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初九出去打听春九娘的消息。

南风也没闲着,开始出去寻找合适的买家。虽然孙吉祥大包大揽地将寻找珍珠买家的事情大包大揽了,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商人,肯定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南风这两天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西市和食街。寻找珍珠的买家肯定要在最热闹、商铺最集中的西市,而想了解昌京、打探消息,那自然是食街了。民以食为天,酒楼、饭馆自然都是各类消息的集散地,也是打探消息的最佳场所。

南风在外面逛了两天,合适的买家没有找到,八卦倒是听到了不少。南风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无忧长公主慕容清歌和新任皇城司指挥使宁千帆的绯闻逸事,听得南风直咂舌,这可比南越的宫斗精彩多了。

从这两天在昌京的所见所闻就可以看出,这北祁人活得可比南越人自在多了,特别是北祁的女子,相较南越女子的憋屈,那可真是潇洒肆意多了。

在南越,只听说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在北祁,女子虽然名义上不可以三夫四夫的,但私底下,委身几个男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没有伪善的卫道士强迫女子从一而终。

北祁女子不太在意名声,通常都是怎么快活怎么来,而北祁的民风比较开放,男性也习惯了女子的独立与自主,所以社会风气对女子也是越来越宽松,女性在北祁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南越相反,北祁的女官逐年增加,其中不少还占据了高位,越来越多的女性,站上了北祁的政治舞台。

而这一切,与北祁的一位女性有莫大的关系,她就是北祁的无忧长公主慕容清歌。

与南越德荣帝从众多皇子中杀出重围登上皇位不同,北祁皇帝慕容九州是北祁先帝的独子,所以生下来就是太子,后来又顺理成章接了皇位成了皇帝。

北祁是马背上的民族,民风彪悍,但这位隆昌帝却是个另类,不爱骑射,偏偏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与更爱骑射打斗的德荣帝,倒像是换了个儿。

隆昌帝不但爱好偏文艺,性子也是温和,不像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皇帝,倒像是个温文尔雅的先生。隆昌帝继位九年,皇帝的位子做得还算安稳,每日诗词歌赋也能将皇位做得稳稳当当,一是因为隆昌帝虽然心思不在政事上,但眼光独到,知人善用,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加上他老爹给他留下了几个忠心耿耿的老臣子,隆昌帝性子好,别人的话也能听得进,算得上是从善如流;二是隆昌帝虽然是个好性子,但有个很强势的姐姐,也就是无忧长公主慕容清歌。

隆昌帝刚登基的时候,年纪还小,文丞倚老卖老,武将惹事生非,是慕容清歌下嫁比自己年长了十余岁的靖德大将军,稳住了武将,又用铁血手腕震住了文丞,这才让隆德帝坐稳了江山。

朝堂安稳后,慕容清歌倒也没想把持朝政,奈何这个皇弟实在对朝政没啥兴趣,见皇姐揽过了烂摊子,又着实干得不错,于是干脆两手一摊,做了甩手掌柜,将朝政之事大部分交由慕容清歌处理。慕容清歌就这样半主动半被动地接过了朝政。

朝政繁忙,占用了慕容清歌大部分的时间,加之慕容清歌强势,靖德将军的脾气也不太好,都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又不耐烦解释,两人的误会越来越多,矛盾也是越积越深。后来靖德将军还干了一件蠢事,要纳一个寡妇做妾,北祁民风开化,并不介意寡妇再嫁,将军要纳个寡妇,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这时,慕容清歌与靖德将军的感情也基本破裂,根本不在乎他纳不纳妾。谁想在对待寡妇这件事上,慕容清歌一反常态,坚决反对靖德将军纳这个寡妇,并派人教训了这寡妇一顿,这彻底激怒了靖德将军,干脆将这寡妇纳做良妾,狠狠打了慕容清歌的脸。

到了这时,慕容清歌反而冷静了下来,干脆利落地和靖德将军和离。这靖德将军也是奇怪,他纳妾的时候,就应该预见到了激怒慕容清歌的后果,却还是做了,原本以为他对和离是乐见其成的。却不想慕容清歌提出和离后,他却死活不同意,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慕容清歌决定的事情,再无更改的余地,靖德将军再不乐意,两人最终还是和离。小皇帝一个不高兴,替长姐出气,将靖德将军罚去边关守卫疆土,且只准那良妾一人随行,言明等长公主消气了以后才可以回来。

