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剑宗四代两起落

其实张雪瑶说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可以简单归结为剑宗的崛起之途。

道门最初的三清大真人在日后被尊称三大道君,位列众祖师之上,居于道祖之下,剑宗祖师即是上清大真人,也是上清大道君。

如果将剑宗划分为四个时代,大致可以分为起初的上清大道君时代,最为鼎盛的上官仙尘时代,夹缝中求生存的公孙仲谋时代,以及当下初显中兴希望的徐北游时代。

上清大道君时代由上清大道君立宗起始,至许麟为止,绵延近千年,虽然持续时间极长,但这段时间中的剑宗却大体维持着一成不变的态势,那就是偏安于东海三十六岛,致力于在卫国发展根基。

到了许麟为宗主时,卫国已经是剑宗的囊中之物,卫国五大世家的子弟多为剑宗弟子,两者共为一体。有了足够的底蕴本钱之后,许麟顺理成章地生出了眺望中原的心思,于是剑宗联手同样不甘偏安东南一隅的道门,开始暗中谋划布局,镇魔殿和剑气凌空堂也就是在那时开始发展壮大。

可以说许麟是上清大道君时代向上官仙尘时代的一个重要过渡,此时的剑宗不逞一时之快,行动克制,目标明确,正如今日的鬼王宫,出手即是有所谋求,甚至可以与道门虚以为蛇,因此很快就成为让其他宗门生畏的后起之秀,但那时候的剑宗仅仅是希望能在天下之间有自己的声音,而非像道门的千年复兴大计那般志要登临天下。因此,此时的剑宗和道门并无太大矛盾冲突。

只不过地位骤然拔高后,剑宗内部发生了巨大改变,以上官仙尘为首的少壮派开始抬头,他们反对许麟的保守,跃跃欲试地想要争取中原的一席之地,随着上官仙尘的逐渐崛起,首徒和宗主之间的矛盾愈发不可调节,最终发生了那场弑师之战。此战结果是许麟身死,上官仙尘正式升座剑宗宗主,剑宗开始进入上官仙尘的鼎盛时代。

平心而论,上官仙尘于剑道而言,的确无可指摘,可是作为剑宗宗主而言,却未必如此。

刚愎自用的上官仙尘成为剑宗宗主之后,立刻抛弃许麟“徐徐图之”的策略,说出了那句日后名动天下的豪言,“恃三尺青峰,当横行天下”,由此引出了上官仙尘渡海登岸屠灭龙城等数个宗门之事,此时的剑宗由积蓄实力转为心向天下。

但上官仙尘这种凭借武力欲要在中原分一杯羹的做法,自然而然地遭到了道门的反对,在击杀摩轮寺寺主和玄教教主之后,剑宗和道门这对一起藏于幕后算计他人的“黑手”终于反目,上官仙尘大战道门掌教紫尘,剑宗第一次败于道门之手,这才有了上官仙尘二十年内不得踏足中原半步的约定。

二十年后,上官仙尘应大郑神宗皇帝之邀前往东都,平定萧煜叛乱,而此时的道门则是站在了萧煜一边,剑宗和道门再一次站在了对立面上。

于是就有了那场震动天下的太庙之变,大郑神宗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于太庙祭祖祭天时,萧氏父子在道门的支持下发动太庙之变,扶持大郑皇室的剑宗与支持萧氏的道门直接交手,上官仙尘单人单剑连斩三位峰主,最后惜败于道门掌教,同时也是剑宗第二次败于道门之手。

此时的剑宗虽然连败两次,但并未伤筋动骨,而且纵观剑宗上下,看似是上官仙尘一意孤行,实则是剑宗选择了上官仙尘。

正是因为这份剑宗的意志,剑宗在连续失败两次之后,仍是没有选择收手,而是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

如果说道门和剑宗的前两次交锋,只能算是小规模的局部争斗,那么接下来的第三次交锋,则是全面开战,且不死不休。

道门老掌教紫尘飞升之后,上官仙尘也随之踏足飞升境界,只是他选择暂不飞升,而是选择以在世神仙之姿态睥睨世间,号称一人即半个剑宗,甚至让经历了一场青尘叛宗而元气大伤的道门都不得不暂避锋芒。

剑宗由此登上巅峰。

可即使如此,在挟大势而来的萧煜和道门面前,上官仙尘仍是孤木难支。

人力不敌天数,上官仙尘扛过了天劫,却没能扛过萧皇的天子之剑,最终还是身死道消。

豪赌才能豪取不假,可更多时候豪赌也意味着输一次便是倾家荡产。

上官仙尘死后,剑宗满盘皆输,卫国和三十六岛失守,剑宗与道门的第三次交锋以剑宗彻底失败告终。至此,上官仙尘时代结束,道门“叛徒”剑宗被彻底剿灭。

大齐立国后,道门和朝廷的矛盾逐渐显露,道门自信认为已经彻底铲除剑宗,剩下的些许余孽不足为虑,于是不再注意剑宗,而是将精力转移向朝廷。

不过令道门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剑宗余孽”公孙仲谋就像一颗种子,在朝廷和道门两座大山对峙的缝隙间,已经悄然生根发芽,而且还在顽强生长。

由此,剑宗进入公孙仲谋的复兴时代。

论剑道修为,公孙仲谋不如上官仙尘,可要是论合纵连横的权谋之道,上官仙尘不如自己这位弟子远矣。

公孙仲谋逃出碧游岛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可他硬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剑宗再次出现在道门和朝廷的视线中。

