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度与方案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黄修远这边,听到张雷的汇报,他也是摇了摇头,西方人很多时候,就喜欢走极端。

两个刚刚毕业的女孩,不远万里过来华国,就为了探究东方世界的真面目,他只能说勇气可嘉。

幸好他们不是去天竺,那地方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就算是白人过去,也非常危险,特别是女人去,那危险程度会直线上升。

刘欣这边,思考了一会,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去哪个新项目,或者自己再申请一个新项目。

黄修远拍了拍他肩膀:“不急,煤层自燃治理技术,还需要收尾,你一边做收尾工作,一边思考接下来的路。”

“好的,董事长。”

黄修远看完了煤层自燃治理的情况,做了一些安排,告别了刘欣一行人,返回银川的酒店休息。

这一次过来银川这边,考察刘欣的煤层自燃治理项目,不过是顺路过来看看,他真正的目的,是去贺兰山的西侧。

贺兰山的西侧,就是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那边沙漠腹地里面,有一个燧人系和官方合作的机密项目。

两天后。

黄修远的车队,绕过贺兰山南部,前往风沙之中的城市——阿拉善左旗。

与此同时。

粤西的湛江徐闻县。

刚刚从江城赶过来的林百杰、蒋海霖,和琼州分公司负责人、地方的几个一把手,在徐闻县的海安镇会面。

工程院的王梦恕院士,和之前在修文县搞超级公路的李奋院士,还有燧人系的十几名研究员,都在海边的临时会议室内。

研发超级公路复合材料的燧人系研究员张天望,看完了王院士的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方案,在笔记本电脑上,不时的计算着一些数据。

不是专业人员的蒋海霖,虚心请教起来:“张博士、王院士、李院士,目前修建海底隧道,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吗?”

白发苍苍的王梦恕院士,指着琼州海峡的勘探地图,表情慎重地解释道:

“其实修建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清末的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过,我本人也一直从事这项工作,98和99年就递交了研究报告,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接下来,王院士解释了一些原因:“琼州海峡的地质条件复杂,同时有三条地震带穿过,如果建设海底隧道,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

“如果选择建设跨海大桥,不仅仅要考虑地震的影响,还有东南沿海频发的台风天气,以及水深问题,因此跨海大桥难度最大。”

蒋海霖看了王院士的研究报告,地震带、台风频发、水深45~100米左右,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非常致命。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琼州海峡的海底地层,上层是超过300米厚度的泥沙层,300米以下的才是比较坚硬的粘土层。

松散的泥沙层,不能作为地基使用,必须打深桩到粘土层。

想一下,海水加上泥沙层的厚度近400米,加上琼州海峡复杂又激烈的海流,设计跨海大桥的设计师是嗨了,负责建造的工程师,估计要骂娘。

因此跨海大桥直接出局,现在就剩下海底隧道的方案。

林百杰也在翻看这些勘探资料和可行性研究,一直以来外界很多人,都以为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不修建,是经济原因。

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如果真的因为经济原因,那青藏铁路就不会修建了。

根本原因,是因为琼州海峡的地质、海流、气候太恶劣,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修建起来,一个地质变动位移几米,那简直是灾难性的结果,整座大桥或者隧道,可能直接废掉。

再有钱,也不是这样花的。

此时埋头计算了二十多分钟的张天望,终于停下了计算,开口说道:

“如果采用超级公路的复合材料,管壁厚度需要0.6~0.7米左右,另外考虑到琼州海峡的三条地震带,我的方案是套管分离。”

“套管分离?这是什么方案?”王院士不解的问道。

张天望站起来,在一旁的小黑板上,画了一副草图。

所谓的套管分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琼州海峡的海底有一部分区域水深上百米,也有一部分区域,却只有45米左右。

如果采用沉管法,海底隧道的管直径为22米,与超级公路相同。

22米的管道直径,加上管壁厚度,在45米深度的区域,都占据了一大半水深了,琼州海峡这边还有不少潜艇在活动,因此隧道的深度,至少要距离海面70米左右。

如此一来,只能一部分区域挖掘隧道,一部分区域采用沉管法。

但是张天望却明白,挖掘隧道的危险性非常大,隧道本身会和海底岩层连接,一旦那几条地震带出现地震,可能直接震裂隧道。

虽然超级公路的复合材料,可以硬抗8~9级的强震,但那是在陆地上的设计标准,在海底还有非常强的水压,可能会削弱管道的抗震性能。

因此张天望的方案,是挖掘一条隧道,然后超级公路的管道,穿过隧道的内部,让管道本身不和海底岩层直接接触,减少地震波通过固体传播,作用在管道本身。

王院士看着小黑板上的草图,评估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工程量会不会太大?毕竟直径要25米,这恐怕是全球最巨大的地下隧道了。”

“这方面,老王你不用担心,我们工程院和燧人系合作的五丁计划,目前正在测试中,新挖掘技术配合复合材料,加上琼州海峡的地层是泥沙层,工程难度没有问题。”李奋院士笑着说道。

听完这个消息,王院士心里有底了:“这样的话,问题应该不大,两层管道的双重保险,就算是遇到了强震,也可以硬抗下来。”

看到大家意见近乎一致,张天望又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会高一些,可能每公里造价要超过3亿,这还是托新材料的福,不然每公里没有10亿拿不下来。”

对此王院士直接笑道:“每公里3亿?这已经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琼州海峡平均宽度才29.5公里,投资90亿就可以修建成功,带动的经济都不止这个数了。”

其他人也知道这个价格非常便宜,当年东瀛人修建的青函隧道,工程和设计难度,和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不相伯仲,青函隧道全长54公里,投资了567亿华元左右,平均每公里10亿出头。

因此大家才说每公3亿多的造价非常便宜。

确定了方案,众人开始讨论具体的海底隧道路线。

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设(一)第十七章 购地洽谈第三百三十一章 体验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枫叶第三十三章 清澈见底第五百二十章 双管齐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间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汤谷第五百六十七章 记忆第七百五十五章 话题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论与选择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爱第七百一十二章 黄石畸变第六百九十一章 应对(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观点碰撞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联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换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机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与金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袭第七百六十章 陆续抵达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术倒逼第六百六十五章 变化(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采访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澜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苹果第二百六十八章 气网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区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长第五百二十章 双管齐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漫游(二)第六十八章 奶牛产业第四十一章 合作达成第六百八十六章 陨石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开拓第四十一章 合作达成第六百八十章 提炼工厂第六百零五章 反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机第二百四十四章 奋斗与追星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与抛售第七十二章 行业震动第一百六十三章 东方芯片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线第一百零六章 农垦联盟第四百五十二章 销毁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五百零六章 威慑失衡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级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游(一)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监狱第八十三章 盐碱地改造第六百七十六章 铺设光纤第八十三章 盐碱地改造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块第三十六章 六锥球氧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五百八十五章 气候变化第五百一十八章 结果第六十章 深化产业链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来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论与选择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价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四百八十章 锚定价值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级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七百三十章 开端(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财报第四百三十章 虚拟会议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三百零三章 超级公路第七百五十章 战略转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归燕第七百一十章 雪球(七)第五百章 蚕食鲸吞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钟第二百零七章 问题与邀请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谈第七十二章 行业震动第四百五十二章 销毁第六百八十九章 应对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渐开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费第五百四十二章 渗透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袭第四百九十九章 防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