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氏宗率军进攻姬小路家之事,上杉家知道,而同样有军势在飞驒国中的武田家又怎能不知道。
飞驒武田军主将山县昌景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感到似乎有些棘手,由于他晚上杉军几日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比上杉谦信知道的情报多一些,他不但知道高山氏宗率领三千军势将小岛城内的上杉军击败,并迫使对方撤军,还知道其在樱洞城至松仓城一路上布置了数道埋伏,使姬小路军全军覆没,并让村上义清损失惨重。
如果这些还属正常的话,让他最难理解的是,这一战后,上杉军竟然和高山氏宗罢手言和,而且现在两军皆在松仓城中休整,这让他感到十分奇怪,上杉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一下损失一千余军势,竟然还能和高山军走到一起,而且看起来关系还十分融洽,他怎么想也是想不明白。
虽然在得知高山军进入飞驒之时,他已经做好了混水摸鱼的准备,只等高山军与上杉军两败具伤,便是他率军出击,夺取飞驒之事,不过当他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之后,两军不但没有斗的你死我活,反而合兵一处,本家军势本就处在劣势,所以只得一面按兵不动,一边将这便的情况,立刻派人汇报给主公知晓,等待主公的命令。
而这一情报很快送到了武田信玄面前。
甲斐城天守阁中,武田信玄望着远处的富士山呆呆的出神。这山当年自己与今川义元共有,而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为了自己的私地,不过光有山还是不够了,听说那琵琶湖的景致并不比这富士山差,所以自己也要将那里变成武田家的私地。
自数次川中岛合战之后,上杉家损失精锐足轻近万之众。而虽然武田家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损失却并不比上杉家小。
在军势上的损失,武田信玄还可承受。而且在夺取骏河之后,也立刻得到了补充,不过优秀家臣的损失可不是那么好弥补的。所以他很想一举将上杉家消灭,但却已经没有了这个能力。
而且在大战结束不久之后,他便对自己与上杉家纠缠的愚蠢决定而感到后悔,看着织田家日异壮大,现在已经成了自己上洛的最大障碍,如果在由其任意发展下去的话,那么自己掌管天下的宏愿将永远不可能实现了,所以他立刻决定与上杉家罢兵,原本想要达到目地并不简单,但有了足利义昭的调停之后。一切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上杉谦信的死忠还真是让人感到可笑。
他本想在与上杉家和解之后便亲率大军上洛,可谁知织田信长的实力也极速膨胀,不但拿下了南近江,甚至在禁锢将军之后。连山城也被其掌控。
如果说只是这样,他也并不会太过担心,毕竟山城一国不过二十余万石之地,可谁知道这还不算完,其刚得到山城,大和的松永久秀与筒井顺庆便对外宣布投顺织田。大和那可是五十余万石之地,这便让武田信玄不重新衡量一下本家与织田家的实力对比了。
本家自得到骏河之后,如今已有一百二十万石之地,又控制多座金山,所以与一百五十万石相当,而织田家现在却已经控制或间接控制了尾张,美浓,伊势,南近江,山城,大和,若狭,丹波与三河一部分,总石高竟然达到了惊人的近三百万石,超过本家势力的近一倍之多。
如果其只是领地庞大,自己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将其夺过来就是了,可织田家和其他势力不同,其自进行兵农分离之后,麾下军势虽然不如本家赤备,不过那也是难得的精锐,可问题是本家赤备不过三千,而织田家精锐却有数万之众。
虽然本家除了赤备之外,还有两万精锐长枪足轻,战时还可招募两万多农兵助阵,但即使是这样,在军势上也处在绝对的劣势之中,再说本家上洛还要留下足够的军势防守,所以自己真正可动用的军势最多也就是三千赤备,一万五万精锐长枪足轻以及两万农兵,最多不过三万五千军势。
而一旦等织田信长恢复过来,三百万石至少有七万之众,而且还有余力,真要战势一起,恐怕其能动用的军势将会超过十万之众,一想到这旁大的数字,连武田信玄都感到有些不可思意。
只是短短几年时间,织田家就从一个连尾张一国都没有完全控制的势力一举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了,自己如果再坐视的话,恐怕用不了几年,就算本家不主动进攻,信长也会率军前来,而那时恐怕本家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他立刻问道:“目前织田家有什么动作?”
当他话音落下,只见一名近侍将门拉开,快步走到武田信玄身后,行礼说道:“回主公,织田家在夺取山城国之后,并未再出军征战,到目前为止一直在休养生息,还请主公定夺。”
难道是信长就此满足了?连武田信玄自己都不相信,织田信长野心极大,他以天下布武为印,便证明了其一统天下的决心,现在休养生息,肯定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绝对不能让他从上几次大战中恢复过来,不然本家恐怕就真的危险了。
想到这里,只听武田信玄开口说道:“织田信长现在的日子过的还真是安逸啊,好了,你去通知家中众臣到评定室中等待,我有话说。”
武田信玄说完,不由冷冷一笑,自己可不能给织田家修养生息的机会,一定要让他动起来,一定要让他在征战中大量消耗,只有这样,本家才有机会。
现在本纪虽然实力与其已经越拉越远,但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如果这样拖下去的话,那么本家将会永远失去与其一战的资格,虽然看似冒险,但为了一统天下,这样的风险是必须要冒的。
如果勘助还在的话,肯定也会支持自己的,想到山本堪助,武田信玄不由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