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桂林师

ak步枪是几年前赵泽勇从红军那里买来的,数量不多,一直以来只装备着自己的警卫旅中的部分人,但是这种步枪被李宗仁看中了。

这其中自然有一定的渊源,还得从几年前赵泽勇派人进入缅甸说起。

那时候派武刚进入缅甸给中国农民出气,之后很快赵泽勇又做出了派正规军官进入缅甸,暗中帮助缅甸人组建武装的决定。

于是李宗仁等入缅,同时因为武刚他们先期进入缅甸的原因,就让他们暂时给李宗仁等做向导还有跟缅人沟通的桥梁。结果武刚他们使用的ak步枪就被李宗仁看到了,之后的战斗中,李宗仁对这种火力猛,威力大的武器渐渐的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丛林之中,由于视线不好,短兵相接的情况非常多,因此经常会爆发突然的战斗,而那时候能在短时间内喷涌出密集子弹的ak就成了一种死亡利器。经常性的缅甸武装跟英军突如其来,在丛林中相遇,这时候武刚他们就会带人猛打猛冲,在ak火力下,往往英军会很快溃散哪怕兵力比缅甸武装多一倍都不例外。

李宗仁通过不断的观察,不断的研究和提出新的作战方法,最后总结出了一套丛林山地作战的战术。当他做了桂林师之后,很快就向赵泽勇提交了报告,希望能装备一只ak步枪旅,这只旅将以山地作战为主。后来李宗仁又见到了防弹衣,联想到虽然装备ak的武刚等人,在作战中能收到奇效,可是短兵相接危险性确实非常大,他们也经常受伤,于是又请求给他的山地旅装备防弹衣。

这就出现了赵泽勇调陶经纬去仿制这两种装备的情况。

赵泽勇的ak步枪,是中国仿制苏联的56式,制造工艺简单,多是冲压成型,辅助以焊接,这种生产方式在赵泽勇的汽车厂和兵工厂已经很普及了,陶经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仿制ak步枪难度并不大,在跟钢厂合作研究出合适的钢材后,很快就进入生产阶段,设计了模具,总装线后,年产量达到一万只不成问题。

防弹衣就有点困难了,赵泽勇采购的那批防弹衣在现代只是工艺最简单,价格最低廉的一种,就是采用特种钢片,外面粘合陶瓷片,最后安装在背心上。钢片陶经纬倒是没怎么费力就搞出来了,使用的材料就是船用装甲钢,然后经过大压力锻机反复锻压到两毫米厚,剪切成合适的规格就行。但是陶瓷却不好解决。防弹衣上的陶瓷,使用的是一种防弹陶瓷,远离除了陶瓷本身的硬度和物理性外,最主要的是,陶瓷在被子弹击中后,碎裂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能量,如此一来当子弹即便击碎了陶瓷,剩余的能量也不足以穿透陶瓷后面的装甲。其实这种防弹技术,在现代不仅用在防子弹上了,一些坦克装甲也采用这种技术。

但是困难就困难在,陶瓷不是普通的陶瓷,这种防弹陶瓷,虽然有多种,但是都对密度、硬度、断裂韧性、机械强度等有很高的要求,赵泽勇那些防弹衣上的陶瓷更是一种金属陶瓷,中国此时根本就没能力生产。

陶经纬经过反复的实验,最后还是失败了,不仅云南没这种技术生产,就是景德镇的陶瓷技术也达不到要求,尽管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但是在现代陶瓷工艺上已经远远落后了,最后陶经纬只能讲究的采用其他陶瓷代替,但是效果并不好,厚着脸皮来求问赵泽勇制造工艺,尽管陶经纬很奇怪赵泽勇在哪里买到的这些东西,但是赵泽勇一句话‘秘密’就把他打发了,不能多解释,越解释越麻烦。

但是赵泽勇还是回了一趟现代,经红军牵头,在一家军用大型陶瓷厂花大价钱买来了生产技术,但是设备就只能让陶经纬自己想办法去了。

至于跟防弹衣一同弄来的火箭筒,李宗仁倒是不太感兴趣,他认为迫击炮更合适山地作战。但是赵泽勇却很喜欢这种肩扛式武器,一面送给军中几门让去研究如何使用,如何和其他武器搭配,一方面坚决的让陶经纬顺便研究仿制工艺。

防弹衣一时间还做不出来,赵泽勇最后只能把准备给自己的警卫旅准备的防弹衣先调拨给李宗仁,因为李宗仁率领的桂林师很快就会有任务,这次攻击邓本殷的战斗,赵泽勇决定就由桂林师来负责。

之所以选择李宗仁,第一是因为他是广西人,当年主要活动在玉林地区,而玉林地区跟邓本殷的地盘接壤,这次就是要从玉林翻越云开山脉杀入廉州地区,所以地形上李宗仁熟悉,第二呢,邓本殷盘踞的粤南地区山地众多,云开大山、云雾山都在这个地区,所以要进攻这里,就必须进行山地作战,而李宗仁正是这方面的行家。

