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说客之城

(求订阅求月票。)

冀州有两座大城,一座是北面的渔阳,作为本州治所,牧守居此以备北方贺荣部的入侵,另一座是南面的邺城,主要用来屯集粮草,四方商旅往来辐辏,规模更大,也更繁华。

如此重要的大城,自然不能任全交到牧守手中,邺城由一位刺史坐镇,级别虽然低一些,但是能与朝廷直接沟通,凭此一点,就能与牧守彼此抗衡。

降世军涌出秦州之后,驻扎渔阳的各路兵马纷纷南下,声称要护卫东都,其实是在观望成败,与各方势力均有联系。

这些军队都在北边扎营,与邺城隔河相望。

徐础来到的时候,邺城城门白日紧闭,已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城外房屋皆空,离城太近的甚至被推为平地。

经过几次传话之后,徐础被放进城,因为他不是独自一人,身后跟着士兵近百名,车数十乘,装载大量钱物,还有降世军三王的书信——虽然先后封王二十余位,降世王、吴越王、梁王排位在前,地位更高一些。

这是徐础的要求,只凭梁王马维一人,根本不会得到重视,必须拉上另外两王。

宁抱关同意写信,提出一个条件:“就让冀州诸将观战好了,别让他们靠近孟津。”

薛六甲也同意写信,而且写得最长,信是写给皇甫父子的,对“逃亡”之举既往不咎,反而盛赞渔阳王的忠心,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早日带兵南下,与降世军汇合。

“这封信可以给任何人看,尤其是朝廷的官儿,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皇甫开是我封的王,父子二人都已认我为主。”薛六甲愤愤地交待,恼怒于皇甫阶的不辞而别,却不后悔封王之举。

马维写了两封信,一封与宁抱关相似,以义军的名义号令地方官吏、豪杰服从天命,妥善安置使者,另一封则是私信,专门写给郭时风,内容秘而不宣,只是道:“这封信可以让郭时风回心转意,我与他相识多年,没人能比我更明白他的心事。”

这些信都没用上,徐础能够进城,全是因为身后那数十辆满载的车。

一进城,就有一名自称是黄师爷的人带领他们前往指定住处,路上仔细观察车辆,甚至掀开一角,查看车上所载何物。

住处位于南城,独立的一所宅院,虽然不大,近百人居住有些拥挤,可这样的待遇算是不错,至少表明刺史大人比较客气。

在这里,黄师爷直白地向使者提出条件:“徐公子是吧?我不管你是谁派来的,进城要交税,按人头收,每人一千钱,你们有九十八人……”

“按一百人算吧,十万钱,稍后奉上。”

黄师爷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可以用金银布帛折价。”

“用不着,钱够。”

黄师爷笑着点头,凭路上的观察,他相信使者的话,“徐公子要见刺史大人吧?”

“正是为此而来。”

“还要十万钱,这些钱是通报之费,礼物另算,没有定数,至于刺史大人愿不愿意见客,就看礼物厚薄了。”

“没有问题。”徐础答应得痛快,“黄先生待会带走两车,不够的话,开口就是。”

黄师爷双眼一睁,再笑的时候已是谄笑,“徐公子是明白人。其实说起来,我家大人已经很慷慨了,一切明码标价,若是遇到北边那些兵,直接抢走了事,谁还跟你客气啊。”

“正因为周刺史明白事理,大家才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邺城拜会。”

邺城刺史姓周名贯,徐础还在东都的时候,就听说过此人极贪,论起来,周刺史与楼家算是姻亲,周贯的一个侄女,嫁给楼家的一个儿子为妻。

黄师爷显得十分满意,“你也挺明白事理,看你应该是世家子弟,怎么会给降世军当使者?”

“天地倾覆,尊卑混乱,谁给谁当使者都不意外。”徐础悄声道:“那两车货物,还要麻烦黄先生给写份礼单,足够让刺史大人满意即可。”

黄师爷当然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是让他自取一些财物,越发喜欢这位徐公子,笑道:“好说,好说,写礼单嘛,很容易,就凭徐公子的知书达礼,刺史大人肯定要见你一面,哈哈。”

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钱财铺路好用,徐础讨好了黄师爷,可以问些“机密”了,“城里像我这样的人不少吧?”

wωw тт kan C 〇

“呵呵,不是我说,徐公子来得晚了,前几天,皇甫开赶到,他还当自己是牧守,命令刺史大人开门迎接,其实朝廷早将他免为庶人,刺史大人心善,没有收他入监,也没有开门。”

“皇甫开人呢?”

“去北方找他的旧部,不知道有人接纳他没,一直没有信息。哦,他儿子皇甫阶前天刚到,住的地方离此不远。他懂些规矩,送上一份薄礼,还在排队等候面见刺史大人呢。徐公子放心,你能排在他前面。”

“还有其他使者吧?”

“嗯……沈并州派来一个儿子,已经见过刺史大人,他这些天常往北边去。”黄师爷露出心领神会的神情,笑了两声,“当然,大家来邺城,都是为了北边的几支军队。刺史大人说了,他不干涉军务,也请军务别来烦他。别管谁赢得渔阳诸将的忠心,带走就是,邺城绝不阻拦,甚至会提供一些粮草送行。但是,刺史大人目前还是天成朝的官儿,以后嘛,看情况再说。四方风云变幻,刺史大人守城静待天命。”

“刺史大人真是个聪明人。”

“呵呵,别管天下归谁,邺城都会完整归顺,双方都有好处,对不对?”

