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误我

宁军大胜的消息传来时,蜀王甘招正在船舱里喝酒,听两名女子弹琵琶唱曲,闻讯大惊,将手中的杯子掷向歌女,怒道:“贱人误我!贱人误我!”

歌女抱着琵琶逃出去,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因何得罪。

铁鸷、黎胜国等将领急忙跑来查看情况,甘招怒气仍未缓解,斥责诸将:“都是废物,天天要粮要兵,真到用你们的时候,全是废物。”

诸将更是莫名其妙,但是不敢跑,只得硬着头皮倾听。

甘招骂了一会,坐下发呆,铁鸷既是诸将之首,又与蜀王沾亲,于是上前抱拳道:“是谁惹怒蜀王?我等虽然愚鲁,但是各有一腔忠诚,蜀王所指……”

甘招摇摇头,轻声道:“跟你们无关,是我一时失态,牵怒于诸位。唉,宁抱关居然打赢了,而且是场大胜……”

铁鸷越发糊涂,“这个……是好事吧,听说单于也死了,贺荣人兵败如山倒……”

“笨蛋!”甘招忍不住怒火又起,“如果是群雄一块打败贺荣部,这是好事,咱们一直按兵不动,这时还来得及去分一杯羹,如今是宁王独胜,这就糟了,糟了……”甘招脸色微变,与许多人一样,他心里对宁抱关也有一点害怕,尤其是听说群雄遇害的消息之后,更是如此。

铁鸷与诸将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将郭时风叫过来。”甘招道,马上改口:“请过来。你们暂且退下,打仗的时候才用得上你们。”

郭时风也已听说宁军大胜,因此胸有成竹,进入船舱之后微笑行礼,不卑不亢。

甘招请郭时风坐下,命人上茶,然后笑道:“郭先生可将我害苦了。”

郭时风捧着茶杯,诧异道:“此话从何说起?郭某寄寓蜀王军中,一向谨言慎行,不敢稍越雷池一步。”

甘招并没有生气,依然笑道:“郭先生劝我坐山观虎斗,我听你的,如今两虎斗完,一虎胜出,我该怎么办?”

郭时风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放下茶杯,拱手道:“是因为宁军大胜吗?”

甘招点头。

郭时风想了一会,“我劝蜀王暂且按兵不动时,是怎么说的?”

“你说晋王围攻襄阳已久,且又心生退意,蜀军此时参战,胜则功归于晋王,败则独受其咎。等晋军战败,你又说单于势强,群雄力弱,此时参战,左右不了战局,得不到单于的重视,让我再等几天。过了些天,你说群雄被逼到绝路上,必然拼死反扑,单于受挫,派人前来求助时,蜀军登岸不迟。”

郭时风笑道:“蜀王记得倒清楚,我的确是这么说的。”

“可现在大败的是贺荣人。”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也没想到单于竟会死在战场上,但是我的建议不变。”

甘招面色稍沉,“难道郭先生要我追到塞外去投靠没有单于的贺荣人?”

“蜀王既能投靠单于,为何不能投靠宁王?蜀王从未见过单于,与宁王却有旧日情谊,孰优孰劣,不是很明显吗?”

甘招沉吟片刻,摇摇头,“不妥。”

“有何不妥?”

“宁王挟大胜之威,正是郭先生所谓的‘势强’之时,我此前没有参战,此时投靠宁王与一开始就投靠单于有何区别?”

“大有区别。天下九州,单于已占冀、并、秦、汉四州,大军入荆,夺取襄阳,此所谓席卷之势,蜀王那时投奔,不过是望风而降。宁王则不同,吴州不稳,受盛家威胁,荆州之内,亦有奚家虎视,烧毁船只,则南不得渡江,未能令贺荣部全军覆没,则北不得入冀、并诸州。值此之时,宁王虽挟大胜之威,却无单于往日之势,蜀王出兵,则宁王顾此行彼、左支右绌,蜀王投靠,则宁王立得后盾,北上、东返、南下,皆随其意。蜀王据此权柄,还担心不得宁王看重?”

