,就多买了一些。

“写,不光要给你大哥写,给你三弟也写一封,告诉他们,在外不要担心家里,一切保重身体要紧。”周柳氏插着眼泪,哽咽道。

很快,两封家书在周家二儿子手中完成,虽然只有简单的家长里短,但是却寄托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同样的事情在大江南北同样上演,无论是乡村小院还是繁华都市之中高门大院,每个人收到了来自亲人的书信都是无比的喜悦。

报一声平安,诉一声思念,让无数母亲不在挂念远在他乡的游子,让无数妻子的期盼得以实现,一个小小的邮票,承载着一封家书,让无数的家庭充满了欢笑,让无数亲人得以隔空相聚。

“啥!”

威武的喊杀声充斥旷野,长城雁门关外,一队队雄壮的士兵正在紧张的操练。

雁门关乃是边关重镇,虽然如今大唐已经击败了东突厥,边关的已经很久没有战事,然而雁门关的操练从未放松过一天。

经过一整天的训练,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托着一身疲惫的回到营房。

“周老三,你的信。”忽然什长高声喊住了一个普通的士兵周老三。

周老三不由一愣,愕然道:“怎么回事,我的信不是已经寄出去了么,怎么会退回来。”

“该不会是你的信超重,邮票没有贴够吧!”一个士兵猜测道。

其他士兵都幸灾乐祸看着周老三,他们可是有士兵写了好几页信纸,结果一下子超重,最后硬是贴了好几张邮票,这才得以通过。

什长摇了摇头道:“这不是你寄出去的信,而是你家人来的信。”

“什么?”顿时所有的士兵都轰动起来,他们的家书才不过刚刚寄出去,而周老三的则是雁门关第一个收到的家人来信。

“家人也可以给给我们写信?”周老三喃喃自语,不敢置信道。

什长没有好气道:“那是自然,只要是有地址,天涯海角也能送到。”

“原来是二哥的信,一定是听说了驿站送信之事,主动给我寄信来!”周老三让什长帮忙看一下寄信人的姓名,这才恍然道。

不少士兵顿时艳羡的看着周老三,不禁为他和家人的默契而感动,同时心中不由颇为期盼,如果是他们能够收到家人的来信,得知家人的消息那该有多好。

好在并未让士兵等待太久,随着第一封家书送到军营,第二封士兵的家书也纷杳而至。

雁门关的守将发现不少士兵总是有事没事的等候驿卒的到来,每当一封家书回寄到雁门关的时候,整个雁门关就会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

同样的事情几乎发生所有的军营之中,不少将领敏锐的发现自从麾下的士兵和家人通了家书之后,原本弥漫在军营之中的思乡之情一扫而空,所有将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太子殿下的驿站通信果然不凡,若是当年杨广有此高招,十万关中子弟又岂能不尽心跟随,何至于落得身死国亡。”不少将领感慨道。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信件,竟然解决让无数将领都为之头疼的思乡之情。

第一千零九十章 突厥内斗第三十六章 赌注和合伙第三百六十六章 公输炉第六百零二章 新兵计划第三百六十八章 全世界都是黑发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和亲第九百七十七章 孔家经商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至上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九成宫的枪声第一百三十六章 轰动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新老百家第九百五十七章 五望七姓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出征高昌第九百八十六章 破局(二)第八十三章 搞大了第九百四十九章 专利法第五十八章 热气球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钢为笔第二百八十九 实验田丰收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禁酒令生效第九十章 文斗第八百四十三章 误会一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武将的落寞第二百六十章 钻石恒久远第六百六十八章 夜尽天明(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三十万贯存款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醉解千愁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羽绒服第五百五十三章 羊群效应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开宗立派第一百四十七章 潜移墨化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农家登场第四百零八章 改土归流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输家来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黄牛党第八百二十七章 子钱家第一百零六章 拯救长乐公主第一百八十章 棋差一步公输家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军民两用墨技第四百五十七章 反击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百家共治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底牌尽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废报纸的用途第八百一十二章 长乐的反击第四百六十七章 舆论战第六百四十八章 西域商会第八百一十七章 刺猬法则八百零四章 佛家清规第五百六十六章 伏允伏诛第六百五十五章 郑充华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丝绸泄密案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铁杵磨成绣花针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吐蕃求和第七十三章 标点符号第六百九十七章 墨家新村第八百五十章 光盘行动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墨家子必须死(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葡萄干(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第三百四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二章 牡丹诗会第八百零九章 反响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战告捷第三百四十二章 相互利用第九百九十一章 江南蔬菜水果基地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女主武王是谁?第九百二十五章 财富创造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铁杵磨成针第二百二十章 韦贵妃第八百八十章 驿站利弊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胜旱灾第八百零二章 唐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一统墨家绝学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九章 刘宜年刁难第三百二十六章 财大气粗式修路第四百四十章 组建火器监第三百七十五章 全城关注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长安城最大的毒瘤第七百一十二章 聘礼魔镜(二合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解题(二)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万国来朝第七十四章 第三弹美食计划第三百一十六章 墨道合作第五章 鱼活村活第三百一十六章 墨道合作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忠心最重要第八百七十章 驿站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流氓的代理人战争第二零九章 墨道合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穷养儿子富养女第六百九十章 新墨家村第四十一章 鹅‘毛笔’第七百六十章 名花魏紫第六百二十五章 天下轰动第七百一十章 长乐生日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高阳公主的手段第二百三十五章 无处卖粮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墨家子必须死(五)第一百零二章 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