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重死持义而不桡

魏王宫位于魏国的“东都”城中,无论是格局还是规格,都已经与真正的一国宫城相差无几,而“东都”也已经与一国都城无异。

“东都”的周围地带自然而然地就被魏国中人称作是京畿地带,在京畿北部有一个名叫南丰镇的小镇,原本只是个无人问津的普通村镇,不过在萧瑾定都“东都”之后,此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就一跃成为规模极大的繁华大镇,完全无愧于名字中的那个“丰”字,想来再过些时日就能升镇为县了。

有个老儒生不再乘坐马车而行,背着书箱徒步走进了南丰镇,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小镇上并不怎么起眼,似乎除了年纪大些之外,与那些上京赶考的穷酸书生并无太多两样。

没错,的确是上“京”赶考,早在十几年前魏王萧瑾就已经开设科举取士,无数寒门士子得以越过龙门立于魏国庙堂之上,而萧瑾也因此可以将数不清的英才收入毂中。

此乃一举两得之事,当然,此举也已经与自立小朝廷的大逆之举无异。不过对于已经做出无数大逆不道之举的萧瑾而言,这倒是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

老书生没有寻找客栈下榻落脚,而是在路边的一间摊子上坐下,闻着饭食的香味不禁食指大动,正好昨天镇子里有头耕牛老死了,刚刚上报官府得以宰杀,铺子里还有些牛肉,于是老儒生干脆要了一大盘牛肉和一壶茶水,将书箱放在一旁,然后就着粗劣茶水开始大快朵颐。

铺子里还有几个江湖人士,同样是吃着熟牛肉,同时还在聊着一些时下最为热议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了如今的儒门四位大先生,在把四位大先生的各自功过说完一遍之后,又在情理之中地说到了另外四位并不争夺儒门魁首位置的大先生,尤其是资历最老的大先生孙世吾,更是话题的重中之重。

●更hm新g最快xd上)酷匠m8网

不过在这儿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高居天机榜之列的孙世吾无论修为还是辈分,都是当之无愧的儒门之最,完全能够决定儒门魁首的归属,另外一派则认为孙世吾只是修为高绝,因为早年时背弃大郑投降大齐的缘故,德行有亏,根本无颜在这种事情上说三道四。

双方争执不下,不远处正在大快朵颐的老儒生却是停下动作,默然无言。

一名手持折扇的锦衣公子啪的一声展开手中折扇,轻笑着转开话题,“不说这些了,最近江都那边有些暗流涌动,听说那位剑宗少主带着自己的公主媳妇回了江都,还将剑宗大权都交到了公主的手中,自己却整日闭门不出,不知在忙些什么,现在不少人都在猜测这位徐公子是不是被公主架空了。”

老儒生微微一笑,终于忍不住插嘴道:“依老朽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说不定是那位徐公子金蝉脱壳的手段。”

行走江湖,最要注意四类人,老人、僧道、女人、孩子,老儒生就占据了老人这点,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这几位行走江湖的修士并未恶语相加,反而是笑脸相向,与当初徐北游的选择如出一辙。

年轻公子笑问道:“老先生此言何意?难道说此时徐公子并不在江都城中?”

老人将一口残茶饮尽,摇头道:“难说。”

一名女子问道:“那么依照老先生的说法,那位徐公子如果不在江都,又会在哪里?”

老儒生轻声道:“不好说呐,如今的江都山雨欲来,瞧这架势,道门是要与剑宗在江都做过一场,这位徐公子行踪隐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位手持折扇的年轻公子啪的一声合拢起手中折扇,略有试探意味地问道:“听老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我们魏国本地人士。”

老儒生没什么隐瞒,干脆点头道:“是啊,从中原那边过来的,访友。”

年轻公子微微拉长声音哦了一声,又问道:“老先生可是要去‘东都’?”

老儒生嗯了一声,然后似乎想起什么,摆手道:“当不起‘老先生’三字,我姓孙,你们叫我老孙头,或是孙老头,都行。”

年轻公子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喊出“孙老头”三字,而是将最后一个“头”字去掉,称呼了一声“孙老”。

老人笑着答应一声之后,开始继续用饭。

双方再无其他言语。

片刻之后,老儒生将一大盘熟牛肉全部吃完,一壶茶水也喝了大半,起身结账之后,与一众萍水相逢的男女作揖告别,“老朽有事在身,要先行一步,虽说今日一别之后,多半难以再见,但老朽还是要再说一句,咱们日后江湖再会。”

说完之后,老儒生出了摊子,朝镇外走去。

南丰镇距离魏国的“东都”已经不足十里,他这一路行来,为了不闹得满城风雨,不曾显露半分神通,也尽力收敛自身气机,所以走得不快,甚至还有些慢。

可是再慢,这条路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

从春山港到“东都”,一路行来,老人看了许多沿途风景,不得不承认,魏王的治政手段丝毫不输于开创新政的当今陛下,如果他不为了一己私欲而妄启刀兵,那么也不失为一位可以名垂青史的贤王。

可惜啊,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先帝死在了徐林北伐草原的铁蹄之下,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牧人起攻克了中都,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如果陆谦打赢了那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定鼎之战,那么这个天下还会姓萧吗?

