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李让山来找李商隐,说起柳枝已经被某个大官娶走了。这场初恋,还没有开始便已经匆匆结束,只化成了《柳枝》五首,徒然惹人伤怀。
这是一个青涩的故事,容若陪她笑闹,把一首《蝶恋花》题在了衣带上,系在她的臂上,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闲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阳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
此夜人间无眠,天界可亦无眠么?她可如玉清仙女一样,用一个小小的仙洞隔绝仙界,想象人间?
在唐人的笔记里,玉清本姓梁,她是织女星的侍女。那是秦始皇统治人间的时代,太白星携着梁玉清偷偷出奔,逃到了一个小仙洞里,一连十六天也没有出来。天帝大怒,便不让梁玉清再做织女星的侍女了,把她贬谪到了北斗之下: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从此,仙界和人间,一般寂寞。
[3]一宵冷雨葬名花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纳兰容若《山花子》
卢氏的灵柩停放在双林禅院,迟迟没有下葬。有人说这是容若要为妻子选一处上佳的风水,其实不是,北京西北郊外的皂甲屯就是叶赫那拉氏的祖茔,家族的所有成员最后都会聚首在这里。容若只是想多留妻子几天,再多留几天,再多留几天,这一留就是一年有余。
下葬那晚,午夜梦回,卢氏与自己似往日般倚窗闲话。容若问她何时是归期,她巧笑倩兮,声如莺啭,她说,悲伤的事情不要再想起,快些让它过去。他摇头,过去并不都会过去,有些过去,永远在你心里过不去。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容若经常滞留在这座寂寞的禅院里,眼看着佛灯明灭,耳听着梵音经唱。伤心的时候就看佛经,孤独的时候就看佛经,思念的时候就看佛经,任何时候都在看佛经。一部《楞伽经》不知道已经读了几遍,抄了几遍。“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容若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楞伽山人。
佛祖能不能听到世人的祈求,满足凡俗的心愿呢?
不求成佛,那要历劫无数才行;不求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因为不明白般若智慧又能解决自己的什么难题;不求悟得五蕴皆空、十二因缘的道理,因为纵然是空,纵然是因缘和合的幻像,纵然是梦幻空花露电,都是美的;只求一件最简单的事情:让妻子复生,继续恩爱。
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不是记载过一种仙药么?说聚窟洲有一座神鸟山,山上有返魂树,如果砍下这种树的树根和树心,在玉釜里煮成汁、煎成丸,就是所谓的惊精香,也叫返生香。埋在地下的死者一闻到它的香气就会复活,复活之后就再也不会死去了。
佛的慈悲如大云覆盖世界,请接受一个伤心人的稽首礼拜,可否把返生香赐给人间呢?
有求必应。佛经里明明这样讲过。容若读过、抄过、背过,那是《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无尽意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名为观世音。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有无量百千万亿那么多的众生,他们遭受到种种苦恼,现在听说过观世音菩萨之后,只要一心称念他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立即听到这音声,使那些身处苦恼的人都得到解脱。
佛祖还说:如果有人奉持称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么即使他不幸陷入大火之中,大火也不能将其烧着,这是因为此菩萨有大威力大神力的缘故。
佛祖还说:假如有人不幸被大水卷走,只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就能很快到达浅处。
佛祖还说:假如有百千万亿那么多的众生,为了寻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物,乘船进入大海,即使正好碰上狂风,将其船只吹到罗刹鬼国,如果其中有人,甚至仅仅一人,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么所遇难的人都能从鬼国中被解脱出来。
佛祖还说:因为这种因缘,所以就称其为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难道你听不到双林禅院里这一声声泣血的请求么?佛说有情皆满愿,印证又在哪里呢?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浣溪沙》
白居易《见元九悼亡诗因此以寄》诗:“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惟有楞伽四卷经。”李贺《赠陈商》诗:“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看来心朽之人无药可治,唯一的光亮就是四卷《楞伽经》了。容若这位“楞伽山人”可被这般若之药救治了么?
容若为妻子守灵的这座双林禅院就在北京阜成门外的二里沟,如今这里已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找不到当年禅院的任何痕迹了。可以找到的,只有容若在这里写下的一首首的悼亡诗词: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寻芳草·萧寺记梦》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扑疏帘,地衣红锦轻沾。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
——《清平乐》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这就是王子乔升仙时候所穿的仙衣道氅吧。那是《列仙传》里的故事,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能发出凤凰鸣叫一般的声音。他常在伊、洛之间漫游,被一个叫做浮丘公的道士引上嵩山,一去三十余年。有一天,他对来找自己的人说:“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到缑山和我见面。”到了这一天,果然看到王子乔乘着白鹤飞落在缑山顶上,向大家致意。几天之后,他乘鹤飞上了云霄,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王子乔在汉朝很出名,有墓有祠,还显过灵,还有蔡邕这样的名士为之树碑立传。到了唐朝,武则天还亲自册封他为升仙太子,为他立庙刻碑。凡尘人士出于各种或许并没有丝毫超脱的目的为他忙忙碌碌,而这位神仙在仙界的生活究竟怎么样呢?李贺曾经给出过答案:“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他仍然保留着吹笙的爱好,还驾驭着神龙耕种瑶草。
其实,人们都说这位吹笙的王子就是王子乔,也叫太子晋,是周灵王的儿子,而事情本不是这样的。饱学的容若知道,这是把两个传说搞混了。王子乔本来不是王子,在《楚辞》和《淮南子》里常被称做王乔或王侨,《列仙传》一类的书给了他王子的身份,渐渐和太子晋混为一谈了,后世诗人笔下的王子乔大多沿用了这个误会。
他知道真相,他擅长考据,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天气渐渐凉了,仙界扑朔迷离的故事只能使肌肤更凉。雪花飘落了,点起篝火可以驱散寒意么?“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只有那种种甜美的往事可以稍稍温暖自己。
但是,往事毕竟如烟。
《楞伽经》、楞伽师与楞伽山
容若自号楞伽山人,“楞伽”在佛教信仰里真有其山,佛陀进楞伽讲说佛法,于是有了著名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即《楞伽经》,成为中土禅宗的早期经典。达摩把这部经书传给慧可,开启了中土佛教“楞伽师”的时代,此后传到弘忍和慧能,经典才发生了改变,中土禅宗才算真正定型。
《楞伽经》带来的是禅定的方法。达摩所谓壁观、面壁,其实就是坐禅,也就是修炼瑜伽。这个时候,达摩带来的禅和禅宗意义上的禅完全是两码事。当然,达摩练的瑜伽和张惠兰的瑜伽也是大不一样的,至少在目的上,一个是为了终极真理,一个是为了强身健体。
禅,在达摩那里只是一种静坐冥想的修炼方法,那么,他所修炼的教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只有一部经书,就是四卷本的《楞伽经》。达摩很直率地告诉大家:别的经都不必念了,就一门心思念这部《楞伽经》就好。
达摩的这种禅定法门后来被慧能大加挞伐,提出了“禅不能坐”的著名口号,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宗教改革。但坐禅的法门并没有就此废掉,反而和慧能禅法并驾齐驱,到了清代仍然是佛门最流行的一种修行方法。容若耽于亡妻之痛,万念俱灰之下自然不可能去学慧能一系的禅法,既然总是在佛灯和梵唱里呆呆地出神,或许久而久之便也开始尝试依靠禅定来分散心头的创痛,结上了《楞伽经》的佛缘。梁佩兰在《挽诗》里这样写道:“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正是对容若以楞伽字号的一个诗意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