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引才

明末三大思想家,各有锦绣,也各有其短。不过一个时代所限,也都是正常。白明修是深切了解要想人心变革,学界的变革不能走在他走群众路线之后,要不然就会出现下层进步、上层反动的割裂局面。

不过白明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系列比较优质的平台,并且广开言路的举动,还是深受好评的。

白明修顺便问唐北庐:“王夫之是怎么安置的?”

“聘任国子监理论研究院了,算是体制内人士了,我看他也过得如鱼得水,一个月俸禄便是10两,吃住包管,还有其他津贴,他一个鳏夫独身汉,倒是过得潇洒。”

说让王夫之这样的大儒去当官,白明修自己都要心里打鼓,但是花钱养着,让他自由自在地做学问,倒是让这类人非常快活。许多人就是喜欢治学,不好实务,那这种门路显然就更适合。

“嘿,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冲动要做一回唐太宗,收集一下天下名士。说起来,顾炎武现在还在北方吧,不知道能不能请的来。黄宗羲,啧啧,还是有些小疙瘩啊,毕竟是东林复社的人员,而且对我明室从来都不能叫友善。”

白明修还是非常看重明末的启蒙思想家们的,三人之中他最推崇顾炎武,最不喜欢的是黄宗羲。黄宗羲的老爹是东林七君子之一,本人是复社成员。白明修对东林一党始终是持一个不肯原谅的态度,他在国声上发过两篇文章都是有关批判东林党的,还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黄宗羲虽然一辈子没有出仕清朝,但是晚年却称康熙为圣天子,使用清朝年号,并且称清朝为国朝、称清军为王师。对于明朝,他反而大加伐挞,说不不少的歪话。所以对于黄宗羲,白明修是不承认他的守节的。

唐北庐又道:“我们也在做着人才争夺的工作,锦衣卫相指挥使之前给臣交过报告,他们已经派遣了一些人员前往联系清占区的人士,并联络一些官员和将领,希望可以发展成我们的人。现阶段,我们倒是也请来了方以智等人,算是初见成效。”

方以智又是明末一位博采众长的大家,研究的东西从经史子集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唐北庐请了这位先生来,把他安排去筹办明华大学,这也是大明准备兴办的第一所专业学术性大学。

“嗯,找个机会吧,召集这些名士啊、大儒什么的,开一个文艺座谈会什么的也不错。”

唐北庐笑道:“遵旨,会交给下面的人安排的。殿下接下来还要去总参安排攻略江南的事宜吗?”

白明修点头道:“这件事,还是现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我也很想停下战事,好好来搞一搞发展,但是满清现在其实不过是一张虚架子,根基不稳。虽然我们暂时无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干部数量也不足够多,但这些都可以在推翻满清统治之后,我们再慢慢进行。我们先入江南,在江南吸纳和培养人才,做好储备,然后一举北伐。”

其实他的行政班底不足在这一次的西南战争里,就有很多体现。大明复国军占领广西、贵州和四川的许多州县,白明修没办法像在广东一样,留下军队干部进行代管,只能让原本的官吏暂时控制。待一切安定之后,再将这些旧官调走,送进干部学校进行培训。他现在于广东的国子监培养的人才已经算是不少,但是仍旧属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能够想象,等到他的占领区域变得更大,势必将会出现更明显的类似情况。

其实就算是国子监培养的新型人才,时间也不长,究竟多少人真正完全接受了他的新的一套,白明修也不好定论。不过至少,他现在大权独揽,而且还有反清复明的大义,推行新政也都是天经地义。

在公署,白明修召集了一众要员开了攻略江南的作战筹备会议,而这还是他返回广州府的第二天。

狮姐已经返回了,容颜依旧清丽,身材依旧火辣,狮姐在进会议室之前给白明修塞了一张小纸条:“晚上约会啊。”

白明修无奈,但也还是好好地把小纸条塞进衬衣口袋中。

让他眼前一亮的还有瀛王郑成功,没有死在历史上的这位国姓爷,最近风采翩翩,现在一身海军上将制服,倒是看上去格外英挺。

白明修见了他倒是还不忘揶揄一下,他道:“瀛王,听说你儿子还没奉调啊。”

