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改了黄册

齐宝忙指天发誓:“根本就是没有啊!最多抱一抱亲一下,连吻都只有几次啊!而且都是没有办法的!连莫斯科大公送我的女人我也只是摸了一下她的下巴就退了回去了!”

齐敏也知道男人在外这么多年,有时逢场作戏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要没有做出出轨之事,心没有变,那也就行了,何必锱铢必较。而且齐宝对自己的心,自己还能不知么!

于是两个人相依相拥,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动作,都只觉得只是这样相偎着,已经是此生梦寐以求的了。

待得到了家里,文氏差人来问,齐宝把这事对文氏派来的环珮说了,不多时文氏便叫齐宝和齐敏到她那里去。

齐敏和齐宝无耐,也只得过去——这几天齐敏已经把文氏的病情告诉了齐宝,齐宝也不敢等闲视之。

文氏这病吧,有了事也不敢瞒她,不然她更加胡思乱想,可是告诉了她,她也是一样独自纠结,权衡之下的结果,还是说实话,然后再慢慢开解文氏——因为那样至少知道对症下药,如果瞒着文氏,那就根本不知道文氏闷着头把心思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想劝解也没有方向了。

现在到了那边,文氏倒也发什么火,大概苏家的反应她也早料到了吧——齐宝和齐敏倒是没想到苏家会在这事上顶自己一下子,看来也不知是苏睿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了。文氏是惯常了多思多虑的,想到这些反而不稀奇了。

文氏对齐宝道:“刚才敏儿让环珮来告诉我,说咱家的户籍其实也早不在白河村了,不必去找那些烦恼。这话对是对的,但也总要有点证物。当年敏儿到我家时的襁褓还在,可以拿出来,那料子很好,不是当初咱们家能置办得起的。而且‘敏儿’,哦,就是我原先的女儿,我正在为她作一块新的襁褓,被单子与她本来身上的是从同一块上撕扯下来的,两相对证,便可知两个婴儿身子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家的‘敏儿’生下时不足五斤,而敏儿到我手上时,怕不有七八斤呢。”

真正的齐敏既然生下时不足五斤,从她被偷到齐敏来到齐家,也不过几天的功夫,真齐敏大概怎么也长不到这么重吧。

齐宝道:“娘说的对,这也算是个证物呢,我们这就拿着去跟县衙里的人说。”

齐敏也笑道:“这真是亏了娘了,有了这个,一定能让王里长给我们去改黄册的。”

城里的这一片的里长姓王,与高进士是姻亲,所以得了这个里长的位子,前段时间就挺巴结齐家的,齐宝回业后更是殷勤相邀他去家里吃饭。

齐宝连吃了三天酒席,倒也去这王里长家里吃过一顿,彼此间也算脸熟。

只是文氏的这种说法,未免有点一厢情愿——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她一个人说的,一点铁证或旁证都没有,如果没有齐宝的官威,或者齐家的财势,估计谁也不会采信的。

但是齐宝和齐敏自然不敢说任何让文氏感到不快的话,所以才一致夸说文氏。文氏让环珮把箱笼里的襁褓拿出来,齐敏接过来看了,笑道:“还是娘的手艺好,看这针法,便是我的料子好些,也万万比不上娘这慈母手中线的。”

三人又说笑了一阵,齐敏和齐宝就把这两样东西拿了走了。

路上二人合计了一下,觉得还是别拿出去丢脸了,还是让齐敏先收着吧,齐宝自己去跟人家王里长打交道。

果然只用了几天的功夫,齐宝就把这事给办了——于是齐敏就道:“你一定早就想到了这一着了吧?你去苏家,是不是就是为的去羞辱羞辱人家?你现在也变坏了呀!可惜人家不上当,反而给了你一个闭门羹。”

齐宝笑道:“如果他们家这次让我出口气,以后说不定我还会以直报怨,现在我这口气出不来,那苏睿可就得小心了,不要落在我的手上,不然我非得让他褪层皮不可。”

齐敏笑了笑,没有搭话——齐长春等于是死在了苏睿的手上,齐宝对苏睿心有怨恨也是应该的,更何况苏睿还对自己纠缠不休的!如果以后真的苏睿落在了齐宝的手上,那也只有到时候再说了。以直报怨,才是正确的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嘛!

