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别伏陀

得知伏陀乃是独孤信之子,侯胜北不禁暗自感叹机缘巧合,来到长安城没有多久,竟然是因为一个神棍的预言,结识了毛喜提供名单上的人物。

强练的预言准不准姑且不论,从结果来看,岂不是天助?

伏陀不知道侯胜北的真实想法,慢慢说起了自己的家世。

这六年来,绝少有人愿意这样陪着他,慢慢听他诉说家族昔日的荣光。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二十岁的年轻人总得经历这一关,才会褪去单纯,步入成熟。

……

独孤氏的祖上是云中人,先祖伏留屯乃是鲜卑三十六部的部落大人,与魏俱起。

伏陀的曾祖父俟尼,以良家子镇武川,从此独孤氏成为了六镇子弟的一员。

伏陀的祖父库者为领民酋长,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领民酋长乃是北魏专为内附部族所设的官职,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北魏建国之初无力控制人口的缘故,特别是游牧部族,更难以编户齐民的方式管辖。

领民酋长顾名思义,民众仍然由酋长管领,只是具有提供军马粮食、率兵从征等义务。

此官职不入朝廷体系,可世袭。

如果没有波折,独孤信应该继任领民酋长,以期弥头之名,家族血脉相传的俊朗外表,获得女孩们的青睐吧。

和心爱女子一起去雁门关外牧马放羊,这可是打动了多少人的梦想啊。(^_^)

然而六镇起义,或者说伏陀口中的六镇之乱爆发了。

仅次于首领破六韩拔陵的乱军二号人物,别帅卫可孤围困武川镇,又攻打怀朔镇。

乱世出英雄,神武尖山人贺拔度拔为武川军主,其三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均武艺绝伦,与乡中豪强一起北上救援怀朔镇。

独孤信也加入其中。

贺拔胜登上城墙,一箭射去,二百步开外命中卫可孤的手臂,六镇乱军大惊。

怀朔镇将杨钧大喜,提拔贺拔度拔为统兵大将,三子皆升为军主。

怀朔镇一围就是一年,救兵不至,贺拔胜乃募勇敢少年十余骑,夜间伺隙溃围而出求援,独孤信亦在其中。

六镇乱军追至,贺拔胜大呼:“我贺拔破胡也。”

追兵遂不敢逼。

至朔州,贺拔胜向临淮王元彧请援,许以出师,还令回怀朔镇报命。

贺拔胜复突围而入,射杀追兵数人,至城下大呼:“贺拔破胡与官军至矣。”

……

然而武川镇已陷,不久怀朔镇亦溃。

贺拔一族及独孤信悉数被擒。

贺拔度拔与卫可孤虚与委蛇,与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肱合谋,率儿子贺拔胜、部将舆珍、念贤、乙弗库根,还有独孤信发起袭击,偷袭斩杀了他。

宇文肱,太祖宇文泰之父,追封德皇帝。

独孤信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不幸又为葛荣所获。

尔朱荣破葛荣,独孤信成为天柱大将军部下,屡立战功。

因其少年,美容仪,善骑射,好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独孤善说起父亲昔日功绩和风范之时,脸上满是崇拜的表情,

侯胜北深有戚戚焉。

自己何尝不是对父亲饱含孺慕之情呢。

之后独孤信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贺拔胜出镇荆州,表奏独孤信为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待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独孤信奉命入关,安抚贺拔岳余众。

此时宇文泰已掌兵权,二人乡里故交,从少结识,再次相见甚欢。

独孤信入朝,赴洛阳任武卫将军。

北魏孝武帝元修为摆脱高欢控制,西迁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

事起仓卒,独孤信辞父母,捐妻子,单骑追之于瀍涧。

伏陀自嘲一笑:“幸好我那时尚未出生,否则也得和一岁的大哥一样,被扣留在北齐了吧。父亲的忠义,唉。”

这又勾起了侯胜北的同感,现在他对于忠义,已经并不像少年时一样觉得是人间美德。

至少为了忠义,抛妻弃子,舍弃家人这种行为,侯胜北觉得是难以接受的。

此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数次与东魏交战。

高欢部将高敖曹、侯景等率众奄至。

独孤信众寡不敌,遂率麾下都督杨忠奔梁,居有三载,方才还北。

“你阿父还在南朝待过呀。”

