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键时刻有人要掉链子

1890年10月,在地方政府和洋人工程师的努力下,琼州府昌化铁矿终于挂牌营业了。已探明的铁矿就在昌化县城东50里,挨着石碌河,矿石质量非常好,而且埋藏很浅,适合露天开采。

昌化县人口并不稠密,主要是当地驻扎的兵勇和一些大陆移民。但是周边都是黎族聚居的地方,山高林密。当地的黎族靠打猎、捕鱼和采集为生,非常贫穷,在这里开矿,正好可以雇佣当地的山民,获得的工资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刘芾刚开始也打算用机械采矿,不过遇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机器是怪物,会扰乱他们的生活,破坏他们的风水。

无奈,刘芾只好采取人工的办法,铺上小铁轨,用人力或者畜力拉矿车,由石碌河装船,顺流而下,进昌化江,再由昌化县城南的入海口入海。由于原来的昌化码头很小,不能停靠万吨船舶,刘芾还得一边建矿山,一边建码头,折腾到1891年7月,才算正式开采,码头也能停靠3万吨的海轮了。

随着石碌的优质铁矿源源不断的运往台湾,基隆的炼钢厂终于可以吃饱了,由于有了张之洞这个关系,基隆产的铁轨也打入了清朝的市场。刘芾还在基隆附近,开辟了很大一片荒地,专门存放各种资源,用不完的煤、矿石等被堆放在这里,形成一个个小山包。

护厂队今年第四次扩招,新招的2000名新兵被打散,和老兵混编。原来的训练基地已经容不下这好几千人,刘芾在基隆北面和西面又开辟了2个营地,和原来营地一起,把基隆的北、西、南三面包围。

基隆研究所在今年仿制出了一种新型半自动步枪,弹仓10发,自动上弹,发射7.62口径子弹,射程超过800米,有效射程也在300开外。通过几次修改和试制,最后定型为AK-01式步枪。这种步枪和子弹只在研究所下属的小型枪械厂里小量生产,产量不高,每月100支左右,部分装备给了护厂队里的骨干,普通的护厂队员,用的还是1887委员会。

造船厂承造的几条小型巡逻船已经下水,现在正在按照刘芾的命令,集体攻关鱼雷快艇和潜艇。

鱼雷快艇刘芾的设想是用水翼艇结构,这样能在动力不是很总的情况下也跑出很快的速度。水翼艇这个东西刘芾前世也坐过几次,大概的摸样倒是知道,不过到底水翼的形状、强度、角度啥的都要慢慢试验。

潜艇的进度并不理想,刘芾提出的双层耐压壳体还在试验,通气管技术也没有太大进展,总之一句话,短时间内潜艇还没希望。

大型的船用柴油机组和电动机组正在仿制中,由于有了原型机可以参考,进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前几款不合格产品的参数,都已经远超现在的任何一款同体积的发动机。不过研究所和造船厂的人还不满意,因为参数离原型差的太远了,如果连模仿都模仿不像,也太对不起高薪高待遇了。

鱼雷的研究到是有了突破,由于炸药威力的提高,鱼雷口径已经从533MM降低到了450MM,更轻的体重,对发动机的要求就降低了,更能提高航速,虽然没有原型可供研究,不过刘芾带来的一本《舰船知识》里,介绍了一战前的热动力蒸汽瓦斯鱼雷的大概原理,研究员们根据这个文章,模仿出一种热动力发动机,使鱼雷的航速能达到35节,但是航程还比较短,只有1000米。另外就是仿制德国的触发器还有些问题,有将近30%的鱼雷击中目标而不爆炸。

水雷的研制一直一帆风顺,从仿制德国锚雷开始,慢慢的替换了炸药系统,电打火系统和触发系统,使得新型锚雷比原型更小、威力更大、触发更准确。现在已经开始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被刘芾命名为“海胆”的新型锚雷,年产5000颗左右。

水上巡查队终于有了可供训练的船,自产的几艘近岸小艇虽然没什么武装,不过作为训练也勉强够用,为了尽快的让这些水兵苗子快速成长,刘芾把他们分批的弄到“海伦娜”航运公司的船上,不仅跑琼州府拉矿,还远航旧金山等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为基隆港运送各种物资。

剩下的巡查队员则轮流用3条美国霍兰2型潜艇进行潜航训练,虽然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已经可以安全的潜航出港,并用鱼雷模拟攻击靶船。

1891年年底,一个突发的噩耗吓坏了刘芾:他的老爹刘铭传中风了。本来刘芾琢磨着一切都上了正轨,再忍个2年估计自己就能自保了,谁想到千算万算没算到老爹的身体上。刘铭传今年才55岁,在后世这个年纪没什么,但是在清代就已经算高龄了。

