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

天气刚一转暖,铁鸢下令再攻汉州,声称这是蜀王的遗命,总共调动将近八万人的军队,号称二十万,分两路北上,这几乎是益州所能提供的最多兵力,不分客民、土著,各郡县全要出兵、出粮。

两路益州军的统帅分别是铁鸷与冯野筹,后者虽是文官,但是熟谙兵法,且深得土著信任,配以武将辅佐,堪为一军之主。

刚刚成功平定郡县的唐为天,依然出任铁鸷一军的前锋将军,能够连续打仗,他最高兴。

发兵仪式盛大而隆重,临政的太妃亲自出城送行,虽然只有极少数人亲眼见到她,但是消息传出来,都说太妃确实有孕,平息不少传言。

徐础随铁鸷出征,晚两日出发,错过了城外的仪式,送行者只有王颠。

冬去春来,王颠的状态却越来越差,已经无力骑马,需要乘车出行,但是坚持送到十里亭外,布下酒席为徐础饯行。

“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与徐先生见面。”王颠对自己的健康不抱希望,倒一大杯酒,饮了一口,“我有两桩疑惑未解,望徐先生指点一二。”

“不敢,但是想听听王先生的疑惑。”

“宁王可得天下否?”

徐础已经极少喝酒,这时却给自己斟了小半杯,拿在手中端详多时,一口饮尽,然后将空杯推置一边,表示不能再喝,“今明两年必见端倪。”

“如何可得?如何不得?”

“先论当今形势。据闻荆州这边,襄阳归顺宁王,江陵奚家先是投降,发兵追击宋取竹,反遭宋军偷袭,丢失江陵,但是宋取竹没有坚守江陵,而是将城池送给宁王,令奚家尴尬不已。”

“宁王也很尴尬。”王颠挤出一丝古怪的微笑,“表面上宋取竹为宁王建立大功,该受重赏,可他献出江陵而占据夷陵,令宁王一时难以翻脸,何况益州支援宁王的粮草经由夷陵,宁王更不能轻举妄动。不愧是徐先生看中的人,至少这一招有退有进,气度非凡。”

“只是一时之胜,宋取竹的确在荆州留得一块立足之地,但是实力尚弱,四周强敌环绕,无论是益州、奚家,还是远在江东的宁王,任何一方腾出手来,他都不是对手。”

“想必就是这个原因,让宁王原谅奚家,许其返回江陵,其实是给宋取竹树敌。”

徐础点头,“但是奚家被迫将大批本族子弟与兵卒送给宁王为质,从此一蹶不振,宁王也不希望看到奚家取胜,因此不许他擅自进攻夷陵,算是给宋取竹一点喘息时间。”

“益州兵发汉州,宋取竹又得一点喘息,这是徐先生的功劳。”

“铁大将军愿为大业而弃小怨,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唉,江东终究归了宁王,据传他这次平定吴州颇为顺利,入夏之前,必然大功告成,到时候他就腾出手来了。”

“没错,宁王能否夺得天下,今夏会有第一个端倪,到时他有三个选择:一是北上淮州,彻底击败盛家,乘势入冀,与梁王争锋;二是重返洛州,乘势入汉、秦,与贺荣人争雄;三是逆江而上,巩固江陵,夺回夷陵,然后派一大将入益,自己亲率大军北上,问鼎中原。”

“哪一计能夺得天下?”

“第三计,北方混乱,不急于一时,宁王若能平定江南,则大势可定。”

王颠饮一口酒,“宁王若行第三计,则宋取竹必败,益州军北入汉州亦是大错特错。”

徐础点头表示赞同。

“可徐先生仍然力劝铁大将军发兵?”

徐础笑道:“益州虽然民丰物阜,但是百姓不习战阵,征兵极难,八万人攻汉,胜算七八成,用来阻挡宁王,胜算不过三四成。何况宁王未必会用第三计,以我揣测,他会率兵攻淮州,报盛家趁虚而入之仇。”

“如果徐先生猜错?”

“王先生当劝铁大将军向宁王俯首称臣,万不可以硬碰硬,益州虽是四塞之地,却非牢不可破,况且内患颇多,不足以与宁王一战。”

“宁王是我江东七族的大仇。”王颠恨恨道,思忖片刻,“我必尽我所能,推动宁王去攻淮州。”

“果能如此,则宁王将步入歧途,再想夺得天下,需要付出几倍努力。”

“第一桩疑惑已了,还有第二桩。”

“请说。”

王颠向亭外望了一眼,确认仆从都站在远处,听不到这边的交谈,悄声道:“铁家能走多远?”

这是一个极敏感的话题,徐础并非益州之臣,倒是可以谈论,“若是只守益州,顶多坚持两年,若能夺下汉州,或许还能再坚持两年。”

“只是这样?”王颠有些失望。

“王先生以为呢?”

“我……不知道,我早先追随徐大世,可他空有宁王之狠,却无宁王之智,令人失望。铁大将军待人宽厚,亦有智谋,在他麾下为臣,最为舒适,可是……”王颠对铁鸢颇存敬意,犹豫一会才道:“可是野心似乎小了一点,不是没有,而是与其他雄杰相比要差一层,此次发兵汉州,无论成功与否,恐怕都是铁家最后一次兴师动众。”

王颠心中早有判断,之所以向徐础询问,只是想得一个肯定的回答。

徐础笑了笑,“对铁家来说,野心小一些,或许是好事。”

王颠叹息一声,再一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又看开不少,“铁大将军给我容身之地,无论将来怎样,我都得忠于他。两桩疑惑已得指点,徐先生若不急于赶路,咱们再闲聊几句?”

