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七章 互相拜访

高氏道:“那是自然,福儿可是我们亲生的。”

文氏实在听不下去,便站起身道:“我差点忘了,灶上还热着汤呢,我去看看。”

说着便扭头向外走去。

高氏还跟文氏客气:“妹妹别客气了,咱们自家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齐敏儿看着高氏,心想她不是生性刻薄,而是没心没肺么。这样的人,当初是怎么入了齐老爷子的眼,娶回家里来的呢?果然古代的婚娶,还是盲婚哑嫁的么,媒人的话,果然还是信不得啊!

想到今后,自己说不定就被某个上门的媒人一通说合,然后嫁到了不知谁的家里去,齐敏儿也不禁心里有点害怕。

文氏在外面磨蹭了半天,估计话题已经被揭过去了,这才端了鸡汤上来。

一顿好好的午饭,结果又吃得大家都魂不守舍的,看来高氏就是有这样的强悍呀,她就是一个气氛转换器!

等到把高氏送走了,文氏便打发齐宝儿和齐敏儿去午睡,然后回到卧室,看到齐长春正拿着本书看,便道:“大嫂还是这样,说话一点都不知避讳,那日去里长家里,也不知丢了大哥多少脸。”

齐长春道:“苏家与我们也算得是老交情了,早知道大嫂的为人,想来也不曾介意的。我们是自家人,更不该放在心上,以往的那些事,也都该放下才好。”

说着把自己与大哥适才所说的话告诉了文氏,说大哥其实也算得为难,他是长子,自己分家分出来的,自然要多照顾他一份的。

文氏叹道:“我也是知道这个理儿,只是心中郁垒,只得向你一吐为快罢了。且大嫂说的这些话,多半村里也时常都在传的,敏儿略大些,自然也会听到,我总拿她当自己亲生的一样看待,若是她听了这些闲言碎语的,她心里难过,我也难过啊!”

齐长春道:“这事也且放一放吧,上次不是说了么,总不能为这事搬走吧。”

文氏道:“却也是,只得再等等看看了。”

二人说了一会子话,文氏便也午睡了,齐长春却是出了门,去相熟的几家里走走。

其实齐长春家,也时常有人来窜门,只是文氏是个爱冷清的人,说不了几句话,便也就冷了场,所以村里那些长舌妇,是绝不会来的,便是与文氏相好的两三个妇人,没甚么事也不会常来。

这日才午睡了片刻,便有人叫门,文氏却是乏了,睡得正熟,也没醒,倒是齐敏儿和齐宝儿醒了。齐宝儿便去开了门,认得来的乃是村东头苏涣家的婆娘于氏,与里长家是出了五服的亲戚,与齐家倒也有些来往,便道:“原来是苏五婶,新年好啊!我娘还在午睡,有什么事么?”

于氏摸了一下齐宝儿的头,道:“既是如此,我改日再来,宝儿却是越大越乖巧懂事了。”说着又看了一眼站在远处书房门口的齐敏儿,笑道:“那是你妹妹?”

齐宝儿回头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齐敏儿见提到了自己,也只得上前与于氏打了个招呼,口头拜了一下年,于氏笑着也摸了她一下,又摸出两个红包来,塞到两个孩子手里,便告辞走了。

齐宝儿打开一看,道:“是二百文。”

齐敏儿看了他一眼,也不答话,心想多少钱也落不到你口袋里,又有什么可说的!

不过这苏涣家的,往日也不常来,只是偶尔听文氏说起,也算是文氏的一个手帕交,如今巴巴地过来,总不在就是为了送些红包。

其实今年的红包,齐家是赚的——文氏虽然要面子,但是也不会在红包里都包上足足的一份,大多是二百文和三百文的,一贯的只有给苏睿和陆佳星的,给齐福的是五百文的。但是那夜在里长家里收的,都是五百文和三百文的,里长包的甚至是两贯一封的,回家算算,倒是小赚了有三两多银子。

虽然不指着这个赚钱,但这也算是一笔小小的“横财”了。

齐宝儿把齐敏儿手中的红包也拿了过来,纳入怀里,说:“等娘醒了,就给她。”

齐敏儿心想你给不给是你的事,跟我说什么,难道是你心虚么?再看看齐宝儿的眼神,却不像是心虚的样子,好像就是很随意地在跟齐敏儿说话。

齐敏儿回想了一下,好像齐宝儿一直便是如此,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不管什么事都来跟她说一声。

哎,这算是忠犬么?