但慕容清歌似乎根本没有生气,和离后她就彻底放飞了自我,忙于政事的同时,开始豢养面首,甚至还和朝中有些大臣有了暧昧之事。但因慕容清歌暧昧的对象都是未婚之人或是鳏夫,所养的面首也都是心甘情愿入府,从未有强迫之意,所以长公主豢养面首之事,虽然有非议,但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出来。更何况慕容清歌有个极其护短的皇弟,胆敢弹劾长公主的官员,不是被降了职,就是被发配去了穷乡僻壤,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对长公主的事情说三道四了。

慕容清歌帮助隆昌帝处理政事,隆昌帝帮助长姐处理她的私事,这种和谐互补的关系在隆昌帝大婚后,因为一个女人,慢慢有了改变。

这个女人就是隆昌帝的皇后官小意。官小意是北祁太傅官天明的嫡长女,官天明是先帝的老师,也是先帝留给隆昌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小意也是先帝钦点的皇后人选。官小意从小就被当做皇后培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也长得标志,是个不择不扣的美人。

隆昌帝继位三年,坐稳了江山的隆昌帝大婚,十九岁的慕容九州迎娶十六岁的官小意。两人婚后琴瑟和鸣,恩爱异常,隆昌帝对朝政就更不关心了。

但与隆昌帝醉心诗词歌赋不同,皇后官小意对诗词歌赋更多的是一种技能,而非爱好,虽然她在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内心其实并不喜欢,也不认同皇权旁落。在劝说夫君还政未果后,便开始自己插手朝政。

开始只是礼部等闲职部门,后来手便越来越长,在父亲的支持下,慢慢将手伸向了吏部等要害部门,自然与掌管政事的慕容清歌起了争执。

皇后与长公主起了争执,隆昌帝的态度很关键。隆昌帝从善如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就是耳根子软,作为皇后,与隆昌帝相处的时间比长公主要多得多,所以,隆昌帝虽然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很明显地偏向了皇后官小意。

有了皇帝的支持,加上父亲的暗中支持,官小意也着实风光了一阵。奈何她在政治上虽有野心,但能力却跟不上她的野心,慕容清歌以退为进,任由官小意折腾。结果就是官小意接连在几件事上犯错吃瘪,慕容清歌又很轻易地将分出去的权利收了回来,还狠狠给了官小意一巴掌,让官小意以后再也不敢轻易插手政事。

长公主和皇后的权利之争,以长公主的大获全胜告终,这种局面一直延续数年,直到数日前,宁千帆横空出世,官小意才终于扳回了一城。

慕容清歌倒是很佩服宁千帆,官家子弟,居然在南越潜伏了六年,期间源源不断地送来了各类情报,特别是近几个月,情报质量明显上升,很多涉及南越政治、军事、商业的高度机密,甚至还提供了南越在北祁的细作名单,让南越在北祁的情报网几乎被连根拔起。

最厉害的是,宁千帆还伪造了交子的印制模具,虽然后来因为伪造模具的工匠反水,假模具被发现了,还被大理寺顺藤摸瓜,将宁千帆在南越的情报网也一锅端了,宁千帆不得不回北祁。

但慕容清歌还是觉得宁千帆很厉害。她的想法实在太过大胆,而且居然差点就办成了,不能不说这宁千帆是个天才,更是个实干家,化腐朽为神奇,敏锐、大胆、细致,几乎具备了慕容清歌所看重的所有优点。如果她不是官小意的人,慕容清歌相信,自己一定会重用她,只可惜——

就是这个宁千帆,从慕容清歌手中抢走了皇城司都指挥使的权利,慕容清歌都没法反对,因为宁千帆这六年的业绩实在是太出色,而且将自己生死度外,慕容清歌有什么理由反对?

宁千帆是官小意的奇兵,打了慕容清歌一个措手不及,失了一城。这还是其次,关键是官小意从此多了一个老谋深算,行事大胆,不拘常理的军师和马前卒,而且这马前卒不惧生死、不计成本、还能静得下心来,任谁有这样一个帮手都是如虎添翼,多这样一个敌人,都是寝食难安。

以上是南风根据这两天听来的八卦,综合殷明杨给自己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推测与大胆想象,描摹出来的慕容清歌与官小意之间的博弈大戏,南风觉得就算有偏差,大致应该也是差不了多少。

有人就有纷争,有女人参与纷争,便又多了几分绯色,这北祁,也是不太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