侯胜北再次感到命运之巧合离奇。

伏陀点点头:“你一开口称呼我的汉名,就知道是来自南朝了。一般该称呼我的鲜卑名弩引,或是佛名伏陀才是。”

独孤信归朝后,跟随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洛阳,又与李弼出武关,击退侯景。

说起打侯景,侯胜北把侯景投奔南朝后做的种种坏事,最后如何被讨伐,以及凄惨下场说了一通,颇有前后融会贯通,故事终于完整的感觉。

独孤信之后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屡立功勋,荫及子嗣。

长子独孤罗被扣留东魏不得回。

独孤信入关后,新娶二妻,分别为太原郭氏和清河崔氏,郭氏生六子六女,崔氏生七女独孤伽罗。(注1)

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邑各一千户。

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邑各五百户。

一门显贵。

独孤信又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

孝闵帝践阼,再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只是功勋彪炳,荣耀一时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一杯毒酒。”

伏陀的言语间充满了怨念。

此时侯胜北也顺势将自己的家世背景说了一遍,伏陀同样惊讶,在集市中偶遇的这个人,竟然是南朝权臣侯安都之子。

两人细说彼此的身世背景之后,大起同病相怜之感。

想到强练所说并非虚妄,两人对命运深深感到敬畏。

侯胜北隐约觉得,在陈顼、毛喜之所以选择自己前往北周,还有一条没有说出口的理由。

宇文护专权,打压旧日勋贵,诛杀赵贵,赐死独孤信,相同的遭遇很容易让两个年轻人拉近距离。

事实也正是如此。

……

自从这次偶遇后,两人不时相聚。

伏陀禁锢不得出仕,昔日的旧交顾忌宇文护威势,大多不敢来往,六年来饱受冷眼相待。

侯胜北的年纪只比自己小一岁,他的出现,让伏陀彷佛看到了镜中的自己。(注1)

“大姊嫁了先帝,可惜早亡,二月封王后,四月就崩了。”(注2)

伏陀感慨道:“不过封为王后又怎么样呢,姊夫还不是死得不明不白。”

他对侯胜北道:“至尊吃东西会中毒而死,你信么?”

这种话对别人是无论如何不敢讲的,伏陀也不需要侯胜北回答。

憋在心里许久的话说出口,顿时觉得舒畅了许多。

“现在也就四妹家和七妹家还有些来往,改日带你去见大野昞,那罗延随父出征在外,得等到他回来了。”

-----------------

十二月。

陈蒨终于下定决心解决闵中陈宝应,断绝了周迪、留异的后援,否则终究不是了局。

在他即位之初,为了笼络陈宝应,进号宣毅将军,又加其父为光禄大夫。

因为同姓的缘故,陈蒨还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并遣人统计陈宝应的子女,不分大小一并封爵。

此时翻脸,则是下令宗正绝其属籍,族谱除名。

陈蒨再次派出了豪华的讨伐阵容。

诏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章昭达,率潼州刺史李者、明州刺史戴晃、新州刺史区白兽、壮武将军修行师、陈留太守张遂、前安成内史阙慎、前庐陵太守陆子隆、前豫宁太守任忠、巴山太守黄法慈、戎昭将军、湘东公世子徐敬成,吴州刺史鲁广达、前吴州刺史陈详,率缇骑五千,组甲二万,由建安南道渡岭,进军建安。

诏信威将军、益州刺史余孝顷,以明威将军程文季为前军,沙州刺史俞文冏、成州刺史甘他、云旗将军谭瑱、前监临海郡陈思庆、前军将军徐智远、明毅将军陈慧纪、晋安太守赵彖、定州刺史林冯,率羽林二万,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诸军自海路会师。