而且现在齐敏已经不再关心这事了——她关心的是黄册!

一把抢过齐宝带回的黄册,上面的的齐敏这一栏里,果然已经把“长女”改成了儿媳——只是又特别注明的“婆养媳”。

“婆养媳”是童养媳的一种,是指女孩在婴儿时已经被卖到婆家,吃婆婆的奶长大,称为“婆养媳”。

齐宝对齐敏道:“别人说什么我不管,我是一定要给你一个盛大的婚礼的,什么童养媳婆养媳的,你在我眼里,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齐敏心中甜蜜,便道:“都依你啦!”

齐宝道:“我想过了,等我们去了京城再办的话,那里也没什么熟人,排场再大也没意思,不如就在这里办。只是如果和芸儿一起操办的话,只怕李家那里有点妨碍,不如我们提前办吧。”

齐敏知道齐宝的意思——李兰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只怕是李举人家里会嫌弃自己的孙子讨一个正经的媳妇儿,却与人家讨童养媳一起操办,不免有些尴尬。

于是便笑道:“我是随便你的。不过,我看你是等不及要圆房了吧?”

自己说到这里,也不禁红了脸。

齐宝道:“你能谅解,那是最好了。”

事实上“童养媳”在古代也未必就被所有人看不起,只是文氏好面子,心眼又小,不愿人家说她抱一个孤女来做童养媳,是欺负人家没有父母撑腰,又怕人家笑话自己的儿子找不到媳妇,所以才在心中有点不乐意。

童养媳是自古就有的,最初时还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周代时叫作媵制,新娘的妹妹或侄女辈在年幼时便随同新娘一起出嫁,只是嫁作平妻或妾罢了。

到了秦汉以后,帝王会选贵族的幼女进宫,待其成年后为帝王妃嫔,或赐予子弟为妻妾,这都是童养媳的一种表现。

童养媳从宫廷普及到民间,应该是在元朝。

那时候的古人都是重男轻女的,认为女儿迟早要嫁人还要赔一份嫁妆,与其为别人家养媳妇,而且嫁女儿时还要有生离之苦,还不如从小就送出去——所以哪怕是富裕家庭也有把女儿送出去当童养媳的。

而且到了明代,庶人年长无后的,也可以讨妾,所以男孩长大成人后亦可再娶,甚至休妻,所以童养媳的存在并不会影响男子成年后的结婚自由。而如果男方于圆房前就去世,或未婚夫不愿意和童养媳圆房,有的婆家可能会容许童养媳改嫁,或送回娘家,有些则会正式收为养女,视为女儿看待——当然,也有些恶婆家会把童养媳卖作奴婢或娼妓,或强迫童养媳改嫁他人的。

贫困家庭无力抚养儿女,把女儿卖与富家子弟或家境较好的家庭作童养媳,家境稍好的也会为了节省儿子娶妻的费用,于儿子年幼时买一个女孩回家来当儿子的妻子,这样男家多了一个帮助劳动的成员,而女家则减轻经济负担,一举两得。

而且虽然有些贫困的家庭为了让女儿得到较好的生活环境,把女儿给较富裕的人家收养作童养媳,但也有倒过来,贫家为了攀附富裕人家,而为年幼的儿子娶富贵人家的年幼女儿为妻的。所以如果童养媳普遍被人歧视的话,那这种情况也就不会出现了。

当初白河村里很多人都说齐敏是童养媳,其实也并没有多少歧视的意思在里面,要知道虽然童养媳中有一大部分人,在婆家要从事大量的劳动,也会被婆家虐待,但即便是正常的婚娶,依然可能会有婆婆虐待儿媳的可能——比如《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刘兰芝,在婆家就形同奴婢——丈夫卖老婆,公婆卖儿媳,也都是常事。

而一些较为幸运的童养媳,反而会有比在自己家中更好的生活,甚至还有机会接受教育——虽然她们的待遇通常不如公婆的亲生子女,但在自己家中可能完全没有机会读书,并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

甚至也有许多童养媳被婆家视如己出,在婆家过著不错的生活的——比如齐敏,将来可能就会被世人这样看待。

所以在现代被丑化痛骂的童养媳制度,在古代的口碑并不差。只是在清末明初的时候,女权运动兴起,这种比包办婚姻更陈腐的制度才会极度地批判了。

现在齐敏听到齐宝这样说,她的心里倒也没什么大的波动,只是点了点头:“你知道,我原不在意这些虚礼的,只要你我能一心相伴就行了。”

齐宝道:“你是不是在怪我,有点嚣张了?”