与曾经的剑宗相比,此时的剑宗就像一株君子兰,当种子破土而出时,收敛了剑宗以往所有的锋芒和戾气,只剩下淡淡的幽香。

公孙仲谋由此被誉为“天下无人不识君”,相较于上官仙尘曾经说过的霸道言语,公孙仲谋的言辞就要平淡许多。

使我有三尺立锥之地,安能有今日之无人不识。

公孙仲谋时代整整持续了五十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新的剑宗,直到碧游岛一战,公孙仲谋战死,由此公孙仲谋时代结束,而他在临死前传位于徐北游,则是让剑宗进入了第四个时代,也就是现在的徐北游的中兴时代。

当然,现在谈及中兴二字还为时尚早,徐北游更多还是继承公孙仲谋留下的遗产,而非独立开拓,不过随着道术坊归于剑宗之手,剑宗已经有了几分中兴气象。

在公孙仲谋时代和徐北游时代之间,同样有一个过渡人物,那就是张雪瑶。

只是徐北游与张雪瑶之间的交接过程并非上官仙尘和许麟之间那般血腥,大致经历过三件事,分别是慕容玄阴入江都、太乙救苦天尊入江都,以及张召奴入江都,慕容玄阴入江都时,徐北游只是个看客,大事小情都由张雪瑶做主,待到太乙救苦天尊入江都时,徐北游则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挽狂澜于既倒,此后的徐北游就有了与张雪瑶平起平坐的资本,再到张召奴入江都时,几乎成了徐北游一力主导,由此张雪瑶正式交权,退居幕后,剑宗完全进入徐北游时代。

徐北游的理念与师父公孙仲谋不尽相同,与师祖上官仙尘更是大不相同,倒是与太师祖许麟不谋而合,归结起来无外乎四字,借势顺势,徐徐图之。

上官仙尘付诸武力,过刚而折,徐北游没有这个资本,所以说大不相同。

公孙仲谋意图在朝廷和道门之间找到平衡,徒劳无功,待他想要彻底依附于朝廷时,却是为时已晚,所以说不尽相同。

徐北游要走的是一条完全借势于朝廷的道路。

以目前情形而言,他的帝都之行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

第三百八十七章 剑仙翻手间破阵第二十一章 双剑师恶客登门第七十六章 国有二龙不相见第四百零二章 苍苍者化而为白第五章 虚虚实实反其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来自奥古斯都堡第五百九十一章 仗剑当空急急去第三百九十一章 冬未至却已落雪第六百一十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三百八十二章 久不饮血今开锋第八十章 辈分很高的疯子第五十七章 以一敌八又如何第六百七十二章 何谓是玄门正宗第一百六十九章 慕容先生和夫人第七十二章 上官氏和九原城第三十七章 大真人欲过天门第五百一十二章 活着才能得逍遥第五百零一章 求取三支姻缘签第六百三十五章 哭而无声亦无言第二百三十章 师徒宗门和父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紫青二剑再现世第十九章 棋枰之间先后手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后复老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帝都城中暗涌动第四百一十八章 有人出刀如芳华第三百六十二章 御万剑一人攻城第十九章 棋枰之间先后手第八十六章 有四字雄关如铁第八十一章 好一个朝廷大义第三百二十四章 鱼和熊掌难兼得第八章 崇龙观里初相遇第三百八十五章 萧元婴和赵廷湖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剑逾矩问佛理第十六章 古墨家今天机阁第五十五章 一剑赴死终不悔第四百八十章 三爻占验一乾卦第八十四章 棋盘落子分黑白第一百五十三章 此心不同两般人第五十章 六十年来求白冠第二百六十五章 十二剑骨铸剑仙第一百零四章 阴阳相隔酌酒谈第四十六章 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见持镜大先生第五十三章 长虹挂空北游至第六百零一章 彭老镇叔侄二人第四十三章 谁是螳螂谁是蝉第一百七十三章 今朝今夜酒未尽第四百九十八章 此身如玉如琉璃第六百九十九章 罗列大罪一十桩第四百一十九章 萤火与皓月争辉第八十三章 剑阵破一剑断手第九十八章 受生不如死之苦第三百二十三章 纸上说兵贵神速第五百七十章 紫气浩然返青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帝都城中暗涌动第三章 讨要说法讲道理第十九章 江陵李家李青萍第二十八章 横臂伸手摘头颅第七十三章 条条大路通帝都第五十三章 张病虎初显神威第七十二章 西去东来巨鹿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念起旧情旧故人第四十二章 一逃一追杀两人第四章 忆当年诛仙出世第九十五章 中军都督曲长安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剑逾矩问佛理第十五章 有道人横舟垂钓第二百六十五章 十二剑骨铸剑仙第二十八章 吃人者恒被吃之第六十五章 当死则死亦无憾第二十六章 诸般算计两计较第三十章 龙卷倒垂鬼王宫第二十三章 靠人终不如靠己第七十五章 粉墨登台独角戏第一百零五章 叔侄二人再落子第三十五章 一剑一拳够不够第四百六十一章 汉水畔一人两言第十六章 布袋戏说后建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念成佛一念魔第八十四章 棋盘落子分黑白第九十章 九天之上起雷声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是东家臣掌柜第一百零二章 欲将大饼作四分第一百五十一章 父女间临终而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江南道首杜海潺第九十六章 天机榜借法之术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第七十七章 银花火树星如雨第三百三十六章 气运如火都天印第七十九章 有师妹名李青莲第六十七章 年轻四俊赵廷湖第六十七章 异地他乡见故人第四十八章 延州军镇天机阁第三百二十七章 江南军统领白玉第七十三章 祭天大典有客至第八十九章 秦淮上慕容玄阴第二百二十三章 登临琼楼最上层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拳出即三剑出第九十二章 两人齐动不回头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穷匕见刺皇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