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猎杀英舰(2)

毛福成是借到了不少炮,一共有一百零三门,可是型号各异,老旧不同。

只有一百零八门炮,却有不下十几种口径,最大的一门八十八毫米,最小的只有三十毫米;制造厂家也有七八家,有美国造的,有德国造的,英国的,比利时的,法国的,日本的,也有国内仿造的。而且普遍有一个特点,太老了,年龄最轻的是,奉节守军的一门德国克虏伯八十八毫米野炮,1989年制造,当年四川编练新军时候的产物。

炮老旧也就算了,可是因为这些都是老古董,都是各个部队的压箱底的东西,炮弹很少,都是常年省下来的,最多的一门有五法,而最少的一门只有一发炮弹了,而且由于这些炮的情况太复杂,几乎就是博物馆中的货色,所以打一发也就少一发,不可能得到补给了,就算在他们的生产商哪里,或许都找不到了。

面对这些一次性火炮,李家英郁闷了一下,还是答应尽量试试。毕竟这次机会十分难得,他们将是第一波面对英国人的中国部队,如果有了战果,自然会名动天下,就算没有战果,也能见诸报端混个脸熟。李家英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毛福成找李家英算是找对了,作为跟刘湘在重庆窝了这么久的一个专业军官,他对三峡附近的地形十分熟悉。几乎没加思索就建议毛福成将狙击英舰的地点悬在巴东县,在县城北一个地方,哪里地形靠山,但是难得是有一块平地,上面还有一些砖石的遗迹。他们并不知道。这里宋代时候还是巴东县城呢,之后才迁到了对岸的新县址。

总之这块地方做炮兵阵地很合适,地面坚固,还有一些灌木掩护。

可惜的是,毛福成弄来的大炮实在是太差了。几门炮打完后没造成对方任何伤害可就难以为继了,没炮弹了。而对方却越打越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只能撤出人马了。

李家英很不满意战果,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武器不行。人也不行,自己在怎么渴望,也是白搭,只能叹气。

毛福成却老成持重一些,说道:“别叹气了,这是跟英国人的首次接仗。没战果也是正常的。如实上报吧,把一些该注意的总结一下,也算是给后面的人帮忙了。”

说完毛福成还下意识的朝下游看去,英国军舰已经越走越远,但是在下游一定有更难缠的对手等着他们,他们不可能一直这么好运。

李家英点点头:“还真的需要总结啊。步兵炮打军舰,跟阵地战真的不一样啊。船只晃动。移动,都给瞄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会写份报告上报的。”

毛福成没能成功给予英国人伤害,自己只是遗憾,可是自己的师长万保邦则有些懊悔啊,觉得自己没能力给毛福成提供更多的帮助,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外战第一战绩可是白白从自己手上溜走了。这就只能便宜后面的人了,不知道唐宇纵赶不赶得上?

此时下游的唐宇纵也担心自己赶不上。

他从湘西出发,一路势如破竹,进军顺利。可是呢,正是因为进军顺利。让他要错过这次攻击英军的机会啊,这可是太可惜了。这是联省军成立以来,首次跟外国军队交手啊。如果能打出名堂,可比掏吴佩孚老窝有成就感多了。

但是自己出湘西时候,由于后勤问题。在常德留了一个旅,进入湖北后,又在襄樊留了一个旅,还有一个旅在河南邓县。这两个旅距离长江的距离都差不多,常德的可以用船进入长江,还比较顺利一路都是顺流。而在襄樊的部队,走汉水的话,要先到武汉。可到了武汉黄花菜都凉了,哪里可有一群狼呢,听说为了等英国军舰,他们都暂时停止了对武汉的进攻,真是没有大局观,真是太不把吴佩孚的部队当回事了。

尽管自己的条件很糟糕,但是在把最近的军队对比了一下后,唐宇纵欣喜的发现,自己的条件反而是最有利的。武汉那边肯定是竞争不过自己的,他们在下游,要沿江逆行的话,时间上来不及,他们肯定选择在武汉附近布阵。

发现这问题后,唐宇纵也立刻行动起来,刚刚还鄙视武汉部队没有大局观呢,现在倒好。他自己也暂时放弃进入河南的进攻计划,将炮兵全都集中起来,南下。目的地为宜昌。不得不说,唐宇纵的运气真的很好,此时在宜昌有他的一批补给,其中有十五门105mm重炮。这本来是运往湖北交给他的部队的,只不过刚刚从成都到了宜昌,就赶上了万县惨案,船队担心危险,就暂时停在了这里。此时正好,不用搬运火炮了,直接炮兵南下即可,否则自己就只可能在荆州堵住英国人了。

而且唐宇纵可不止一路南下,还有一路北上,从常德北上。驻扎常德一个旅,调遣炮兵乘坐船只顺流先进入长江,然后上行争取在最接近三峡的地区设伏,因为过了三峡后,长江江面就越来越宽阔,水流越发缓和下来,此时不利于陆军,而利于水军了。