“对极了,天下郡县城池若是都有这样的想法,能免去多少兵灾啊。”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沈家使者里有一位郭时风……”

“我知道,他一直留在城里,很少去北边,刺史大人好像很欣赏他,经常召他交谈。”黄师父撇撇嘴,“再照这样下去,我得将位置让给这位郭大爷喽。”

“郭时风初来乍到,怎么比得上黄先生的心腹至信?”

“呵呵,你会说话,还有什么要问的?”

“朝廷也派来使者吧?”

“对啊,到得最早,来头不小,乃是大司马之子、左军将军兰镛,他本来只是路过,宣告皇甫开已被免为庶人,要求刺史大人派兵送他前往渔阳。结果,他半路上被一支渔阳兵马拦截,灰头土脸地跑回来。这次老实了,再不敢趾高气扬,可还是不愿舍钱,也在排队等候再见刺史大人一面呢。”

兰家人向来恃宠而骄,兰镛能做出这样的事,徐础一点都不意外,“使者都住在附近?”

“对,有件事忘说了,刺史大人立下规矩,外来的贵客都住在南忠坊,随你们互相往来,但是别闹事,也不准出坊一步。若有事外出,必须跟我说一声,由我向刺史大人请示,我就住在坊门口,我不在的话,另外有人接待。”

“尽听安排,唯请黄先生多多费心,请刺史大人早日安排会面,明天我就要派人出城,也请黄先生代为请示。”

“哈哈,好说。”黄师爷不肯给出承诺,他要看看那两辆车上究竟有多少货物,值不值得他如此热情的接待。

黄师爷告辞,出门去写礼单,两刻钟之后回来,春风满面,态度越发热情,:“三天之内,刺史大人必会面见徐公子。徐公子明天要派几个人出城?”

“两人两马,早出晚归。”

“问题不大,等我请示之后,你将姓名写给我。”

黄师爷又聊一会,再次告辞,走到门口时,转身道:“算我多嘴,徐公子只关心这几家使者吗?”

“还有其他使者?”

“哈哈,只凭这几家使者,刺史大人可吃不饱。实话告诉你吧,算上徐公子,一共是十七家,来历各不相同,人数有多有少。详情我搞不清楚,徐公子有心的话,可以去街对面的宣文馆,那里供茶,各家使者经常在那里闲坐,互通消息,偶尔吵架。还是那句话,动嘴可以,动手嘛,别见血,动刀动枪的话,就别怪刺史大人不客气了。”

“我像是动刀动枪的人吗?”徐础心里吃了一惊,没想到使者竟会如此众多。

“不像不像。”黄师爷笑着告辞,带走两车货物,对剩下的车辆又多看两眼。

一共四十辆车,其中只有五辆车满载货宝,剩下的全是草料与石头,还没有拉车的马匹值钱,这是马维的主意,果然好用。

徐础出门,安排好随行士兵,前往黄师爷所说的宣文馆。

宣文馆本是城内的学校,兵乱一起,学生都回家避难,刺史周贯于是将此地临时改为茶馆,供应茶饭,价格昂贵,客人却是络绎不绝,各方使者纷纷来此打探消息,互通有无。

徐础刚走到大门口,就有人迎上来,拱手笑道:“础弟为何来得如此之晚?”

“不如郭兄见机迅速。”徐础也笑道,没有立刻拿出马维的信。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础弟来得正是时候,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晋阳军与降世军表面上已经结盟,徐础又是沈五公子的结拜义弟,与郭时风算是一家。

“沈工部又出城了?”徐础问道。

郭时风点头,拉着徐础进入馆内,在正堂里找一张空桌坐下,全不理会周围好奇的目光,说道:“事情就快谈妥了,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随冀州诸军返回应城。”

他没压低声音,堂内的人都能听到,立刻有人不客气地发出嘲笑声,却没人开口反驳。

二十多人分为七八桌,各自交谈接耳,郭时风与徐础并不显得突出。

徐础偷眼观瞧,居然看到一位熟人,大将军楼温的幕僚乔之素就在不远处向他点头,没有过来打招呼,很快移开目光,与同桌人继续交谈,一脸严肃。

郭时风大声说了几句,忽然压低声音,凑过来道:“东都又派来一拨使者,明天就到。”

“这不奇怪,各方都很重视冀州的这股兵力。”

“可这拨使者很奇怪,正使乃是济北王世子,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张释虞十四岁,的确还没长大,徐础道:“想必是有重臣从旁相助。”

“嘿,最奇怪的就是这件事,据说东都副使是位郡主!”

第二百二十九章 时风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防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营第四十一章 怒极第二百九十章 踏青第四百零四章 夺位第三百零三章 江东使者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十一章 登门问罪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场第十四章 顺序第四百四十二章 抱怨第一百六十八章 逼门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二百六十五章 赠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钥匙第二百二十六章 交换第三十九章 骥尾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计第四百九十章 大败第四百二十一章 栈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求盟第十章 三哥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三百三十三章 进城第四百一十章 存粮第九十一章 较量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一百二十三章 护主第九十一章 较量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锋第七章 循名责实第三百四十七章 纠错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第七十五章 城内第二十六章 敌友第一百七十六章 计中之计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三百八十一章 西进第五百三十六章 众叛第三百六十一章 单于第五百四十六章 龙体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九十八章 兵败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安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将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二百七十六章 过关第三百六十八章 助人第三百零三章 江东使者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进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动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意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帝梦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二十五章 强谏第十八章 备招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三百三十九章 逗留第二章 听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头第一百七十章 难得糊涂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敌北迎第五百二十章 入秦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猪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零七章 反复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三十二章 荐将第六十九章 关卡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话第四百七十二章 监视第一百二十八章 诸王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六十四章 负累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一百八十七章 抢先第四十四章 换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惩罚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动第二百四十六章 争强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法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汉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三百四十八章 心动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