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预兆

太平二年,正月。

侯安都父子与家人草草团聚几天,就赶回了豫章上游的驻地,准备出征讨伐萧勃的事宜。

二月。

萧勃察觉到了朝廷风向,起兵于广州,遣欧阳頠及部将傅泰、从子萧孜为前军。

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举兵响应。

萧方智诏令平西将军周文育率诸军讨之。

……

整个平叛的过程有点乏善可陈。

叛军沿着陈霸先昔日的进军路线出了南康,分为两路,欧阳頠屯苦竹滩,傅泰据蹠口城。

余孝顷则以其弟余孝励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

欧阳頠曾经是最早支持陈霸先的旧人,讨伐侯景的有力盟友和后盾,如今摇身一变,彼此成了官军和叛军的立场。

巴山太守熊昙朗两面三刀,左右逢源,一头引诱欧阳頠一起袭击高州刺史黄法氍,一头又勾结黄法氍,相约共破欧阳頠。

此人眼中唯利是图,视财货如同性命一般,两边都开出条件:”事捷须与我马仗。”

表面上,熊昙朗站在萧勃一边,出军与欧阳頠成犄角之势前进。

不这样怎么骗得到装备呢?

熊昙朗对欧阳頠道:”余孝顷欲相掩袭,须分留奇兵,甲仗既少,恐不能济。”

欧阳頠不愧是岭南名士,以诚待人,还真信了,送了铠甲三百领给他。

来到高州城下,将要开战,熊昙朗佯装败走,跑了。

黄法氍乘此机会进攻,欧阳頠没想到友军突然撤退,狼狈失措只得跟着败走。

熊昙朗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欧阳頠遗留下来的马仗。

周文育的讨伐军还没来,萧勃的一路兵马就这样轻易地败退了。

……

周文育军到达豫章,缺少船只。

余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余乘在上牢,军主焦僧度偷袭得手,尽取船只归来。

有了船只,周文育仍在豫章立栅,然而军中粮尽,诸将欲退。

周文育不许,派遣长史陆山才说服了临川内史、信威将军周迪,和他约为兄弟。

能和陈霸先麾下首席大将结交,周迪甚喜,承诺馈以粮秣资助。

这下粮草也有了。

得到补给的周文育分遣老弱乘旧船顺流而下,烧掉了豫章栅,伪做遁去状。

余孝顷望之大喜,不复防备。

周文育于是率军间道兼行,占据芊韶,切入敌军中央。

上游是欧阳頠、萧孜,下游是傅泰、余孝顷。周文育居于几支敌军的中间,隔断上下,筑城飨士,欧阳頠等大骇。

要是让侯胜北来说,这难道不该是前后夹击周文育的好机会么?

结果欧阳頠不战而退,撤入泥溪,被严威将军周铁虎追击擒获。

几年前就不会打仗,只能派郡兵助威,看来打仗需要天分,不会的果然还是学不会啊……

不过想深一层,难道他老谋深算,故意借此机会投诚脱离萧勃?

不管怎么样,周文育看在旧日情分,没有太给他难堪,与欧阳頠乘舟而宴,陈列兵甲,巡蹠口城下。

城内军心动摇,周文育使部将丁法洪攻打傅泰,一举拿下。

萧孜、余孝顷撤兵,来犯的几路叛军都被击退。

三月。

周文育把欧阳頠、傅泰送去建康,陈霸先念及与欧阳頠的交情,加以厚待。

萧勃在南康听闻欧阳頠等兵败,军中震怖。

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反正,攻入广州城杀了萧勃。

说起来这谭世远还是萧勃心腹,当初任曲江令,用来拖陈霸先后腿的人物。

如今反戈一击,要了自家主公的性命。

不过叛主之人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萧勃旧部兰敱袭杀谭世远为主报仇,军主夏侯明彻又杀了兰敱,持萧勃的首级投降。