齐敏儿有点自嘲地笑笑——这也不太像啊,真是搞笑了!

两个人进到里屋去看看,文氏还躺在床上睡着,一点也没有醒的迹象。齐敏儿仔细看看文氏,只见她也不过二十六、七岁的模样,却已经有了一个虚岁七岁的儿子了,看来她嫁人时也不过十八、九岁——这在古代还算是晚的吧。

虽然已经在心理上习惯了谈恋爱谈到二十多岁,然后再找个对象结婚的做法,但是齐敏儿并不是不能变通人。而且古代的乡间生活也颇无趣,不过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不像现代,吃的玩的一大堆,有钱有时间的话,也能出个国什么的,所以在这样单调的生活中,结婚也许就像是一次爆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啊,这样无聊的日子过得久了,自然也想出嫁,由此看来,古人的早婚,也是情有可缘的啊!在平淡的日子中寻找激情,也算是难得了。

齐宝儿见母产仍然在睡着,便带着齐敏儿又退了出来,然后道:“我领你出去看看吧。”

齐敏儿摇头道:“大冷天的,还是屋里好。”

齐宝说:“我这里还有两个炮仗,我们去门外放吧,也不走远,掩上门,也吵不着娘亲。”

齐敏儿见齐宝儿一脸的期待,心想这也是他的一番好意,便道:“那便在门口吧。”

此时远近都有人在放鞭炮,多数都是些孩子在放着玩,隔不上一会儿就有鞭炮声传来,文氏也没有被吵醒,看来也是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了,所以只要掩上了门,也应该不会吵醒她的吧。

于是两个孩子便到了门口,齐敏儿坐在门槛上,只看着齐宝儿放鞭炮。

都是一个小爆竹,有在里长家里拿的(是人家送给他,让几个孩子玩的),也有看别人放一长挂鞭炮时,在废墟里挑拣出来的没有爆的。

齐宝儿也是胆子大,一点也没有因为那些没有爆的爆竹的引线短就放弃,只是在自家灶下用长木条引了火来点罢了。

放了几个,爆竹的声音把左近的几个孩子给引了过来,为首的是刘润,身后跟着三个年纪小一些的——看来这个村子的孩子们,也分成几大势力呢,互相间并不统属,各有各的头。三个老人的孩子,以及苏睿,都有各自的“手下”。

刘润对齐宝儿道:“宝儿你有几个?分我一点。”

齐宝儿也不藏私,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递了过去,刘润伸的接了过去,道:“也不多嘛,你爹娘没给你多买几个么?”

齐宝儿道:“你很多么?”

刘润道:“我都放了两挂二百的了。”

齐宝儿道:“那你还问我要,我只有这几个。”

刘润说:“我都放完了嘛,明儿我再去买一挂,你上午来村西那棵歪脖树等我,我分你几个。”

齐宝儿道:“你怎么自己去买?”

刘润说:“过年了,有压岁钱的嘛。”

说着带着那几个孩子,又欢天喜地地走了。

齐宝儿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看手里还剩下的十来个炮仗,好像在思考什么。

齐敏儿撇了撇嘴——这小子什么心思都放在脸上,在想什么一眼就看穿了。

果然齐宝儿叹了口气,然后对齐敏儿道:“他们家有钱,咱家可不行啊。”

齐敏儿微微一笑——你倒挺认得清现实的,没想到要去先用刚刚得到手的红包。

齐宝儿却拿出红包来又看了看,还是没胆子自己先去用——这段时间齐敏儿在各方面对齐宝儿的要求还是很严厉的,齐宝儿断然不敢先斩后奏——所以他看了半天,还是纳入了怀中。

齐敏儿笑道:“你还放不放了?不放便回家去吧。”

齐宝儿道:“放,当然要放了。”

这时远处齐长春走了过来,见到两个孩子在门口,便道:“怎么出来了,你娘呢?”