齐敏摇了摇头:“咱家和苏家的事,本就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你现在在外闯荡了这么久,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能做,能做的又该怎么做,你自然比我要清楚。”

齐宝笑着拍了拍齐敏的肩膀:“你好像现在什么事都依着我的样子嘛。”

齐敏也笑着顺势依在他怀里:“那当然啊,现在你都是独当一面的大人物了,我哪里还敢指手划脚啊。”

齐宝搂着齐敏道:“不管我在外面是什么样的人,但在你面前,我永远只是那个宝儿。”

齐敏道:“好啦,赶紧把这事告诉娘吧。娘听了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齐宝道:“嗯,我一改了了黄册,就想着要告诉你,还没去跟娘说呢,我这就去!”

齐敏道:“这是应该的!”

二人便一路来到文氏的屋里,把这事告诉了文氏,文氏听了,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好啊,这样就好,我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你们这就圆了房吧。”

文氏也是盼这一天盼了很久了,但是这话却让齐宝和齐敏都窘了一下——怎么会这么急的。

文氏见二人都皱了一下眉头,便道:“马上芸儿也要出嫁啦,你们两个先圆了房,也是应当的。”

齐宝道:“这也好,不过也不急于一时的,还是等我们一起去了京城吧。”

文氏道:“真的要去京师么?”

齐宝道:“娘先不去,我和敏儿先去南京探探路——听说陛下这次泰山封禅之后就要把迁都的事提到议程上来了,也就一二年的工夫,到时娘再和我们一起去长安好了。”

齐敏也道:“这事咱们已经和李家商量过啦,李兰也是吃了娘的奶才长大的,让芸儿和李兰小夫妻两个搬出来住,独门独户的,娘也搬过去,有她们两个照顾,料来是不妨事的。”

李兰去年参加了童试,没有中,后来以捐生的资格又参加了乡试,还是没中,所以就算搬出李家的大宅子,也没什么分财产的事——有齐家的财势支持,李兰也不会在乎那些的。

李兰是苏重德的外孙,苏睿的外甥,但是他从小就亲近齐家,而且他在李家也不是长子一系的,因为他爹李恪就不是长子,所以依仗妻族立身也不算什么——他的母族也没什么好依仗的,因为苏睿虽然做了知府,但是为官还算清正,也很注意不特意照顾自家人。

文氏点了点头,然后道:“兰儿也是个不错的孩子,我和他们夫妇住在一起也好,只是他不怕被人说他是上门女婿么?”

齐敏笑道:“哪有这回事,咱家的大宅子又没有卖掉,您不过是去他们小夫妻家里暂住的,宝儿是您的长子,自然是要接了您去的,哪有不管您的道理。”

齐宝也道:“李兰这次科举不第,难保下一次也不中。明年皇上封禅之年,想来又有一次恩科,若是李兰中了试,他有了功名在身,就更不会有人说他闲话了。”

文氏一想也是——以齐家和李家现在的势力,通通关节,让李兰中个举人,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说本朝的科举严禁舞弊,但是那种官场上的事,谁能说一点猫腻都没有!

文氏想到这里,又道:“那咱家的工程怎么样?”

齐宝道:“过两天等芸儿出嫁了,我就带着敏儿去京城,然后看看京城里的反应。”

齐敏也道:“咱们这边的事,升弟在京城里也知道了,他也正和三叔一起在京城里打听消息和上下打点呢,想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不然早派人来送信了。”

文氏听了,心里也就不再多想什么了,便与齐宝和齐敏闲聊了几句,忽地前面的玥珉过来对齐敏说,先前她的大丫环琉璃写了一封信来给她。

齐敏顺手接了信,想了想,怕文氏又瞎想见外,便当着她的面把信拆了。看了一下,却是琉璃写了信来,让齐敏去救她——原来原先要娶琉璃的那个性子暴躁的人与人斗殴死了,她成了望门寡,现在她的婆家硬要接她过去,不然就要她家退聘礼。而她的聘礼早被她家人为她的两个弟弟娶妻用了,哪来还还得出。