四月。

等到侯安都率领援军赶到战场时,反叛的罪魁祸首已然授首,剩下萧孜、余孝顷占据石头为两城,各居其一据守,多设船舰夹水立阵,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局面。

周文育为侯安都接风洗尘,商议进军策略。

”周叔,你太不地道了。就留了些残羹冷炙,虾兵蟹将给小侄啊。“

侯胜北对着周文育这位军中笔头,没大没小,毫不客气地说道。

”战机来临,难道放着不打,等着贤侄你来了不成?“

还没等侯安都出言呵斥,周文育就两眼一翻,顶了回去。

他又好奇道:”我比你父还大十岁有余,你为什么叫我周叔?“

”因为周叔你一直活力充沛,坦率直爽,给人至少年轻二十岁的感觉嘛。“

看周文育貌似相信了自己的胡说八道,侯胜北心想:那日陈霸先说你推心过差,猜防不设,真是没说错。

到了五十岁这把年纪,还是那么好哄,哈哈。

侯安都最近被儿子气到多次,已经有些懒得管他:”你这小儿无法无天,怎么和周将军说话的?景德不要理他,我们还是商议如何进军吧。“

”没事,我家那个也是这样,一开口说话能气死老子。“

周文育摆摆手表示无妨:”叛军首脑已死,士气不能久持,只要不能速胜则必败。我军无非是水步两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而已。“

”景德你已取得平叛首功,此番陆路就交予我,匀些功劳如何?“

”咱俩好说,那我就率水军,顺流配合你进兵便是。“

”多谢。虽是以正兵合,也不妨以奇兵胜。我今晚先偷袭敌军水军,为景德开路。“

”成师,你打仗就是鬼点子多,总是使些阴招。不过还真管用,敌军多半想不到。“

”胜北,还不快去准备!今夜令你队为前军开路,要是出了差池,小心军法从事。“

”啊?遵令!“

……

是夜,侯安都引一路人马,人衔枚,马勒口裹蹄,摸到石头津,乘夜烧了萧孜、余孝顷的战舰。(注1)

侯胜北率本队为前部,探路开道也算小有功劳。

敌军没了战船,周文育率水军放心前进,侯安都领步骑,登岸结阵。

余孝顷迂回截断后路,侯安都令军士多伐松木竖栅,列营渐进。

数次接战,频战屡克。

……

”阿父,这帮南川酋豪可真是难缠啊。“

杀退一次敌军来犯,侯胜北脱下头盔,抹了把脸上血污:”明明萧勃都死了,还是死缠烂打不放。“

”事关家族利益,哪有那么轻易臣服的。

侯安都给儿子解释道:”江州是从荆州和扬州两个大州分割而出,本意是削弱两州实力,却造就了一个新的强藩。”

“江州全盛之时拥有十一郡,地处大江中游,连接荆扬,诸多侨置流民安顿于此。温峤就是凭借江州之力平定苏峻之乱,与周边势力周旋。刘义康被贬江州,与天师道勾结,有了’江州当出天子’的说法。来江州任职的多为宗室重臣,不造反都不好意思。”

“侯景之乱,江州酋豪趁势崛起,成为地方的实权掌控者。南川余孝顷、周迪、熊昙朗乃至闵中陈宝应、留异之流,割据地方掳掠流民,顾恋巢窟,私署令长,不受召唤。(注2)国家有此等毒瘤,则日渐衰弱。“

”须得一个个讨平了他们,我朝才能凝聚力量对抗外敌。“

侯胜北听到这里,有些明白陈霸先为什么要出兵东征西讨,一直没个消停了。

”只怕是随剿随起。外有强敌,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他们纠缠。宜当抚剿并用,他们如果臣服为朝廷效力,自然也就不为己甚。“

侯安都看了一眼儿子,补充道:”你管人家叫南川酋豪,可知我们侯家也是岭南酋豪?“

”啊?“

“酋豪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像我们侯家、张家兄弟、黄法氍、鲁悉达等,都是效忠主公,愿意离乡北上,建功立业进入中枢的酋豪。和余孝顷之流割据一方的酋豪不同。”

