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防弹衣加火箭弹

“南美发生火并了吗?怎么我不知道!”

红军这小子,一见面也不知道关爱下赵泽勇的健康,在病床前就先打听消息。国际纷争跟他的利益关系很大,南美要是火并了,他发财的机会可就来了。

不过赵泽勇却是脸一黑:“我跟南美没关系。”

红军嘿嘿一笑:“了解了解,不会抢你生意的。不过有机会给兄弟拉两单生意,国际惯例给你提成。”

“滚犊子,我真跟南美没关系。”

赵泽勇觉得自己有理说不清了,咱怎么可能跟毒枭有联系,咱可是清清白白的军阀啊。

“好的好的,没关系,我相信,但是生意吗,还是可以谈谈的。给南美的供货我保证质量,说吧,要多少防弹衣。”

赵泽勇摇摇头叹道:“唉。我真的跟南美的毒枭没关系。实话告诉你吧,嘿嘿,我是一个军阀。”

赵泽勇是用调皮的语调说出后面那句话的,尽管跟红军认识时间不长不过倒是挺喜欢这个小子的,北京人说话特逗,上次就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酷~,军阀啊,看来我们都小看你了,原来是南美军阀,不是跟别人混的啊,自己就是老大。”

我靠,越描越黑了。

“好吧,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吧。我要的防弹衣你能弄来多少。”

说道正经事红军可一点都不马虎了:“看你要那种了。贵的便宜的。军用的还是出口型的。”

赵泽勇道:“那种都行,我要的数量多,你能弄来多少吧。”

其实现代的防弹衣,放到民国时期,大概都能防住轻武器的杀伤吧。

红军想了想:“要是最基本型号的,我能弄来一千套,不过需要给我一点时间。”

赵泽勇想了想,伤筋动骨一百天,自己大概也还要修养两个月,就答应了下来。

红军拿出小本记下了一些东西,他又做成了一笔生意。

接着红军突然凑近神秘道:“我手里最近有一批好货,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什么货?”

“火箭筒!”

“火箭筒?”

赵泽勇略微吃惊,这可是步兵武器中的重武器了,相当于迫击炮的地位吧。

“嘿嘿,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你本事不小吗,这玩意都能弄到。”

赵泽勇没正面回答,因为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这些东西,他可不傻,ak步枪好仿造,火箭筒可就不好说了,万一到了民国仿造不出来,买几只还真没什么用。

“嗨,别提了。是帮非洲一个小军阀弄的货,谁知道他们国家突然就政变了,得,砸我手里了。”

“哈哈,你这么诚实,就不怕我压价吗。”

“切,压价这种低级的事情谁会做,行有行规该多少就是多少,我不会多赚你的,也你讹诈不了我。这年头,只要有路子,还怕出不了货。”

“好吧,我要了。”

话说的投机,赵泽勇一口决定。

“好痛快,我就喜欢跟你这样的客户合作,以后有什么想要的了,都来找我,除了原子弹外,大概还没有我弄不到的。”

跟红军达成了交易后,赵泽勇可以安心修养了。

难得的清闲下来,赵泽勇喜欢看书,尤爱历史和经济。

刚巧网上看到剑桥出的经济史评价不错,索性让小护士帮自己去书店整来了一套。

一看就入神了。顿时对这种经济史类读物大感兴趣,先后让人买来了一整套的亚洲经济史,现代经济史,和日本经济史。

通读一变之后是获益匪浅。

民国以前的历史,赵泽勇是读过的,但是战后的历史,则因为当时急功近利,也是迫切需要了解民国历史,因此有些忽略了,这次算是补上了。

赵泽勇发现,在一个客观的事实上,战后日本崛起了,德国崛起了,亚洲四小龙崛起了,中国大陆崛起了,以后的印度也会崛起。

德国靠的是汽车业、机械制造业,日本靠的是电子产业,亚洲四小龙靠的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国大陆靠的是人力密集型产业。

严谨的德国人似乎拥有机械的天赋,所以他们的机械独霸全球。精细的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国度,他们擅长制造精美的漂亮的民用品,所以他们制造电视,制造手机,制造游戏机。亚洲四小龙区位优势明显,所以他们可以走产业转移的路子。中国大陆更是拥有庞大的劳动力,所以可以走人力密集型的路子。

很显然,只有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路子,才能最快速的赶上前面先进者的脚步。

找对了自己的路子,才能走的快,这句话没错。

可是什么路子适合中国人呢,中国人的性格是什么呢,辜鸿铭说,中国人有德国人的严谨态度,有日本人的精细性格,有俄国人的豪迈气质,有美国人的冒险精神,有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还有法国人的浪漫主义。

这话说的没错,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太多了,各个地区人的性格都不同,你可以在西北找到德国人身上的严肃、沉静,可以在江南看到日本人的精细、讲究,可以在燕赵大地上看到俄国人的豪迈、野性,可以在闽粤看到美国人的冒险、开拓,可以在西川看到法国人的浪漫、散逸,也可以在士绅们身上看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那么中国人该走什么路子,美国的大商业开拓路子,德国人的机械至上路子,日本人的电子科技路子,还是等着产业转移。