诏义安太守张绍宾、南康内史裴忌、轻车将军刘峰、东衡州刺史钱道戢,并遣兵仗同行。

诏广州刺史欧阳纥,率舟师步卒二万,分水陆二路会师。

诏前宣城太守钱肃、临川太守骆牙、太子左卫率孙诩、寻阳太守莫景隆、豫章太守刘广德,随机应变,陆续支援。

诏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黄法氍,戒严中流,以为后殿。

合计军力超过六万五千,真是泰山压卵,雷霆万钧之势了。

……

视线回到北方。

齐军守陉岭之隘,普六茹忠纵奇兵奋勇进击,突破了险要。

留杨纂屯兵灵丘固守后路,自己继续挥军前进。

突厥木汗可汗则是率领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等,以十万骑前来会合。

木汗可汗一族是为阿史那氏,其意为“高贵的狼”,同时也有蓝色的意思。

突厥的至高神是天神腾格里,天是蓝色,阿史那家族是天神在人间的代理。

当时柔然族是草原霸主,突厥为其锻铁,被称为锻奴。

十八年前,初代首领阿史那土门打败了柔然的敌人铁勒部,吞并其部族五万多户,实力陡增。

十一年前,阿史那土门打败了曾经的主人柔然,建立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

木杆可汗即位。

此人极为善战,十年功夫,消灭东柔然的残余势力,击败吐谷浑,又打败西柔然。

柔然可汗逃奔西魏,宇文泰将其并三千余部众交给突厥人,被木杆可汗全部斩杀。

一代草原霸主柔然灭国,只留下一个极带侮辱性的名字蠕蠕,意为爬行的虫子。

突厥一路西征,南面与波斯联手灭白匈奴,以阿姆河为界。

北面继续向西,击败阿瓦尔人,到达了伏尔加河。

西征军的首领室点被封为西部可汗,乃是阿史那土门之弟,木杆可汗的叔叔。

如今的突厥已不再为奴,成为北周和北齐争相结好的对象。

北周更是承诺纳木杆可汗之女为皇后。

几番交涉和权衡之下,木杆可汗决意连结北周,压制北齐。

秋季后牲畜吃得肥壮,入冬牧民无事可做,正是劫掠的好时机。

木杆可汗动员召集人马南下。

北方游牧全民皆兵,但凡力能弯弓,尽为骑士,起兵十余万。

加上北周的一万骑军,自恒州兵分三路,杀入了北齐。

……

其时大雪数旬,南北千余里平地数尺积雪,齐主高湛知道情况紧急,自邺城率兵倍道赴晋阳,命斛律光将步骑三万屯平阳,以防西来之兵。

斛律光,字明月,相国斛律金之子。

为高欢帐下都督时,见到一只大鸟正在展翅高飞,斛律光一箭将之射下。

此鸟形似车轮,旋转掉了下来,捡起一看乃是一只大雕,于是世人称其为落雕都督。

昔日的射雕少年,虽被普六茹忠称为竖子,已是将近五旬的中年人,用兵进入老练之境。

就在今年三月,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常城,扼住太行八陉最南的轵关陉,牢牢守住中条山和王屋山的两扇大门。又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

此时晋阳危急,有斛律光把守边境首座重镇,无疑是高湛内心倚靠的一根坚强支柱。

仅一日后,周军和突厥兵逼晋阳,浩浩荡荡十万骑兵,组成战阵往前推进,东抵汾河,西达风谷。

北齐却是军马未整,高湛见敌军势大,畏惧其强,穿戎服率宫人欲东走避其锋芒。

赵郡王高睿、河间王高孝琬叩马进谏,高湛犹豫,意在两可。

并州刺史段韶率兵赶到。

名将段孝先已至,无忧矣。

高湛有了底气,命六军进止皆取高睿节度,使段韶总之。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

在长安这边,周帝宇文邕终于从同州返回,遣太保、郑国公达奚武率骑三万出平阳,自南道而进,会师晋阳以应普六茹忠。

而强练的一条预言竟然说中了。

周帝回到长安之后,授伏陀龙州刺史,他真的在满六年之后,解除了禁锢。

龙州位于蜀地,过了剑阁,至江油便是。

侯胜北出城送别伏陀,同为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袭陇西郡公的李昞娶了独孤信四女,一起前来送行。

“伏陀,恭喜你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此去蜀中,多加保重。”

李昞笑道:“我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承袭先父的唐国公爵位,出任实职呢。”

“虽是陛下的旨意,实际是谁的意思,你不会不清楚吧?大野昞,你也快了。”