甘招嘿了一声,“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选立即出兵,攻其不备?”

“蜀军能令宁军顾此失败,却不能将其消灭,胜算各有五成,此战可以打,但是两败俱伤,获益最多者是江陵奚家,其次是淮州盛家,再后是北遁的贺荣人,最后是正在攻夺并州的梁王,蜀王能得到什么?”

“击败宁王,可顺江而下,夺荆问吴。”

郭时风起身,拱手道:“蜀王有此雄心壮志,可喜可贺,败宁军、夺江陵、问吴州,转而北上淮、洛,兵指贺荣与梁王,少则三年,多则十年,蜀王可做九州之主了。”

甘招大笑,“郭先生不必嘲讽,我只是说说而已,并无问鼎天下之意,益州尚有内患,我亦腾不出手来。其实不是我不愿投靠宁王,实在是宁王这个人……郭先生明白我的意思?”

“明白,但是请蜀王深思,什么人最有可能趁势而起一统九州?”

甘招默然不语,良久方道:“宁王剿灭群雄之后,转头就会将益州灭掉。”

“太远的事情我不敢保证,但是只论当下的话,我可以劝宁王将夷陵让与蜀王。”

“宁王会同意?”

“宁王攻荆,是要消灭奚家,得东边的江陵城足矣,西边的夷陵与益州更近,可为蜀王门户,我有十足把握劝宁王让出来,唯有一条。”

“郭先生请说。”

“蜀王需提供一些粮草,夷陵城正好当作交接之地。”

甘招笑道:“这个好说。可我益州门户不止是水路。”

郭时风明白其意,“汉州不在宁王手里,所以无法相让,可是蜀王若能夺下汉州,宁王亦不会反对。”

“襄阳马上就要落入宁王手里了吧?”

郭时风略显为难,“我不说谎,劝宁王让出襄阳,我只有六七成把握。”

“我要襄阳不为窥视中原,只希望能与夷陵水陆并守,多求几分心安。至于更远的事情,如郭先生所言,谁也预料不到,无需强求,宁王若是真能一统天下,益州自当顺应天命。”

郭时风想了一想,“夷陵归益州,汉州任蜀王自取,至于襄阳——我会力劝宁王让出来。盛氏兵加石头城,宁王归心似箭,或许会同意,但我不能给蜀王十成保证。”

“明白,请郭先生转告宁王,他要安心,我亦要安心,他知道我是什么人,我亦知道他是什么人,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

“郭某记下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动身?”

“事不宜迟,郭先生这就动身吧,我派人送你到北岸。数百里的江面上,只有我还剩些船只,宁王若想顺流直扑江陵城,可以向我借船。”

郭时风拱手笑道:“战则两败俱伤,和则相得益彰,蜀王明白此理,宁王更不会犯糊涂。”

两人又说几句闲话,甘招命人准备船只、马匹、贺礼等物,手写一封书信,措辞谦卑,请郭时风交给宁王。

郭时风换船上路,甘招立刻招来诸将,让他们远派斥候,全力备战,“宁王若能接受我的所有条件,再好不过,低他半头我不在意,就让他去与群雄征战,咱们坚守益州。可宁王这个人很难说,但我知道一点,他若不同意,绝不会来回讨价还价,而是集中全力突袭我军,诸位不可不防,益州安危尽在此时。”

铁鸷等人都是降世军出身,对宁抱关颇为了解,因此都对蜀王的话深以为然。

郭时风才是“归心似箭”,他受困于蜀军之中,没能参与宁军大胜,急于回到宁王身边,立一件大功。

他许诺宁王可以让出夷陵,其实这座城池仍在别人手中。

杨钦哉死于江北,他的大部分水军却留在夷陵城中,没有投降宁王,由于船只尽毁,双方隔水相望,谁也没办法。

郭时风乘船沿北岸行驶,当日下午弃船登岸,带着百余名宁军将士奔向大营——蜀军斥候已经打听到大营的粗略位置。

傍晚时,郭时风望见军营,比他预料得要近一些,他没想太多,急匆匆地跑去,向迎面的兵卒大声道:“我是郭时风,有急事要立刻见宁王!”

