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幽州之行

“说到底,你始终是杨家的子孙,这个秘密,奶奶和你爹娘,可不敢瞒你一辈子啊。”将一段往事说了出来,七娘如释重负:“我们在北国这边隐居多年,本来不问世事,怎料到今日这位沈姑娘一来,就把杨家受困的消息带了咱们,只怕这也是天意啊。”

事情来得太突然,文举有点不知所措,宗英和江萍又道:“儿呀,现在你知道了真相,说到底我们都是杨家的人,那你说说,该不该帮沈姑娘这个忙?”

文举看了看澄雪,想了想,一拍胸膛,笑道:“别说我是杨家的子孙,今日既和沈姑娘结交了朋友,朋友有事相求,我怎会袖手旁观?”

澄雪大是感动,又说:“事先声明,我是要潜入辽国皇宫偷东西的,此行十分危险。”

文举道:“就是上天摘月亮,我杜文举……哦不,我杨文举,也帮你搬梯子!”

宗英大喜:“我儿果然深明大义!”对澄雪说:“明天就是我们送鱼的日子,沈姑娘,到时你可以一起去。”

澄雪问:“我要是和你们一起去,人家不认得我,不拦吗?”

宗英转身入房,拿了两个“奉宸司”发的腰牌出来,道:“有这两个腰牌,就可以通行无阻,直入皇宫御膳房!之前送鱼,都是我和文举一起去的,这一次,就由沈姑娘你代替我吧。若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文举的妹妹,他们要是问你我为什么没去,你就说我病了。”

澄雪接过腰牌,感激地点了点头。

众人边说边喝,一直喝到夜色降临,七娘招呼澄雪今晚就在这里住下,明日一早和文举一起去幽州。

次日,天刚破晓,众人起身洗漱。吃完了早饭,宗英在后院牵出了两头驴来。文举将昨天打的几条活鱼,从船舱里捞到盛有清水的木桶里,然后加盖,搭放在驴背上。

一切收拾就绪,七娘拿出了一根长枪,交给文举,道:“这是你爷爷的虎头乌金枪,你拿着傍身。”

宗英正色道:“儿子,我和你娘听说杨家子孙单薄,都十分感慨。你我身上流的都是杨家的血,日后若有机会,你就回去认祖归宗吧。这虎头乌金枪是你爷爷留下的唯一信物,也是证明咱们身份的唯一凭证,你要好好保管。”

江萍接口道:“在你没出生之前,你爹早有认祖归宗之意,不过当时他在黑水国当差,军务繁重,才一直耽搁了这事,如今,就由你来完成他的心愿吧。”

七娘叮嘱道:“还有,现在杨家打仗,最需要人帮手,你是杨家的男儿,责无旁贷。你和沈姑娘去辽宫取得《蓬莱游日记》后,就赶去阜阳支援杨家。”

文举答应道:“奶奶,爹,娘,我都听你们的。”又紧握七娘的手,道:“奶奶,这些年来你受苦了。你放心,我去到阜阳,一定会向杨家禀明情况,要杨家还你一个名分!”

名正言顺地成为杨七郎的妻子,正是七娘多年来的心愿。她听见孙子这么说,不禁热泪盈眶:“好,好,奶奶一直盼着那一天,盼着杨家的人打胜仗,盼着他们来迎咱这一房人回去呢!”又嘱咐了文举一些话,便催促他们尽快上路。

看着文举和澄雪骑着驴儿远去的身影,宗英十分感慨:“我还挺羡慕文举,他可以放胆去为杨家效力、为大宋效力……”

江萍便问:“宗英,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你武功不俗,又通晓术数、兵法,以你的本领,当年为什么要委身在我们黑水国呢?我们黑水国只是辽国边陲的一个小国,你这样的将才,怎么会来黑水国投军呢?你既是杨家男儿,当年为何不去投杨家军?”

“你以为我不想吗?娘一直都希望我认祖归宗,可是……”宗英无奈道:“我的武功、术数、兵法,都是恩公刘大哥教给我的。他是个世外高人,料事如神,当年,他曾经帮我看过八字,说我的八字年月相冲,若在宋国发展,则百谋不顺,灾患不断,甚至会失掉性命。我不是怕死,而是娘就我这么一个儿子,她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实在不忍心要她伤心难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大哥的批命,我不敢不顾忌啊。”

七娘叹道:“宗英是个孝顺的孩子,虽然我一直希望他返宋,但他命格如此,如果成为杨家将为宋主效命会让他失掉性命,我实在于心不忍。”又道:“不过,他既然有缘跟那姓刘的高人学得一身本领,我也不希望他一直跟着我这个老太婆在这穷乡僻壤打鱼,埋没了他的才干,于是,我就鼓励他去黑水国投军……没想到他能够得到国王器重,还被招为了驸马……再后来的事情,萍儿你也知道啦。”

