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塞上风光

侯胜北和宇文恺聊了好一阵,杨坚终于和宇文忻转了一圈回来,解救了他。

待宇文忻带了弟弟走开,杨坚窃笑不已:“如何?领教了宇文恺的厉害了吧。”

侯胜北心想要是今后筑城建堤,带上这小子真是一把好手,不过谈起算术问题也是头疼。

杨坚又拉上他,带到二人面前。

只见此二人都是身材高大,有八尺开外,侯胜北七尺六寸,杨坚七尺八寸,在二人面前却显得矮了。

“扶风窦氏,赐姓纥豆陵,这位是大将军窦毅,尚太祖皇帝襄阳公主。这位是窦荣定,我的姊夫,两位乃是堂兄弟。”

侯胜北暗自感叹关陇子弟的盘根错节,彼此关系之深,向二位窦氏兄弟见礼。

彼此闲聊,得知窦毅即将远行,前往迎取突厥阿史那氏皇后。

窦毅抱怨道:“议亲一事,自太祖起就开始商议,足足谈了十年,原来打算迎娶的突厥公主都已经成了老姑娘。现在换了一个公主,齐人在其中作梗,也来求婚凑热闹。前年凉州刺史杨荐、左武伯王庆前往谕以信义,突厥方才绝齐使而定婚。”(注1)

杨坚趁机说道:“突厥无信无义,所以老爷子才主张对他们不能太软弱了啊。”

窦毅表示赞同:“你不知道,杨荐足足往返去了十几趟,腿都快跑断了,好不容易说服了木杆可汗。齐人还未死心,我这次去还不知道如何呢。”(注2)

“哎,这次前往突厥王庭,虽以陈国公地位最为尊崇,毕竟年纪不满双十。一切还是要以许国公为主。”

窦毅向背对着这边的宇文忻高声道:“仲乐兄,一路往返万里,让令尊多照顾照顾我等晚辈啊!”

宇文忻表示收到,他年长于诸人,正色训诫道:“木杆可汗西破献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六千里,皆为其属,横跨两国。若不加以和好,突厥兵不向齐而向我,劫掠边陲,空耗国境烽火。”

侯胜北听得,心中一动。

……

回到馆驿,侯胜北躺在床上,任由浓浓的乡愁涌起。

自从东征回到长安,心里空落落的,总是忍不住想家。

毛喜训练他时曾经说过,人在异国他乡,当是在一年左右,新鲜感褪去的时候,那时会难以抑制地感到孤独,想要回家。

熬过了这一段就会好受些,让他务必克制情绪,莫要坏了心境。

如果实在抑制不住,出门远行一趟,也比勉强行事,露了破绽要好。

侯胜北如今体会了这份刻骨铭心的滋味,他想阿母、想幼弟、想萧妙淽、想未曾见面的孩儿,以及南朝的山山水水。

毕竟还只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啊。

侯胜北长叹一声,辗转反侧。

改日,他向杨坚提出,想去塞外一行。

对此杨坚并未生疑,侯胜北半真半假,确有思乡之心。加上提到打算陪张泰开解心情,合情合理。

杨坚遗憾自己有官职在身不能同去,答应和窦氏兄弟打个招呼,让侯兄弟随团同行。

-----------------

保定五年,二月。

诏岐州刺史、陈国公宇文纯、大司徒、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等人,备皇后文物及行殿,并六宫以下一百二十人,前往俟斤牙所迎娶皇后。

侯胜北带上张泰和麦铁杖,也跟着使团一起出发,不过毕竟是他国人士,不能一同去往突厥牙帐,到北周边境的甘州瓜州为止,观光足矣。

侯胜北临行前去了趟穷里,接济徐敬文母子之后,就踏上了西出塞外的旅程。

这是一趟放松心情的旅行,他本来是这么认为的。

“宇文恺,你怎么也在!”

“父亲说,不要成天闷在府里捣鼓那些玩意儿,这次带我出个远门。”

“许国公说得很对,你是该出来走一走,看一看。”

“大哥哥,午食过后,有空我们来讨论一下算经的学问吧?”