扔下所有工作,刘芾赶紧跑回台北去看望老爹。躺在床上的刘铭传右边半个身子已经不太灵便了,说话也有些含糊,但是脑子还明白,看到刘芾来了,让丫鬟扶起半个身子靠在靠枕上。刘芾坐在床头的凳子上,端起茶水送到老爹面前。

刘铭传用左手接过茶水,没有喝,直直的看着刘芾,过了一会才含糊的说道:“老三啊,爹的身体不成啦,我准备上折子乞骸骨。”

“爹啊,您的病没事,我去请洋人大夫给您看看,保证能。。。。。。。”刘芾听说刘铭传打算退休,心里一咯噔,赶紧出言安抚,但是刘铭传抬手打断了刘芾的话。

“你两个哥哥都在京城,也都是有官身的人了,你弟弟还在读书。唯独你经商。但是你做的太大了,还孤悬海外,如果我一走,我怕你惹上麻烦。就你身边那些洋人,别人不一定能容得下啊,我想和你商量商量,如何处理台湾的产业。”

“处理?您是打算把这些产业卖了?”刘芾听完刘铭传的话,有些意外。

“可以慢慢的转手给别人,或者分散迁回咱们老家,没有我看着,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在这里。”刘铭传慢慢的解释。

“爹,我这几年干的如何?”刘芾知道刘铭传是好心,他老爹是怕下一任巡抚容不下他,也难怪,刘芾弄的太大了,光洋人就有近千人,工人好几万,整个基隆港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大城,规模比台北府城大好几倍。每年的收入不知道,但是每年的支出几百上千万,除了自己老爹,换任何一个人,也不敢让他这么折腾。

“如果你年长几岁,再去官场锻炼几年,一点不比李合肥差,只可惜啊,爹的身体帮不上你了。”刘铭传非常遗憾的说。

“我这些产业您觉得谁能接的下来?接下来谁能干好?”刘芾又问道。

“这个可以慢慢商量,我走以后,你也不能马上离开这里,总要安排好才放心。”刘铭传没听出刘芾的意思。

第69章 坑人的矿业公司第57章 飞机很重要第43章 自家后院(二)第8章 哭泣的爪哇岛(一)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7章 新药第24章 冰箱第70章 建国(二)第113章 检查南铁港第14章 西部大开发(三)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37章 新年新攻势第12章 黑完美国黑法国第6章 再次谈判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05章 博弈(二)第148章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第47章 纽约证交所第31章 伦敦上空的鹰第37章 空袭新加坡港(二)第80章 攻心战第31章 南北日本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40章 不好的预感第108章 新矿工第115章 市长的忠告第38章 水陆并进第48章 西海岸我来了第7章 爪哇第18章 空袭第56章 信还是不信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岛(四)第41章 未雨绸缪第15章 机群第9章 雪花电冰箱第70章 外籍军团第26章 高速发展的台湾第76章 贵族第141章 护士第6章 再次谈判第44章 不是兵员的素质是装备的差距第81章 深入第147章 危险且**的一夜第44章 英国支援舰队第11章 矿山加铁路,谁也挡不住第51章 去棉兰老岛练兵第55章 看戏的都是傻子第15章 她家乡的葬礼第67章 联邦有的是铁第142章 车祸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3章 救了个国际友人第14章 内田的打算第36章 衰落的德国第5章 上当了第7章 日本种植园第26章 流感,还是西班牙的第78章 电视转播第15章 苦日子要来了第16章 英法德宣战第44章 革命(二)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70章 99年的坑人证第26章 流感,还是西班牙的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19章 全民战争第74章 皇帝第65章 夜间空袭第9章 遇袭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49章 美国对菲政策第9章 雪花电冰箱第51章 去棉兰老岛练兵第48章 西海岸我来了第81章 战争的准备第12章 波兰这只风箱中的老鼠第4章 闯关第34章 伏击改追击第6章 硝烟的味道第32章 奥运会第62章 登陆越南(四)第1章 印尼的排华运动第26章 三路并进(四)第26章 冲锋队第55章 反击(二)第30章 《凡尔赛合约》第68章 溃败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47章 民国(三)第73章 运河与南美洲第47章 大卫的三封电报第107章 西澳矿区第51章 鱼雷攻击机第26章 冲锋队第57章 情报工作第2章 登陆难第29章 高歌猛进第39章 海上没啥悬念第67章 核反应堆第62章 布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