结果两家人一番争执,当地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家汉,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出价十两银子,要买她去作妾。那农家汉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的老婆凶悍无比,但是琉璃家中见有十两银子,不但能还了人家的聘礼,还能再落下一笔钱,居然便应了。

琉璃心中害怕,又无法可想,只得写信来求齐敏,求她来救自己。

的确,对于琉璃来说,十两银子并不算一回事,只是琉璃的父母已经接了人家的钱,眼看就要把琉璃嫁出去了,若是再悔婚,只怕要打官司了。

齐敏看了这信,心中略觉烦闷——这世上还是有着诸多的不平事的。琉璃也算是陪了自己几年,主仆间相处还是很愉快的,如果能帮一把,还是帮一把吧。

于是便把信给齐宝和文氏看了,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一下。齐宝道:“这事好办,我派人拿了我的帖子和印信去,管教他们那些闲汉没人敢说什么。”

齐敏道:“我看琉璃的父母也不是什么好人,若是把琉璃留在那里,只怕日后还得冒出什么事来,我看把她给接到咱们府上,我们把她带到京城去,得便就给她指一门婚事算了。”

齐宝笑道:“这都由得你!”

于是便安排了许放和另外两个队长一起去办这件事——许放当年没有与文氏照过面,只与齐长春见过一面,这次回来还特意去齐长春的坟上拜祭过一番,聊寄故人之怀。

这边许放等人走了,那边齐连春却在两天后回来了。

第十三章 齐福上任第十六章 长春恢复第廿七章 年三十了第廿五章 县试回来第十六章 长春恢复第十五章 再见唐赛儿第廿一章 再遇苏睿第十七章 救回琉璃第十二章 入住军营第二十章 小小感动第十五章 准备考学第十八章 大赚一笔第十四章 一马双跨第廿八章 到里长家第十五章 再见唐赛儿第十二章 长大了啊第廿三章 长春又病第卅一章 连春回乡第廿九章 孩子聚会第八章 继续生活第廿五章 长春默许第十章 苏睿为难第二章 转手易人卷三 安居篇 第一章 三年之间第六章 苏家允亲第廿五章 长春默许第廿二章 苏睿番外第五章 长春提亲第廿七章 长春后事第十六章 改了黄册卷一 童年篇 第一章 穿越重生第廿一章 再见齐福第廿四章 渡过难关第廿三章 长春又病第十五章 异族婢女第十八章 里长之孙第八章 继续生活第廿二章 被弹劾了第廿二章 苏睿番外第三十章 苏家小姐卷四 第七章 献望远镜第廿三章 赶回盱眙第十一章 要开大会第十三章 再见故人第廿九章 太子大婚第三十章 苏家小姐第廿一章 月下私语第十五章 异族婢女第廿六章 通过县试第廿二章 被弹劾了卷四 第五章 新都动工第廿六章 通过县试第廿四章 参加县试第十四章 弦高之谋第廿一章 再见齐福第廿六章 圆房之后第八章 齐宝离家第五章 等待齐宝的日子第十四章 苏家拒婚第十一章 人工呼吸第十六章 临阵磨枪第卅九章 文氏早产第卅二章 吃年夜饭第五章 等待齐宝的日子第二章 苏睿家变第卅三章 味精问世第廿一章 月下私语第十七章 救回琉璃第卅九章 文氏早产第十四章 苏家拒婚第卅二章 吃年夜饭第三十章 苏家小姐第卅七章 从此苏郎是路人第三章 以假乱真第八章 齐宝离家第十五章 异族婢女第十七章 河东狮威第十八章 准备搬家第三章 知府苏睿第九章 形势复杂第十九章 连春求妾第四章 齐宝不在的日子第十九章 自家田里第廿四章 参加县试第十四章 一马双跨卷四 第六章 制做眼镜第十四章 制度变革第廿八章 到里长家第十三章 齐福上任第四十章 龙凤呈祥第四章 再见外公第十五章 异族婢女第廿九章 太子大婚第廿五章 好事多磨第七章 姐妹笄礼第九章 文氏的病第十二章 长大了啊卷四 第五章 新都动工第十章 苏睿为难第九章 文氏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