听阿父这么一解释,再结合此前萧妙淽的代表之说,侯胜北彷佛窥到了一丝国家治理的本质,但还是有些朦胧不清。

选择自身代表的阶级,结交利害一致的盟友,讨平对立不服的势力,不就这么回事嘛。

他一走神,阿父接下来说的几句话全部漏过,只听到最后一句。

”不过余孝顷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萧孜这个软蛋快扛不住了。“

……

不久,萧孜出降。

余孝顷逃归新吴老巢,遣使诣丞相府乞降,请入子为质。

陈霸先许之,下令周文育、侯安都引兵班师。

由于欧阳頠声著南土,陈霸先复以为衡州刺史,使讨岭南。

欧阳頠未至,其子欧阳纥已克始兴。待欧阳頠至,诸郡皆降,遂克广州。

不过数月之间,岭南之地悉平。

陈霸先封赏有功之臣:

周文育授镇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广衡交等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侯文都授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官职不变,仍为南徐州刺史。

至此,两人确立了陈霸先军中并称”双璧”的地位,位列其余诸将之上。

-----------------

“好可惜,只打到豫章,叛军就投降了。”

侯胜北有些不满:”都没能一路直下广州,顺道看看阿爷阿嫲。”

“既然离乡从军,那也只有恪守职责。我也想念你阿爷阿嫲,只是实在不得空闲。”

侯安都安慰道:”况且有司来报,王琳在上游大治舟舰,恐有相侵之意。我们需要尽快回师提防。“

”那个三姓家奴敢来?我们先打过去。“

”你这孩子,从军之后诸事颇顺,有些浮躁了,心境须当磨砺一番才是。“

”自从跟着阿父袭王僧辩,一战建康、二守梁山、三抗北齐大军,加上这次讨伐,两年大大小小也打了好几仗,阿父怎么还以小儿视我呢?“

”你长再大,也是阿父的孩子呀。“

侯安都摸摸儿子的头发,表情满是慈祥和蔼:”个子真的比阿父还高了,有七尺四寸了吧。阿父是不能把你当成小孩子看待了。“

”就是嘛,我现在是率百人的队长。阿父把我当成小孩,部下们会怎么看我,如何令行禁止?“

侯安都有些欣慰,儿子并不是单纯好胜,考虑的还有对部下的影响:”那好,以后阿父就以成人待你。再过三年行了冠礼,你就真的成年,也该考虑婚事了。“

婚事?

侯胜北还没考虑过会和哪个姑娘在一起过日子,生儿育女。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倒是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

”那么侯队长,命你率艨艟一艘,巡上游五十里,取凭证而返。“

”遵令!“

被军令打断了遐思,侯胜北一个激灵,阿父你也切换得太快了。

……

六月

陈霸先以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率舟师二万会于武昌,将讨王琳。

回到建康休整还不到一个月,新的命令下达,侯安都父子又要出阵了。

……

八月

北周归还萧绎之柩及诸将家属千余人,王琳凭吊先帝,安抚和激励诸将士。

陈霸先进位太傅,加黄钺、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给羽葆鼓吹一部。

……

九月

陈霸先进位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

……

”太急了。“

侯安都叹息道:”我多次劝谏主公要把握时机,现在不宜行此事啊。“

”阿父,为什么此时不宜呢?“

侯安都再次叹息道:”原因有三。”

“其一王琳未平,正值交战之际。主公行此事,给了王琳统合诸将的名义。各地的割据势力,必然动摇观望,坐视两军成败,再决定投靠哪方。”

其二此事一起,只怕朝中个个想立从龙劝进之功,行歌功颂德议礼之举。全副精力既然集于中枢,必然疏于戎事,忘了前线还是胜负未决。

其三听闻此事,前线诸将只怕心浮气躁,有急于求战,立功以献者;有心怀旧主,逡巡不进者。如何还能将帅一心,合力破敌?