“不急。”徐础只是军中客人,铁鸷打仗亦不需要他出谋划策,的确不急。

“徐先生投至宋取竹麾下,实在令人惊讶,他真能夺得天下?献江陵、留夷陵虽是妙计,但是离站稳脚跟还差得远吧?”

“差得很远,百步行程,宁王若是迈出五十步,宋取竹才迈出不到十步,等他露出端倪,或许要三四年以后。”

“然则徐先生看中他什么?”

“舍我其谁。”

“嗯?”

“单于敢于入塞问鼎,乃是因为坐拥十几万贺荣骑兵;晋王敢于早早显露野心,乃是因为家世高贵,在并州颇得民心;梁王自恃大梁帝胄,以为天命在己;宁王初无大志,其兵越多、其地越广,则其志越大。此数人者,无不有所凭恃,宋取竹布衣之时便有奇志,虽加掩饰,偶露锋芒,因此我说他有‘舍我其谁’之心。”

“嘿,可惜无缘得见。”

“但他毕竟凭恃最少,所以比任何人都需要运气,哪怕他步步皆准、招招皆妙,若是运气不佳,也难免骤兴骤亡的结果。”

“哈哈,不愧是徐先生,即便是对自己投靠的主公,也不肯稍加辞色。宁王若行下策,宋取竹若无运气,天下可还会有新英雄出现?”

徐础叹了口气,“我希望有,一二年间若无真英雄力挽狂澜,则九州分裂之势不知将持续几十、几百年,这一切因我而起,我虽百死不得赎其罪。”

“万物帝不死,天下亦会大乱,可能更乱一些。”

“早先我也这么想,如今却不敢肯定:如果能看到天下大治,我对刺驾毫不后悔,如果看不到,我不能问心无愧。”

王颠盯着徐础看了一会,“徐先生亦有‘舍我其谁’之心,当初为何……算了,徐先生不必在意。”

徐础却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有不忍之心,且又刚愎自用,劝别人时,总希望别人言听计从,别人劝我时,我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当初在东都,放走宁王,是我的错,我若继续称王,犯下的错只会更多、更严重。所以我宁愿做谋士,宁愿别人对我的话听三分、拒三分、斟酌三分,然后留一分意外。年前在金都城,我行险计,若非王先生等人各有计策应对,我早已一败涂地,命丧王府之中,不仅害己,亦会害人。谋士犯错或有回旋作地,王者犯错往往无路可退。”

“擅劝人者,难听人劝,徐先生自知甚明,或许这才是不能称王的原因吧,王者总得有点狂妄无知才对。”王颠站起身,“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徐先生北上,必能搅起一阵风雨,我留在益州,亦要想方设法阻止宁王西进。”

徐础也起身告别,“只要宁王不是亲自率兵西进,夷陵与益州都有不小胜算。我在北边若得到宁王北上淮州的消息,必朝金都城方向拱手相庆。”

“哈哈,我若听说贺荣人逃离中原,亦要北向抱拳。”

徐础上马,王颠乘车,背向而行,谁也没有再回头。

徐础通过栈道赶到汉州时,两路益州军已经各打了几战,进展颇为顺利,汉州留守的贺荣人不多,中原军队大多三心二意,铁鸷与冯野筹都没遇到顽强的抵抗。

唐为天身为前锋将军,鼓足劲儿要重新夺回汉中城,因此一路急行,后方的大军也不得不加快速度,徐础追上铁鸷时,益州军离汉中城已经不远。

铁鸷志得意满,制定了强攻汉中城的详细计划,抽空见了徐础一面,“大将军没能攻入秦州,乃是一大憾事,我此番北征,至少要攻取栈道,送徐先生进入秦州境内。”

徐础拱手称谢,铁鸷道:“但我有一个条件。”

“铁二将军请说。”

“不准你带走唐为天,他是我们益州之将,必须留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造势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场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五十七章 同乐第二百六十五章 赠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八十三章 入营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五百三十八章 动身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二百一十七章 纵虎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驰第三百零一章 指点第一百二十九章 执政第四百一十七章 神驰第一百九十章 是否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两劝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一百二十三章 护主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话第一百一十二章 军师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门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势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护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试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罪第四百七十九章 问势第七十二章 收军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三百零五章 夜战第一百零九章 劝王第五百零五章 借船第十章 三哥第四百九十章 大败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誓第一百八十四章 忠将第五百零七章 长谈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八十七章 许诺第四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四百五十三章 珠印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师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二章 听事第六十二章 王意第二百七十一章 入土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三百九十九章 脸面第五百三十七章 劝离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三百二十七章 认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话第四百七十七章 女装第四百九十五章 登山第二十八章 一升一黜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一百零四章 反胜第九十一章 较量第二百九十七章 凿缺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亲第五百五十四章 求败第四百零七章 反复第三百二十三章 养虎第九章 奠第九十二章 诱饵第五百一十五章 断链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四百六十九章 取信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雄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二百八十八章 闲论第五百一十五章 断链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七章 循名责实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话第九十一章 较量第四百二十九章 求盟第一百一十章 嫉妒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担第三百九十二章 不在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六十三章 重入宫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四百一十五章 军师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十九章 大搜第四十四章 换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仆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