兵卒进去通报,很快就有人打开营门,请一行人进去。

郭时风抛下自己的卫兵,快步走向中军帐,已到门口才注意到这好像不是宁王的帐篷。

“宁王在这里?”郭时风问带路者。

“宁王不在,宋将军在。”

郭时风一愣,“哪位宋将军?”

“就是那位宋将军呗,还能是哪位?”

“宋伟臣?宋取竹?”

宋伟臣是宁王旧部,宋取竹是后加入的群雄之一。

“后一位。”带路兵卒答道,轻轻一推,“进去吧,别让宋将军久等。”

郭时风只得进帐,心里纳闷,据说宁王尽杀群雄,这个宋取竹为何能够独活?

宋取竹离座相迎,笑道:“真是巧,竟然在这里与郭先生相遇。”

“啊啊,是很巧。”郭时风拱手道,“宁王在哪?”

“宁王大营在数十里外。”

“误会,我从蜀王那边赶来,有极重要的事情,必须尽快见到宁王,请宋将军派人送我一程。”

“刚说真巧,转眼又不巧了,好不容易见到郭先生,有许多事情想要讨教,怎么就要走呢?”

“真有急事,以后一定再来拜访。”

“再急也能喝杯酒吧?”

郭时风脸色稍沉,“宋将军,你说这话可不像是宁王之臣。”

宋取竹叹了口气,“就因为是宁王之臣,才不放心让郭先生这就过去。”

“什么意思?”

“郭先生从蜀王那边来?”

“我刚刚说过。”

“有传闻说蜀王要派人刺杀宁王。”

郭时风苦笑道:“蜀王绝无此意,他急于与宁王讲和,便有歹心,也不会派我当刺客。”

宋取竹依然不太相信,郭时风只得将大致情况讲述一遍,“宋将军实在不放心,让我一人去见宁王,带来的卫兵都留在你这里,可以吗?其实卫兵也都是宁王部下,但是宋将军谨慎一些,也没坏处。”

“好吧。”宋取竹勉强同意,唤进来一名将领,命他带兵送郭先生去往宁王大营。

宋取竹将客人送到营地门口,转身进入另一顶帐篷,向徐础道:“果如先生如料,蜀王要议和。”

“机不可失。”徐础起身,“宋将军这就派人去见蜀王,定要抢在宁王之前夺得益州。”

第五百零九章 送礼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八章 新榜单第十一章 登门问罪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计第一百六十一章 闯宫第八十四章 妙计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杀第二百九十八章 难刺第三十三章 夜访第五百四十三章 护子第四百二十章 夜访第四百九十一章 杀俘第三百四十七章 纠错第二百一十八章 报仇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五百零四章 误我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二百七十四章 传授第一百三十七章 将帅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五十七章 同乐第二百三十五章 杀将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住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纠错第二百零二章 保证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二百八十章 菊妖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药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时第一百七十二章 翁婿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顾不暇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二百章 绞痛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二百一十章 送死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七十三章 劝叛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动第二百四十三章 劝老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军师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邺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四百八十九章 顺天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们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四百八十五章 生变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计第三百五十一章 运气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计第二百三十七章 心愿第七十五章 城内第五百三十章 满足第五百三十二章 实之第三百一十七章 怨言第二十五章 强谏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药第三百零一章 指点第四百七十七章 女装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都之主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术第五百三十七章 劝离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二百九十九章 诱杀第二百零七章 突变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六十三章 颠倒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四百八十八章 变脸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猎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一百六十九章 婶娘第四百八十三章 争礼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一百零九章 劝王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三十二章 荐将第四百六十八章 问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五百二十四章 莫杀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四百八十八章 变脸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