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李鬼傲慢地高踞马上,喝道:

“某乃山东来的统制,入京公干,听闻有奸贼胆敢行刺陛下,特来立功!”

“那大逆不道之辈必定不是临时起意,只怕早有预谋,暗中查探了不知多久的情报,断然不可能是孤身一人,背后说不得便有人指使。”

“这种人物,只怕身份不凡,在城中不知有多少窝点,断不可能藏在民宅之内。”

“尔等不妨挑那大户人家去查,岂不胜过在这民居之中乱撞?”

李鬼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招摇撞骗,冒充官人,其实是有原因的。

自古以来,国人的籍贯管理就非常严格,出行便需要有“身份证件”,什么虎符、兔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应有尽有。

最严格的便是秦朝商鞅发明的“照身贴”,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由官府发放,秦国每个人都有。

在当时,住宿是必须向房东出示“照身帖”的,否则没有人敢收留,以免犯下包庇连坐之罪。

后来作法自毙,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秦惠文王迫害,出逃时因为没有“照身帖”,房东无人敢留宿,无奈起兵造反,失败被杀。

但是呢,后来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变得宽松了,或者说技术退后了。

随着文科当家后,渐渐的,能够画出清晰准确头像的画工越来越少了,画家都跑去画写意图了,越来越有艺术感。

而众所周知,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不能精准,否则就显得匠气。

便是那唐伯虎的春宫图,在不懂欣赏的人眼中,看起来也不过是一群丑鬼。

从李鬼在沂水县的通缉令上的图像,便可见一斑。

于是“照身帖”就被废除了,改换成了各种牌子。

虎符还好说,两块往起一对,能够吻合便是真的,只要妥善保管不泄露给外人看到,便可防伪。

但是其他的什么鱼符啊、腰牌啊之类的,几乎都没有防伪的作用,很容易就被假冒。

为了防伪,唐朝的时候,给官员发放鱼符之外,还发放鱼袋,两个是配套的,勉强能起到些与虎符原理差不多的防伪作用。

不过到了宋朝就有了些变化。

宋朝商贸发达,太过严苛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商贾出行,于是管控就松懈了下来。

宋朝把鱼符给废了,只保留了鱼袋,但是几经调整之后,这鱼袋就变成了文官专用的身份象征,武将是没资格佩鱼袋的。

那武将用什么来证明身份呢?

那就是腰牌了。

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官职、姓名等信息,就完了。

请注意,这上面是没有人身形体貌之类的描述的,所以基本没什么大用,只能当一个通行证来用。

官员的腰牌,由官府成对制作,一个留档用来验证身份,另一个交给官员携带,免职或致仕后收回,调任后更换。

普通商人的腰牌则往往是由行会制作,也有地方官府发放的,看各自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换句话说,如果拿一个假腰牌冒充武官,是很容易的,除非到兵部那边勘验腰牌真假,否则别人认不出来。

何况,李鬼的腰牌还是真货。

他在沂水,杀了不知多少个武将,挑了一个姓李的统制官,摇身一变,便成了李大官人。

你看看,变成武官有多容易,还犯得着招安吗?

那唐僧的假爹做了那么多年的县官,都没被人识破,李鬼这又算个什么?

所以说,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人有多大胆,官就有多大。

他之所以形势随心,肆无忌惮,到处胡乱搞事,便知因为吃定了这年月没人能够精准的识别出他的身份来。

别说只是刺杀皇帝,便真的把那昏君给弄死了,他也有信心,朝廷一定抓不到他!

说是满城大索,但在这没有摄像头、没有朝阳群众的封建年代里面,想要准确地抓到一个贼人,那跟大海捞针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执行力问题,便能难死当官的。

这年头的差役、禁军,基本上都是没读过书的,顶天也就认识几个字,再好的规章制度,到了他们手里,能够落实一两成,那都得是祖宗开恩!

影视剧里面,动辄主角明察秋毫,三两下破获了案件之后,便可以一道命令下去,将贼人捉拿归案。

这种事情仅限于乡下人流量小的偏僻地方,若是像汴梁这种每日人来人往,数万人进出的大型城市,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费了两三天时间终于破了案,然后发现贼人早就跑出了东京城。

这也是为什么宋徽宗遇刺之后,第一时间便要封闭四门,不许人自由进出的重要原因。

而且只是不许人“自由”进出,也就是说检查之后还是可以进出的,否则这城市里面每日用粮、用水都是个天文数字,实在是拖延不得。

即便是如此,这封锁城池时间也不可能太长了,否则那些商贾都要疯了,对城市的商业影响实在太大。

所以只需要封城的前几天没有抓到贼人,朝中的大臣们便会催促皇帝放开城门。

至于皇帝愿不愿意,大不了把开封府的知府丢出去,给皇帝打骂免官出出气就是了。

李鬼也不需要一直顶着这冒牌的身份做事,只需要打一个时间差,把二叔救出来就闪人。

果然,那些搜查的禁军只在李鬼等人身上看了几眼,便信了他的话。

没办法,这战马在大宋实在是稀罕物,基本都是武将专属了,还得是有来头的武将,普通的武将都没有。

买不起,也养不起。

再加上那对巨大的板斧,说服力满满。

领队的一个队将过来躬身施礼。

“将军若想立功,不妨去兵部报道,由兵部安排。”

“我等受命在此挨家挨户搜查,却不敢随便往哪里去。”

李鬼笑道:

“某若去了兵部,只怕便被打发了出京,哪里还有立功的机会?”