“……”

使团走的是北道,自长安出发,沿泾河西北而行,过泾州,经平凉,出萧关、至靖远,在此渡过大河,抵达武威而至甘州、瓜州。

沿途三千里。

侯胜北感叹北周战略之纵深,佩服宇文泰经营陇西之决心。

泾州也是普六茹忠的总管府所在。

虽然东征无功而返,周帝仍然下诏赐钱三十万、布五百匹、谷二千斛。

颁布赏赐的使节和使团顺路同行,侯胜北带上杨坚的家书,再次拜会了老人。

普六茹忠招待了众人,待知道他们的目的后,让带些土产和书信,交予总管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崔说。

崔说的儿子崔弘度也在一行人中,他的年纪与侯胜北相当,十七岁成为大冢宰的亲信,授都督,此次随使团前去凉州看望父亲。

侯胜北还在奇怪,崔说父子出身博陵崔氏,怎么会千里迢迢去了凉州任职,又怎么会和普六茹忠搭上了关系。

后来和崔弘度混熟了才知道,其伯父崔士谦和父亲崔说从小关系要好,贺拔胜出镇荆州,崔士谦任行台左丞,崔说任冠军将军、城防都督,均为要职。

就是那时候和普六茹忠结下了同僚之谊。

侯景来攻荆州之时,崔氏兄弟跟着贺拔胜、普六茹忠一起投奔了南朝,待了三年。

侯胜北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渊源。

他又奇怪为何两人明明是兄弟,名字却起得截然不同。

“父亲本名士约,太祖赐姓宇文,赐名说。”

崔弘度没好气地说道:“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北朝高门以此五姓七望为冠。就和你们南朝的琅琊王、陈郡谢一样。”

言下之意,还是以崔姓为荣。

至于崔弘度自己的佛名摩诃衍,让侯胜北感觉世界很大,其实又很小。

……

使团带了数十宫女,行动缓慢,每日只能行二十余里,好在也并不着急。

行月余,过了距离长安七百里的萧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汉关究竟指的是函谷?玉门?不得而知。

不过侯胜北以为,出了萧关,便是出了关中,就算出塞了。

以前昭君出塞是往东,出雁门关,前往单于王庭。

现在匈奴变成了突厥,单于改称了可汗,王庭也挪了地方。

以后哪位公主再要出关,离开长安,首先就得出这个萧关了吧。

嗐,怎么又在胡思乱想了,公主出关和自己能有什么关系呢。(^_^)

不去想什么公主,免得勾起思乡之情。

有空多看看沿途风光,足以畅怀。

出塞之后,并非他想象中的大漠漫漫、遍眼黄沙。

在高山荒漠一侧,竟然湖泊众多,湿地连片,土地肥沃。

大漠金沙、黄土丘陵,水乡绿稻、林翠花红,两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种不同的景色又融合得如此巧妙。

侯胜北等人感慨道:不想在此重见江南风光。

除了人烟稀少,繁华不及三吴,论起水土却是丝毫不差。

若是迁移多些人口至此,没准真能开拓出一片塞上江南的乐土,就是不知道会有谁愿意来这塞外之地。(注3)

沿途偶有商队经过,带着丝绸茶叶瓷器等闻名海外的名产。

有西去,自然也有东来的商队。

西域诸国、波斯、粟特、吐谷浑,还有随团的身毒僧人,携带琉璃、水精、象牙、犀牛角、珍珠、玳瑁、琥珀、玛瑙等珠宝,以及胡椒、檀香、麝香等香料。

还有马匹、皮草乃至奴隶等各种商品。

甚至见到了一个带着孔雀等珍兽的商队。

窦毅没有见过孔雀,见到此禽啧啧称奇。

侯胜北于岭南见过孔雀,建康的宫廷园林也有豢养此物,便向窦毅介绍。

说起有些地方在选女婿的时候,孔雀开屏,以竹箭射之的风俗。

窦毅听得颇为神往:“将来我若是有了女儿,选婿也当射以雀屏,中者当选。”

侯胜北心想,你再怎么选来选去,女儿还不是得嫁给李昞、杨坚等几个家族?

……

许国公宇文贵的长史赵文表是天水人,后来迁去了南郑,这次负责进止仪注,斟酌而行。(注4)

其弟赵文里也和侯胜北交上了朋友。

他说可惜这次走的是北道,若是沿着渭水向西,走陈仓、出大散关,就可以经由天水,见识一番出了李广、赵充国、姜维等名将,后秦至北魏开凿了许多佛教石窟的名所。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走中道,并不涉及机密,赵氏兄弟也就告诉侯胜北,宕昌羌族寇边,还拉上了吐谷浑数千骑一起侵略西疆。

去年新设的河州总管府都撤了,改为在洮州置总管府,总管李贤改授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镇遏防守这群戎狄。(注5)

宕昌羌、吐谷浑,侯胜北曾经在国子学听杜之伟讲过,但是不知道具体方位所在,如今亲自出塞一行,才有了概念。

另外,昔日汉赵充国击先令羌,以大军靡费钱粮,请旨罢骑兵,在金城郡屯田以待其弊。

侯胜北对于钱粮消耗的数字,记得非常清楚。

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私从者合九万二百八十二人,每月用谷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另八斛。

