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白马之说(下)

“孔子也输了?”云显问。

“不是孔子,是孔子的后人。”云希明说,“故事是这样的,孔子的六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然而这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云希明说。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云凝说。

“还不止这样呢,公孙龙还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结果孔穿立刻就不知道如何答话了。”云希明说。

“怎么?孔老夫子也说过这个无赖的话?”大哲问。

“古书的记载是这样的: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云希明说。“意思是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这件事在两方面显示楚王宽广的胸襟:一方面,楚王不介意失去弓,愿意让另一个楚国人得弓;另一方面,他虽是君王。却不介意让一个臣民得弓,视君王与臣民都是平等的楚人。然而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心胸尚不够宽广,他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得弓呢?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每个人与天下的任何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

“于是公孙龙就用这个典故告诉孔穿。公孙龙对孔穿讲了这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了。”云希明说。

“孔家的这小子丢人可真是丢大发了。”大哲说。

“孔穿出丑不能说公孙龙的言论就是无懈可击的,只能说孔穿自己的能力不足。后来就有一个人的言论。拿到这件事情上来看,正是有力的回击。”我说。“那人说白马是马;乘白马是乘马。骊马是马;乘骊马是乘马。婢是人;爱婢是爱人。奴是人;爱奴是爱人。这就是,是而然的情况。居住在国内。就是在国内。有一座房子在国内,不是有整个国家。桃的果实,是桃。棘的果实,不是棘。慰问人的疾病,是慰问人。厌恶人的疾病,不是厌恶人。人的鬼,不是人。哥哥的鬼,是哥哥。祭人的鬼,不是祭人。祭哥哥的鬼,是祭哥哥。这一匹马的眼睛一边小,就称它是眼睛一边小的马;这一匹马的眼睛大,却不能称这一匹马大。这一头牛的毛黄,就称它是一头毛黄的牛;这一头牛的毛多,却不能称这一头牛多。一匹马,是马,两匹马,也是马。马四个蹄子,是说一匹马四个蹄子,不是两匹马四个蹄子。马有的是白色的,是说两匹马中有白色的,并不是一匹马而有的是白色的。这就是一方面对而另一方面错的情况。这几句话,点破了白马非马的概念。”我说。

“说的实在是太对了,我天阴阴,你破解了这个公孙龙的言论,太厉害了。”大哲说。

“不是我破解的,这番话是墨子说的。”我说。

“其实…”陆大叔开始了他的总结言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决不能像公孙龙那样主观任意地割裂事物的联系,抓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个方面。否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是极大的。公孙龙的确看到了一个命题中主语和述语的矛盾对立的方面,看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别。但是他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并且把这一方面片面地夸大,因而否认了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的方面,相互联系的方面。按着他的理论,既然一般和个别是相互对立的,一般也可以脱离个别而存在,一般可以不必包括个别,个别也可以不必列入一般。这就是公孙龙所说的,故可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这样,就割裂了一个命题中主语和述语的联系。从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出发,势必将一般看成是独立自存的实体,其结果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从对于辩证法的一定的认识出发的,可是,结果转化为辩证法的对立面,生活中并不可取。”陆大叔说的真的好像是一堂哲学课,一边的王娜姐捂着嘴忍不住偷偷笑了。

“王娜姐,你笑什么呢?”闵澜小声问。

“我笑老陆,又开始上哲学课了。”王娜姐说,一边的陆大叔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其实公孙龙的观点也不能说完全错误,你们觉得他本人真的觉得白马不是马么?”云希明问。

“不能吧,他要是真的这么想的话,那他脑子就真的是有问题了。”大哲说。

“所以说啊,他当时那样的说辞,不过是想要带自己的马进城的说辞。不过这也就是公孙龙的智慧之处,他厉害的不是他的言论严谨,而是他的思维缜密,使用了一招完美的偷梁换柱。白马确实非马,公孙龙的辩法其实是指白马和马两个词的意义不一样,而这点却是任何人无法反驳的。而其他人则认为公孙龙要证明的是白马不属于马的一种,由于公孙龙偷换概念,导致其他人一直错误的从正确方向进攻,而一旦公孙龙占据主动,他就可以更换概念,从他的路上轻而易举的压死对方,因为他的概念就是正确的。简单来说,公孙龙用事实b证明b存在,再偷换概念说明a存在。所以最后成功了。”云希明说。