赵泽勇经过苦思,最后认识到,什么路子其实都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有时候不是你去选择路子,而是路子选择你。德国人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底子,日本人战后可以吸附在美国身上发展民用,四小龙等到了产业转移的契机,而中国则有计划经济留下的庞大资本。

而在民国时代,中国有什么底子,有什么契机,好像都没有。

但是有赵泽勇,于是就有了德国的技术实力,有了四小龙的契机,就有了一切。

技术实力,可以从现代拷贝,完爆德国不成问题。产业转移,有什么比时空转移更犀利的。现在需要的,只是打造一个‘活’的产业了,不仅仅是工业,还有农业,服务业。

德国有技术基础,战后飞速的崛起,带头的是汽车、机械,日本人也有一定的基础,让他们崛起的是彩电,是空调、冰箱、洗衣机,是手机、游戏机,是机器人,四小龙所有契机,他们得到的是日本的造船业,英国的纺织业,美国的金融业,而大陆有实力,几乎全面出击。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他们抓住了工业革命,开创了工业革命。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们继承了工业革命,发展了工业革命。中国则失去了这两个世纪,必须补课,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补用机器代替人工的课,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补内燃机、电力应用的课,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没来到,抓住她,开创她。

说到底这些都是理论,是孙中山的大话,是空想家的谈资。赵泽勇是一个实干派,从来都是,所以他要做的是最实际的东西。

说白了,落到最具体的层次,还是企业,超级企业,龙头企业。用大龙头企业,带动民国的工业革命,补上机器代替人工,补上内燃机、电力的课,并且发展电子产业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之路。

具体做法,赵泽勇很快结合起了自己的龙头企业计划,或者说把自己的龙头计划又往前推动了一步,完善了一步。

德国的大众汽车,日本的索尼电子,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

打造龙头企业,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连串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一条能战斗的链条。大众汽车可以带动德国的钢铁,带动德国的机械制造,日本的索尼可以带动日本的集成电路,带动日本的音像制品,淡马锡则让新加坡全面升级。

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超级的大国,人口数万万,不可能只靠着德国的大众,靠着日本的索尼,靠着新加坡的淡马锡,而是要有自己的大众,有自己的索尼,还要有自己的淡马锡。说白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想要崛起,就要在各条产业上,都拥有超级的龙头企业。

赵泽勇想明白这些,好像是想了很久,又好像是突然就明白了。是从到了民国后就开始想,才终于想明白了,还是积累了很久,突然受到基本读物的启发一想就明白了,赵泽勇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是在自己思维模式,世界观,认知固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明白了。

第197节 缅甸变局第229节 山本五十六(上)第42节 唐继尧的迷梦第82节 扶持干儿子第24节 云南王家第165节 意大利救援军第11节 暴发户造大屋第97节 最新设计模式第104节 军事调整第230节 二次轰炸第101节 唐生智还是有点作用的第4节 过墙梯第136节 应对措施第14节 三蹦子第100节 处分第25节 刺杀案第138节 达索第122节 猎杀英舰(4)第110节 攻占咸宁第226节 捷报(1)第12节 练兵第89节 贵州请愿第45节 老总有请第197节 缅甸变局第167节 捷克式机枪第217节 你爸爸是总统了第11节 暴发户造大屋第37节 云南省长第103节 矛盾重重第153节 轰炸第43节 普小洪的末日第15节 治理四川第109节 汀泗桥战役第159节 总攻准备第214节 坑儿的钻石第38节 张澈第161节 近卫狙击手第68节 很多个‘中’字公司第35节 三分云南第212节 新的国家形态(2)第82节 湖南伢子第32节 追击第77节 工业发展第53节 中国式的中国兵第22节 影响第32节 桂林师一百四十三节 英国人的异动第95节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第195节 战俘问题第21节 防弹衣加火箭弹第3节 时空倒爷第15节 治理四川第155节 大胃口第62节 我怕吃苦第67节 女人,香水口红高跟丝袜第155节 大胃口第54节 逼迫第112节 武汉大战第42节 唐继尧的迷梦第124节 外交斗法第22节 影响第218节 总统和总理第222节 我不是阿斗第81节 跋扈的英国人第97节 崇阳出马第73节 袭营第7节 外务司长第64节 全民习武第97节 崇阳出马第105节 湖南的自治第68节 很多个‘中’字公司第19节 洋人求见第98节 王崇阳的算计第198节 大力支持第12节 哈雷崛起第25节 刺杀案第20节 争夺代理权第62节 我怕吃苦第151节 奇袭第75节 选举出官科举出吏第24节 云南王家第168节 瓜分河南第235节 登高必跌重第12节 哈雷崛起第40节 张澈的实验第4节 过墙梯第66节 一个时代第57节 北伐第38节 张澈第54节 逼迫第84节 这不是赌第49节 省长很忙第198节 大力支持第30节 主持海军(1)第20节 遇刺第79节 钦州港通车第149节 一触即发第46节 摩托工厂第24节 反帝运动第9节 四大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