齐敏儿道:“还在午睡呢。”

齐长春笑道:“你娘这两日也着实累了,且休去喊她,你们不要走远,便在此处玩玩。”

说着从身上的褡裢里拿出一挂鞭炮递给齐宝儿:“且拿去自己玩玩,注意不要炸伤了手。”

齐长春见刘宝儿手上的引火木条,就知道他是在放鞭炮,便把刚买的几挂鞭炮拿了一挂出来给儿子玩,然后便走了进去。

齐宝儿这下弹药充足了,心里也开心,连把红包给父亲的事都忘了,蹦得足有一尺多高——古代生活单调呀,也没什么可玩的,有鞭炮已经是难得了。

不过齐宝儿放鞭炮的花样还是挺多的,如今弹药充足,更是故意弄了很多不同的玩法来给齐敏儿看——有把两个或三个的引线缠在一起的,也有把鞭炮剥开,用里面的火药作引子,一路上排着小鞭炮在炸。

只可惜齐敏儿对这些没有兴趣——她早就过了喜欢放鞭炮的年纪了。也许有些人一直都会喜欢鞭炮这种东西,但是齐敏儿自前一世十三岁以后就不再放鞭炮了。

不过齐敏儿也挺佩服古代的大人的,对于孩子,怎么都这么放心,如同散养一样,就这样让齐宝儿自己放鞭炮玩了,包括之前的刘润,也不过八、九岁年纪——现代的父母可都是全程陪伴的,生怕出什么意外。齐宝儿也一样是独生子呀,刘长春却把这个七岁的小孩子当成懂事的大孩子一样。

齐宝儿变着法儿在齐敏儿面前放了几个炮竹,见齐敏儿兴趣缺缺,自己也感到颇无趣,便和齐敏儿一起进去了。

齐长春正在厨下生火,准备做饭。齐宝儿把刚收的两个红包递给他,告诉他苏涣家的于氏来过的事。齐长春看了看里面包着的两张宝钞,然后收了起来,对齐宝儿道:“她可有说什么吗?”

齐宝儿摇了摇头:“没有,就说改日再来。”

齐长春点了点头,道:“你们先去吧,今儿还是爹来做饭。”

这时大屋里的门帘一掀,文氏走了出来,见齐长春已经开始做饭,便走过来道:“今儿不知怎么就睡迷了,到这会子才起,你快去歇着吧,还是我来。”

齐长春道:“我已经在做了,你且去吧,我只把几个菜热一下,也无甚难的。”

文氏笑道:“你不记得你娘曾说过么,越吃越馋,越睡越懒,我再睡下去,便是孩子生下了,也做不成事了。”

齐长春笑道:“那便不做,多歇两年。”

文氏道:“那可不成,岂不是累着了你。”

齐长春道:“累了又如何,你的身子最重要!”

文氏笑道:“好啦,你快去吧,中午的菜有两个已经不剩多少了,还要混在一起炖了,所以还是我来吧。你那天做的菜,孩子们连饭都少吃了,你不心疼么”

齐长春虎着脸瞪了两个孩子一眼:“这么小就挑嘴,这可不能惯着他们!”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便带着两个孩子进了屋——毕竟还是承认了自己手艺不佳,也心疼孩子。

不多时文氏做好了菜,端了上来,齐敏儿和齐宝儿也洗了手,坐在桌边等着。齐长春帮着放下了饭菜在桌上,文氏要为他倒酒,他却摇手说不用了:“连着几天吃了酒,已经够了,今日便停一停。”

文氏听了,便道:“这几年地里丰收,家中用度也不甚紧,你也不必太委屈自己,往日里你可是每天都要喝一两杯的。”

wωω _тTk ān _c ○

齐长春道:“那也不是什么好习惯,便不喝又怎的。”说着便转移话题,把于氏下午来过的事也说了,文氏听了也是一怔,道:“怎么就送了两个红包,却不来见我。”

又对齐宝儿道:“你怎么不叫醒我?”

齐宝儿道:“她说话间便走了,也留不得她,便没有叫醒你。”

文氏侧头想了一会,道:“虽然与她也甚相熟,但往年来往,却无这样的,莫不是有什么事要求我们?”

齐长春道:“苏涣家的日子过得不错,有甚事要来求咱们!”