“那就承伏陀你的吉言了,看来萨保也觉得这些年做得太绝太过分,打算缓和关系啊,所以才会对我们这些人改颜相向吧。”

侯胜北听他们打着哑谜,以他对北周政局的认知,暂时还无法理解说的是什么意思。

要是毛喜在,只要凭这两句话,就可以挖掘出背后的深意吧。侯胜北想起了卧虎台背后的那个男人。

他接着也送上祝福,和伏陀道别。

伏陀谢过,转向李昞说道:“我来不及给侯兄弟介绍那罗延了,就拜托你了啊,大野昞。”

“包在我的身上,我让曼陀和伽罗去说,等那罗延一回来就安排。他要是敢不从,伽罗定会好好收拾他,哈哈。”

伏陀也笑了:“那罗延畏妻如虎,长安城人尽皆知,如此我便放心了。”

之后又一人上前道别,是位六旬男子,身后跟着一个和伏陀、侯胜北年纪相当的年轻人。

伏陀收起笑容,肃然道:“怎敢有劳宾叔远来相送,只需阿敏前来,就已足感盛情。”

只听那男子道:“我为大司马故吏,少主远行,但恨不能相随,出城送行跑一趟,值得了甚么。”

伏陀再次谢过这位男子,向侯胜北介绍道:“宾叔是我父旧人,如今官拜计部中大夫,治中外府从事中郎,乃是大冢宰左右亲信得力之人。”

说到此处,伏陀恍然大悟:“我这次解除禁锢,难道是……?”

被称为宾叔之人撸须笑道:“少主面前也不必谦虚,此是小儿阿敏的献策,他为齐国公的记室,通过齐国公说动了大冢宰,我不过在旁顺水推舟罢了。”

伏陀动容,握住宾叔身后年轻人的手:“阿敏,早知道你不是池中物,一计解了我的困局,果然了不起。”

那年轻人态度沉静,逊谢道:“大司马遭难,我父妻子徙蜀,家里承蒙七女主经常看顾。举手之劳,不足以报恩于万一。”(注3)

伏陀更是欢喜:“好好,阿敏有心了,那罗延和伽罗一定会记你的好。”

看时候不早,伏陀告别送行诸人,带着随从赴任去了。

……

来到北周,刚结交没多久的第一位朋友,还没来得及带他进圈子,就离开长安城远行了。

侯胜北却没有失望气馁,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最难的第一步。

伏陀的七妹夫,李昞的连襟——畏妻如虎的那罗延,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

《地名对照》

陉岭:今代县西北,雁门山、又称勾注山、西陉山

灵丘:今灵丘县

阿姆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交界

伏尔加河:今里海的西北侧

恒州:今忻州市一带

晋阳:今太原市

平阳:今临汾市西南

邺城:今临漳县西、安阳市北郊一带

勋常城:今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

风谷:今太原市西,古称风谷山,又名风峪

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7章 讨贼难第79章 战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109章 速平广州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归第55章 加冠礼第18章 清闲乐一起探究历史之美第46章 御前对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71章 姓杨名坚第68章 别伏陀第66章 孤独行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邺城第4章 宝录初成一起探究历史之美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会兰陵第10章 胜败一念第18章 清闲乐第79章 战邙山之先例中篇一起探究历史之美第2章 十问十答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14章 萧妙淽第109章 速平广州第7章 讨贼难第61章 陈顼其人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第59章 平东阳后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难医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会兰陵第8章 冼姨第46章 御前对第23章 下决意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35章 抗北齐之阵亡第24章 始从军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战西堤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67章 遇独孤第67章 遇独孤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开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69章 那罗延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兰陵第71章 姓杨名坚第26章 抗北齐之战起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第84章 战邙山之兰陵入阵第60章 且听战报第70章 拓人脉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8章 冼姨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军势第66章 孤独行第9章 封赏第17章 蜀地失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5章 南康之战前篇第54章 江心夜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84章 战邙山之兰陵入阵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89章 塞上风光第105章 解心结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开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71章 姓杨名坚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5章 南康之战前篇第53章 迎世子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会兰陵第3章 逝去传说第105章 解心结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18章 清闲乐第27章 抗北齐之前哨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8章 冼姨第17章 蜀地失第54章 江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