准备了两路伏击,唐宇纵觉得自己稳坐钓鱼台了,这个功劳肯定不会被人争去了。但是行动却不敢放慢,反而是加紧时间,利用缴获的战马,挑选会起码的炮兵三十名,日夜兼程先是坐船顺汉江而下到达钟祥,接着纵马狂奔到荆门,之后是当阳,直奔宜昌而去。

沿汉江坐船到钟祥用了半天多时间,接着纵马到宜昌又用了十几个小时,之间没有任何停顿,睡觉自然是没有时间了,他们可不是蒙古人可不会在马上睡觉。吃饭也是在马上和船上,有人不适应吃了干粮喝完水后就吐了,对于这些人唐宇纵勒令他们就地休息,其他人继续行军一点不懈怠,总算是赶在了英国人军舰之前到达了宜昌。

无意中唐宇纵这次行军创造了一个记录,步兵行军一日夜两百二十公里,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只步兵如此强悍过,未来也难有。

中国古兵法有云,“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也就是说在古代一次急行军三十里只有三分之二能到。“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一次行军五十里,不提蹶上将军了,算人数也只有一半人能到。“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而一次行军百里呢,一路上不断有人掉队,最后能到的不过十分之一。这还是计入兵法的,自然不是一般的散兵游勇,而是经过训练的部队,甚至是其中的精锐部队。

当然了古代的部队,因为士兵的营养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限制,是不可能达到现代部队的水平的。那么现代部队步兵行军速度呢,有名的靠腿打仗的部队比如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时,杨成武将军说过“打破一昼夜一百六十里记录,走一天二百四,飞夺沪定桥”,这是一个神奇的记录,一昼夜步行一百多公里,而且是边战斗边行军。1945年冬的解放战争中,八路军主力120师358旅8团从归绥攻打包头城,两城相距360华里。部队一路跑步前进,进行了超强度的急行军,经一昼夜零半天时间赶到包头,进入战斗。一次连续18小时强行军360里,达到了每小时20里的高强速度。在之后再也没有步兵超越这个速度了,后来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速度也不过是时速5公里,始终没有超过这个记录。

所以单以行军速度来说的话,唐宇纵确实创造了奇迹,古往今来除了骑马的蒙古人曾经比他快一些外,在机械化部队出现之前,他这个记录大概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了。可是让唐宇纵吐血的是,当他们玩命一般的到达宜昌后,听到一个消息,已经有一只部队在秭归阻击了英国舰队,目前情况不明。

还有人比自己更快,唐宇纵实在是想不出来。

第7节 给我也来一套第48节 检查第7节 给我也来一套第81节 北伐路线第204节 农会和工会第235节 登高必跌重第71节 第一亲信第208节 郁闷的蒋价石第130节 英国出兵第52节 魔鬼训练营第53节 中国式的中国兵第95节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第219节 激烈的发布会(1)第83节 入国党第82节 扶持干儿子第10节 金融战第150节 遭遇战第221节 孙科投降第26节 办报第86节 充实军备第152节 力图全歼第21节 阿比朵儿传奇第64节 姐姐美吗第9节 四大龙头第202节 局势混乱第40节 张澈的实验第146节 就是要蛮干第79节 三大军阀第75节 选举出官科举出吏第90节 运输压力第9节 药厂保安队第124节 外交斗法第12节 练兵第55节 建设钦州港第43节 普小洪的末日第35节 徐闻战事第41节 有海盗?第111节 西线突进第103节 矛盾重重第163节 大胜第100节 年轮第59节 纺织业先行第61节 惩恶扬善第106节 犁定湖南第47节 独掌滇省第145节 主动出击才是王道第89节 贵州请愿第100节 处分第59节 广西自治第207节 北伐结束第92节 廉价承揽合同第79节 三大军阀第78节 航母消息第59节 纺织业先行第71节 交战第49节 第二次粤桂战争第220节 激烈的发布会(2)第96节 中粮公司第131节 不同兵种的竞争第93节 十艘航母第163节 大胜第43节 普小洪的末日第1节 穿梭门第28节 去做特使第168节 瓜分河南第77节 要发战争财第51节 胡万的干儿子第86节 心理学家第30节 主持海军(1)第36节 一份探勘报告第79节 钦州港通车第109节 汀泗桥战役第96节 中粮公司第54节 烈马奔腾第112节 武汉大战第165节 意大利救援军第70节 胡万整军第8节 平川第35节 徐闻战事第230节 二次轰炸第166节 李宗仁北上第68节 立宪大计第4节 种子公司第14节 借枪第8节 平川第100节 年轮第56节 休假也不能闲着第146节 就是要蛮干第162节 总攻打响第79节 三大军阀第98节 龙头计划第17节 蒙自道尹第73节 袭营第72节 我爱中国第12节 哈雷崛起第84节 这不是赌第45节 跳弹第222节 我不是阿斗第67节 中糖公司第18节 张澈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