留在金门厦门的郑经简直就跟假装没有看到白明修一样,仍旧“坚守”在福建沿海。白明修随便派了个使者,要求郑经来广州见太子殿下,金厦军务交给大明复国军的人,郑经倒是礼敬了使者,扯了好些个理由,说金厦军务离不开他,不能奉调赴粤。

郑成功脸上无光,说道:“臣本想去信斥责这个忤逆子,但是却被唐首辅劝阻了。”

白明修笑了,道:“是我让首辅这么做的,没这必要,郑经不想奉调就算了,早晚他得老实。而且现在也顾不上他,我们的目标是江南。”

郑成功长叹一声,也是没有办法。说起来他们郑家也算是有不听老子的话的传统了,他郑森没有听郑芝龙的话降清,郑经也没有听他的话奉调。现在郑经真的是让他非常难受,不仅不奉调,而且此时郑经私通乳母生下郑克臧的事情已经败露出来,让郑成功恨得几乎吐血。不是白明修这边医务人员到位,恐怕郑成功就得跟历史上一样忧愤而死了。

另一位在海岛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倒是积极。虽然张煌言兵力有限,而且受到清军钳制颇多,但是现在东海都是白明修的天下,大明复国军海军也接济了张煌言所率的部队一些粮草,使其可以支撑得下去。

这位后世评价颇高的文人将领非常想亲自来广州拜见太子殿下,不过他要是走了,估计舟山那边就不稳了,所以这位大哥几乎是每隔几天就以大明忠臣的口吻给太子写几封信,每一次船到了他那里,就要带走好几十封信,让白明修觉得他不是在向自己汇报情况,而是想跟自己交笔友。

514 防疫工作队258 破落之国离散之人081 琼州府643 安防警察357 一五计划(下)654 喧嚣的主战舆论456 世俗社会112 匠户462 伊斯法罕条约102 大高手769 低配枭龙也很强125 壮家少女314 不英勇的西班牙人416 改换东家397 幕府的交涉319 挤不进去啊100 琼州海战(下)270 天津镇援兵348 向汉人求援383 皇帝也要高考(上)647 五九来了332 大祭禅让(三)455 治理的挑战214 长江物流008 见晋王187 顾炎武和傅青主193 六不总督715 阿棉战役273 通州之战(下)502 欧洲的消费力731 重新洗牌581 全线收紧087 进广州(下)204 太子殿下的日常(一)752 再回首是百年身612 先下手为强241 永历十七年的财政预算635 震怒的西清皇帝417 大明的斯里兰卡606 巴黎峰会(上)601 乌勒登546 黑市商人017 沿海建城613 光复皇帝度假北美138 下一步的伐清战略653 有人听话483 继续打下去009 战缅甸(上)054 兵围昆明667 并不顺利的撤军056 晋王诛贼之战(二)788 互相伤害474 造访里斯本222 思维误区722 他们的愿望236 长乐关大捷(上)364 布里亚特613 光复皇帝度假北美102 大高手614 上升的北美238 人委会732 分欧洲而治(上)706 对路易十四说不146 决战黔西南(六)488 军法如山385 皇帝也要高考(下)497 血洗莫斯科051 击发枪518 拒绝转交271 通州之战(上)236 长乐关大捷(上)136 战狼太子杀出血路566 24小时令284 三帝517 契约劳工528 东欧的风(下)559 西清萌动774 高斯克对高大爷129 人肉城墙197 士风渐复(下)521 环行美洲394 炮打长崎359 追击和反追击032 大洋公司658 重坦刑天207 太子殿下的日常(四)112 匠户003 咒水之难577 陛下的指挥风格今天第二章因技术问题消失了473 分赃讨论378 朝鲜变乱456 世俗社会170 大明王师733 分欧洲而治(下)176 士子投效765 白明修的新空军156 潜力军官650 行刺435 蓬莱仙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