羌虏故田及公田人所未垦者二千顷以上,田事出赋人二十亩,以万人屯田,一岁之费,可供大军十万。

若是此等富饶之地,确实不屯田可惜了啊。

至于为什么要罢骑兵,因为月费干草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养不起。

他一路任由思想发散,无拘无束。

人生就该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若是再配上一囊美酒,足以浇灌乡愁。

……

来到武威,行程已过大半,距离甘州还有五百余里,此处乃凉州总管府治所。

见到总管崔说,他让崔弘度把众人送到甘州再说,先公后私,治家严谨,令侯胜北赞叹。

-----------------

历时四个月,使团一行终于到了甘州。

甘州本名张掖,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腋,以通西域之意。

十余年前宇文泰因此地有泉水清冽甘美,改名甘州。

而再往前行数百里,有地名福禄,属于瓜州。《汉书》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侯胜北心想,既然泉味如酒,不如改名酒泉?

而且两州都是以泉闻名,不如合并一起得了。

只是甘瓜之名容易令人联想到水果,边境肃然,甘肃岂不是更好?

杨大哥说等他十五年后发达了要怎样怎样,不妨考虑一下呗。(注6)

既然到了目的地,窦毅等一行继续前行,出玉门关。

侯胜北则在此驻足观景。

……

时值六月,碧色一望无际的汉阳大草滩,万马奔腾,骆驼牛羊无数。

风吹而过,长草掀起层层绿浪,骏马矫健如龙,尽显生机活力。

侯胜北被这盛景深深吸引住了,麦铁杖吹起了口哨,张泰也暗暗点头。

当年霍骠骑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就是越过了这片大草滩,直达祁连山的西端。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的哀叹成为了大汉强盛的注脚。

侯胜北又觉得赵充国的决定不正确了,若有此马场,足以养十万骑也!

……

而另一处风景,让三人不再淡定。

他们本是为了一解乡愁至此,没有想到上天居然在西北和东南的两角,塑造了一般无二的景致。

同样的一片丹霞大山。

怎会如此,难道是苍天怜见游子不得归家,才在他们面前重现故乡的这道风景?

张泰忍不住哭倒在地,以伤臂捶地:“早知如此,拼死收得兄长遗骸埋骨于此,每日也可得见家乡景色……”

侯胜北没有劝他,此处天高地远,想必再多的悲伤,也是能够包容收纳的吧。

只是乍一眼虽似,细细看来,还是和家乡风貌有所差别。

甘州的丹霞非止一色,斑斓之处,竟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多。

山如虹带,除了天上仙女,还有谁持彩练当空舞?

……

侯胜北三人在甘州游玩了足有月余。

张泰和麦铁杖问他可要去玉门关看看,这样才算真正到了塞外。

侯胜北微笑着讲了一则前朝轶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居住山阴,一日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忽忆戴逵。于是夜乘小船,一晚方至,门前不入而返。”

“人问其故,答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乡愁已解,我们回长安吧。”

离开甘州之际,侯胜北见一条长河发于祁连山下,蜿蜒贯穿绿洲,如同玉带串珠。

问当地人,此河名甚?

答曰:弱水。(注7)

侯胜北取了一瓢而饮,望空一撒,水花划出一条银色匹练,觉得心中畅快无比。

……

返程三人策马疾行,要比去程快了许多,用不了三个月便回到了长安。

一趟往返,历时大半年,已是到了十月入冬的季节。

侯胜北不知道,这次临时起意的塞上一行,不仅解了乡愁,更让他躲过了生死一劫。

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2章 十问十答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兰陵第104章 沈婺华第25章 初上阵第3章 逝去传说第39章 遣返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48章 英雄逝第98章 争龙之立威望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开第3章 逝去传说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实则无事第47章 故人去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9章 赤子心第1章 少年胜北第7章 讨贼难第7章 讨贼难第15章 死气沉第53章 迎世子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21章 返红尘第91章 潘氏盼也第94章 杨白华第109章 速平广州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91章 潘氏盼也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57章 讨南蛮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难医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25章 初上阵第79章 战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84章 战邙山之兰陵入阵第25章 初上阵第76章 战邙山之往事中篇第25章 初上阵第37章 共饮青年篇结语第37章 共饮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24章 始从军第56章 战为何第18章 清闲乐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92章 旧友来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难医第60章 且听战报第45章 阿父归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60章 且听战报第133章 其次伐交之碧血不灭第93章 返家乡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49章 立新帝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邺城第16章 湘州叛第26章 抗北齐之战起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65章 卧虎台第54章 江心夜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84章 战邙山之兰陵入阵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93章 返家乡第50章 战王琳前篇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难医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66章 孤独行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战西堤第55章 加冠礼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70章 拓人脉青年篇结语第66章 孤独行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5章 争龙之析局势第24章 始从军第23章 下决意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35章 抗北齐之阵亡第66章 孤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