李宗仁本来在广西就善于钻山,后来在缅甸又跟英国人耗了好几年,有跟真正的列强军队作战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指挥能力,最重要的是,李宗仁显示出了对山地作战的丰富经验和悟性,从他请示组建山地师的报告来看,他现在大概是自治军中山地丛林战最拿手的军官了,不选他还能选谁。

不过李宗仁指挥的桂林师倒不是什么主力师,现在联省十个师,除了自治军第一二三四师建军最早,是绝对的主力外,其他以地名命名的师,像蒙自师、昆明师、南宁师、成都师、贵阳师还有桂林师都算不上主力。现在主力师跟非主力师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力师的火力配备更加强大,有一个直属的炮兵团,而蒙自、桂林等师最多拥有一个独立的炮兵营。非主力师炮兵营有三个炮兵连,一个连火炮数量一般为6门,火炮口径均小于100mm。主力师炮兵团则装备有三十门105口径榴弹炮和十二门门150以上口径火炮,两者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李宗仁对桂林师的训练倒是抓的很紧,也非常严格,完全按照从军校中学到的德国步兵训练大纲来训练士兵,这其实不符合赵泽勇的建军思想,赵泽勇认为军队指挥官的任务是指挥作战,而训练士兵则应该交给训练营来完成。可是一切都是草创,目前各只军队都存在指挥军官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训练士兵身上的事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训练营还没正规化呢,大概当年华盛顿遇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吧,他大概也需要面对把美国农民训练成合格士兵的困难吧。

如果按照民国时期的观念,桂林师就是李宗仁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以后飞黄腾达的根基,对此重视也无可厚非,所以桂林师的训练做的是相当不错的,就连参观过桂林师的德国教官也认为,若论兵员素质桂林师跟主力师差距已经不大的,所缺的不过是有经验的老兵和优秀的中低层军官而已。

这样的部队兑付广东一只地方军阀部队,而且听说还是一只一手烟枪一手步枪的双枪队,赵泽勇还是比较放心的,但是考虑到此次联省只派出桂林师一个师,而邓本殷则拼命扩充了八个师的关系,赵泽勇不但优先将一批防弹衣交付李宗仁,而且还从其他部队给李宗仁借调了三个炮兵营,并且临时从兵工厂仓库中送去了一大批火炮,让李宗仁总共拥有了一百门75步兵炮,另外还有两百多门迫击炮。在用火力弥补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将南宁师调往边境,作为桂林师的后备队,若情况需要,南宁师也需要开进广东进行作战。

第101节 唐生智还是有点作用的第138节 达索第133节 胜败第31节 主持海军(2)第167节 捷克式机枪第70节 胡万整军第51节 编练滇军第58节 联省自治第84节 点将第106节 犁定湖南第135节 全面制裁第40节 张澈的实验第134节 收回特权第5节 入川请愿第68节 很多个‘中’字公司第73节 袭营第7节 给我也来一套第46节 嚣张的海盗飞机第100节 年轮第35节 三分云南第163节 大胜第142节 大战爆发第77节 要发战争财第155节 大胃口第193节 四声叹息第13节 代理县政第121节 猎杀英舰(3)第110节 攻占咸宁第94节 商议第154节 英国人的反击第65节 尼龙出马第115节 军事调动第37节 再见王崇阳第96节 被配角了第212节 新的国家形态(2)第106节 犁定湖南第17节 新军第150节 遭遇战第59节 纺织业先行第47节 独掌滇省第68节 很多个‘中’字公司第3节 事情闹大了第87节 意气风发的蒋价石第21节 防弹衣加火箭弹第35节 徐闻战事第148节 英国老将第80节 出川第79节 三大军阀第29节 钦州军港第44节 海盗航母?第116节 并非冲动第2节 冲突第146节 就是要蛮干第70节 争地第197节 缅甸变局第129节 收回英租界第54节 烈马奔腾第25节 赴欧领奖第14节 三蹦子第165节 意大利救援军第9节 药厂保安队第122节 猎杀英舰(4)第149节 一触即发第162节 总攻打响第36节 一份探勘报告第110节 攻占咸宁第84节 这不是赌第20节 争夺代理权第214节 坑儿的钻石第231节 绝境第202节 局势混乱第236节 山本五十六(中)第115节 军事调动第51节 胡万的干儿子第134节 收回特权第231节 绝境第68节 立宪大计第107节 森林产业第116节 并非冲动第100节 处分第100节 处分第128节 扩军计划第87节 意气风发的蒋价石第30节 主持海军(1)第107节 森林产业第149节 一触即发第52节 福尔贝克第169节 意大利人来了第191节 意大利弃子第44节 海盗航母?第108节 钱是个问题第116节 并非冲动第86节 充实军备第132节 无助的英国步兵第13节 钱臣第86节 心理学家第126节 半壁第165节 意大利救援军第144节 目标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