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岁云暮雪满帝都

如今的帝都中枢,正如徐北游对禹匡所言,真正的主事人正是齐阳公主萧知南。

看上去很是不可思议,毕竟自古以来,女子当政就有诸多忌讳,被天下士大夫贬抑为牝鸡司晨,正如那位女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男子出十分力就能做成的事情,女子必须要用上十二分力才行,此乃天下大势。

不过大势之中也不乏诸多例外巧合,萧知南之所以能主政朝堂,有两点必然原因,第一点就是天家一脉几乎断绝,太宗文皇帝和皇后相继离世,紧接着又是膝下无子的高宗肃皇帝身死,遍观诸藩,魏王已叛,赵王已死,燕王已废,灵武郡王年事已高,唯有梁武郡王萧去疾有资格继承大统,可他却自幼远离庙堂,在朝中没有半点根基,又怎么跟久居庙堂的萧知南相比?

这也是第二点原因,萧知南有百官拥护。自从蓝玉辞官告老之后,蓝党便分离崩析,紧接着又有端木睿晟和傅中天前后两位暗卫府主官叛乱,在几番庙堂动荡之后,百官慑服,韩瑄是为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严格来说,萧知南算是韩瑄的儿媳,他支持萧知南自是在情理之中。除韩瑄之外,萧知南也与次辅谢苏卿交好,当初她游历江南而落脚于谢氏别府谢园便可见一斑。至于内官之首的张百岁和墨书夫妇,更是不用多言,几乎就是看着萧知南长大的半个长辈,再加上久不问政事的大长公主萧羽衣也站出来支持自己这个视若己出的侄女,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萧知南便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大齐朝廷的训政大权。

这是连魏王萧瑾都没有想到过的局面,自己的对弈之人从兄长萧煜变为侄儿萧玄,再从侄儿萧玄变为侄孙萧白,最终竟是变成了自己的侄孙女萧知南。

不过话又说回来,萧氏三代人物是人非,萧瑾仍旧屹立不倒,又何尝不是一种过人本事。

当然,萧知南也有自己的劣势,她毕竟是女子之身的公主,而非男子之身的藩王,即使有百官支持,在大义上仍是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此时虽然掌握有训政实权,但并无确切名分,所以在政事上,还远远不能像其父萧玄那般大权独揽,也不能像其兄萧白那般一意孤行,十分依赖韩瑄、谢苏卿和张百岁三人。反过来说,也正是三人的齐心协力,才造就了萧知南女子掌权的局面。

今日早朝退散后,萧知南又单独留下了韩瑄和谢苏卿两位重臣商议关于西北战事粮草筹备之事,直到正午时分,两人才从未央宫中出来。

韩瑄本就不是有修为在身的修士,年岁已高,身体自然孱弱,忙碌了一个上午之后,便有些脚步不稳,谢苏卿主动搀扶着韩瑄走下层层白玉台阶,往承天门方向走去。

就在此时,阴沉了一个早上的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然后越来越大,转眼间已是风雪漫天。

谢苏卿扶着韩瑄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萧知南站在未央宫的高大殿门前,望着殿外的迅猛风雪,其中夹杂着的雪粒扑面而来,仿佛大齐朝的四都十九州之地此时都已经笼罩在了这茫茫大雪之中。

“帝婿有传信回来吗?”萧知南突然问道。

站在萧知南身后的陈知锦轻声回答道:“殿下,帝婿那边是三天一传信,前天刚刚传信,下次传信最早也要等到明天。”

萧知南的心情有些晦暗,就如这眼前的天气一般,沉沉开口道:“如今暗卫府是谢阁老在管着,待会儿你去问问暗卫府的人,江都那边有什么动静。”

陈知锦恭敬应道:“诺。”

萧知南长长叹了一口气。

国事艰难,国势艰难。

大齐立国近乎一甲子,多少风霜雪雨挥洒而去,大齐仍旧屹立不倒,可是如今的这场大雪,大齐还能撑得住吗?

萧知南回头望去,未央宫大殿的门槛就在自己的身后,一步便能跨过去,甚至未央宫最深处尽头的那张椅子,她想要坐上去也不是不能,可她却迟迟没有坐上去。

如果说,大齐亡在了自己的手中,后世的史书可会说她女子乱政?可会说她牝鸡司晨?

萧知南的晦暗心情中又多了几分阴沉。

按照大齐律制,亲王或老病大臣有特旨可以宫内乘双人抬舆。所谓双人抬舆,其实就是一把特制的椅子,靠背和两侧用整块木板封实,上面加一覆盖,前面加一挡帘,两根竹竿从椅子两侧穿过,由两人或手或肩抬扛而行。韩瑄身为首辅,又是上了岁数的年老大臣,早在承平二十年重回庙堂时,就得享宫内乘坐双人抬舆。若是在甘泉宫,韩瑄的抬舆可以停到甘泉宫外的石阶下,不过如今的甘泉宫在天劫之下毁坏严重,尚未修复,所以议事多是在未央宫的偏殿中,殿外广场乃是文武百官参加朝会的出入所在,就不好停放抬舆,所以两人还要徒步行走很长的一段距离。

此时骤然落雪,两人也只能冒着风雪走完这段路程。

谢苏卿一挥大袖,为韩瑄吹开风雪,使风雪不能近身半分。

入冬之后愈发显得老迈的韩瑄感慨道:“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谢苏卿轻声道:“阁老言重了,如今的大齐朝可离不开阁老。”

韩瑄缓缓道:“是谢阁老抬举我了,我大齐四都十九州之地,不是在我的肩上担着,是在太宗文皇帝的肩上担着,太宗文皇帝走后,是在高宗肃皇帝的肩上担着,如今是在公主殿下的肩上担着,我走了之后,还能由苏卿你接过来,甚至还可以把蓝相请回来,可如果没了公主,大齐该如何?”

