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佛道之争现端倪

在当今的修行界中,道门一家独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儒门虽然在俗世庙堂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依附于朝廷,名士大儒纷纷为官出仕,却又难以撼动皇权,只能匍匐在萧氏一门的脚下,被人笑称是断了脊梁的家犬,再无大楚年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巍巍气象。

玄教在大楚末年盛极一时,宛若今日之道门,当时三教之一的儒门就是在玄教面前轰然崩塌,从此四分五裂,至今也未能恢复元气。

不过盛极而衰,在那场逐鹿天下中,玄教败于佛道两家的联手,后建铁骑也被大郑太祖皇帝驱逐出中原,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自此之后,玄教和后建只能偏居一隅,再无当年之鼎盛气象。

及至大郑末年,玄教更是闹出教主身死后五大长老各自为政,间接导致后建五王之乱的闹剧,也幸好有完颜北月和慕容玄阴横空出世,一人统一后建,一人整合玄教,这才多少有了点中兴气象。

至于剑宗就更不用多说,上官仙尘死后便一蹶不振,险些被道门灭门,能够留下一线香火已然是万幸。

在当世宗门之中,不说胜负,只说面对道门有一战之力的,数来数去也就只剩下一个佛门。

千年以降,绝大多数时候,佛门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在历次天下大变中,佛门受到的影响小之又小,但不敢豪赌就不能豪取,佛门也因此始终难以像道门或是玄教这般,真正登临天下。

说起道门和佛门的关系,很是复杂,两者之间若即若离,即是对手也是盟友,当年无论是面对大楚朝的儒门还是后建的玄教,两者都能联手抗敌,可一旦败退强敌之后,他们又要互为相争,一场佛道之争自佛门西来至今,已经断断续续绵延两千年。

道门有五殿十二阁,有八脉九峰,有天师府,有遍布天下的众多分支道门。

与之相对,佛门有三寺六院,有三大祖庭,有同样遍布天下的各大佛寺,只是位于宝竺国的金刚寺和位于漠南草原大雪山的摩轮寺已经自立门户,所以现在的佛门只剩下一寺六院,三大祖庭中的宝竺祖庭也被金刚寺占据,使得佛门在佛道之争中愈发力不从心,尤其是定鼎一战之后,道门因助萧皇夺取天下而大为兴盛,佛门就只能一退再退。

毕竟对于当年的萧皇而言,道门是雪中送炭,佛门只是锦上添花,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道门祖庭位于东南之地,于是佛门就全力收缩至东北,道门派遣镇魔殿行走世间,佛门不得不创立八部众以图自保。

八部众取自佛祖的八部天龙护法之说,分别是天、龙、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阿修罗、摩呼罗迦,其中以天、龙、阿修罗三部实力最为雄厚,有四位金身罗汉。

罗汉果位是佛门的说法,其上还有菩萨果位和佛陀果位,分别是对应道门的地仙境界、神仙境界和天仙境界。

四位金身罗汉也就是四位十二楼境界以上的地仙境界大高手。

四人分别是天部的帝释天和大梵天,龙部的龙王,以及阿修罗部的大阿修罗。

张无病曾经是龙部龙王,在四人中境界垫底,张无病卸任龙部龙王之后,佛门又推举出一位新龙王,而这位新龙王则一跃成为四人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号称天龙八部,八部之主。

当日这位新龙王受秋叶之邀神魂出游万里,观战于东海碧游岛,事后他曾对秋叶直言,“贫僧生来好斗,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领教镇魔殿第一大执事太乙救苦天尊的仙道剑。”

对此,掌教真人只是大度地一笑置之,并未答复。

秦穆绵望着年轻僧人,轻声道:“龙王亲自驾到,由不得我不重视。”

僧人作拈花状,指尖有一朵通体呈琉璃之色的小花,笑问道:“秦施主可还识得此物?”

秦穆绵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抹追忆之色,“是秋月给你的?”

佛门祖庭中有一株佛陀亲手所植的菩提树,菩提树百年一开花,花期仅有一个时辰,时辰一过,立时凋谢,若在凋谢前将其采下,然后以佛法和经文加持,便可制成名为宝色花的法器。

至于秋月,则是能与秋叶并称一时的佛门高僧,当年有天下三秋之说,分别是道门的秋叶,佛门的秋月,以及摩轮寺的秋思,秋月和秋叶分别作为佛道两家的代表人物,曾经在还未改名为帝都的东都有过一场争斗。

那场争斗的最终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此时还籍籍无名的萧皇得了一场天大的机缘造化,其中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各路高人连番出手,秋月自付不是秋叶的对手,于是就邀请当时栖身于秋台的秦穆绵联手抗敌,而报酬就是这朵宝色花。

一朵宝色花,对于当时不过是人仙境界的秦穆绵来说,自然是一件很不错的法器,可对于今日的秦穆绵而言,那就可有可无了,只是其中的情分很特殊,套用佛门的话来说,此乃当年一桩未了因果。

龙王轻声道:“此物正是方丈要贫僧转交给秦施主的。”

方丈,佛门之首。

在佛门之中,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僧侣有着不同的称法。刚刚入门的被称为“沙弥”,经过传法并受戒后,就被称为“比丘”,再经过一段时间,没有在寺内担任职务的僧侣就被称为“清众”,在寺内负责各项工作的僧人被称为“执事”。

