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秋风秋雨敢淹留

人生一世就是一次长途跋涉。

虽然这类话已经是陈词滥调,但是徐北游却深以为然。

尤其是跋涉二字,可见艰难。

相比起整日窝在一座城的方寸之地,徐北游更喜欢像师父那般,行九万里长途,看天地之广阔,体味万丈红尘。

这也是他为何决定徒步前往帝都的原因之一。

下来黟山之后,徐北游不在徽州境内过多停留,转入豫州。

即使徐北游仅仅是徒步而行,前行速度仍是常人难及,不过一天脚程便快就要抵达义阳府的府城。

义阳府位于豫州最南部,东连徽州,西、南接湖州,是为江淮要地,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算是一等一的好去处,不过徐北游没有在此停留的意思,仅仅是路过而已。

只不过天公欲留人,就在徐北游距离义阳府只剩下十几里的路程时,有风骤起,上空骤然一暗。

徐北游停下脚步,仰头望天。

原本如灰蒙蒙的天空,像是被泼上了一盆浓墨。

头顶的铅云愈来愈重,片刻功夫,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吧嗒!”

一个雨点落在徐北游的脸上。

接着是十个、百个、千万个。

无数的雨丝从九天之上倾泻而落,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细密的雨幕中。

徐北游低下头,拉了拉头上的斗笠,没有决定冒雨赶路,而是选择暂寻地方避雨。

以他的修为当然不会惧怕区区雨滴,只是没有紧急事情的前提下,他不想去扮雨丝不沾衣的高人风范。

远处已经隐约可见义阳府城的轮廓,徐北游随手扯了几片野芭蕉的枝叶作伞,脚下轻点,身形再快几分,朝着城池方向飘然而去。

这场突如其来的秋雨越来越密。

有名年轻女子正冒着大雨往城里飞奔,无奈道路泥泞,她脚上那双已经沾满泥泞的绣花鞋实在跑不快。

好不容易跑到城门口时,她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头发一缕缕贴在额头上,周身衣物也已经湿透,好在她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女子,穿得都是厚实的细布衣裳,倒也不会露出内在光景,不过湿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却愈发凸显出女子身材的玲珑有致。

守城门的兵卒不住地朝女子瞥去,只是不敢有什么动作,义阳府的知府大人是出了名的治政严厉,动辄行雷霆手段,他也就只能过过眼瘾。

女子一溜烟地穿过城门洞,继续冒雨往城里跑去,同时也不忘回过头来狠狠瞪了守城门的兵卒一眼。

就在她跑到崔婆婆的炊饼铺时,雨势越来越大,她实在有点扛不住这几乎要媲美夏雨的秋雨,躲到炊饼铺的屋檐下。

女子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有风吹来,忍不住双手抱肩,她看了眼外头有越来越大趋势的雨势,决定先在这儿暂避一二,等雨势转小之后再回家。

女子名叫周秀宁,名字很不俗气,在女子中很是显得鹤立鸡群,尤其是在这个不重视女子名字的世道里,往往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专门给女儿取名,不过周秀宁并非大家闺秀,而是个花匠的女儿,只能算是小家碧玉,义阳府本地土生土长的土著,世代居住于此。

周秀宁不经意地转头一望,猛然发现距离炊饼铺不远处的街道上还站着一个人。

这人似乎是个道士,一头乌黑的长发梳得整整齐齐,然后用一支玉簪别住,身后背有一把长剑,从正面望去,只能看到从肩头位置露出的剑柄。

他手中撑着一把看上去似乎上了年头的油纸伞,静静立在雨中。颜色略显焦黄浑浊的伞面将漫天的雨滴隔在外面,不过青色道袍的前襟和肩头上还是被细细的秋雨打湿了。

他脚上的鞋子同样沾满了泥泞,好像远道而来,整个面庞被遮在伞下看不清楚,就像雨中无数个撑伞匆匆而过的过客一般,不过这位道人气态中正平和,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看起来道人站在这儿应该有些时候了,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周秀宁小心翼翼地凑近一段距离,轻声问道:“这位道长,你在等人吗?”

道人没有回头,只是简短地回答了一个字,“是。”

周秀宁看着外头这场大雨,眼看着是走不成了,忍不住接着问道:“等谁?”

年轻道人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周秀宁犹豫了一下,努力缩了缩身子,让出大半个人的空位,道:“外头雨大,进来躲躲雨吧,在这儿等也是一样的。”

年轻道人转头看了他一眼,仍是看不清相貌,但依稀可见嘴角微微翘起。

周秀宁脸色微红,见他仍旧是不说话了,也就不敢再多说话了。

过了大约半柱香的时间,雨势转小,就在周秀宁打算离开此地回家时,一道身影从城门方向而来,看似是走,却如传说中的缩地成寸一般,眨眼间来到炊饼铺不远处,有些滑稽可笑的是,他手中不是撑伞,而是几片大大的芭蕉叶子。

周秀宁下意识地想到,难道这人就是道士要等的人?