_ttκā n_¢ ○

老儒生的答案是不会。

可是天下根本没有什么如果。

所以萧瑾必然要大兴刀兵。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如此,那他还来魏国做什么?难道是送死吗?

也许是。

傻吗?

不傻。

孙世吾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白了就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民之所系,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直道而行,不计毁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身虽死,无憾悔。”

“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哪怕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傻,实是因为这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了,如果人人都这么聪明,都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都懂得审时度势,都懂得趋利避害,那么这个天下还有希望吗?”

“该死之时不能退,当死则死,如果轮到自己应该站出来的时候却怯懦不前,人人如此,那么不仅仅是这个国完了,这个天下也完了,此即是亡国亡天下。”

……

巍然“东都”虽然比不得帝都,但已经与四都末尾的北都相差无几,可以称之为一座雄城。

只是今日这座雄城却是如临大敌,只因为城外来了一位背着书箱的老儒生。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间来去自如第六百五十七章 靖宇元年惊蛰日第一百章 未央宫御前议事第六章 逆转阴阳似鬼域第一百零二章 那年那人莲公子第三十六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五百七十五章 若不归便背剑匣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经之中藏机缘第二百二十章 夫妻父子上朝去第五十七章 抱丹守一显玄奇第四百一十八章 有人出刀如芳华第三百七十三章 佛祖显圣直身起第一百零二章 散华落幕身后事第二十四章 剑仙剑芒百丈长第四十七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一百三十七章 握剑入梦又几年第七十二章 佛前夕阳三寸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方来客襄盛举第八十三章 五家秘辛又密谋第五十章 当年叛宗又屠戮第五十三章 张病虎初显神威第四百六十章 两襄城内共三人第十八章 十二龙门十二剑第五十章 青锋坊有人北望第六十二章 彼无忌此亦无忌第一百三十七章 握剑入梦又几年第一章 承平二十一年春第七十四章 八月十五中秋宴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人一猫相顾言第四十九章 锦绣江山通天途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方齐至万石园第四十五章 手掌大阵观天下第七十二章 辽西龙城慕容萱第三百七十六章 顺河而下至燕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泥塑木偶一剑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圣主不乘危徼幸第二十六章 二王相争斗意气第五百零三章 叶家公子叶澜依第一百四十九章 开死门重见天日第一百二十一章 龙王至步步生莲第八十四章 四大冥君齐现身第七十九章 老师学生言归老第八十九章 讲道理扪心而问第五十章 天下十人天机榜第九十一章 一言不合即拔剑第一百一十三章 气吞万里如猛虎第二百五十章 张雪瑶言慕容萱第四十三章 生死富贵皆有命第四十四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第八十七章 风吹花落剑如雨第十章 武道大宗师周铜第六百八十九章 国仇家恨皆已雪第五百二十章 梦中之人身是客第四十二章 富贵荣华五石散第八章 百万阴兵张海九第四十三章 一颗金丹吞入腹第八十章 一人一剑掠长虹第一百九十章 勿谓朕断送江山第二百章 万寿宫前结弩阵第四十八章 延州军镇天机阁第六百六十五章 又有不速之客至楔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罗列大罪一十桩第六十一章 是志向还是野心第一章 一方印两说旧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一剑何其壮哉第四百七十七章 来人剑宗徐北游第三十七章 夫妻二人收残局第八十五章 微澜之后风波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姑娘再喊声老徐第四百四十五章 传法般若金刚经第三百六十章 碧罗湖畔剑仙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拳和稽首一礼第五百五十五章 笔走龙蛇定生死第三章 强弩之末异象生第一百章 海外仙岛名碧游第五十一章 有佛掌手托佛寺第六十一章 公子丫鬟初相见第一百二十五章 当年来人曾留名第三百五十三章 强龙过江大草原第十七章 别死在江都城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白莲花开弥勒出第五百七十七章 别小方再至中都第五百七十九章 莫为苍生做马牛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妻酌酒观风雪第八十章 莫道男儿心如铁第六百七十五章 世间之事如牛毛第八十四章 四大冥君齐现身第六十七章 异地他乡见故人第七十八章 说草原过往如今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间相顾而言第七十八章 东风西风谁压谁第七十七章 见三个徐娘未老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方印五方天帝第七十章 未央一剑斩观音第七十八章 东湖别院拜师母第四章 到底是谁的规矩第五百九十二章 杀人之后复又返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苟活江南棋局第六百二十章 一剑拦路借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