“也罢!”

“你等只管自查自的,不需理会某家。”

“我等几人自跟在尔等后面,若有强人行凶,只管唤我,某自前来相助。”

那队将谢过李鬼后,便不理会,绕过几人后,继续进行探查。

李鬼带着几人,笑嘻嘻地骑马跟在他们后面,一路遇关过关,遇卡过卡,无人来阻。

每次见到新人,李鬼便笑嘻嘻地过去,把那腰牌给人家看,说上几句闲话,混个脸熟。

眼见他如此堂皇做派,其他人更加不会疑他,更无人知晓,他便是要被捉拿的刺客。

若有那胆敢对禁军炸刺,想要反抗或者逃走的,李鬼便拍马赶上去,一斧一个,干脆利索。

有了李鬼这么一个“热心助人”的武将跟随,普通禁军当然安全感满满,不由得对李鬼都客气了几分。

李鬼便这么跟在禁军的屁股后面,在城市里面胡乱晃悠了一天,一面熟悉京中的街道,一面跟不少领队搜查的禁军小军官都混熟了。

到了饭时,他又慷慨解囊,叫了酒席,让人把热饭热菜给刚认识的朋友们都送去。

只不过一天光景,山东好汉李统制仗义疏财的大名,便已经在禁军之中传遍了。

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一双车轮大小的板斧,全员骑马。

更有那擅长人事的有心人,下值了之后,专程来找他饮酒,结交个朋友,以为官场助力。

李鬼来者不拒,几杯酒下去之后,跟所有人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打得火热。

自这以后,所谓的搜查在李鬼这里便出现了巨大的盲区,怎么扫荡也抓不到那行刺的贼人。

到了第二天,李鬼再上街时,见到陌生的禁军领队,也能被人亲热地唤一声“李大官人”了。

李鬼又拿了金银给智清禅师,假称是家中送来的,让他从中牵线,请高太尉来此相见。

智清禅师见了银子,立即动力十足,开始琢磨如何安排了。

第78章 跟东京打个招呼第26章 县内动态第83章 若杀个皇帝,能得多少气运?第8章 投名状第60章 将计就计第22章 这就降了?第108章 生不逢时的挂逼第92章 被盯上了第24章 一统沂水第58章 双管齐下第57章 丁知县的大礼第95章 打地鼠第27章 衙门做得,某做不得?第20章 立战功,发婆娘第102章 居然还升官了第45章 这一点也不符合历史第52章 剿贼第17章 祸水东引第37章 仁义榆山贼第103章 发难第26章 县内动态第73章 画蛇添足第21章 儿戏一般的攻城第99章 没有买卖,就没有买卖(赔罪章节2)第56章 功劳再大,大得过狄青否?第11章 人心隔肚皮第84章 一波肥第56章 功劳再大,大得过狄青否?第42章 灭亲第16章 替天行道第22章 这就降了?第20章 立战功,发婆娘第40章 血宴第33章 富榜便是杀猪榜第21章 儿戏一般的攻城第20章 立战功,发婆娘第95章 打地鼠第96章 现世报第62章 必须得讨要个说法第77章 死谁手里不一样?第80章 来时容易去时难第88章 还请方丈帮忙引荐一十二第9章 定计第49章 李鬼的条件第95章 打地鼠第48章 山寨内部的暗流第65章 宋师爷自救第52章 剿贼第5章 这颗鸟头可值贯?第53章 得知真相第108章 生不逢时的挂逼第19章 吞并宿山寨第17章 祸水东引第42章 灭亲第61章 丁知县绝对是友军第86章 速召仙师入宫第44章 翻船了第51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12章 杀人灭口第65章 宋师爷自救第94章 顺藤摸瓜第11章 人心隔肚皮第5章 这颗鸟头可值贯?第71章 水货向导第64章 榆山贼下山第36章 立规矩第10章 偶遇第6章 见利忘义者,杀第94章 顺藤摸瓜第70章 谋划梁山第20章 立战功,发婆娘第45章 这一点也不符合历史第109章 脱身第56章 功劳再大,大得过狄青否?第41章 破庄第7章 山寨落草第73章 画蛇添足第34章 士绅就得灭门第32章 误会第95章 打地鼠第102章 居然还升官了第97章 打BOSS第45章 这一点也不符合历史第95章 打地鼠第29章 入营刺探第49章 李鬼的条件第61章 丁知县绝对是友军第58章 双管齐下第30章 屠杀第50章 招安了第13章 练兵第92章 被盯上了第74章 爷爷也不把你们当人!第21章 儿戏一般的攻城第11章 人心隔肚皮第76章 同是星宿,待遇不同第31章 世间自有英雄,唯某李鬼不是!第8章 投名状第105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