来人戴着一顶很大的斗笠,同样是遮挡了大半的面容,身后被蜀锦包裹着的长条状行囊已经被雨水湿透,隐约像个大大的长方体盒子。

“好雨知时节,秋日肃杀,故而秋风秋雨好杀人。”

来人语气温和,像是见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可话语的内容却让周秀宁忍不住心惊肉跳。

先前一直惜字如金的道人终于开口说话,问道:“江都徐公子?”

来人望着眼前这个应该是第一次谋面的道人,笑脸温煦,“我是徐北游,还未请教阁下是?”

道人平静道:“道门弟子,凌云。”

徐北游微微一怔,然后恍然道:“原来是道门掌教真人的高足。”

凌云,道门掌教秋叶的第十一位弟子,入门尚在齐仙云之前,道门中不乏有人将二人视作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只是他们两人对于这个说法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甚至二人在平时也无甚太多私交。

徐北游没想到在齐仙云和知云相继离开玄都之后,这个剩下的十一位掌教亲传弟子中最小的凌云也离开了玄都。

徐北游问道:“你是如何知道我会选择从豫州经过?”

凌云平静道:“从江都到帝都有两条路可选,走江州的东江大运河,或是走豫州的陆路,义阳府是徽州入豫州的必经之路,所以贫道选择赌上一赌,若是徐公子选择水路,或者干脆御剑而行,贫道就当是白等一趟,可如果徐公子选择了从豫州经过,那么必定就要与贫道相遇。”

凌云顿了一下,缓缓道:“看来贫道赌对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人打牌谁坐庄第二十三章 丹霞战场如何去第二十七章 若豪取必先豪予第一百五十章 潮起潮落试剑石第八十九章 我有一剑可一试第二百零八章 挑落摄政之冠冕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穷匕见刺皇驾第一百零三章 那人从不曾来过第三十二章 瞑瞳魔功再现世第五百五十四章 大力鬼王惊现世第七十章 一人一剑即剑宗第四十三章 生死富贵皆有命第二十九章 复姓公孙名仲谋第七章 前拒虎后又进狼第六十二章 未雨也需先绸缪第九章 一剑即是我道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临近家乡情又怯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来客襄盛举第六十九章 一章一印换一人第七章 阴沉暗卫着飞鱼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剑逾矩问佛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夫妻二人同生死第六十二章 彼无忌此亦无忌第四十六章 王侯将相本无种第十六章 古墨家今天机阁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当年第六百三十章 朝会议定登基礼第六十一章 老儒首辅孙世吾第五十七章 得到的都是侥幸第五百九十六章 原来根本已是错第十章 忆往昔只求个她第六十四章 东海霸主郑魁奇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好时节是太平第六百一十六章 滚滚铁骑如潮水第六百五十二章 天下之间有二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唯有幼麒不年幼第十四章 欢喜无量观世音第二十六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第四百一十五章 白雪纷纷缘何起第三十九章 晚来落雪一声谢第三百二十六章 魏国王太子萧殊第三百五十章 那年的碧落湖畔第十八章 宗人令赵王萧奇第三百三十章 上官家主上官云第一百零五章 又是一人背剑匣第六百五十六章 东西之间一相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静地不曾清静第六百八十四章 诛仙四剑镇玲珑第三章 讨要说法讲道理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罚雷刑九雷劫第四百五十一章 有三人先后而至第六十四章 难分善恶与对错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剑第十五章 家狗何必笑野狗第四百四十六章 谁人不是笼中雀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下之间第二人第一百零四章 阴阳相隔酌酒谈第五十三章 长虹挂空北游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事之秋乱世始第四百零九章 缘是长辈故人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传法般若金刚经第六十三章 弹指间刹那生灭第二百五十五章 是否要喝我的酒第三十九章 二三言语两壶茶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底蛙坐井观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终是不亡剑宗第九十七章 有不谐者吾击之第四百五十章 一刀斩落逆贼头第五十章 青锋坊有人北望第八十六章 有四字雄关如铁第七章 规矩和当年往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人定能否胜苍天第五百二十九章 大梦平生我自知第四百五十八章 道观之内藏大阵第五十七章 一剑入城穿心过第四百一十章 百金购得一胭脂第一百四十五章 玲珑宝塔镇乾坤第十九章 江陵李家李青萍第二十九章 复姓公孙名仲谋第三百二十章 赵青蓝玉吕心莲第九十五章 一点浩然快哉风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下分合谓心忧第六百三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八十章 一人一剑掠长虹第四百五十五章 这一刀是为天刀第七十三章 世子殿下萧世略第五十四章 仙人之下十八楼第二百九十五章 白帝城下说短长第七十一章 萧瑟时节又逢卿第一百章 太平二十年的冬第五十三章 来去丹霞不殊途第八十五章 请剑再战十二楼第一百零二章 那年那人莲公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莲花峰下藏玄机第二十三章 太后娘娘林银屏第六百六十五章 又有不速之客至第三十六章 妹夫舅哥并肩行第五十三章 一笺纸重若泰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下万事留一线第三十四章 白龙鱼服言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