文氏叹道:“总之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日里来往,不过说说话罢了,你难道不知她于秋娘是什么人,哪会平白无故地给人钱。”

齐长春笑道:“那且看她再来便是。”

文氏一想也是,只是想到怎么这村子里的烦心事越来越多,便觉得心情郁闷不已。刘长春见她面色不好,也知她这几日思虑太过,便劝她不要多想,其实船到桥头自然直,自家又没做什么亏心事,何必在意别人家说的话。

文氏听了,虽知齐长春说的有理,但总是心胸不够开阔,那口气总是出不去。

悠悠地等了两天,那于氏没有上门,马福奎和张永宁两个却又来了。

二人前来,各自带了一些礼品,齐长春自然又与他们两个好好地吃了一顿酒。原来这二人是来邀齐长春一起去参加府试的。

“这次齐兄将嫂夫人一起带上,便在我府上住下,让我府上的下人帮着照顾,这样也好让齐兄你免了后顾之忧。”

张永宁还是很热情,酒过三巡,就邀请齐长春一家都到他家府上去住。

这时的齐敏儿,已经知道张永宁的曾祖曾补过一个外放知县的缺儿,祖父是个举人,但是没有补过缺,父亲是个秀才,不过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母亲和祖母还在。

齐敏儿当时就想,这张家怎么一代不如一代,看来这一代的张永宁,想要翻身也不容易啊,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后,只是不知他有没有儿子了。

明代的科举,在考中的秀才之后,可以去官办的学校里念书——当然你也可以不去,自己在家苦读,只是少了些人脉关系罢了——取得考举人的资格,而考取了举人的身份后,才能有机会补缺做官。

当然,如果举人继续考试,得到进士的身份,那就不用补缺,而是直接外放官员了。而举人要做官,只能等着进士人数不够时,又出现了官位的空缺,朝廷才会从举人里面补缺。

不过看张永宁这家伙的出手和穿着,家里应该没有太多的闲钱,想来他家祖上虽然有人做官,也有人做举人,但是却没有捞到什么钱——毕竟洪武年间,当官的挥钱还是很收敛,不然剥皮塞草就会等着他。

第十一章 许放之谋第廿四章 渡过难关第廿八章 峰回路转第六章 苏家允亲第廿六章 圆房之后第卅一章 齐宝显摆卷一 童年篇 第一章 穿越重生第六章 架空历史第廿三章 长春又病第十九章 文氏去世第廿七章 齐宝出轨?第廿九章 夫妻生活第四章 齐宝不在的日子第十三章 齐福上任第二章 齐家复兴第十三章 谋反嫌疑第八章 浩大工程第廿七章 年三十了第卅九章 文氏早产第卅五章 回村散心第十二章 齐宝归来第卅一章 连春回乡第三章 齐敏怀孕第四十章 龙凤呈祥第三十章 浪漫焰火第四十章 龙凤呈祥卷四 第七章 献望远镜第二十章 南下京师第三十章 提亲齐升第十九章 敲打齐宝第卅一章 连春回乡第卅四章 齐看焰火第廿四章 齐敏番外第九章 齐家往事第十七章 河东狮威第廿六章 圆房之后第卅一章 建文大典卷一 童年篇 第一章 穿越重生第十三章 齐福上任第十三章 再见故人第九章 文氏的病第十二章 不许缠足第二十章 觐见建文第四章 茁壮成长第三章 齐敏怀孕第十六章 改了黄册第十四章 一马双跨卷二 成长篇 第一章 选太子妃第四十章 龙凤呈祥第卅四章 卖了秘方第卅九章 文氏早产第三章 以假乱真第廿九章 太子大婚第十一章 要开大会第十三章 再见故人卷四 第一章 齐灵相亲第八章 继续生活第十七章 救回琉璃第廿五章 县试回来卷二 成长篇 第一章 选太子妃第廿三章 齐升番外第十八章 大赚一笔第廿四章 琉璃身世第二十章 南下京师第四章 落选回家第廿八章 齐敏当家第十九章 文氏去世第六章 架空历史第十五章 准备考学第十四章 弦高之谋第二章 自我惊艳第十三章 文氏线娘第十三章 文氏线娘第廿八章 峰回路转第廿六章 通过县试第十一章 齐宝归期第卅四章 齐看焰火第十七章 苏睿打算第十四章 弦高之谋第九章 齐福补缺第二十章 小小感动第十九章 自家田里第卅一章 齐宝显摆第二章 齐家复兴第廿三章 齐升番外第四章 再见外公第十六章 齐宝还朝第五章 冷眼旁观第二十章 道观打醮第十七章 夜半私语第廿四章 渡过难关第九章 齐家往事第十三章 文氏线娘第卅一章 建文大典卷四 第一章 齐灵相亲第十三章 文氏线娘第十九章 敲打齐宝第廿二章 提亲齐宝第十六章 临阵磨枪第七章 弃农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