“我觉得啊,古代人可能就是平时闲的没事干了,你说他们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大哲说。

“古代人没有那么多的先进技术,也没有烦心琐事,他们的时间比起我们现代人更加的清闲,也更加的纯粹,所以说,他们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不足为奇。”我说。

“古人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多了,佳人变猛虎,隐身之术,狐仙之说,还魂迷香,沧海桑田的时间斗转之术,还不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云希明说。

“人类总是喜欢自己想象一些自己不认识的东西,自古以来,那些上古仙境,巫山秘境,蓬莱仙岛还不都是臆想出来的。”王娜姐说。

“可是我们一路走来,见过了这么多所谓的臆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个中的原委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探寻。姒氏一族早就已经不再人世间,虽然我是姒氏一族的后人,却也不能够明白她们真正守候的到底是什么。我现在拼尽全力想要探求的,不过是我心底的那份答案而已,我只想用我自己的眼睛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管那真相到底是什么,仅此而已。”我说。

“我们愿意追随你,也是如此。”陆大叔说。

“咱们还是先顾及眼下吧。”王娜姐提醒说,“毕竟这次我们来这里,还关系着诸多人的生命。”

“王娜姐说的没错,现在反过头来看看左慈建造的这个坟墓,还有这一块石碑,感觉很奇怪。他并非公孙家的人,没有必要推崇这样的言论,他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用意,要在这个地方留下这样的一块石碑呢。”我问。(。

第550章 年轻董事(下)第296章 护士长第41章 关于坍塌第118章 灰影阴竹第477章 左慈坟茔(下)第225章 怪鱼传说第134章 第十七局第513章 惊天骗局(下)第466章 坟头断(上)第57章 关于开了第460章 半仙左慈(上)第282章 鬼过街第88章 关于逃生第42章 关于忘川第646章 我是谁(下)第163章 追悔莫及第21章 关于反常第50章 关于花纹第450章 计划生变第614章 一直向下第441章 云爷爷第4章 关于太岁第291章 地动山摇第408章 继承人的决断第554章 董事会(一)第22章 关于险境第521章 白马之说(下)第645章 我是谁(上)第304章 试炼(上)第404章 贩毒世家第259章 团聚第539章 古墓一瞥第74章 关于棘手第136章 千头万绪第620章 奇怪异兽第467章 坟头断(下)第516章 凌霄宝殿(上)第588章 大胆的猜测(下)第629章 方向第176章 阴宝第77章 关于舌头第594章 下水第38章 关于中毒第641章 奇人异物第429章 奇珍集第118章 灰影阴竹第516章 凌霄宝殿(上)第60章 关于相残第73章 关于关键第100章 关于眼盲第560章 任颖(下)第535章 画中人(上)第509章 仙梦第620章 奇怪异兽第39章 关于红点第69章 关于对策第538章 铭室(下)第370章 宿敌第381章 血脉第111章 李云凝的秘密第356章 再现异象第209章 大凶凤穴第121章 元神附玉第586章 老故事(下)第216章 有鬼名釉第617章 帆布包第518章 瑶池非池(上)第141章 又见故人第246章 有缘才有岸第568章 独舞第307章 信物第614章 一直向下第60章 关于相残第477章 左慈坟茔(下)第13章 关于疑惑第388章 升魂阵(上)第335章 兵分两路第374章 入宅第149章 公主坟第182章 千针刑第412章 垂棘夜明第132章 新的开始第320章 收网第154章 关键人物第557章 董事会(四)第33章 关于无题第47章 关于棺材第603章 对策第273章 讲述(下)第84章 关于花纹第493章 天罗伞第112章 鬼遮眼第100章 关于眼盲第29章 关于拜访第234章 超出次数第66章 关于对峙第348章 谈判第208章 海拔第42章 关于忘川第31章 关于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