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布局

清明时节雨纷纷。

软件实验室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黄修远和陆学东等人,加上陆续招聘过来的十几个程序员,以及十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废寝忘食的忙碌着。

公司的其他事情,除了超百万的费用,和重大事项外,他都一股脑交给了林百杰等人去解决。

燧人公司的官网,在3月28日低调上线试运行,公司官网除了总公司的页面,还有两个子公司的页面。

图方便的黄修远,将子公司的官网,一并合并在燧人公司官网之中。

经过一个星期的试运行,修补了一些明显的漏洞后,他便在一众程序员中,将一个办事稳重的程序员,和两个实习员工,抽出组成官网管理小组,专门管理公司官网,同时测试和修复一些漏洞。

剩下的人,分成两个研发小组,由陆学东带领的“计算机系统研发小组”,由黄修远带领的“未来软件研发小组”。

这两个研发小组的方向,都是关于计算机系统的研发,只是具体的研发细节,两个研发小组不太一样。

陆学东的小组,是基于Linux内核,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苹果系统、微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对于陆学东小组的研发工作,黄修远的指导思想非常简单,那就是抢占专利高地,同时给燧人公司提供一些可利用软件技术。

而黄修远自己带领的研发小组,就是从头到尾,从最基础的状态,打造完全属于燧人公司自己的操作系统。

这件事也只能由他亲自来带领,因为未来的操作系统,只有黄修远知道方向,在伏羲计划中,他参与过一部分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

由于未来的激烈对抗,谷歌和微软的系统,因为一系列禁令和制裁,导致国内不得不自力更生。

而那连绵不断的专利大战,更是让国产系统拼命起来,从二十年代的艰难求存,到三十年代的旗鼓相当,来到四十年代,已经是略有优势的局面。

操作系统的问题,之前黄修远就说过,难度不在于系统的打造,而在于系统的推广和生态。

现在还没有太晚,至少安卓系统还要到今年九月份,才正式推出市场,到2010年才压制诺基亚的塞班系统。

圈地自萌的苹果系统,和雄霸PC端的微软系统,同样不容小觑。

他布局的软件专利,包括了“扫一扫”系列、“二维码”系列、“跳转页面”、“触摸屏操作”、“屏幕录制和截屏”、“验证码生成”,这些未来十几年的软件技术。

这一部分技术,有不少软件技术,其实已经有人研发了,比如东瀛人原昌宏,在1994年发明了QR码。

东瀛人发明的“二维码”,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这确实是一种二维码,但是二维码却不等于QR码,二维码有众多种类。

由于QR二维码是开源的,并不存在专利问题,可以放心的使用。

反倒是“扫一扫”这个专利,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尽快拿下一个专利,黄修远已经吩咐商凝华的专利组,去西安收购一个专利。

这个专利名为《具有图像识别能力的电话机》,发明人是刘珉恺,发明时间是2003年。

和2011年徐蔚发明的《采用条形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专利。

两者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同类型专利。

如果成功拿下《具有图像识别能力的电话机》,那燧人公司再申请《采用条形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这个专利,就可以构成“扫一扫”的专利。

除了这些专利,还有国产化时代的不少专利,同样会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专利长城”。

比如,用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专利——“多层动态验证码”;用于特殊储存的“双色光码压缩和解码”;用于触摸屏操控的“多屏幕管理”、“屏下指纹解锁”。

以及黄修远最看中的两个技术,分别是:

专门用于智能识别的“综合内容分析”,可以根据设定好的筛选条件,精准过滤绝大部分的不良信息,这个技术还用于文字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

而另一个技术,名为软件镜像转化,就是针对不同硬件环境下,让应用软件快速适应新硬件环境。

这个技术,其实也可以说是“智能模仿编程技术”,模仿一个软件,将模仿软件用于新硬件上。

尽管会出现大量的漏洞,或者不兼容的情况,但是这个技术,在超算加持下,会根据运行情况,利用编程数据库的“插件程序”,进行快速的“择优录取”。

编程数据库的“插件程序”越大,那软件镜像转化的越高,在黄修远记忆中,六七十年代的软件转化,功能模仿平均值在96%左右,功效模仿平均值在84%左右。

加上人工的辅助,修复一些漏洞,基本可以让两个软件,在功能功效上八九不离十。

之所以开发软件镜像转化技术,目的是为了节约开发时间。

就比如一个小公司,开发一个软件,通常只能适用于一个系统,要应用在另一个系统上,又必须从头再来。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而有了软件镜像转化技术,就可以快速生成功能功效差不多,又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的软件,这可以节约90%以上的二次开发时间。

现在黄修远的重点,就是开发这个技术。

因为这个技术,还可以用于逆向工程,为软件研发基础薄弱的公司,快速跳过一些前期的时间,降低试错成本。

在实验室内,黄修远这一组的程序员,一点点编写着主要框架,软件镜像转化技术的核心,分别是软件功能识别、各种通用框架、大量标准化的子程序插件。

其中软件功能的识别,只能做到半智能化,如果要保证质量,必须要程序员查漏补缺。

通用框架,就好比一间房子的粗胚框架。

而标准化的子程序插件,则像房子的装修装饰材料、家具电器之类,这一部分的打造,需要时间的累积,插件库的插件越多,意味着软件镜像转化系统,可以匹配的程序越完善。

在程序完善过程中,他和陆学东合作,尝试生成一个“博客类型”的商业软件。

忙碌之中,黄修远又抽空去祭祖。

公司那边也在磕磕绊绊中,迅速发展着。

大小垃圾运输车辆,一共85辆,从东风汽车厂那边发货过来;大量定制的防翻垃圾桶、清洁工具、劳保用品,也陆陆续续到了蓝色时代公司。

而筹备海陆环保燃气公司的工作,林百杰初步搭起了一个草台班子,公司场地和燃气储备站、各种型号的燃气罐,也在按部就班的筹备。

第三百二十八章 影响(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锁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项目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并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内部第一百零一章 紧急召回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远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毕业季第五百二十二章 开发模式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五百五十章 两次着陆第二十章 金融巨鳄第九十六章 通钢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与新模式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潜力第六百一十一章 东游记(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风细雨第二百一十三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七百六十七章 缆绳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归途与猜测第三百零九章 无法复现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陆第一百五十五章 开场演讲第二百四十七章 数据中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九十五章 旱情(续)第五百六十五章 体检筛查第一百三十五章 内部整顿第二十六章 六边氧化硅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设(一)第六章 巨额奖金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七百六十七章 缆绳之下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开拓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四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联第六百八十三章 云海(二)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钱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术与消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开场第六百零三章 发电站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四十章 请相信科学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四百六十四章 见闻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应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七百零一章 进化(三)第六十七章 在人间第五十五章 云检上线(加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败进化第一百二十章 国际粮商第五百零三章 难题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二十三章 布局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动第五百零五章 无懈可击第四百二十六章 赔偿与出击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配套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疗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云第四百五十二章 销毁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风厂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将一军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难重重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设(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罗网第四百四十七章 发现第五百五十章 两次着陆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与空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许多问题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监狱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传短片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产品牌第四十八章 燃料钝化第五百六十九章 构架基因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四百八十章 锚定价值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餐背后第四百一十六章 飞廉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七十四章 腊八密谈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会第二百六十九章 贺兰山第九十一章 二代设备第六百三十六章 遗传第二十六章 六边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