谢苏卿稍稍沉默,沉声道:“阁老此言对也不对,若是从大局出发,阁老此言不错,公主殿下是大齐根基。可从具体某些事上而言,却是不对。如今的朝廷是不可一日无江南,江南不可一日无江都,江都不可一日无徐北游。”

韩瑄忽然停下脚步,抬眼望去,一片风雪茫茫,周围的景色若隐若现,分辨不清。

然后他缓缓转头望向搀扶着自己的谢苏卿,颤颤巍巍地问道:“谢阁老此言何意啊?”

谢苏卿笑道:“江南那边已经传回消息,南归先是大败玄教慕容玄阴和道门尘叶等人,以解江都之围,然后又诛杀道门镇魔殿第三大执事地藏王,并生擒道门秋叶的亲传弟子凌云和齐仙云,整个江南和道门都为之震动。”

韩瑄骤然沉默,立在风雪中久久不言。

谢苏卿忍不住问道:“阁老?”

韩瑄轻声道:“谢阁老,老夫刚刚想起了书中看过的一个有关你家先祖的故事。”

谢苏卿道:“请阁老赐教。”

lv/永久…-免w费w看小说n0◇w

韩瑄缓缓道:谢公与人围棋,俄而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利害。”

谢苏卿微先是一愣,随即面露赞叹之色。

韩瑄感叹道:“谢公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第四十五章 剑斩生死断生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枢机领袖李冯古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己之力搬山岳第七十一章 萧瑟时节又逢卿第十四章 欢喜无量观世音第三十三章 青鸾郡主萧元婴第二章 别江都赴行北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小道观里有洞天第六章 不知先生无恙否第二百五十五章 是否要喝我的酒第五百三十三章 天厌之苍生弃之第二十二章 雨后观万年吉壌第三十一章 承平十年约十年第三百九十五章 西方有丈六之佛第十六章 饮酒望月赏夜景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间自有人间福第七章 说江南再议后军第四十六章 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二十七章 大打出手有神通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剑逾矩问佛理第五百二十一章 师徒之后复师徒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真人难求长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何谓是玄门正宗第七章 秋风秋雨敢淹留第六章 不知先生无恙否第八十三章 二人双剑两剑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纸上说兵贵神速第五百八十七章 雷珠一碎化雷霆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一敌二又如何第四十五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四十八章 逍遥地仙十八楼第七章 阴沉暗卫着飞鱼第三十一章 杀人饮血剑开锋第三十二章 文武双全苦读书第一百四十章 一场豪赌隔空言第十八章 十二龙门十二剑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场上两两相对第三百八十章 再回首览众山小第五十六章 天策都督赵无极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公鱼说当年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勿要言不念旧谊第四百八十章 三爻占验一乾卦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公鱼说当年事第四十九章 大匠造姓王名生第二十六章 末代气运亡李门第四十五章 中都城再见病虎第四十五章 手掌大阵观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文武两人尽残年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当年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剑在手气不退第六百四十六章 小道观里有洞天第六百七十五章 世间之事如牛毛第二十一章 双剑师恶客登门第二百七十五章 临渊垂钓鱼上钩第七十四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五十七章 秉笔太监陈知锦第八十七章 繁盛江都天香楼第三百二十三章 纸上说兵贵神速第十章 武道大宗师周铜第三十四章 白龙鱼服言中庸第九十四章 重死持义而不桡第六十二章 彼无忌此亦无忌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后剑宗不由人第八十章 一人一剑掠长虹第八十八章 大军动道门现身第四百四十章 杀一独夫救千万第三百九十八章 临近家乡情又怯第二十三章 江陵李家暗流涌第二十三章 靠人终不如靠己第五十七章 抱丹守一显玄奇第六十章 身怀利器杀心起第四十七章 猫和剑斑斓大人第五十二章 龙王台上再邀战第三十章 毁天灭地剑十三第十二章 千金楼上说三策第三十章 龙卷倒垂鬼王宫第六百九十年 靖宇年夏末秋至第七章 说江南再议后军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日如来破四象第一百零四章 四人激战十八楼第一章 承平二十二年夏第八十四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第九十章 一成一败第四剑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教云集碧游岛第八十七章 风吹花落剑如雨第二十四章 古中原豫州神都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剑第十七章 世间没有逍遥人第二十二章 龙门客栈风云动第九章 暗枪暗箭绣春刀第一百零一章 明珠未必真蒙尘第六十章 伞中藏剑步步莲第五百零六章 无论生死战必胜第八十一章 茶摊之间比气力第七十三章 条条大路通帝都第六百四十七章 当年师徒恩怨事第七章 规矩和当年往事第五十六章 根骨资质说道途第四十一章 言语之中风欲来第六十六章 以剑作注赌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