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基建起步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一个经常使用的术语就是乘数效应,指的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钱往往可以带来几倍的国民收入的提升。

南明现在正式推动大发展的阶段,除了上海新城这个基本上比较完备的地方,其他的所有城市都要引来新的建设。比较重要的基建主要是交通方面,现在工部和交通部已经提出了初步地连通各省的国道、省道和县道建设,并且提出了三横三纵的铁路第一期建设。

南明在澳洲已经有铁路在运营,相关的技术白明修也从系统那里得到了,只不过是这段时期白明修一直都忙着打仗,也没有腾出精力来去建设铁路。

不过现在不管是在财力上还是人力上,南明都有一个很大的增强,也让白明修有信心上马大型工程了。

三横三纵铁路网,三横指的是徐兰铁路、沪汉蓉铁路、广河昆铁路,三纵指的是京沪铁路、京广铁路和西蓉昆铁路。这里面其实还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被大明占领,但是并不妨碍白明修这厢开始规划和初步建造。

京沪和京广两条线,沟通南北方,更是取代漕运的一个重要方式。西蓉昆铁路则连接西安、成都昆明,是一条西部专线了,白明修希望能够促进西部跟进东部的高速发展。不过在建成顺序上,西蓉昆铁路上马一定是在京广和京沪两条线通车之后,四川的人口显著增加以后,不然这样的一条铁路线的成本肯定收不回来。毕竟白明修这会儿还指望铁路能多赚钱的。

徐兰铁路的意义在于沟通西北,沪汉蓉铁路则是长江水运的有力补充,至于广河昆则是对西南经济有着重大意义,而且这条铁路实际上干线连通广州、南宁和昆明,另一条支线则从南宁通往河内,将交趾省牢牢地顶在大明的身体上。

这年头修铁路自然是要比后世便宜得多,铁路总公司的计算是修建100公里的铁路,花费大约在一百万两,这也得益于大明有着东南亚丰富的木材来源,加上本土炼钢铁产出钢轨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即便如此,修通一条京沪铁路,也得花个一千多万两了。

白明修拍板定案,先上马京广铁路的一部分,汉广线,从武昌修到广州。其他的几条铁路项目,从长计议,慢慢来。

对现在的大明而言,公路网络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可能还要略优先于铁路建设。公路网络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经济产品集中送往主要的港口城市,再由港口输送到其他城市乃至于卖给外国人,带来大量的贸易收入。

大明对于商业不抽厘金了,而且也不设大量的关卡,收取什么过路费,这就自然给商业活动带来的便利。通过新政策,南方的很多省份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商业活动暴增。而且也如理政院估计得那样,人口流动的情况开始变得频繁。

除了交通上面的建设,各种新式建筑物的建设也是一个重点。毕竟从工厂的厂房,到学校医院,再到各种新式的城市住宅,就有的比较传统的建筑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也不适宜大规模的利用了。这自然就需要引入更为现代一点的建筑学和建筑技术。这方面白明修是直接招募了一些系统的建筑人才,基本上每次只要他看见这方面的相关人才,他就直接兑换出来。

现在大明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明建设集团,并且开始在各地都有布局。基本上各地有需求建设新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更新的标准,否则在府公署、县公署那里都无法获得审批。不少人倒是还不习惯政府管得那么宽的现象,农村建房暂且不论,在城市内建造任何东西都必须有政府批的建筑许可证。

明建集团基本上就是少数一两个建筑师、工程师带头,然后招募一帮力工,手把手地教这些人如何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其他形制的新式住宅。这样也产生了一个情况,就是跟着明建的建筑队混过几个工程的家伙,如果脑袋灵性、自己也肯学肯干,往往就学到了本事,可以自己拉一支队伍接工程了。虽然设计能力他们还缺乏,不过即便是明建集团的一些设计,都是找规划院、建筑设计院之类的单位搞,私人老板们也有样学样。更何况比较标准化的厂房、公寓楼、教学楼一类的东西,一套设计可以套用在非常多的地方,于是仅仅两三年后,就有一批私人建筑公司兴起,开始跟明建集团抢生意了。

这本身也是白明修乐见其成的事情,他拉起明建这个公司,本来就是做一个示范,希望的就是看到更多的企业能够有样学样的自己学会搞事情。

不过在这个时间点上,明建集团所能顾及的城市,只有少数的一些大中型府城县城,向下沉淀的能力还比较缺乏。不过白明修也相信几年之内,一批经由大明新的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可能上过工程学校、建筑学校,慢慢也能够带来繁荣了。

白明修也清醒地认识到了,他即便手握一个天大的金手指,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容违背的,这个国家还是要慢慢地进行发展,他也只能在自己能够涉及的地方增加一些助力,更多地还是要看国家和人民自己感知工业时代的脉络,逐步变革社会的本身。

理性是这么说的,不过白明修还是在疯狂地压榨从系统中能够压榨到的任何资源,建设更多的工厂、建造更多的道路、创造出更多的工业工作机会,开办更多的学校、扫除更多的文盲,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这个中心思想的指挥下,白明修本人都忙得连轴转。《大明日报》甚至还除了专题报道,讲述太子监国殿下为了治理国家有多么的拼命和努力,言下之意就是各级公务人员乃至普通人,都必须勤奋努力。

753 脑洞无敌(上)791 猎杀潜艇(上)465 迪拜316 神殿内的人间509 印第安青年523 百船来航(上)444 金融霸权的雏形358 漠北拉锯?363 逐走291 内城389 历史版图743 开局一条舰241 永历十七年的财政预算332 大祭禅让(三)197 士风渐复(下)652 未遂的爆炸案513 伦敦的黑死病590 西清的铁甲洪流326 大明外交079 朝贡国237 长乐关大捷(下)641 天命耶?441 惩戒还未结束213 一场新的大战正在酝酿431 地图开疆214 长江物流661 急转直下639 正中下怀776 震惊于世565 战争的序幕004 永历473 分赃讨论741 下一段旅程078 葡萄牙人随军180 杭州福晋(一)054 兵围昆明269 面对要塞542 制造业过热747 赠船296 遥望西北156 潜力军官762 海陆之争649 工业创新展513 伦敦的黑死病474 造访里斯本723 不莱梅的早晨721 尤季西奇517 契约劳工648 进入大洋的西清海军710 丹麦海峡(下)231 叛逆乡绅435 蓬莱仙岛号458 请求保护139 西南战事390 琉球逐日(上)108 经略南方585 吴敏的大动作033 狮级战列舰?不!你想多了383 皇帝也要高考(上)287 大阵仗234 南方平定088 主线任务的大收获765 白明修的新空军488 军法如山636 不服的殖民者532 身合国觐见288 错觉之我能反杀744 海上追杀455 治理的挑战116 商贸广州(上)078 葡萄牙人随军590 西清的铁甲洪流682 按计划接管214 长江物流385 巨龙在东方561 大明装甲390 琉球逐日(上)416 改换东家625 考虑一下当个国王168 铁甲舰300 清官和明官213 一场新的大战正在酝酿592 撤侨行动(上)025 支线696 战争惨烈425 海军少将分身329 不住紫禁城368 夺寨566 24小时令366 林中袭击567 突破阵地305 打脸360 血书军旗161 国声423 皇帝陛下的环球舰队225 蛮夷之行221 开打415 可怕的大明海军035 靠泊被拒527 东欧的风(上)