只有德高望重的僧侣才能被称谓和尚,许多妇人平时上香时将小沙弥称呼为小和尚,实则是一种恭维,也正因如此,秦穆绵将龙王称之为和尚,其实没有半点轻蔑意味,反而是颇为尊重。

至于再往上,那便是院堂一级的僧人,即堂主、后堂、西堂、首座,首座地位最高,类似于道门的殿阁之主,位高权重。

除了各大首座之外,还有各地的佛寺之主,一律称为主持。

一寺之主可称主持,却不可称方丈,方丈乃是从诸多主持中推举出来,经过升座晋院仪式之后,方可称为方丈,统御佛门,其地位堪比道门之掌教。

道门掌教秋叶。

佛门方丈秋月。

不是宿敌胜似宿敌。

秦穆绵的脸色略微缓和几分,“你带了件六十年前的旧物来见我,用心良苦啊。”

龙王笑道:“六十年前,您与方丈是盟友,六十年后,您跟道门之间,您别忘了,当年道门是如何过河拆桥的,不但不认你与道门老掌教的那段师徒情分,还要将闻香教赶尽杀绝。

秦穆绵盯着他,缓缓问道:“你想说什么?”

龙王直截了当道:“贫僧想与秦施主联手一次,将道门从这锦绣江南赶出去。”

秦穆绵冷笑道:“赶走一个道门,又进来一个佛门,江都还是江都,我白忙一场,你说这样的事情,我会做吗?”

龙王脸上微笑更盛,“秦施主当然不会做,可如果贫僧许诺将道术坊让给施主呢?”

秦穆绵挑眉道:“你能做主?”

龙王道:“临来时方丈亲自面授机宜,江南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贫僧做主。”

.y最s新y章=节d;上w酷)*匠0t网◎8

秦穆绵沉声道:“即便你能做主,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别说什么佛家普渡众生,若是佛门中人个个如此慈悲为怀,怕是这天底下早就没有佛门二字了。”

年轻僧人微笑,“贫僧想要让江都归于施主,让江州归于我佛,秦施主,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第九十六章 你可会厌憎于我第十五章 家狗何必笑野狗第十五章 见大都督赵师傅第二百五十章 张雪瑶言慕容萱第一百七十五章 立秋十天遍地黄第七十四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定能否胜苍天第九十五章 一点浩然快哉风第十二章 知南北游即是缘第七十五章 有师妹姓吴名虞第三百二十九章 九天上以一敌二第二百零四章 半江月谁家之物第五十九章 非佛非魔非神仙第一百三十四章 万石园中说长短第六十二章 巨鹿五家说规矩第三十九章 一枚铜钱两念头第六百三十七章 金光寺中母女言第十四章 欢喜无量观世音第五百一十二章 活着才能得逍遥第六章 暗卫二都督齐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间相顾而言第六百二十章 一剑拦路借头颅第三百三十六章 气运如火都天印第七十九章 过江龙和地头蛇第八十八章 大军动道门现身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尸化身归一体第八章 定后军同处一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圣堂佛门辩高低第四十五章 大真人三六九等第四十七章 三女子三分江都第五章 虚虚实实反其道第三十八章 雪中两女子而言第三十八章 只手遮天定输赢第九十一章 一剑斩却十八楼第七十六章 万钧重担一肩扛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人一猫相顾言第四百七十三章 雪中酌酒道辛苦第五十九章 何谓之见神不坏第五百五十章 拳通造化如有神第六章 暗卫二都督齐至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骑满万不可敌第三十五章 甘泉宫宴饮十人第九十二章 道门秋叶今到此第四百六十一章 汉水畔一人两言第六百零四章 遥想重回碧游岛第十九章 成败输赢在今夜第六十四章 春宵一夜鱼龙舞第六百零五章 碧游岛上莲花峰第二百五十四章 已是吃剑宗的饭第八十六章 有四字雄关如铁第五百一十七章 囚牛观中再交手第六章 不知先生无恙否第五十五章 生死一线命垂危第六百零七章 崇龙观灭门之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完颜北月字玄阴第三十二章 李紫剑手握紫剑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生百岁也是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传法般若金刚经第六十七章 年轻四俊赵廷湖第九十三章 谋两人神来之笔第七十七章 见三个徐娘未老第二百三十章 师徒宗门和父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剑在手气不退第四百八十八章 老人有一座法相第五章 跳出井口看天下第六百三十七章 金光寺中母女言第六十八章 一只钱囊两壶酒第十章 家家都有难念经第七十四章 终生群像分九等第五章 跳出井口看天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现异象证长生第三百四十三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二十章 秋雨夜父子言谈第四百二十四章 言语交锋如刀剑第二百八十二章 竹林之中四人言第四百九十九章 夫妻二人赠一礼第二十一章 双剑师恶客登门第七十章 一人一剑即剑宗第七百零三章 一甲子春去秋来第二十六章 大真人法天象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此乃天人不漏身第九十四章 大丈夫提三尺剑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雪时节又逢君第四百五十八章 道观之内藏大阵第三十章 三尺无敌八门锁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人在南一人北第二十九章 风雪如晦棋收官第三十三章 呼风唤雨神仙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替天行道天雷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宝殿内汇聚一堂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剑破雷池大阵第六章 逆转阴阳似鬼域第三十五章 青锋颤鸣不大平第四章 埋葬希望和野心第二章 公子姓徐一声慢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不速之客到访第五十七章 一剑入城穿心过第六十九章 鬼王宫初现峥嵘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己之力转乾坤第四十章 御苑宴饮巷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