侯安都踱了几步,有些烦躁:”岭南已平,待讨伐王琳,平定上游之地,内部再无大患,那时候再行此事就会稳妥许多,不过晚个一年半载而已。“

他寻思片刻不得其解,沉吟道:”以主公的英明睿智,肯定不会不知道个中利弊,却还是急于行事。难道别有苦衷?“

侯胜北见父亲苦恼,安慰道:“阿父,我军这次兵多将广,实力上还是占优势的吧。”

侯安都纠正儿子的想法:”实力不是单纯看兵将的数量质量,而是看军队能够实际发挥出来的力量。”

”本次与景德合力进兵,我二人协作已久无甚问题。然而其余各部,如安南将军吴明彻、安西将军沈泰、严威将军周铁虎、信武将军程灵洗等并未磨合。”

侯安都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侯胜北:”后两人降将出身,行事谨小慎微还好。前两人只比我和景德的八镇将军低了一班,只怕是心怀不服。”

侯安都压低声音:”尤其是吴明彻,主公镇守京口时深相要结,为之降阶,执手即席。此人微涉书史经传,随汝南周弘正学习天文、虚空、遁甲,略通其妙,颇以英雄自许。这么一个心高气傲,自诩了得的人物,怎么可能甘为我下?“

“荀朗又留守建康,不能为我出谋划策。“

侯安都长叹,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发出叹息:”王琳地处上游,以顺讨逆,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在我,此战危矣。”

侯胜北急了,尚未开战就明知己方处于劣势,这还怎么打。

“阿父,既然这样,要不就进言主公,别打这仗了吧。”

“胡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主公已下令进兵,哪有不战之理。”

“阿父……”

“你给我太平点,这次景德之子周宝安也随军,别惹出事情来。”

”好吧,听阿父的,我不主动招惹他便是。“

……

彼时大军将发,王公以下百官于新林饯行。

侯安都跃马渡桥,人马俱堕水中。坐于船舱之时,又坠入橹井。

-----------------

注1:(侯安都)至,乃衔枚夜烧其舰。文育率水军,安都领步骑,登岸结阵。

注2:南川当时的情况,出自陈书周敷传

《地名对照》

苦竹滩:今丰城市西南赣江东岸富竹洲

蹠口城:今南昌县西南。一说在今丰城县东北赣江东岸

石头;今南昌县北石头口,又名石头津

巴山:今乐安县东北公溪镇

上牢:今奉新县东北之南河,古称上牢水

芊韶:今南昌县南赣江东岸,应是位于苦竹滩和蹠口城之间

泥溪:今新干县南赣江东

新林:今南京市西南。有小水源出牛首山,西流入长江,名新林浦,亦称新林港。

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74章 北周军容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71章 姓杨名坚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107章 铁杖传谣第7章 讨贼难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27章 抗北齐之前哨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38章 预兆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邺城第83章 战邙山之斗百保第25章 初上阵第56章 战为何第89章 塞上风光第104章 沈婺华第10章 胜败一念相关设定第69章 那罗延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1章 少年胜北第37章 共饮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8章 冼姨第61章 陈顼其人第27章 抗北齐之前哨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107章 铁杖传谣第60章 且听战报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89章 塞上风光第54章 江心夜第96章 争龙之调人事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16章 湘州叛第21章 返红尘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2章 十问十答第24章 始从军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35章 抗北齐之阵亡第92章 旧友来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105章 解心结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第37章 共饮第98章 争龙之立威望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20章 入洪流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60章 且听战报第47章 故人去第24章 始从军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91章 潘氏盼也第26章 抗北齐之战起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55章 加冠礼第46章 御前对第60章 且听战报第14章 萧妙淽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0章 拓人脉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5章 南康之战前篇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第66章 孤独行第45章 阿父归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相关设定第21章 返红尘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108章 登基首战第69章 那罗延第90章 柳庆问案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28章 抗北齐之绝粮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19章 赤子心第20章 入洪流第98章 争龙之立威望第116章 结百年好第74章 北周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