宗英虽然为自己当年未能成为杨家将而惋惜,但看着妻子,也感到十分安慰:“凡事有得必有失,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去了宋国,那就没机会认识萍儿你了。”伸手握着妻子:“萍儿,谢谢你,谢谢你给我生了文举这个孩子,从前我做不成的事情,现在可以让文举去做了。”

江萍左手回握丈夫,又伸出右手握着七娘,道:“能与宗英结为夫妻,是我三生之幸,能成为杨家的孙媳,更是我的无上荣光。但愿文举此行一切顺利……”

*****

文举和澄雪骑着驴儿直奔幽州,晌午时,已到达幽州城。如今的幽州城在太平王的治理之下,百废俱兴,逐渐繁荣。

且说太平王是萧太后的嫡孙,自幼喜好汉人文化,勤学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甚广。爱惜人才,亲贤任能,对有能力的汉官一一予以重用,是位少年明君。

当年天庆梁王高瞻远瞩,极力主张推行汉化改革措施,无奈遇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萧太后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实施。萧太后死后,改革又受到了旧贵族的阻挠,直到天平王继位后,改革才得以继续。

太平王是汉化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他借鉴汉人的农业文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得五谷丰足,百姓安居,大辽的国力很快就恢复强盛。

澄雪见幽州城内街巷交织,铺户林立,车来人往,吆喝买卖,既有北国的风情,也有南调的格调,惊叹不已。

她跟着文举,先到了宫外的“奉宸司”,说明了自己的身份,给他们验看了腰牌,然后将驴子交给他们拴喂起来,接着和文举一人提着一个鱼桶,来到皇宫的侧门。

刚到宫门,走过来四名守卫,其中一人问道:“干什么的?要哪里去?”

文举道:“几位官爷辛苦了!我是往御膳房给大王送鱼的。”

那守卫仔细地打量着文举,恍然道:“哦,你是杜大叔的儿子,我认得你!”又看了看澄雪,问道:“她是谁?怎么从没见过?”

澄雪忙道:“我是他的妹妹!”

“妹妹?”那守卫怀疑道:“没听说杜大叔有女儿呀?他不是一直和儿子来送鱼的吗?”

文举忙把话碴儿接过来,解释道:“她就是我妹妹!平时在外地给大户人家当丫环,很少回来。昨日难得回家一趟,我爹高兴坏了,给妹妹煮了好多吃的,自己又喝了几盅酒,结果把自己灌坏了,今天就病啦!所以,才叫妹妹来替他送鱼儿。”

“哦,原来是这样!”那守卫也没多想,道:“既然是这样,那你们把东西拿进去吧!”

二人这才松了口气。

——本章完——

第二十章 圣兽鸣蟒第九章 屠龙少女第五十三章 唐家八鼠第十章 盟主展逸第二十七章 幽州之行第四十九章 少林惊变第六章 离经叛道第三十章 征南大捷第五十二章 谣传四起第二十六章 杨家七娘第二章 双生将才第三十五章 童年宝箱第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第二十五章 渔家晚宴第五十四章 玉山雪岭第十四章 黄衫女孩第二十七章 幽州之行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十三章 惺惺相识第四十六章 入学大典第四十七章 谊切苔岑第三十七章 封官大典第三十九章 后山思过第五十三章 唐家八鼠第三十章 征南大捷第四十一章 速成之法第三章 逆天改命第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第三十二章 招式内功第十四章 黄衫女孩第四十三章 投考武生第十四章 黄衫女孩第二十二章 奇珍异宝第五十五章 堡内鲸波第三十八章 仁宗遇刺第五十二章 谣传四起第二十八章 辽国狼主第六章 离经叛道第五十二章 谣传四起第五章 宗原遗孤第五十五章 堡内鲸波第二十七章 幽州之行第三十六章 牡丹发簪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第二十四章 少年渔夫第三十六章 牡丹发簪第十章 盟主展逸第二十章 圣兽鸣蟒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四章 有女初长第十九章 狼狈为奸第三章 逆天改命第二十八章 辽国狼主第二十三章 求学武功第十一章 校场点帅第二十一章 投奔灵山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一章 天降魔星第十章 盟主展逸第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第三十七章 封官大典第一章 天降魔星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三十二章 招式内功第十三章 惺惺相识第四十九章 少林惊变第三十九章 后山思过第二十四章 少年渔夫第十八章 飞鹰帮主第五十四章 玉山雪岭第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第八章 白莲女侠第六章 离经叛道第三十五章 童年宝箱第四十五章 纤云小筑第二十九章 阜阳认亲第四十九章 少林惊变第三十章 征南大捷第五十二章 谣传四起第二十一章 投奔灵山第三十章 征南大捷第一章 天降魔星第八章 白莲女侠第六章 离经叛道第十六章 重召家将第十九章 狼狈为奸第四十九章 少林惊变第三十三章 法器之秘第六章 离经叛道第三十一章 意气之争第十七章 紫云学艺第四十三章 投考武生第二十七章 幽州之行第三十九章 后山思过第四十六章 入学大典第四十七章 谊切苔岑第四十一章 速成之法第八章 白莲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